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定策

兗州,東郡。

曹操近來可謂春風得意,年初青州黃巾餘黨攻打兗州。

兗州刺史劉岱不顧鮑信勸阻,引軍迎擊黃巾軍,結果兵敗身亡。

新歸附曹操的陳宮,和鮑信說服兗州一衆官吏,迎曹操爲兗州牧。

在這段時間裡又有一些文官武將來歸附於曹操。

這樣曹操手下武將有曹操同族的曹仁、曹洪、曹純、曹休、曹昂、夏侯惇、夏侯淵,外姓將領有于禁、樂進、李典、呂虔、李通等。

文官有荀彧、戲志才、程昱、陳宮、毛玠。

現在的曹操可謂文有謀臣,武有勇將,而且曹操軍訓練多時,兵力強盛。

議事堂裡,曹操屬下一衆文武彙集一堂。

曹操觀望了一圈底下文武后,發現少了一人,“文若爲何不來。”

“文若說去替主公迎接一個大才。”程昱說道。

“何人能勞文若親自前往?”曹操好奇道,他是知道荀彧識人之才的,能得到荀彧推崇的人,必定不是凡品。

曹操跟衆人嘮叨幾句後,就有傳令官稟告說荀彧前來求見。

片刻後曹操看到荀彧帶着一名三十多歲的中年文士來到堂上。

曹操一看那文士就認出來正是荀彧的侄兒,荀攸荀公達,以前在洛陽他們是認識的。

曹操趕緊站起身快步上前拉住荀攸的手,“我當文若等的是誰,原來是公達先生”

曹操讓人給荀攸搬上蒲團後微笑道:“公達先生遠道而來,今晚我一定要設宴爲你洗塵。”

“曹公客氣了,不想洛陽一別三年,今日才能再見曹公。”荀攸擺擺手道。

荀彧在一旁笑道:“我日前差人送書信與公達,讓他來輔佐主公,公達精於謀劃可爲主公的軍師。”

曹操眼神熾熱期待地看着荀攸,他早就十分賞識荀攸的才能。

“攸願傾盡所學輔佐曹公平定紛亂,還大漢一個安寧。”

曹操撫須大笑,“能得公達先生輔佐何愁大事不成。”

“可惜奉孝不能來歸附主公。”荀彧嘆息道。

曹操也聽荀彧說過,他的同鄉好友郭嘉,是如何有經天緯地之才,可比高祖的張良,但是可惜留在了冀州做個小文吏。

荀彧也多次建議曹操向現在關係還不錯的袁紹討人。

荀彧也多次通過在冀州的家人聯絡郭嘉,他打聽到郭嘉在袁紹三公子袁尚軍中做了一名文吏,但不論哪種方法都聯繫不上郭嘉。

其實這是袁尚故意爲之,他怕荀彧等人會勸郭嘉歸附曹操,所以一開始就讓狼衛監控郭嘉周圍一切。並且年初郭嘉被袁尚帶去了關中,荀彧更是得不到他的消息了。

“我有公達先生即可,至於文若說的郭先生只要有緣,一定會有前來歸附的一日。”曹操寬慰道。

衆人又寒暄幾句後,提及正事。

鮑信有些擔憂道:“孟德,黃巾餘孽還在兗州徘徊,我等該儘早設法除去這一禍害纔是。”

“正是,黃巾餘孽禍害青兗兩州久已,前任劉刺史就因此身亡,不知諸位有何對策?”曹操問道。

呂虔思索了會建議道:“黃巾餘孽戰力不強但人多勢衆,沒有一定兵力恐怕難以殲滅,爲今最佳的辦法是堅壁清野固守城池,其無機可乘其自然會退去。”

曹操看了看一衆文武,武將那邊不少人點頭贊同的,而程昱陳宮等人卻是不見表態。

接着曹操用眼神詢問幾個謀臣,荀彧淡笑道:“呂將軍的對策當然可以擊退黃巾餘黨,但各位可曾想到,黃巾賊不僅是禍害,同時還是可居的奇貨。”

