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

廂房之中,自是有一種含情脈脈的氛圍在其中,只是夏正平與南山客,彼此並未察覺。兩人靜靜的想着彼此的心事,良久之後,夏正平方纔開口:“就這麼決定了,大約一個月後,你們的衛士私兵訓練,便是會結束。屆時,你就在我身邊當親衛,女扮男裝隱藏身份,也好讓你生活有所着落,不至於尷尬。”

南山客聞言,便是點了點頭:“公子之恩,小女無以爲報!”能夠讓自己有一處落腳的地方,不再沿途行乞,自然是極好的。南山客自是心中感激,然而臉上的紅暈,卻是越發明顯,及腰的長髮,掩飾不住她的身姿。

只是夏正平見不到這一場景,他見南山客點頭之後,便是轉身出門,尋到了陳乾:“陳乾,今日之事,對他們只說是一場誤會,不必多想!另外,給南山客,安排一個獨立的廂房吧!”

陳乾聽後,卻是神色古怪,有點猜不透夏正平所想,但他並未深究,只是照辦。

南山客,畢竟是女兒身,雖然女扮男裝,呆在衆多少年之中,但不管怎樣,她都是有些不方便的地方。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夏正平纔會吩咐陳乾如此做的。

此時,南山客已然恢復成原先男子的模樣,踏出房門,恰巧聽到這幾句話,心中不由得一陣暖意。公子殿下,竟是如此善解人意,將來一旦做了親衛,必定要竭盡全力纔是。

誰說女子不如男兒?誰說巾幗不如須眉?我南山客,這麼一個弱女子,一定要衆人刮目相看!

陳乾自然不明白南山客的想法,也不知曉夏正平究竟發現了南山客哪些秘密,見着南山客走出廂房,他便是走向了南山客道:“殿下他仁而愛人,吩咐我要給你尋個單間,你且隨我來,自行挑選!”

深秋的日子,過的極快,眨眼間,便是滿地霜痕,北風呼嘯的冬天了。半個多月以來,夏正平每日勤於政務,自是不必多說了。當然,這半個月裡,夏正平也不曾見得薛離,大概這個人,怕是在背後做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吧?因此,纔沒有露出面目,與夏正平相見。

這一日的午後,政事堂中傳來聲音:“郡守大人,這是決曹、賊曹四司八位司副的察舉士族子弟的名單!”

決曹的張克勤,將一份帛書,呈遞給了夏正平。

夏正平接過名單,望着上面勾畫的名字,低頭沉思,幾息時間後,方纔說道:“共計八人,只是我對永昌士族不怎麼了解,難以決斷啊!”

張克勤聞言,臉色一滯,卻是忘了,夏正平來到永昌,不足一個月,還尚未徹底摸透現在永昌的局勢。可以說,雖然夏正平身爲郡守,能夠隨意任免永昌的各司各曹的官員,但是這之中,要涉及到一個士族利益問題,就必須極爲謹慎。

士族之人,以做官爲目標,稍有不慎就會引起諸多士族子弟的不滿。所謂察舉任官,很大程度不是取決於夏正平這個郡守,而是取決於那些士族。有些士族對於任官名單可能很滿意,而有些未必。

因此,對於司副的人選問題,夏正平自然要謹慎一些。一切不爲其他,只爲自己能夠得到士族的支持。

永昌郡,畢竟不同於京都濟州。如果自己是濟州的郡守或者州牧,那麼任命官員,必定會得到士族的支持。因爲,濟州是皇城腳下,沒有誰敢違抗來自皇宮中的意思。

然而,這裡是永昌郡,不是濟州。永昌郡,大夏最南端的一個郡城,距離京都濟州,足有數千裡之遙。這裡的士族,可不像濟州中的那麼明事理。

說白了,這裡的士族,只要一有機會,就會打壓郡守府衙中的官員,以爭取空缺,希望自家子弟上位。

不管名單上的人是誰,也不管名單上人背後是什麼樣的士族,只要自己決斷命令,必然會導致一些士族的不滿。

只要有一個士族不滿,那麼自己得到士族的支持,便是少一分。夏正平的想法不是相對掌握永昌郡,而是要徹底掌控,絕對掌握。

想到這裡,夏正平將名單重新遞給張克勤,略微思索了一番,道:“各家士族推薦的子弟,雖然說的都是極其優秀的,但是我無法判斷,讓我難以下筆批准!”

“若是如此說,殿下恐怕要勞神了?”張克勤搖頭,“歷來察舉出來的士族子弟,都是郡守大人,直接同意,不經任何的手續,便能夠上任的!”

夏正平搖了搖頭,面色沉重:“百姓爲大,尤其是你們決曹、賊曹,直接關乎百姓,怎能不考校新官,就讓他們直接上任呢?”

