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解圍(上)

管亥又是氣惱又是焦慮,撤離樂安,寇略北海之初,他們襲擊了孔融在都昌的駐軍。那一戰他們出其不意偷襲得手,結果大獲全勝。這樣北海就成了失去護翼的處女般,可任其蹂躪。

北海國儲糧最多的地方就應該是北海了,只要攻下北海取得糧秣,不論是繼續寇略北海他處,還是遁入大山都可維持生計。

攻城的頭一天,黃巾軍一度攻上了城牆,但最終還是被趕了下來。憑着得利而來的那股銳氣一退,黃巾軍就像不舉了般疲弱。兩天下來攻城毫無進展。

管亥也擔心孔融會求援,於是在部屬的建議下,他發出了一道治療不舉的良方:城破之日兵卒可私掠燒殺一天。

冷兵器時代,城池久攻不下,士卒疲憊,被壓抑到極致之時,不少將領就會許諾屠城,跟燒殺搶掠,以激勵士氣,釋放壓力。

不僅野蠻矇昧的遊牧民族採用這種方法激勵士氣,歷史上這個時代的曹操也幹過屠城的勾當,後世的金兵、蒙古兵就更不必說了。一直到曾國藩的湘軍,都還有屠城的劣跡。

黃巾軍兵卒像吃了猛藥似得,一夜之間變得發狂起來,前仆後繼地涌向了北海城牆。

武安國躲在牆跺後指揮,他也是身上帶血,鎧甲出現了好幾道口子。羽箭檑木已經用完,城牆上早已進行了慘烈的白刃戰。

雲梯架到城牆上,黃巾兵卒一手持盾,一手攀爬。

“刺啊!”一排排的北海兵卒手持長矛對着雲梯向下捅。

血光飛濺,即便沒有被刺到的黃巾兵卒也被捅下雲梯。底下哀嚎慘叫聲此起彼伏,摔死的,摔殘的混淆在一起。

也有身手了得的黃巾兵卒,他們閃過矛尖,一手抓住了矛杆,雙方就此展開角力,直到一方摔下城牆。

黃巾軍身手稍好的弓箭手就用收集來的箭支,定點地向城牆上露出身體的守軍射箭。

一個黃巾兵卒趁着那個位置守軍被射殺,快步登上了城牆。他一手持盾,一手握住環首刀。“嘟”的一聲,圓盾擋住了長槍的擊刺,黃巾兵卒趕緊移到長槍兵面前。

但他的刀還沒有揮出,喊殺聲起,冰冷的槍尖狠狠扎進他身體,另外幾桿長槍將他洞穿。

一個,兩個,後續的黃巾兵卒蜂擁而上,慢慢地擴大佔據的範圍。

武安國顧不得身上的輕傷,一柄方頭長錘掄起,砸向城牆上的黃巾兵卒。

“砰砰!”被長錘砸中者,無不兵刃脫手,身手稍有慢的,骨骼應聲爆裂,血液腦漿蹦出。

但使錘力道必須持久,武安國負傷,血從傷口涌滲出,他漸漸不支。而北海守軍兵卒也節節後退。

管亥遠遠地看到黃巾兵卒登上了城牆,他哪會放過這個時機,立即下令自己的親兵壓上城牆,以擴大戰果。

地面傳來陣陣沉悶的震動,戰馬嘶鳴聲起,管亥震驚地看着背後竄出來的大隊冀州騎兵。

太史慈一馬當先,鐵槍不住挑刺,點出片片寒芒,徑直衝向了城牆下。後面戍衛騎分成一個個縱隊,跟在太史慈後面。

管亥一看不好,組織起親兵要抵擋住戍衛騎的衝擊。

