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

三十多萬黃巾軍兵士,分六個五萬人隊,沿途不停地阻截曹操軍的追殺。

曹操軍雖然每戰都是小捷,但三十多萬黃巾軍畢竟勢大,不是一口能吃下的。

每每一波黃巾軍被擊潰,另一波黃巾軍就又出現在兗州軍面前。

一波黃巾軍退敗後可以休整,但兗州軍接連作戰,士卒多有疲睏。

黃巾軍方面,情勢也不容樂觀,相對三十多萬人的基數來說,幾番交戰下來,他們沒有損失多大,但士氣跌落得厲害,軍心隨時都有崩潰的危險。

兗州軍大營。

曹操眉頭緊鎖,荀攸、戲志才、程昱,跟一衆將領也是一副苦惱困頓的神情。

“再這樣下去,黃巾賊就要逃出兗州地界了!”夏侯惇急道。

“元讓將軍莫急,集諸位的才思,必然能想出阻止黃巾賊逃竄。”戲志才勸道。

“看現在這個情形,黃巾賊是想逃回青州呀,那樣顯甫豈不是首當其衝了?”曹昂擔心道。

張遼、趙雲兩人默不作聲,郭嘉問道:“那諸位可有法子能截住黃巾賊?”

戲志纔跟荀攸,程昱交流了下眼神後道:“黃巾軍流竄至青州,必然會對新佔據濟南、平原的冀州軍構成威脅,要阻截他們也不難,張遼、趙雲兩位可帶本部騎兵,先行突破黃巾賊的防線,攻擊前面黃巾賊的衆多家眷,這樣黃巾賊流竄的速度必然減緩。”

程昱接着道:“只要滯緩青州黃巾家眷的行程,黃巾賊主力必然還要停下來,抵擋我軍的進攻。以雙方的態勢來看,再有幾戰黃巾賊的士氣就將分崩離析,我軍就可不戰而勝。”

郭嘉眉頭皺起,“我們只有三千多騎,黃巾賊家眷並兵卒有百萬之衆。”

“不必交戰,只需想盡法子滯緩即可,我差曹純帶我部騎兵,也去阻截黃巾軍家眷部,先生還可差人向顯甫求援,務必阻止黃巾賊進犯青州。”曹操好心道。

“曹公放心,不管是爲了青州,還是爲了兗州的安定,嘉和張遼將軍必定滯緩黃巾賊的行程。”郭嘉信誓旦旦道。

“好!有勞先生和兩位將軍了。”曹操拱手稱謝。

郭嘉三人也回禮。

曹操軍大營前。

曹操神情不捨地握住了郭嘉的手,“先生留在中軍統籌即可,不必親身上前線犯險。”

郭嘉面帶微笑,“多謝曹公好意,只是前方戰事幹系重大,嘉不得不親自督戰本部騎軍。”

隨行的程昱不住的向曹操打眼色。

曹操嗯了一聲,神色間帶着猶豫。

程昱對郭嘉拱了拱手道:“張將軍深通戰事,奉孝先生大可不必擔心,先生何不跟中軍,好等文若來與先生敘舊吶。”

“現今曹袁兩方如同一家,往來青州兗州道途通暢,待平了黃巾跟青州諸郡,嘉與三公子再與諸位把酒敘舊,豈不快哉。”說罷郭嘉在典韋跟兩百狼衛的護衛下,騎馬離去。

待他走遠程昱對曹操頓足道:“主公爲何猶豫,文若、公達不也是說過,要想盡一切辦法留下郭嘉麼?”