這一下,包括張克勤在內的政事堂衆人,已然明白了夏正平的意思。

士族子弟,雖然優秀,但是未必適合做官。做了官,也未必一心一意的要爲老百姓做事。心中不掛念百姓的官員,是絕不會做的長久的。

同樣的,心中若是沒有百姓爲大的這個概念,那麼爲官又是爲了什麼?

但更深的一層意思,恐怕不在這裡。

夏正平不熟悉永昌的各家士族,而永昌的各家士族,也同樣不熟悉夏正平。夏正平想要依靠分司這個改制,來拉攏士族;士族同樣也需要用名單上的人,來觀察夏正平的反應。

名單上的人,若是能夠被夏正平批准,說明夏正平並沒有對士族有什麼不滿。或者可以這樣說,名單上的人,如果被夏正平直接同意,就做了官,說明夏正平對於官吏的要求不高,進而言之,他們就能夠保護好自己現有的利益。

事實上,夏正平自濟州而來,在一定程度上,就衝擊了或者損害了當地士族的利益。

如果,趙靈吉擔任郡守的期限到了,那麼就需要離職,這樣子一來,即便是薛離繼承了郡守之位,那麼依舊會空出一個官位來。

假設,郡守之位,由薛離擔任,那麼郡尉之位便會由其他人掌控,以此類推,幾乎每個永昌官員的職位,都會有所變動。這種變動,很大程度上,都是升任更高品級的官員。

如今,夏正平來到永昌,擔任郡守,便阻礙了很多人的升遷之路,自然可以說是損害了一部分士族的利益。

這其實是相對的,只要涉及到利益的變動,便是會影響到士族的態度。

夏正平自然想要一碗水端平,他也清楚,永昌士族,爲什麼會遞交給自己這份名單。

按照大夏祖制,士族察舉的子弟名單,即便要呈遞給郡守,郡守也可以不用管,交由主記室蓋上郡守大印即可。

現在,張克勤卻是多此一舉,很明顯是代表了永昌士族的意思,他們想要試探,夏正平究竟是什麼態度。

所謂,一任郡守一方政,指的大概就是士族子弟從政的情形吧。只要涉及到官員的職位改變,就必然會影響到士族的利益。

夏正平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他不想這麼做。他具有這個世界衆人所不具備的眼光,能夠看的更遠。

倘若自己真的同意了這份名單,誰能保證名單上的這八個人,真的能做好司副的職責嗎?

在兼顧平衡各家士族利益和百姓爲大的前提下,夏正平因此說出了那般答覆,要考校新官,才能確認察舉出來的優秀子弟符合條件。

趙靈吉聽到夏正平說出考校新官的時候,心中不由得對他,再次高看了許多。暫且不說,重新察舉,單說考校新官這個事情,必然是由衆多優秀子弟匯聚在一起進行的。這樣子一來,士族子弟選擇面就大了許多。

原先有的士族子弟,不能進入名單,現在卻能了,心中自然感激郡守的英明之舉;有些士族子弟,可能因爲考校而落榜,自然會心生不滿,本來能夠進入名單的,偏偏因爲考校之事失敗而不能。前者自然沒有什麼可說的,但是夏正平的考校之事,卻能夠將後者士族的嘴巴,堵得死死的。

就好比如說,我考校你的能力,發現沒有達標,自然也就沒有資格做官了。士族子弟,往往年輕氣盛,相互比拼能力。這一點,往往是強者爲尊。考校結果出來,能力不足的人,哪怕心有怨氣,也得彆着。

故太子殿下的這一招,真是高啊!既平衡了士族利益,又不失收買了一些被排擠士族的人心,更是讓人不得不服的一件舉措啊!

“這一件事,由我親自組織,時間便是定於明日吧!”夏正平望着政事堂上的諸多官員,神色嚴肅,“張大人,你發帖給各家士族,叫他們家族中所有的優秀子弟,明日前來郡守府衙,參與考校!”

此時,政事堂中的一些官員,心思活絡開來了。

原本那些名單中的人,沒有他們家族的子弟,現在郡守大人否定名單,要考校士族子弟,那豈不是意味着還有機會?

哪怕這個機會很小,但有總比沒有的好!

趙靈吉自然見得諸多官員的神色,心中不住暗歎,殿下果真是理政高手,出其不意的幾句話,就能夠收買衆多官員的人心。就算是自己,也差點被夏正平收買了。只是,自己所在趙家士族,並不在永昌,否則的話,自己還真會對夏正平心存感激!

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七章 政事堂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六章 農政書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六章 忽悠第六章 農政書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八章 專賣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七章 狠角色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七章 政事堂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七章 駁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十一章 稱帝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七章 狠角色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
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七章 政事堂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六章 農政書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六章 忽悠第六章 農政書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八章 專賣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七章 狠角色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七章 政事堂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七章 駁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十一章 稱帝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三十七章 賄賂令狐傷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七章 狠角色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