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

只是,見着夏正平如此震怒,陳旭等人也是大氣不敢出。尤其是陳旭,是他將這一件事說出的,自然是更加的小心翼翼。

夏正平倒不是因爲陳旭稟報時間晚了而發怒的,他只是想不明白,爲何陳國舅準了薛離的請求?

按道理來說,鎮南關乃是一處緊要的地方,即便是自己寫親筆信求援,陳慶之也未必能夠答應出兵兩萬,去協助薛離及建寧郡郡守,剿滅山賊。更何況,通知陳慶之的,也不是自己的親筆信,而是趙靈吉的。

更爲重要的是,一旦陳國舅真的按照信中所說,調兵兩萬給了薛離,那麼就釋放出了一個信號,陳國舅並不待見他這個侄子。如此一來,薛離就能夠肆無忌憚的,奪取郡守之位了。

這也是夏正平擔心與驚叫的原因所在,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夏正平竟是沒有想到,陳慶之同意調兵兩萬,這萬分之一的概率,就那麼成了現實!

兩萬兵馬,算得上是鎮南關守軍的一半了。現如今,蜀南三郡形勢危急,蜀王急信,希望自己轉達給陳慶之,要他出兵進入南蠻,以圍魏救趙的戰略,來迫使南蠻退軍。

夏正平正希望能夠藉此,和蜀王張琨結交,也很願意收下這份人情。可是,陳旭的言語,讓他放棄了這種想法,也不得不轉過念頭,來考慮如何到來的薛離奪取郡守之位的攻勢。

他的謀劃,被那極其微小的可能性,破壞了,這讓夏正平心裡堵得慌。他怎能甘心,就此將郡守之位拱手相讓給薛離呢?

“殿下,您……不要緊吧?”趙靈吉從未見着夏正平出現這種狀況,小心翼翼的問着,眼神卻是朝着陳旭瞥了瞥,想要知道陳旭剛剛說的話,對於夏正平來說,究竟意味着什麼。

夏正平心情逐漸平復,眼睛死死的盯着陳旭,問道:“你昨日什麼時候接到消息的?”

陳旭被夏正平盯得頭皮發麻,趕緊顫抖着回答:“昨日晚間,郡尉大人派遣參軍張大人送來的!”

“那你爲何上午政事堂議事的時候,一個字也不提!”夏正平再一次怒喝,“如今,我如何向那蜀王來使交代?”

夏正平如此一問,陳旭竟是有些說不出話來,他總不能講,這點調兵之事,之前殿下可是知曉的,還用得着通報嗎?

然而,陳旭如此想,卻是有些錯了。或者說,陳旭有些判斷失誤了,以爲那兩萬兵馬,真的是夏正平同意請求的。其實不然,夏正平的本意,是不希望陳慶之出兵兩萬的,因此讓陳旭去找了趙靈吉,讓趙靈吉寫信給陳慶之的。

只是,這其中可能有什麼變故,才導致了夏正平意想不到的結果。

陳旭終究是沒有把那句話講出來,臉色哭喪,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還是何長風解了圍:“殿下,如此說來,鎮南關守軍,已然不足三萬了?”

夏正平聞言,只是點了點頭,沒有答話。

何長風見此,思索了一番,便是答道:“殿下,下官建議,可以寫信告知鎮南將軍陳國舅,分兵騷擾南蠻諸多地區。這樣子的話,一來可以吸引南蠻的注意力,使他們無法集中兵力,去威脅蜀南三郡,從而解除他們現在面對的危機,也算得上對於蜀王有個交代;二來,三萬兵馬確實有點少了,但是分兵出擊的話,可以迷惑南蠻,使他們無法判斷出,鎮南關到底有多少守軍。”

趙靈吉與陳旭,聽得何長風如此說,皆是連連點頭,表示贊同。夏正平也是聽得如此說,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

若是往常的話,鎮南關有五萬大軍,出擊南蠻,可以連下數座城池,以示威脅。但現在,只有三萬,是做不到這件事情的。因此,何長風的意思很明顯,在南蠻不知道鎮南關實際大軍人數的時候,快速出擊,只是進行騷擾,卻不做出實際進攻,給南蠻造成一種假象:鎮南關大軍壓境,不日將掃滅南蠻諸多部族!