“黃巾餘孽剿殺不盡,燒殺掠奪猶如蝗蟲過境,文若先生怎麼說是奇貨可居。”夏侯淵問道。

荀彧淡笑着沒有回答,而是看着曹操。

曹操閉目思量了半響後對荀彧點了點頭,表示領悟了他的意思。

程昱看一衆將領不太明白,於是解釋道:“諸位將軍是在軍略上考慮剿滅黃巾軍,但黃巾黨在謀反前也不過山野村民,如能收降不但可補充我軍的兵員,還可爲主公治下添加不少人口戶籍。”

“黃巾餘黨戰力不強,但人多勢衆,而我軍人少,如何迫降?”曹洪問道。

荀彧看向了荀攸,示意他能提些謀劃以立功。

“公達有對策,但說無妨。”曹操也鼓勵道。

荀攸思量了會,然後給曹操和衆人行了個禮,“黃巾軍不過一羣草寇,戰時如蝗蟲匯聚,擄掠州郡攻打城池,一旦失利就惶恐遠遁,所以只要設下奇兵挫其銳氣,當其逃亡時長途追擊,待到黃巾部衆到睏乏的絕境,自然會歸降。”

曹操聽着不住點頭,衆人又補充了一些細節後曹操就下令讓諸將領佈置圍剿青州黃巾軍的事宜。

鄴城郊外,袁紹帶着一衆官吏出城爲袁尚等人送行。兩萬多人的兵馬已經分批開出了鄴城,袁尚等人並親衛殿後。

出征前袁紹大肆加封了袁尚等人的官職。

袁尚領中郎將職銜。張郃、黃忠兩人領校尉職銜。張遼、趙雲則爲騎都尉。許褚、典韋則爲別部司馬。呂曠呂翔兩兄弟做了部曲督。

田豐自然領了治中從事、別駕從事這個兩個要職。郭嘉經袁尚極力推薦,領了了簿曹從事、兵曹從事兩個職務。

袁紹拍了拍袁尚的肩膀,“顯甫,大事多請教元皓先生,沙場上不要親身犯險。”

“孩兒知道了,父親放心,青州不久就會在父親的治下。”

袁紹寬慰地點了點,突然他又有些傷感道:“你母親,她捨不得你吶,哭了一晚,我怕她鬧事也就不讓她來送你,到青州後多來書信好讓你母親寬心。”

袁尚重重的點了頭,這個母親對他可真的沒的說,自小就對他寵愛驕縱,正是劉夫人不計對錯的,他纔有今天的根基。

袁紹又對隨行的田豐、張郃等人拱手行禮,“顯甫就託付給諸位了,望盡力輔佐於他。”

田豐等人也趕緊回禮。

這時侍從端上了美酒,送行的官吏和袁尚等人都捧上了一爵餞別酒。

袁尚拿着酒爵跪下給袁紹施個大禮,然後一口飲盡,接着他毅然轉身上馬。

其他人也一口飲盡,對袁紹施了禮後紛紛上馬,跟隨袁尚前行。

出了城郊十餘里後的官道上停了一輛馬車,旁邊還有幾名護衛的騎士。

袁尚一眼認出了幾名騎士是他留下來保護貂蟬蔡琰的虎衛,這樣馬車上的人也就不言而喻了。

許年來到袁尚面前,“兩位小姐一再懇請前來爲公子送行。”

袁尚點了點頭,讓田豐等人先行,自己帶着許褚典韋還有一衆虎衛隨後趕上去。

許年許褚等人知趣散開到遠處放哨。

袁尚來到了馬車前,車伕正是蔡家老僕人高平。

高平對袁尚點了點頭後也走開了,袁尚揭開了車簾看到豔麗絕美的貂蟬,和嫺靜秀麗的蔡琰。

貂蟬眼眸微紅,半響才幽幽道:“你一切小心,我等你回來。”

