正文_第六百二十四回 兵分兩路

春秋戰國時期,梓潼屬蜀國領地。

秦國開始在蜀地實行郡縣制,置蜀郡,劃蜀地爲三十一縣,梓潼縣始置,隸屬秦國蜀郡。

西漢高祖五年,派遣將軍林摯平定巴蜀,漢承秦制,仍實行郡縣制。

東漢建武元年,公孫述據蜀,建“大成”國,又改子同郡爲就都郡。

梓潼縣境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中部夾一低凹的潼江河谷,東西橫剖面呈不對稱的馬鞍形。

卻說夏侯淵得報陳翎帥軍抵達成都,心下憂患,乃聚將議事,以便抵禦陳翎侵攻。

此時在梓潼名將有龐德、曹純、曹休等,還有諸如晏明、鍾縉、鍾紳這樣的部將,曹操遣過來的程昱、樑習等謀士亦在側。

他們分爲兩列站在殿下,夏侯淵左右一顧,龍驤虎步下得臺階,開口沉聲言道:“梓潼若失,必延禍漢中。昔日就是兵敗鄴城,致使主公從中原退往西涼。”

衆將聽得夏侯淵的話,俱斂容捋須稱是。

“如今僞帝呂布勢大,一路攻我京畿重地,一路分兵攻我邊關要隘,”夏侯淵說這話的同時,臉上浮現出一絲焦慮之色,微不可察,但在他身側的程昱覷得清楚。

“陳翎此一小賊,往日在陳留之時,就該將他千刀萬剮…”夏侯淵說道此處,收住了追悔莫及的話語,接着說道:“如今他爲王侯,帳下皆是精兵猛將,實不可小覷!”

聽得夏侯淵的話,龐德出,抱拳言道:“大人,休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不錯,陳翎是當世人傑,世之無上,然鄱陽一戰,逃之夭夭猶如喪家之犬;合肥陣前,數戰皆敗孫策之手,諸如此者舉不勝數,將軍!”龐德說着向夏侯淵一躬身,禮道:“兵家豈有常勝之師?地利天時人和缺一不可,如今我等佔有地利,加上有將軍在此指揮若定,孰勝孰負還未可知。”

龐德擲地有聲的話說出口,衆人俱感同身受,皆都大叫一聲好。

於此,龐德向着殿內的衆人團團一拜,繼續說道:“龐德不才,願乞求一軍前往誅滅此寮!”

麾下有龐德這等敢戰猛將,夏侯淵心下甚慰,看顧了程昱、樑習等謀士一眼之後,便開始爲迎戰陳翎而準備。

旌旗招展,長戟如林,陳翎並周泰兩人帥大軍向着綿竹關行進。

周泰現在一身大將軍裝束,披掛重甲,一口寶劍斜胯腰旁,黝紅色的大氅,騎着他的寶馬。

而陳翎一身文士打扮,手中一柄羽扇微微揮動着,這天氣實在熱了一些,陳翎受不了此種天氣下,還需一身盔甲的着裝。

豔陽高照,道路兩旁的樹木蔥蔥郁郁,仿似要滴下油水來,搖墜恍惚中,陳翎忽見大軍側畔的官道上一騎飛奔而來。

不知何故,陳翎、周泰兩人相互對視了一眼,皆露出鄭重之色來。

綿竹關有周泰帳下大將賈逵在代爲駐守,若無大事想必他不會遣使過來,畢竟陳翎一到川中,就會對梓潼發起攻勢,這是當前局勢所決定,非是人

力可挽回。

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賈逵緣何又要派遣一人來成都?

此人滿頭滿身都是汗水,他的坐騎喘氣如同老牛犁田,翻身下馬,就半跪在陳翎、周泰兩人坐騎前,吞嚥着口水,急急稟報道:“夏侯淵自領大軍五萬出梓潼,向着綿竹關而來,而其帳下大將龐德在潼江搬運糧草,看似有南下取江州之意。”

“此是夏侯妙才分兵襲取我各郡縣之計,”稍一沉思,陳翎對着周泰說道:“今夏侯淵引軍至關下,當爲阻我出兵破敵。”

周泰然之,看着身後諸將圍攏上來,問向陳翎道:“如今,子儀可有妙計破敵?”