如此一來,軍勢情報,必然會傳入南蠻大酋長孟傑的耳中,屆時,必然會從蜀南三郡撤兵,抵禦來自於鎮南關的威脅。一來二去,這一個冬天也就算過去了,南蠻大酋長孟傑就算醒悟過來,也早已是春暖花開的時節,再來劫掠州郡,已經沒什麼意思了。

夏正平聽着何長風這麼說,心中也是極爲讚賞的。姑且不說夏正平如何思考,兩萬兵馬借給了薛離,助長了他奪取郡守之位的野心,這一回事。只是就眼下何長風的策略來說,夏正平便是明白一件眼下最要緊的事情,蜀王的要求,還是能辦到的。

所謂兵法有云:兵不在多,在於將耳。良將用兵,三千兵馬,破敵三萬,不在話下。

只是,這一次真的能那麼順利嗎?夏正平有些拿不準了,鎮南關是緊要的一處關隘,萬一陳國舅真的分兵襲擾南蠻部分地區,會不會引來更多的南蠻兵馬?

不過,夏正平也是有些佩服何長風的,這麼危險的辦法,都能想得出來?要知道,三萬兵馬只能做到騷擾南蠻,固守鎮南關。而五萬大軍,卻能夠踏平南蠻諸多地區。

騷擾邊境,和佔領土地,完全無法相比。騷擾邊境,南蠻可能只是派小股兵力,去阻擋即可;而佔領土地,南蠻勢必要回軍抵抗。

事實上,這也是夏正平猶豫的地方,三萬兵馬騷擾的效果,和五萬大軍攻佔土地的,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很有可能,到了最後,結果就會變成,南蠻一意孤行,不去理會這些小股騷擾部隊,而是順勢攻下蜀南三郡,再然後……

夏正平有些不敢想了,他覺得自己的思緒有些亂了,畢竟只有十六歲,對於謀略兵法,尚且有所不足。

然而,事情似乎有些危急了,他也只能暫時這麼忍了,任由薛離將來回到永昌,對自己產生更大的威脅。

他擡頭望向了政事堂外,發覺自己的心情,就跟外面天空顏色一樣,充滿了灰色與壓抑。

“就這麼做吧!”夏正平心中嘆息了一聲,也是覺得有些無可奈何了,旋即開口,“趙叔,您現在就快馬加鞭,去往鎮南關,告訴陳國舅,依照何長風的辦法,騷擾南蠻。”

“明白!”趙靈吉臉色一正,旋即快速走出政事堂,他明白八皇子殿下,這一次徹底遇上了麻煩。鎮南關那邊的情況,具體怎麼樣,他也無法知曉,必須親自走一遭才行。

只是,趙靈吉剛走出政事堂大門,就察覺到了一絲的不對勁,怎麼今天的天空顏色,格外反常?

空氣中,瀰漫着些許怪異味道,又是聽到了郡守府衙之外,來來往往的推車聲音,與往常明顯不一樣。

往常的推車聲音,可沒有現在的這麼急促與嘈雜啊。

難道,有什麼地方出事了?

趙靈吉心中隱隱有些不安,擡頭望天,恰巧是南面方向,就見天際盡頭,數道黑色濃煙,滾滾而上,直衝穹頂。

“不好!”趙靈吉猛然間想起了什麼事情,趕緊返身。

恰在此時,府衙大門處,一人面色慌張,快速走了進來。

那人不是別人,卻是陳乾。

趙靈吉顧不上許多,見着陳乾的臉色,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便與他一道,快速進了政事堂。

夏正平腦海中正思索着鎮南關的事情,卻見趙靈吉返身而回來,有些奇怪,正要開口,卻見到趙靈吉身邊的陳乾。

陳乾不待夏正平開口,已然上前一步,神色焦急道:“殿下,大事不好了,天斷山脈蛇谷出口,烽火臺狼煙驟起,疑似大量的南蠻軍隊出現!”