“現在袁家是我等盟友,怎好私自扣下袁尚的人。”

一旁的荀攸立場尷尬,始終不做言語。

程昱嘆息道:“能得戲志才、荀文若、荀公達三位舉薦的人豈是尋常。”

曹操看着遠去的郭嘉,眼神陰晴不定。

兩天後。

通往濟北的官道上,曹純曹仁帶着一隊親兵,趕上了領軍的張遼。

“張將軍,爲何行軍如此緩慢!”曹純強按住火氣問道。

張遼淡淡地看了眼這個意氣風發的青年,“郭軍師染上寒疾,正在前面馬車上。”

曹仁心裡暗罵郭嘉礙事,這時還病了,但還是好言道:“可留下一些人帶郭先生尋良醫,餘下人馬繼續追擊黃巾賊。”

張遼皺了皺眉,“這怎麼成,我們剛剛突破黃巾多層阻截,此地正處兩方黃巾賊中間,一個不慎即會被圍困,留下郭軍師實在危險萬分,出了事我無法向三公子交代。”

“那將軍就這麼坐失戰機!”曹純急道。

“郎中給郭軍師診治過了,待到他有所好轉,我軍就全速趕上,而且黃巾賊家眷盡是老弱婦孺,量他們也走不快。”

曹仁氣極,“如此,我領本部兵馬先行追擊,只是耽擱了戰機,讓黃巾賊竄入青州,誰負這個干係,將軍保重!”

說罷曹純喝令自己兩千騎,越過張遼部急速向濟北進發,

待到曹純曹仁部騎兵都走過,郭嘉從一輛馬車鑽了出來。

張遼來到馬車旁,拱手道:“軍師,已按你的吩咐應對曹純曹仁了。”

郭嘉淡笑道:“曹純雖是個難得的將才,但畢竟年輕,火氣大了點,曹仁卻是個大將。”

“虧得軍師想出這種推託的說法。”護衛在一旁的典韋道。

“我等的做法是否太過明顯,他們氣消之後必定會有所察覺。”趙雲道。

“那就管不了,經這一戰,即使主公跟曹操面上和睦,內裡也必定心生齷齪,又何必在乎他們的想法。”郭嘉伸了伸腰繼續道:“我現在可是染疾的人吶,子明叫你差人在附近村落尋的酒食呢?”

典韋哼了哼,“咱走過的一段路哪有啥村子人家,前面再尋。”

郭嘉笑笑又鑽進了馬車裡。

剛走不遠曹仁,就覺得張遼等人在藉故推託,但他想出袁尚郭嘉的謀劃,只好一邊派出斥候稟告曹操,一面率千餘騎兵趕去追擊。

在十萬黃巾軍兵卒,跟百餘萬的黃巾家眷面前,曹純這千多兵馬根本不值一提。

好在組織防守濟北城的正是接替鮑信的荀彧。

經過苦戰,帶着家眷的那十萬黃巾軍,還是攻破不了濟北城,只能在沿途村落取得一些補給。

曹仁曹純知道不能硬拼,所以他帶領千餘騎白日裡進駐濟北城休整,夜間偷襲黃巾軍駐地。

雖然這一部分黃巾軍對曹純軍的襲擊不勝其煩,但曹純曹仁部畢竟人少,效果不明顯。

兩天之內,曹純曹仁眼睜睜地看着十萬黃巾並上家眷,帶着耕牛農具涌向青州濟南國方向。

曹操前鋒于禁、樂進部,經過一番苦戰,終於成功在濟北肥城設防,阻截住管亥那二十多萬人。

兩天時間裡,管亥率領的二十萬黃巾軍迫於肥城的防線,向泰山郡方向流竄。這樣黃巾分成了兩部、從兩條路線逃往青州。

一天後,曹仁軍纔跟追殺上來的曹操軍步卒匯合。

追殺黃巾家眷,的兗州軍步卒先鋒正是夏侯淵和李通。

夏侯淵一見到曹純立即面帶厲色地喝問,“子和,你們是怎麼搞的,黃巾賊一衆家眷呢,他們在哪紮營?”