陳翎呵呵一笑,輕搖羽扇,說道:“大軍出征,所需糧草無數,龐德於潼江囤糧,…”

展望了趙雲、高順等人一眼後,陳翎接着說道:“若得一人深入其境,燒其糧草,奪其輜重,則敵之銳氣挫矣。”

高順聞之,挺矛上前,說道:“某願當此任!”

陳翎搖頭不就,爲高順解說道:“非是我不想將軍立下此一首功,從此地率一軍去往潼水燒糧,非不熟知地利者不能當此任,將軍還請將此功勞讓與他人。”

陳翎說的在理,高順頷首退,自己畢竟不是蜀中人,不似趙雲、魏延等將校,陳翎說出此話的同時,便已經瞧向…

魏延在趙雲之後,聽得陳翎這般說道,心中一動,便驅馬上前向着陳翎一抱拳,慷慨言道:“末將願往!”魏延此前在淮南之時,雖然大小數戰未曾大敗,但壽春數次易手,他之過不能自圓其說。此刻陳翎已經說得這般明白直接,魏延再不領命而去,也就不必當這個大將了。

陳翎其實屬意趙雲,畢竟龐德那將是個狠人,敢擡棺戰關羽的人不多,止有他一人而已。

魏延雖勇悍,又有謀略,但與趙雲一比,那就不能看了。

趙雲一臉風輕雲淡,陳翎暗歎一聲,乃轉向其後的馬岱言道:“伯瞻,文長既有此意,你不妨隨同一行。”

馬岱欣喜,領命跟隨魏延告退而去。

看着魏延、馬岱兩人的背影,趙雲突兀說道:“龐德止是一勇夫,安能與夏侯淵相比?”

陳翎、周泰、高順三人心中皆一震,趙雲回首過來,笑着說道:“我料文長、伯瞻兩人此去,必能破其軍,斬其首級,幾位大人毋庸憂慮。”

“若斬夏侯淵,勝龐德十倍,子龍此言不假。”高順贊同趙雲所言,向着陳翎、周泰兩人言道。

“哈哈…”大笑一聲,周泰奮然,盯向趙雲說道:“原來子龍將軍一心想斬那夏侯淵!”

趙雲微微點頭,又說道:“不錯,夏侯淵一死,曹操定然震動,彼時不說梓潼,就算那漢中必也能一鼓而下。”

看着趙雲與周泰兩人爭論誰能斬夏侯淵,陳翎心中一片苦笑,在他心底深處實際不想斬殺了夏侯淵,畢竟那是自己夫人的叔父。

大軍繼續緩緩而行,比之剛纔,少了一些靜謐,多了幾人的口舌之爭,在這樣的戰事

面前,主將能夠不畏懼戰鬥,而大膽談論這些,至少能夠激勵士氣,陳翎見此,也就不多加阻攔,任憑他們各自說道着。

魏延、馬岱兩人分兵二萬,從廣漢郡迂迴向東而去。

於路上,馬岱問向魏延說道:“今夏侯淵遣龐德南下攻略川中各郡縣,連營數裡,兵勢浩蕩非同小可,將軍欲以何策對之?”

魏延微一沉吟,說道:“你我各帥一軍,趁夜踹營縱火而擊?”

馬岱道可,又問道:“誰前,誰後?”

龐德所囤積糧草的地方是一狹長河沿,止有一條大道通往那處,馬岱此一問,就是想辨個清楚,誰能得個頭功。

魏延當然明白這個理,自己一鼓作氣趁着龐德還未反應過來之前,一騎飛突進去,一刀斬下,砍了他的腦袋,就能得首功了。

想到這些,魏延說道:“看我先去,如何?”

馬岱搖頭,說道:“等我先去。”

魏延怒恨,說道:“我是主將,你是副將,緣何與我爭功?”

