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救兵

袁尚心中怒意盛極,但他知道現在不是翻臉的時候,袁紹或是袁家短時間內還要依仗蹋頓,他只能平下心來屈辱求全。蹋頓惱羞成怒,但因爲有了閻柔部下指正,蹋頓自覺理虧,也只能作罷。幾方人馬一下被袁紹遣散。

袁尚等人雖然憋氣,但也只能忍下。除了留下部分兵馬收拾殘局,他帶着部屬回到城外大營。當一衆手下聽說涿縣內發生的事時,各個義憤填膺。聽到趙雲、太史慈槍挑胡將時,都暴發出陣陣喝彩。

一會後,孫乾回到青州軍大帳,“少將軍,袁公爲了安撫蹋頓,在大公子和郭圖慫恿下,當真多分了一些財帛給烏桓人。”

許褚怒喝一聲,“要不是某隨少將軍去遲了,當也劈下幾個烏桓胡將,這口鳥氣當真難以嚥下。”

“咱們青州軍向來只有搶人家的,哪次給人騎到頭上過!”管亥也牢騷道。

衆將領或罵或沉默不語,袁尚並沒有阻止,當他們說完,袁尚才說道:“諸位也罵完了吧,那我說說。三郡的烏桓人寇略漢地已非一日兩日,最近一次乃中平年間。這些年來,劉虞大人對他們安撫恩惠,邊地取得一段時日的安定。但那安定是不長久的,劉大人一去,三郡烏桓人粗鄙的野性就暴露出來。”袁尚放眼環視下面部屬,“武帝、光武帝,皆是舉全國之力,方纔平定邊地胡亂。而此時中原紛亂未定,打了那麼多年仗,各州郡民生疲憊。關中、中原豪強盤踞一方,試問我冀州可能抽出兵力剿滅三郡烏桓?”

袁尚一番話使衆人都沉默下來,熱血激憤是一回事,現實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少將軍,那您說要何時才收復三郡之地?那幾萬的漢民還在蹋頓手中爲奴。”趙雲問道。

袁尚堅決道:“只要中原局勢明朗。就是平定邊地之時!屆時諸位何愁不能立衛、霍之功?”

衆人這麼一來就有了個可及的目標,經袁尚再一番激勵後,都退了下去,帳中只剩下郭嘉。

“公子,咱們錯失先機,蹋頓怕是要倒向大公子一邊了。PaoShu8”郭嘉說道。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袁尚說道,“三郡烏桓人桀驁不馴,遲早必定舉兵反叛,咱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只要父親對他們多加安撫,當咱們平了中原後。再收拾他們不遲!”

郭嘉點點頭。“公子所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極,咱們樹了一個大敵,卻換來一個盟友。閻柔、鮮于輔等人在此事中態度是傾向咱們一邊的啊!”

“閻柔在上谷胡人、漢人中都很有威信,他本身又是漢人,看來也不滿蹋頓的做法。只要將他拉攏過來,等於是在幽州埋了一枚棋子。”袁尚說出自己心中想法。

“不僅閻柔,公子前番派人搶回劉伯安首級來安葬。鮮于輔、齊周等人怕是感激公子恩義,才傾向我等的吧?”

“最難還是人情。特別像他們那種忠傑之人。”袁尚接着問道,“公孫瓚敗亡只是時日問題,正南先生他們跟我說過,父親想讓大哥二哥各領一州。咱們是不是該分開蹋頓跟大人他們,讓二哥領了幽州?”

“不可!”郭嘉立馬反對,“郭圖、辛評他們怎麼會讓大公子領遠離冀州的幷州呢?咱們一力慫恿只會讓袁公覺得公子你有所圖謀。倒不如公子出面促成大公子領幽州之事,如此袁公會對公子越加親信。”

袁尚點頭表示接受。郭嘉笑着揮了揮羽扇,“大公子與蹋頓看似親密,但蹋頓所部擄掠成性。大公子一旦領了幽州,難保雙方不產生衝突。”

郭嘉再分析道:“等平了幽州,下一步就是幷州。幷州看似貧苦之地,卻也道途險峻,民風彪悍,可產戰馬。丁原的幷州狼騎就馳騁一時。此地臨近關中而遠離冀州,二公子守成勉強,難以有何作爲,公子也可安下心來。”