凌亂的踏步聲起,黃巾軍兵卒緊挨着,排成小方陣。“起!”看到戍衛騎靠近,管亥一聲呼吼。

“唰!”一排排長矛挺起,像刺蝟一般遙指戍衛騎。

太史慈一拉繮繩,戰馬繞個小圈,避過正面的長矛手。他加速從兩個小方陣中突了進去。戰馬稍稍停歇,打橫向衝擊長矛手小方陣。

鐵槍大開大合,盪開幾桿長矛,看似輕巧地挑了幾個長矛手。戰馬猛衝,其餘兵卒被撞翻踏到,紛紛後退躲避。

趙雲一杆鐵槍也如此突擊了另一個小方陣。戍衛騎跟着揮出環首刀或長戟,繼續衝擊。

黃巾兵卒惶恐,紛紛涌向後面城牆躲避。然而前面的步卒退潰,衝擊得後面方陣大亂。戍衛騎一直衝擊到了城牆下才停止。

戍衛騎紛紛拋出硫磺油脂,將雲梯焚燒起來。另一些騎兵則不住跑動突擊,防備黃巾軍的合圍。

城牆上,守軍看到冀州援軍到來,士氣大漲,很快將黃巾兵卒壓制住。攻上去的黃巾兵卒是進不得,退不得,抵抗一陣後棄械投降。

看着雲梯焚燒得差不多,趙雲趕緊讓部屬整隊,然後向外突圍。

“子義,器械已經燒了,先行突圍等待公子的大軍。”趙雲說完親自在隊伍後面壓陣。

太史慈會意,緊跟着趙雲,兩個人,兩杆槍向後揮出點點寒芒,阻擋靠近的黃巾兵卒。

孔融聽聞援軍到,於是帶着一衆人等,冒險登上了城樓。看着離去的戍衛騎他不禁皺眉,“形勢如此之好,爲何不乘勝擊破黃巾。”

王修搖頭,“這部恐怕是冀州軍先鋒,其中軍還未到,到其中軍進擊黃巾賊時,我等可派兵裡應外合,一舉擊破之。”

孔融面帶喜色,“如此黃巾指日可破,北海安矣。”

■■■

在距北海十里外,袁尚中軍就跟戍衛騎匯合。在戍衛騎的護翼下,袁尚中軍在黃巾軍營地對面,紮下營寨。半天后,張遼的四千騎也從樂安趕到。

黃巾軍撤了北海城北門的兵卒,將營寨壘高,圍住東南西三面。

袁尚這次出兵北海,對擊破黃巾可謂信心滿滿。以前一燒擊多尚且能取勝,現在雙方數目持平,而且他手上還有制勝的籌碼。

讓袁尚、郭嘉感到意外的籌碼就是大儒鄭玄。還在臨淄的鄭玄在得知袁尚將出兵救援北海後,就要求隨軍出征。因爲當年不相加害鄭玄的黃巾首領就是管亥。

入夜,主帳中。

袁尚等人在爲殲滅黃巾,做最後的籌謀。

鄭玄依舊穿着一件粗麻布青衣,跪坐在袁尚左邊。孫乾取出筆墨跟本冊子,坐袁尚後面做記錄。典韋許褚也一絲不苟地施禮袁尚左右兩邊。

下面,郭嘉、黃忠、張遼、趙雲,還有黃巾降將覃遠分坐兩側,太史慈也被分到席末。

“子龍跟太史子義擊破黃巾攻城器械,挫其銳氣,當記一功,望兩位再接再厲。”袁尚表彰道。

兩人答謝,太史慈抱拳道:“分內之事不敢邀功,只盼能儘快擊破黃巾。”

郭嘉聽了白日的戰報,想不到孔融部下也有如此英勇之人,“子義且寬心,決戰即日將至,需縝密謀劃,務必全殲這夥黃巾餘孽。”

太史慈也一直有誅滅青州禍害的志向,“甚好,不如與孔北海里外夾擊,如此黃巾一擊可破!”