“在青州立足後,我就會派人把你們帶來青州安頓。”說着他也深深看了一眼蔡琰。

蔡琰被他那麼一看臉色微紅,卻沒有表示什麼。

袁尚怕再多瞧幾眼自己就會捨不得,他拉住貂蟬的手,深深地抱住她的嬌軀,感受着她身上的柔軟和溫情。

貂蟬羞於蔡琰在旁但她也只是俏臉羞紅卻沒有反抗。

一會後袁尚跳下馬車招呼許褚等人繼續前進。

貂蟬癡癡地看着他遠去的背影,櫻脣微微張開想要說些什麼。

蔡琰心中沒有來由地一陣酸楚,她沒想到自己竟然會有嫉妒的感覺。

幾天行軍後,袁尚軍就來到清河國東邊的,黃河邊上駐軍。

袁尚並不急於進軍,而是徵集建造渡船,還有廣佈斥候,收集打探青州的情報。

在兗州立足後的徐光,也陸陸續續傳來了一些曹操軍方面的消息。但大都對袁尚來說是壞消息,比如荀攸、程昱等人歸附曹操。

袁尚知道,歷史上曹操在這段時間內會有大動作,那就是收編青州流竄過去的黃巾軍。

這些黃巾軍就是曹操發家的基礎,也是曹操步兵的主力。將曹操定位爲首要威脅的袁尚,當然希望能杜絕這一事情的發生。

所以他覺得有必要跟下屬商議今後具體的走向。

說起來這是袁尚第一次,以統帥的身份召集下屬議事,激動之餘又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田豐、郭嘉、張郃、黃忠、張遼、趙雲、呂氏兄弟等人也悉數到場分左右坐下。

“出征前我們就定好了平青州的計劃,但沙場瞬息萬變,有些事還需要我們隨機而動,諸位看如今的情況該如何下手?”袁尚首先出言詢問。

郭嘉現在是袁尚軍師的身份,他淡笑着觀察着衆人的表現。

田豐則是盯着掛在旁邊的行軍圖思索對策。

“正如公子先前說的,當先取一立足點,這樣我軍進可攻退可守。”張遼道。

張郃點頭表示贊同,“我軍可攻擊的地方很多,但不知從何處下手爲好?”

田豐指着行軍圖道:“現今北海國在孔融管轄,東萊郡縣官吏各自爲政,濟南國、樂安郡、齊國在田楷控制下,黃巾餘黨於濟南國和兗州之間流竄。”

介紹完畢後田豐接着說道:“按先前策略當先取濟南、平原兩地,而後再做他謀。”

袁尚提醒道:“諸位可知,青州原本富庶,但經過多年黃巾暴亂,民衆多有逃亡,現今多有無主之地,一些地方人口蕭條。我等如何治理這些地方,也要一併規劃到行軍策劃上來。”

“公子真想收降黃巾軍補充青州人丁?”田豐問道。

“他們不過是受人挑唆的苦難流民罷了,只要安置妥當既是良民。”

“公子大義,百姓之福也。雲也見過一些黃巾流寇,其拖家帶口,實乃善良百姓。”趙雲頗有感觸道。

“據收到的消息來看,新近入主兗州的曹操軍,近期會有大的行動,鑑於青州黃巾就在兗州境內,我懷疑曹操會對他們動手。”袁尚道。

“黃巾賊百萬之衆,想收降恐怕不是易事,別說曹孟德,就是我等也難以收降啊。”呂翔道。

田豐搖頭道:“別看青州黃巾有百萬之衆,其實多爲黃巾賊兵卒的家眷親屬,以豐推算,真正爲兵卒者不過二三十萬。”