郭嘉這些話中。有些是袁尚沒有考慮到的。他聽完後心中豁然開朗。就在此時,來了冀州軍傳令官。說是袁紹召見袁尚。

袁尚知道是爲了蹋頓地事。此時已經入夜,他趕緊帶着親衛趕到冀州軍中軍大帳。PaoShu⑧出乎意料,大帳內只有袁紹一人。

“顯甫,你先坐下。”袁紹開口說道,“白日裡的時我讓人查清楚了,卻是蹋頓的人挑起的事端。但顯甫你做的也不對。”

“孩兒處置那件事時全憑一事義氣,現今知道錯了。”

“哦!你倒說說看錯在何處?”袁紹問道。

“我軍還要依仗蹋頓跟他的烏桓兵,剿滅公孫瓚後也要靠他維持幽州東北三郡的安定。孩兒不該爲了一時義氣,險些壞了我袁家的大業。”袁尚說道。

袁紹不住撫須點頭,“你能立馬知錯實在難得,蹋頓不過一條餓狗,給他些肉吃就可驅使他爲咱們所用。但將他逼急了就會咬人。”

袁尚心中不以爲然,蹋頓哪是餓狗,分明是餓狼。只有將他打疼了再加以馴化,纔會變成一條供主人驅使的忠狗。

袁紹面上顯現得色,“公孫瓚這回是要完了,除去遼東遼西,幽州大部都會掌控在咱們袁家手中。再向西出兵就能佔據幷州,再集四周兵力向南就可一舉平定中原,我袁家的王霸之業指日可成也!”

這時袁尚當然不會吝嗇讚美地言辭,袁紹高興時也十分樂於他人追捧。

一會,袁紹喜悅地神色收斂起來,“雖然蹋頓、閻柔都在明面上歸附了,但不得一些好處他們是不會替咱們賣力的。據下面人來報說,蹋頓那廝野心也不小,一直想着統一幽州各郡的烏桓部落,這一點不可不防啊!”

袁尚心中一驚,看來袁紹確實不是個草包,他對一些事情的把握還是很精準的。他雖然對蹋頓不以爲意。卻也加以提放。

“就因爲這點,閻柔和代郡、上谷那些鮮卑烏桓部族也防備着蹋頓。”袁紹神情嚴肅,“當年朝堂上,大將軍樂於我等黨人跟十常侍對着幹,他好在中間漁利。這閻柔、蹋頓也是如此,得讓兩人都覺得咱們是站在他們自己一方的。”

袁尚表示受教,他心中感嘆袁紹不愧是年輕時就進朝堂混的人,遇事就想着那套平衡之術。PaoShu⑻

“顯甫,我想讓你大哥統領幽州,讓他對蹋頓加以安撫。而你可以多去安撫閻柔他們。不要讓那些人覺得袁家冷落了他們。”袁紹吩咐道。

“有大哥坐鎮幽州。我北面可謂安如泰山。”袁尚趕緊表示贊同,“孩兒會安撫閻柔等人地,只是請父親允許孩兒在閻柔部下那些烏桓、鮮卑部族中,招募一些騎兵。”

“我本就要在戰後招募一批烏桓突騎,只是冀州庫府錢糧不多了,你要自行籌集錢帛去招募。”袁紹立即答應下來。

幷州,上黨長子縣。

一匹火紅地神駒帶着一羣鐵騎疾馳飛奔。眉毛外張,眼神桀驁地呂布仰天一陣長嘯。他好久沒有體驗這種縱橫馳騁的感覺了。取下敵人首級,再踏在腳下的暢快感。

幾百鐵騎衝進長子縣城,毫無顧忌地縱馬奔走於街巷間,一直到了府衙衆騎兵才停歇下來。

呂布跳下赤菟馬,他提着方天畫戟大踏步地走進府衙,一直來到理事的縣衙大堂。

“溫侯,這些公文都堆積兩月了,你要不要看看?”在府衙大堂等候的高順問道。

呂布不以爲然地哼了一聲,“你叫我回來爲的就這些事麼?找個文官來處理不就行了。”

“溫侯。你好歹也是一縣之主了。沒有你批覆這些文書發不出去。”高順答道。

“你喜歡就給你批覆,我沒有這份閒情,要是沒什麼緊要的事,我帶兵出去操練,近來黑山賊老是出沒上黨,不得不防備。”呂布說完就要走說道。

“公孫瓚?”呂布一陣冷笑,“我何時跟公孫瓚那廝有交情了,虧他想來向我求救。難道他就要被冀州軍滅了?”