馬岱笑了一聲,乜視魏延言道:“來之前大人未曾確認誰爲主,誰爲副。”

聽得馬岱的話,魏延轉念一想,就如馬岱所言,兩人來此之前,陳翎真的沒有指認誰主誰副,念及過往的事情,兼馬岱又是陳翎的心腹大將,魏延氣餒,乃言道:“我與你都一般爲主公出力,何必計較?我二人拈鬮,拈着的先去。”

馬岱允,依言行事,當即與魏延拈鬮,魏延拈着先去。

魏延大喜,馬岱無奈,遂言道:“既將軍先去,某當相助。可約定時刻。如將軍依時而還,某按兵不動;若將軍過時而不還,某即引軍來接應。”

魏延說道:“誠如所言,當是如此。”

兩將不顧疲勞趕路,來至龐德囤糧之地之時,已經是日落時分,眼見如此,魏延、馬岱兩人各立一營寨,對面相向。

埋鍋造飯不提,話說待及三更時分,魏延人銜枚馬裹蹄,引軍自寨中出,摸黑向着龐德營地而去。

來到近處,眼見龐德一營中燈火通明,糧草堆積如山,兵卒穿梭如織,過來往復在搬運着輜重,魏延見之大喜,以手示意衆軍向前。

還未等靠近,只聽得身後喊聲大震,鼓角齊鳴,龐德手持一把大刀騎一匹黑風馬猛攻了過來。

魏延大驚,急叫着道:“中計,中計,速速回營!”

眼前的那營寨中,不知從何時起,突兀立起無數的弓弩手,向着埋伏在暗中的魏延一軍猛力狂射,魏延見之,不敢猶豫翻身上馬,奪路殺向龐德,希祈能夠一擊破敵,斬殺了此人,好從此地逃脫了去。

“點火!”

在一小校的號令聲中,原本就燃燒着的火炬、火罐等物,被一一拋撒過來,風助火勢,一時間在魏延的左右前後,形成了一片火海。

坐騎在咆哮着,它不敢再向前踏足奔馳,魏延換了數個方向俱是如此,看着慢慢逼近中的龐德,魏延面如死灰,暗道一聲,天亡我也!

(本章完)