“自蛇谷出口起,五里一座的烽火臺,共計二十二座,全部狼煙大起。永昌南門城樓上的那座,也點燃了狼煙,以示警報!”

“又有城中居民慌亂,怕是已經知道南蠻入寇的消息了!”

夏正平聽着陳乾說完,眉頭一皺,便是看向了趙靈吉。趙靈吉見此,臉上憂慮,補充道:“殿下忘了嗎?烽火臺上狼煙起,南蠻入寇正此時!”

這話一落,夏正平便是勃然變色。陳乾也提到了南蠻,趙靈吉也提到了,那麼事實再清楚不過了,南蠻部族,從天斷山脈的蛇谷之處,入寇永昌境地了?

“你說什麼?南蠻大軍入寇?他們,哪來的那麼多兵力?”何長風也是過來人,知道烽火臺上狼煙起,意味着什麼,“這,我不相信!”

他自然不相信,蜀王來使,南蠻已有十萬大軍屯兵於蜀南三郡附近,他們也就那麼大的地方,又是不毛之地,怎麼可能還有多餘的兵力,入寇巴州呢?

更何況,蛇谷一帶,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地勢險峻,行軍走路,都是極爲困難的。因爲他知道,蛇谷一帶是有着一部分駐軍,依照這樣的地勢,一千兵力,就能阻擋得住十萬大軍。

正是因爲這些想法,何長風纔會不相信,蛇谷出口那裡會出現大量的南蠻軍隊。

除非……

但何長風依舊想到了一個可能性,只是身爲郡尉的薛離,真的敢這樣子做?要知道,派軍駐守蛇谷出口,可是朝廷的命令!

“何大人,你要是不相信,你現在就出去看看,永昌城裡亂成了什麼樣子?烽火臺上的狼煙,沖天而起,不正是警報嗎?”陳乾此時鼻子都快氣歪了,自己值守永昌南門,還是自己親手點燃的狼煙,以示警戒,怎麼這個何長風不相信呢?

要知道,五里一座的烽火臺,自蛇谷出口,綿延數百里,可不是在永昌郡郡城這裡終止,而是一直抵達巴州巴郡那裡!

陳乾這麼一說,夏正平的臉色也是沉了下去,道:“來了多少南蠻軍隊?”

“這個不是很清楚,具體情況,恐怕要等到明日了!”陳乾搖頭,南蠻軍隊在據此一百多裡外的蛇谷出口,想要知道具體的消息,還要等到明天。

畢竟,烽火臺上狼煙起,也只是警示永昌等郡城,南蠻大軍入侵。

政事堂裡的衆人,已然沉默了,都在思考着對策。

忽的,政事堂門外,走入一名侍衛:“稟告大人,府衙門外有一醜陋醉漢,臥倒在那裡,死活不肯起來,您看……”

夏正平聞言,卻是一怔,想到了一些東西:“那人是誰,說了些什麼?”

侍衛一愣,有些疑惑:“那人滿嘴胡言,只聽得說什麼雛鳳……”

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十一章 稱帝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二章 修法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七章 官商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八章 水師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二十三章 賈公舞劍,意在皇子第八章 奪權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十章 勸進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二章 賤民?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六章 過蜀州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十六章 六籍第七章 官商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二十四章 真相
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十一章 稱帝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二章 修法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七章 官商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八章 水師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二十三章 賈公舞劍,意在皇子第八章 奪權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十章 勸進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二章 賤民?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六章 過蜀州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九章 微服私訪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十六章 六籍第七章 官商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二十四章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