“溫侯。他自稱是公孫瓚兒子。不妨見他一見,向他了解幽州方面的消息也可。”高順說道。

呂布想了想。讓兵卒傳上公孫瓚使者。而所謂公孫瓚地使者,正是被派出來求援地公孫續。

公孫續看着呂布,不禁被他那狂暴的殺伐之氣懾服,“溫侯,在下公孫續,家父前易侯、前將軍公孫伯。在下受家父所託,前來拜訪溫侯。”

說罷公孫續送上一隻外纏錦緞的禮盒。呂布笑了笑,問道:“許久不見,公孫伯可好啊?”

公孫續惱怒於呂布的傲慢,但他忍住氣,“家父哪如溫侯過得好,冀州軍把薊縣圍困住了,我此次出來就是求天下英傑前去解圍。要說到天下無敵的英傑,當首推無雙的飛將軍呂溫侯。”

呂布摸摸下巴,“哎呀,這個都是天下人謬讚了。我呂奉先哪有傳聞中那麼英勇。你瞧,這兩年來我一直遊走漂泊,三個月前纔拿下長子這麼塊立足之地。真如傳聞那麼厲害,也不至於如此落魄。”

“溫侯您別謙遜,普天之下無敵的戰將當推您啊!虎牢關時咱們兩家雖然敵對,但父親提到當年,最念念不忘地就是溫侯您獨戰羣雄地英姿啊!”

呂布聽得高興,但他還是推辭道:“公孫少將軍,不是我呂布不願出兵救伯兄,實在是我身爲張揚將軍部下,沒有他首肯哪能出兵他處?”

“溫侯,您是困於潛水地蛟龍,一旦有機會怎麼還能困在這區區上黨之地?”公孫續再勸道。

呂布頗爲猶豫,幽州、冀州是富庶之地,要是能佔據之一就能稱霸一方。幷州北邊匈奴餘部威脅,又經過多年亂戰,現已是個貧苦之地,要不是實力不足。他實在是不願困居這個苦寒之地。

“溫侯,實不相瞞,在下出來不僅請您援救,還請了黑山軍的張將軍。”公孫續說道,“我父親已經將袁紹十萬人拖在薊縣,只要您跟張將軍從幷州出兵,截斷冀州軍糧道。再北上跟我父親夾擊袁紹,如此冀州軍焉能不敗?”

呂布站起來,他有些心動,但他在想着出兵幽州地好處。

公孫續見呂布有了鬆動。繼續慫恿道:“一旦擊破冀州軍。我父親收回幽州各郡,再起兵助溫侯跟張將軍乘勝追擊,一舉拿下冀州。如此溫侯可得半個冀州。”呂布兩眼發光,問道:“張燕答應了?”

“張將軍答應了,就是他讓在下來請溫侯的。”公孫續說道。

呂布一副爲難的樣子,他不住搓着手,“這個不好辦啊。我是張揚將軍的部屬,但伯兄有難我又不能不救。”

公孫續也急了。說道:“聽聞溫侯跟袁顯甫有深仇,他也帶兵在薊縣作戰,溫侯可趁機報仇!”

呂布聽到“袁顯甫”三個字,自然想起董卓被刺的那個夜晚,那個曼妙的身影。他心中一痛,接着轉化成滔天地怒意,“袁顯甫!我饒不過他!”

公孫續、高順兩人彷彿被鋼針扎到一般,他們如墜冰窖,全身僵硬。因爲呂布身上正散發出無形地凜冽殺氣!