曹純狠狠地甩了一下馬鞭,“別提了,都流竄到青州濟南去了。”

“你們幹什麼去了,冀州軍呢?怎麼會讓黃巾賊家眷逃到青州。”夏侯淵臉色不善。

“冀州軍真不是東西,在行軍路上,推託說那個郭嘉染病,而放緩了行軍速度,最後我差斥候打探,得知他們根本沒有按原先的路線行軍,而是沿着泰安,泰山一線追趕那黃巾賊主力去了。”曹仁氣惱道。

“不好,袁家小子是想自己吞下青州黃巾賊的人馬!”夏侯淵恍然道。

曹仁點點頭,“我也這麼想,他們可能籌謀已久,可惜我們還當他們幫兗州圍剿黃巾賊。”

“現今怎辦?妙才他們分兵,去追擊那黃巾中軍去了。”李通問道。

“我已差人將情況稟報給主公,在此期間我軍是追是等?”曹純問道。

“李通文達匯合後面的元讓,沿着泰安、泰山追擊黃巾主力,我跟子孝、子和追擊黃巾賊的家眷,務必將他們拖住。”夏侯淵冷然道。

李通吃驚於夏侯淵的大膽,“不妥,未經通報,輕易越境恐怕會引起是非啊。”

曹純也是有些猶豫,“主公的回信一天內會到。”

“等不及了,現在就要追擊黃巾賊家眷部衆。”夏侯淵最後決斷道。

最後幾人商定夏侯淵率四千步卒,曹仁、曹純率千餘騎兵越境過青州追擊。

李通帶兩千兗州兵卒匯合後面曹操夏侯惇等人追擊黃巾軍中軍主力。

通往濟北的官道上,曹操看完曹純差人送來的急報後,放聲大笑,“不想我竟然被兩個後生糊弄了!”

荀攸、程昱、于禁等人不明所以,但都覺得有變故。曹操將急報傳給了程昱讓他念出。

程昱攤開了帛書唸了起來,“冀州軍推託緩進,改道泰安,黃巾賊家眷逃竄濟南,曹純稟上。”

“啊!”幾人都想不到冀州軍中途變卦,而使黃巾軍涌入了青州。

荀攸不住搖頭,“冀州軍恐怕早有圖謀,我等鑽進人家的算計裡了。”

“誰能想到才佔據濟南、平原兩郡之地,且強敵環視的袁尚會有這等胃口”程昱也氣惱道。

“袁本初生的好兒子吶,一開始就在算計我等。”曹操臉色看不出喜怒。

荀攸拱手施禮道:“主公恕罪,都是荀攸無用看不出冀州軍圖謀。”

“不關公達你們的事,是我沒有聽從你等諫言,留下郭嘉。”

“那現今我等是否繼續追擊?”于禁問道。

“追,怎麼不追?我倒要看看袁顯甫有沒有這個胃口,吞下百萬的黃巾。”曹操揮動馬鞭縱馬前行。

戲志才趕上曹操,“我等去濟北追擊黃巾家眷?”

曹操臉色難看,“元讓、李典、李通、樂進四位帶六千兵卒往泰山追擊黃巾主力。”

泰山郡北,嬴縣。

四千黃巾軍精銳,佔據着有利的地形,在山地兩邊構築了一些簡易的工事,阻截兗州軍。

管亥親自帶着四千多嫡系精銳殿後,阻擋兗州軍的猛烈進攻。

雙方這處山地隘口發生了慘烈的交戰。

泰山郡多山地,繞道勢必多費兩日時間,夏侯惇的性格自然是選擇強攻這處隘口。

四千黃巾軍在管亥的指揮下,憑着地形跟堆積起來的一些石塊,順利地殺傷了不少兗州兵。

但隨着石塊的減少,和黃巾軍弓弩的缺乏,他們很快跟兗州軍短兵相接展開了肉搏戰。

青州黃巾雖然缺乏兵器鎧甲,但青州民風彪悍,民間多有佩刀習武風氣。黃巾軍中,管亥的嫡系也都是敢死勇決之人,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交戰,黃巾軍並沒有吃虧。

夏侯惇、于禁等人冷眼警惕地看着距他們一里外的冀州騎兵。

雙方經過交涉,雖然沒有刀兵相向,但關係也好不到哪去。

另一面,郭嘉帶着張遼、趙雲也在注視着夏侯惇這邊的戰況。

趙雲神色間有些尷尬,“軍師,我等真的坐視兗州軍跟黃巾廝殺麼?”