“三十萬人,那也夠嗆啊。”呂曠倒吸一口氣。

“不然,在下討伐過黃巾賊,略知其一二,黃巾賊兵卒雖多,卻良莠不齊,多有老弱充數,其軍備不整,操習不勤。”對黃巾軍,張郃不以爲意。

張郃頗有心得道:“其如蝗蟲,遇到城鎮一擁而上,城破必擄掠殆盡。如有失利,則如山崩,頃刻潰逃。”。

經張郃那麼一說,衆人也就安下心來。

“我軍想收降黃巾賊,但黃巾賊現今在兗州境內,曹孟德想必也視其爲肥肉,我軍必須搶在他們之前將黃巾賊收降。”袁尚道。

“我軍立足未穩定談何收降黃巾賊?再者,百萬黃巾賊的糧食跟安置耗費,從何而來?爲今要儘快取得青州濟南,方能做計較。”田豐說道。

袁尚定定地看着郭嘉,希望能發揮他的才智。

郭嘉會意,指着行軍圖道:“其實我與公子已經商議過了,引誘田楷主力出來,予以擊破,再以此勸降濟南、平原兩城。”

“郭從事,你且說說該如何引誘田楷主力出來。”田豐問道。

郭嘉點點頭,“由黃忠、張郃兩位先率部攻打濟南、平原,兩位不必全力攻城,只要虛張聲勢讓守軍搬來田楷援軍。”

“田楷軍並不比我軍少,且戰力不俗,我軍分兵犯了大忌,怎麼與其交戰?”黃忠問道。

郭嘉笑了笑,“濟南平原兩地守軍不多,張俊義、黃漢升兩位只需將聲勢做足,其必不敢輕易出城迎擊,然後留下部分兵卒防範,其餘大部兵馬則跟公子的中軍迎擊田楷。”

“那我軍還是不能保證全勝田楷援軍吶。”張郃道。

“公子是想伏擊田楷援軍?”田豐問道。

“想擊潰數目與我軍相當的田楷軍,必定要用計,乃設伏兵之計。”袁尚答道。

“兵法雲:以正和,以奇勝。我軍可再設一支奇兵。”袁尚接着道。

郭嘉點點頭,“遣一支騎軍爲奇兵突襲敵後。”

衆人默不作聲,都在思量行動的可行性,田豐則暗暗留意郭嘉,他想不到袁尚手下有這麼一個不俗的謀士。

袁尚自然想到了這時爲平原相的劉備,“平原相劉備的兩個結拜兄弟,關羽張飛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在討伐董卓之戰大家也見識了一二,如此圍攻平原的重任黃校尉了。”

黃忠抱拳稱諾,“必不負主公所望。”

“時間不多,希望張俊義、黃漢升兩位立即率兵圍攻濟南、平原兩地。”袁尚下令道。

“諾!”張郃、黃忠即刻出列領命。

(晚上八點後還有一更,收藏太少壓力很大,請求大家的收藏,求票)

第三章 佈局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二十六章 刺虎關於更新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六章 密謀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五三 大婚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八章 兵禍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一九二章 十面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四十章 借兵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八十章 朐縣第八章 兵禍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一一八章 兵甲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二十章 去留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七十章 偷襲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十八章 局定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四十章 借兵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九章 逆施
第三章 佈局第一九六章 圍城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一八零章 迂直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二十六章 刺虎關於更新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六十七章 開春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六章 密謀第一六三章 出奇第一五三 大婚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一一五章 光復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三十四章 聯姻第八章 兵禍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一二章 圍困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一九二章 十面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三十九章 交戰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一四五章 求援(下)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一七三章 激戰第四十章 借兵第一四零章 荒年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八十章 朐縣第八章 兵禍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三四章 朝會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五十五章 引禍第一一八章 兵甲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二十章 去留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七十章 偷襲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一一二章 渡河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九十八章 勾心(下)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十八章 局定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七九章 失算第四十章 借兵第一三一章 救駕第九十章 退路(中)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三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九章 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