一月後。屯兵城下。

袁紹將駐所搬進了薊縣城。冀州軍、青州軍、烏桓兵、閻柔胡漢聯軍,四方共計十餘萬人將屯兵城圍得水泄不通。冀州軍方面,投石車、雲梯、車、弩車、等器械是越來越多,但屯兵城的城牆高大堅固,公孫瓚軍的準備又充分,所以正面進攻除了消耗兵卒物資,一直沒有太大進展。

袁尚就在青州軍陣中,這一個多月來持續進攻薊縣和屯兵城,兵卒們傷亡不少。最重要的是那股銳氣被消耗殆盡。剩下支撐他們不準後退的只有嚴酷的軍令。

“轟隆”一聲,城東冀州軍方向的城牆出現一小片的坍塌。

“公子。地道挖通,那裡的城牆也被毀了。”郭嘉說道。

袁尚點點頭,他看着冀州軍從坍塌地夾縫,蜂擁進了城牆。但是坍塌地城段發出了激烈的廝殺聲,公孫瓚軍兵卒抵抗得很激烈。一會後異變突生,公孫瓚軍一陣弩箭齊發,然後發起一次反衝擊,將冀州軍趕出城外。坍塌缺口旁邊城牆上地兵卒,投下了一個個裝滿土石的籮筐。

不一會,公孫瓚軍兵卒就用裝滿土石的籮筐填上缺口。冀州軍的進攻功虧一簣。

袁尚搖搖頭,“這挖掘地道毀壞城牆的做法用多了,還真會被破解。”

郭嘉不以爲意道:“圍城講地就是兵卒跟器械,我等人數絕對佔優,多毀幾處城牆,公孫瓚的兵士再勇猛也顧不來。”

“報!前方挖通三丈地道,李都尉問是否可以燒燬木柱。”一個兵卒跑來問道。

“傳令!”袁尚大聲下令,“一旦城牆坍塌,兩千大戟士先攻進去。仲康,你帶一千宿衛步卒跟着給我牢牢佔據住城牆。”

“諾,得令!”許褚興奮地去召集部屬。

城牆下,李植從地道口鑽出來,他狠狠吐了一口唾沫,“點着火了,差些給悶死。”

Wωω .тт κan .C O

太史慈收拾好鎧甲,他一手持長槍一手持盾牌。張不在,袁尚就將大戟士歸他統領。許褚也身披一套袁尚要來地黑光鎧,他摩拳擦掌急不可耐地侯着。

黑煙從地道口涌出,但城牆處久久沒見絲毫動靜。李植也有些着急,木柱被澆上火油硫磺,但地道里面不容易燃燒,萬一燃燒失敗,還要冒險地派人下去再次焚燒木柱。

毫無徵兆地,城牆出現傾斜,城上兵卒也感到地上的變化,他們紛紛跑開。“轟隆”聲傳來,城牆坍塌變成磚土堆。

太史慈吆喝一聲,率着兩千大戟士前仆後繼地爬上磚土堆,向城裡衝去。

城牆上的公孫瓚軍聚攏兩旁放箭,但那些大戟士不僅帶盾,而且身披鐵製札甲,那些箭支不能構成太大威脅。城下面,黃忠也指揮着弓弩營兵卒用強弓強弩激射掩護。

大戟士頂住城裡公孫瓚兵卒羽箭,他們步步進逼。守軍聚來一排排的長矛手,成片鋒利的矛頭散發陣陣懾人的寒光。但大戟士是重甲步卒,他們聚攏起來,成片長戟也散發出無聲的威懾。

毫無花俏,兵卒們只是重複着簡單的挑刺動作,直到手腳痠軟有下一批兵卒頂上,不然就是被刺死在對方利刃下。

在狹窄地帶,重甲步卒的優勢發揮了出來,他們不僅陣列嚴整,動作步伐統一協調,最重要地是佔有防護上的優勢。兩千大戟士傷亡三百多人後就將那段城牆缺口打開,並且佔領了南城門。