郭嘉讓兵卒給他取來張胡椅,“攻堅非騎軍擅長,我等有心也無力吶,還是坐看兗州軍給我等開道吧。”

張遼嗯了一聲,問道:“那兗州軍追到青州地界,我等該如何?”

“自然是趕出青州了,那是俺們的地盤。”典韋理所當然道。

“是也,雖然感激兗州軍除賊,但還是要將他們請出青州。”郭嘉笑道。

夏侯惇見久攻不下這個隘口,於是跟樂進兩人親自披甲持刀,帶着親兵上去廝殺。

管亥看兩人武勇,不停殺傷己方兵士,於是不顧部下勸阻也帶着一些兵卒持刀上前反攻。

夏侯惇很快看到了管亥,雖然不知道他着就是黃巾軍總渠帥,但瞧他像個人物,於是跟他一對一廝殺起來。

管亥也是頗有勇力,雖然不像夏侯惇那樣,正規地練過武藝,但經過近十年實戰廝殺,一柄長刀揮舞起來倒也虎虎生風。

五十回合後管亥覺得漸漸不敵,於是在其他黃巾軍兵卒的掩護下退回高地。

夏侯惇則悻悻地回到己方大隊。

“元讓,看來戰事不順吶,按現在這種情形,恐怕攻下這個隘口也要兩日,還不如先前繞道。”李通道。

“待我歇息一陣再帶人突襲他們,這次一定要攻下。”夏侯惇讓親兵給他卸下鎧甲。

“不知子和他們怎樣了。”李通擔憂道。

黃巾軍陣地。

管亥接過兵卒遞上的陶碗後,狠狠地灌了幾碗水,“曹操軍中那廝將領還真厲害,幸虧是我,換做他人也就沒命了。”

一名副將趁機道:“管帥,我等阻擋兗州軍也有一日了,是不是該退了?”

管亥將陶碗扔給了一個兵卒,“不行,保不準曹操軍那些崽子尾追我們到青州,再拖他一日。”

一衆人雖然不想留下,但看他堅決,也只得傳下令去防備兗州軍的再次突襲。

(明天兩更)

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七章 亂起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十二章 會盟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六十一章 歲末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三十二章 神女一點說明和懇求關於更新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五十章 收降(下)第三十六章 黃巾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一六一章 失利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八章 兵禍第二十章 去留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章 洛陽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十章 潛逃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四十四章 夜襲
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二零三章 漢中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一五二章 戰始第一四八章 兩難第一一零章 田疇第七章 亂起第八十七章 敲詐(上)第十二章 會盟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一一四章 內訌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八十三章 詐城第五十三章 攻破第二一一章 水戰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六十一章 歲末第六十八章 出兵(上)第一一七章 大勢第一五零章 逃離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七四章 戰前第二零二章 決鬥第一七八章 關中第一六九章 內爭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七十七章 完勝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七十三章 危勢(下)第一三八章 逆轉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五七章 陰謀第三十二章 神女一點說明和懇求關於更新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一七零章 烏桓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五十章 收降(下)第三十六章 黃巾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一百零五章 民心第九十七章 勾心第一八六章 攻防(中)第一七一章 泄密第一六一章 失利地一四七章 南撤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八十八章 敲詐(下)第四十一章 合兵第一一六章 滯留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四十七章 分道(下)第一五四章 大婚(下)第一五九章 黎陽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一八二章 某伐第八十九章 退路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六十四章 噩耗第八章 兵禍第二十章 去留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四九章 名門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三七章 危急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一三三章 猜忌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一五三 大婚第一二一章 涿郡第一三零章 尾追第一章 洛陽第一二七章 逼婚第二零八章 兵鋒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第四十二章 伏擊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十章 潛逃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七十八章 黑山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一五一章 北上第四十四章 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