袁尚會意,“子義是想進城與孔北海相約一齊攻賊?不必如此,待消弱其士氣,讓鄭大師前去說降即可。不成功再強攻其營寨不遲。”

“那某也要回北海城向孔北海覆命。”

袁尚有些擔憂道:“雖然黃巾已經龜縮營地,但恐怕在城門附近布有暗哨。”

太史慈笑了笑。“某視那黃巾如土雞瓦狗,出城一戰尚且不懼。”

“好!好個東萊太史慈,果然是壯士!”袁尚擊掌喝彩,“只是觀你甲胃多有殘破,如何殺敵?仲康,取來一副精甲。”

在火器出現以前,鎧甲、戰馬、兵器,這三樣是軍士的第二生命。只有好的鎧甲兵器,加上戰馬,才能保命,進而立功。所以軍士大都十分珍惜愛護甲胃。

像歷史上,呂蒙部下就爲保護鎧甲,取了百姓的斗笠遮蓋,而被斬首。武將也以得到精緻的鎧甲,跟鋒利兵器、戰馬神駒相提並論。

而太史慈職位不高,所披的是以大片鐵片編成的札甲,屬於下層軍官和兵卒的鎧甲。這也是因爲北海一地武備不盛。

不一會,許褚捧着一整套的鎧甲來到大帳,遞給了太史慈。

太史慈一看,是件精緻的魚鱗甲。魚鱗甲是模仿魚鱗,以小片鐵片編綴成的鎧甲。裡面有用皮革、絲絹做的內襯。不僅防護能力極佳,穿戴起來也舒適。

“公子好意子義心領,只是過於貴重,不敢收納。”太史慈雖然十分想要,但他也知道無功不受祿,不會輕易收下人情。

“子義此言差矣,你現今身擔重任,送甲胃是讓你能完成聯絡孔北海的大任,須知成敗全在你一身。”郭嘉知道袁尚想拉攏他,於是幫襯道。

在袁尚、郭嘉,還有趙雲的目光下,太史慈收下了鎧甲,並正式答謝了一番。

鄭玄手撫長髯,“公子,如能不動刀兵而讓黃巾降了豈不更好?讓我去黃巾營中說降管亥。”

袁尚當然想兵不血刃地收降了黃巾,但依照覃遠等人的說法,管亥十分痛恨官軍。他敬重鄭玄,是因爲鄭玄推辭了皇帝的徵召,但未必會降了冀州官軍。

“老師,不可以身犯險啊,如果俘獲了管亥,您可以去說降他,但要去黃巾大營,即便管亥不加害,難保其他的黃巾賊沒有歹意。”孫乾趕緊勸道。

鄭玄當然不會畏懼兇險,執意要隻身前去黃巾大營。

黃巾降將覃遠突然說道:“管亥妻子還有叔父不是給咱帶來了嗎?”

鄭玄聞言神色大變,怒道:“以婦孺要挾,豈是君子所爲!”

說罷鄭玄起身揮袖,就要離去。

第九十章 盜掘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四十二章 伏擊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十四章 離心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十三章 討伐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四章 前奏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七章 亂起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十三章 討伐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八章 兵禍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十一章 起兵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十五章 謀奪
第九十章 盜掘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百零六章 民心(下)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二一零章 迫降第一八八章 大意第五十四章 大儒第一一三章 獻城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三十七章 變數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四十二章 伏擊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一六七章 轉折第五十一章 再戰(上)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九十五章 北上(中)第一九一章 危局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九十六章 北上(下)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十四章 離心第一四一章 偷襲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六十六章 仇恨(下)第九十四章 北上(上)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一八一章 鎖喬第四十五章 潰逃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六十九章 出兵(下)第八十六章 郯城第二一二章 火燒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十三章 討伐第二十二章 暗流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四十八章 內訌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四章 前奏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二十七章 絕殺第三十一章 根基第七章 亂起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三六章 毒計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十三章 討伐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一一九章 起兵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八章 兵禍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十一章 起兵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二十一章 漫道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十五章 謀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