隨後的許褚大吼一聲,千餘輕步兵涌上城牆。在許褚這頭猛虎帶領下,宿衛步卒也都成了出籠的野獸,瘋狂地撲向城牆上的守軍。大戟士、輕步兵互相配合,牢牢控制住南段城牆。

南城門被打開,不僅是青州軍,冀州軍、烏桓軍也涌進城來,因爲有壕溝的阻隔,他們沒有繼續推進而是搶佔四周城牆。

袁尚也帶着親衛進到城中,近距離看着那些重重的壕溝和營壘,他也不禁頭皮發麻。攻破城牆纔是第一步,能否一舉摧毀中間的營壘纔是決勝關鍵。

因爲挖掘地道通往中央營壘要盡力保密,所以聯軍還是對外層的戰壕營壘進行強攻。雙方兵卒反覆搶奪壕溝,接下來月餘是漫長地等待過程。

十餘萬人不可能一齊攻上狹窄地戰壕,所以四方都分派人手輪番佯攻。期間的圍城等待過程是枯燥乏味地,好在大營中有甘恬的侍候陪伴,袁尚平日裡除了視察訓練兵卒就是外出打獵。

袁尚帶着許褚、典韋、太史慈、趙雲還有一衆宿衛來到城西打獵。臨行前袁尚到了閻柔營中,將他也一併邀請出來。結果被憋得慌的鮮于輔、齊周也都跟了出來。

袁尚帶來了幾隻獵犬,這從小他就跟隨袁紹等人狩獵,從軍後更是時常帶着部屬通過狩獵來鍛鍊箭術跟騎術。

袁尚的箭術是跟黃忠學的,加上多年練習導引術,身體得到很大程度的淬鍊,他一出手自是不凡。黃忠的鐵胎神臂弓他使不來,但一般強弓綽綽有餘。“嗖!”弓弦聲剛響,半空中一隻大雁應聲跌落。

“好!好箭術!”“神箭手!”一衆隨從的兵卒都呼喝道。

閻柔也拍掌道:“公子好射藝,就是烏桓鮮卑部落中有這般箭術的人也不多。”

袁尚笑了笑,“閻校尉這是過於誇獎我了,烏桓鮮卑部落的人自小練習騎射,能人肯定不少。”

“那是當然!”一個滿臉濃密鬍鬚的胡將說道,“三公子箭術雖好,卻也勝不過我。”

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六章 密謀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四章 前奏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四章 前奏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十四章 離心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十七章 界橋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一三章 衝突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一九二章 十面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七十章 偷襲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十九章 才智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四十四章 夜襲
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一百零八章 處決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二十四章 亂前第一百零九章 處決(下)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一七七章 毒計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六一章 失利第五十七章 北海第四十六章 分道(上)第六十章 解圍(下)第一九零章 叛敵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一八四章 先鋒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一四五章 渡海第一九七章 決戰第一一一章 南下第一二八章 賜婚第二零七章 會盟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二一三章 登岸第一四二章 求援第一二零章 漁陽第一卷之後,第二卷之前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六章 密謀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一點說明和懇求第一四六章 夜襲第二零四章 入蜀第四章 前奏第一二九章 逃亡第二零零章 關西第四章 前奏第一百零四章 薊縣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簡明的東漢軍制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十四章 離心第一九三章 進退第一六八章 罷兵第十七章 界橋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一六零章 中計第三十八章 偷襲第六十三章 歹意第一一三章 衝突第七十一章 危勢(上)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一二五章 誘敵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一七二章 遭遇第七十二章 危勢(中)第五十二章 再戰(下)第九十三章 撤兵第一六四章 奔襲第一一四章 救兵第一九八章 末路第一八五章 攻防(上)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一三九章 歸去第一六六章 雨夜第一九二章 十面第二十五章 情殤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九十二章 退路(下)第七十章 偷襲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一八九章 相持第一七五章 平定第三十章 禍亂第一百零七章 投降第十九章 才智第一六二章 對恃第六十五章 仇恨第三十六章 黃巾第四十四章 夜襲第六十二章 溫情第七十四章 軍心第三十三章 班底第四十九章 收降(上)第二十三章 連環第二零九章 荊州第二十八章 千鈞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下)第一五五章 投靠第三十二章 神女第二零一章 奔襲第八十一章 糜家第一二六章 招募第一百零一章 朝堂第二零五章 劍閣第四十四章 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