正文_第七十七回 先鋒張遼正文_第二百二十六回 派兵遣將正文_第三回 初識八將正文_第一百六十五回 戰事轉進正文_第一百六十一回 奇峰突起正文_第五百七十四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五百八十二回 周瑜襲營正文_第二百九十五回 一見傾心正文_第二百二十八回 兄妹相見正文_第四百七十六回 我之願望正文_第九十八回 大軍壓境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五百四十四回 論天下勢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三百四十一回 留守之將正文_第二百一十四回 天下奇兵正文_第六百五十二回 計賺龐德正文_第六百六十一回 招降納附正文_第五百零一回 山間被伏正文_第一百七十九回 張郃心境正文_第五百七十七回 張任死節正文_第三百二十四回 利令昏智正文_第五百六十八回 陣中拼殺正文_第七十七回 先鋒張遼正文_第三百三十一回 波折橫生正文_第五百七十八回 劉備勢滅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一百四十五回 北海建觀正文_第四百五十七回 亂戰不止正文_第二百三十五回 夜觀天象正文_第二百五十二回 奸雄曹操正文_第五百二十二回 陳到殺敵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九十三回 傳檄而定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二百三十一回 再見道人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六百一十五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一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一百六十三回 玄之又玄正文_第一百四十七回 大戰之前正文_第四百五十八回 落葉歸根正文_第五十六回 彭城內外正文_第四百四十一回 太史子義正文_第六百二十二回 舊事重演正文_第四百二十四回 入駐小沛正文_第五百五十二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正文_第九十七回 太平道教正文_第五百一十一回 大戰之間正文_第六百五十四回 垂死掙扎正文_第一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回 建安四年正文_第四百三十九回 事有突變正文_第一百五十六回 大將徐晃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回 決戰之始正文_第五百四十四回 論天下勢正文_第三百七十回 盜文著書正文_第四百四十四回 箭不虛發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三百八十七回 事非偶然正文_第六百零二回 一壺濁酒正文_第四百三十一回 兵強馬壯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三百零四回 屈指可數正文_第四百五十三回 將計就計正文_第五百七十四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六百五十八回 營中亂戰正文_第二百八十回 招降納俘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回 僵持不下正文_第九十回 管亥逞威正文_第二百五十六回 郭嘉定策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二百五十六回 郭嘉定策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三百二十八回 互有後手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三百三十八回 曹性迴歸正文_第六百四十九回 半夢半醒正文_第六百六十二回 定軍山落正文_第二百五十五回 高順死戰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一百零八回 封官行賞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二百八十四回 絕代佳人正文_第二百六十三回 真定亂戰正文_第五百九十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六百一十五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六百一十九回 詐降之計
正文_第七十七回 先鋒張遼正文_第二百二十六回 派兵遣將正文_第三回 初識八將正文_第一百六十五回 戰事轉進正文_第一百六十一回 奇峰突起正文_第五百七十四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五百八十二回 周瑜襲營正文_第二百九十五回 一見傾心正文_第二百二十八回 兄妹相見正文_第四百七十六回 我之願望正文_第九十八回 大軍壓境正文_第四百一十回 據城不出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五百四十四回 論天下勢正文_第三百三十四回 旗鼓相當正文_第三百四十一回 留守之將正文_第二百一十四回 天下奇兵正文_第六百五十二回 計賺龐德正文_第六百六十一回 招降納附正文_第五百零一回 山間被伏正文_第一百七十九回 張郃心境正文_第五百七十七回 張任死節正文_第三百二十四回 利令昏智正文_第五百六十八回 陣中拼殺正文_第七十七回 先鋒張遼正文_第三百三十一回 波折橫生正文_第五百七十八回 劉備勢滅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一百四十五回 北海建觀正文_第四百五十七回 亂戰不止正文_第二百三十五回 夜觀天象正文_第二百五十二回 奸雄曹操正文_第五百二十二回 陳到殺敵正文_第二百五十九回 真定一役正文_第九十三回 傳檄而定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三百零九回 道法自然正文_第二百三十一回 再見道人正文_第四百九十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六百一十五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一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一百六十三回 玄之又玄正文_第一百四十七回 大戰之前正文_第四百五十八回 落葉歸根正文_第五十六回 彭城內外正文_第四百四十一回 太史子義正文_第六百二十二回 舊事重演正文_第四百二十四回 入駐小沛正文_第五百五十二回 離間之計正文_第一百零六回 破門而入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正文_第九十七回 太平道教正文_第五百一十一回 大戰之間正文_第六百五十四回 垂死掙扎正文_第一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五百三十一回 百步穿楊正文_第三百六十四回 建安四年正文_第四百三十九回 事有突變正文_第一百五十六回 大將徐晃正文_第三百一十八回 決戰之始正文_第五百四十四回 論天下勢正文_第三百七十回 盜文著書正文_第四百四十四回 箭不虛發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三百八十七回 事非偶然正文_第六百零二回 一壺濁酒正文_第四百三十一回 兵強馬壯正文_第八回 以假論真正文_第三百零四回 屈指可數正文_第四百五十三回 將計就計正文_第五百七十四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六百五十八回 營中亂戰正文_第二百八十回 招降納俘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正文_第六百三十一回 僵持不下正文_第九十回 管亥逞威正文_第二百五十六回 郭嘉定策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二百五十六回 郭嘉定策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二百零五回 柳城之下正文_第三百二十八回 互有後手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三百三十八回 曹性迴歸正文_第六百四十九回 半夢半醒正文_第六百六十二回 定軍山落正文_第二百五十五回 高順死戰正文_第十回 少年孫策正文_第一百零八回 封官行賞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二百八十四回 絕代佳人正文_第二百六十三回 真定亂戰正文_第五百九十回 小戰一場正文_第六百一十五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六百一十九回 詐降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