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商量

夏正平可以說,給了政事堂諸位官員足夠大的權限,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這個世界並不像前世之中的歷史演變那樣,還是持續着一些比較優秀的制度。前世之中,封建社會階段,隨着時間的推移,君主集權制越來越走向巔峰,以至於最後的階段,很多事情都是皇帝決斷,而大臣只能負責記錄,並按照旨意處理。用個難聽點的詞,就是跪受筆錄,大臣們毫無自己的主張,一切聽從皇帝。

而這個世界確實有所不同的,衆人朝拜皇帝,甚至可以有專門的座椅。一州一地,或者說一個國家的大事情,並不是完全由皇帝進行決斷的,也不是由諸侯王專制獨行的。通過一件事的決斷,至少是由一幫文武大臣議論之後,纔會進行的。

就像上次夏正平廢除士族之人世代爲官的特權那樣,其實早在那之前,他在私下裡就詢問過許多官員,得到了肯定的答覆以後,纔在政事堂之中公佈的。更何況,在這之前,就已經將措施內容,以帛書的形勢,遞交給各個政事堂官員了。

如果是在前世之中的話,歷史上是很少出現這種情況的,身爲皇帝,身爲諸侯王,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狀況,制定某項政策,是很難通過與大臣們商議,進行實行的。大多數情況之下,都是皇帝拍板決斷,底下的大臣只能聽從,就是連反對的一件,都很少出現。

畢竟,那是皇帝,握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政事堂寂靜了下去,就連夏正平也不再發出任何的聲響,他雙眼掃過一羣官員,眉頭一皺,看來衆人還是比較難以接受自己的這些提議的啊。畢竟,六籍這個概念,還算是比較新穎的,衆人一時半會接受不了,也算是比較正常的一個現象。

“軍師,您來說說看!”良久之後,夏正平似乎顯得有些不耐煩了,“剛剛也是您提問的,就有您來帶頭吧。”

何士元神色一愣,將手中的酒葫蘆,掛在腰間,搖了搖自己的鵝毛羽扇,略微思索了一番道:“剛剛聽了主公的一番話,確實有些茅塞頓開了。依照主公的意思,是要將每個人的戶籍區分開來,然後再進行徵收稅務嗎?”

“的確如此。”夏正平點了點頭,“軍師,您可以說說您的想法。我相信您,在兵法之上有所建樹,在這治政理民的方針上,也應該會有自己的想法吧?”

“若是從理想狀態來看,主公的這個想法的確不錯。將巴州百姓,分開戶籍,進行統一的管理,到時候徵稅的方式方法,也會有所不同。這樣子做,的確能夠減少一些貧富差距。但是,主公,您想過沒有,那些富人,會不會反抗您?”

何士元的話語,可以說到了要害之上。將民衆分爲六籍,的確是一種好的辦法,能夠確切的掌握巴州百姓的流動,也能夠掌握得了巴州百姓的收入。

但是,確切的說,這又是一種不公平的現象。其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夏正平剛剛提出的徵稅方面。富人多徵稅,窮人少徵稅,看樣子只是說說的那麼簡單,但是要真的做起來,恐怕苦難重重。

試想一下,憑什麼要富人多徵稅?難道說,富人賺的多就有錯嗎?難道說富人賺的多,作爲商籍的人,幾句應該徵收更多的稅賦嗎?憑什麼要這樣子?

夏正平彷彿看到了自己這樣一條政令公佈出去,衆多州郡之中,富人羣起反抗的場景。沒錯,這種方式的確是對富人的不公平。

不過,夏正平並沒有覺得,這種不公平將會有多麼可怕,至少現在是這樣子的。這是一種可以調控的事情,就像前世之中的稅收一樣,也是根據民衆收入多少來制定的。

當下,夏正平便是緩緩而道:“軍師所言,正合我意。這一點,本王也的確曾經考慮過,但是我要說的是,儘管這是一種看上去很不公平的現象,但是對於所有人來說,卻又是一種極爲公平的現象。”

“諸位試想一下,我這個漢王,治理巴州,所需要用到的錢財都來自於誰?究竟是士族之人,還是商人,亦或者是農人?”夏正平略微思考了一番,繼續說道,“百里老先生,您掌管着巴州的錢糧,您來說說看。我這打仗用的錢財,我這爲民排憂解難的錢財,都來自於誰?”

百里子明一愣,蒼老的面孔上,顯現出了一幅思考的景象。不多時,百里子明走出了班列,緩緩而道:“主公,剛剛臣下想過了,巴州的錢糧,多來自於賦稅。百姓們交的糧食多於富人,而富人交的錢財,多於尋常百姓。”

夏正平一愣,旋即倒是有些明白過來了,他點了點頭,說道:“百里老先生的言語,我可不可以,這樣進行一番理解。百姓們交的糧食,摺合成錢財,是不是可以和富人持平?”

“的確如此!”百里子明一愣,“而且,還是多餘富人的。”

“既然如此,軍師我就想問問了,憑什麼百姓要多交一些糧食呢?莫要忘記了,這糧食摺合成錢財,便是要比富人多交的錢財還多。”夏正平嘴角微微翹起,他對於當今巴州之中稅負制度,可以說是瞭如指掌。要不然,他在當初就不是個太子了。太子要學習治國理政,其中之一的要素,便是要掌控稅賦。

“這……”雛鳳先生何士元一時竟是有些語塞,說不上話來。

夏正平見此,便是說道:“軍師,您剛剛誤解了我的意思而已。我說的分段徵稅,這其中的含義,是這樣子的。富人,不再對其徵收糧食,但是要多徵收一筆錢財稅收;窮人可以將錢財,摺合成糧食,衝抵稅收,但是要減免一些。根據收入,以一種形式,來進行徵稅,但是卻能夠大致維持公平。”

他之所以這麼講,一者,的確是何士元有些誤會了自己的意思,二者夏正平還是想要對百姓們進行一些照顧的。

這種照顧,自然是糧食衝抵稅收方面上。巴州之地,是一處盆地平原,又有着巴江橫穿於整個巴州境內。巴江流水極爲豐富,天斷山脈上的高山流水,也都注入到了其中。這樣子,就相當於給巴江增加了許多支流,實際上就是把整個巴州,塑造成了一個水土肥沃的地區。

正是因爲水土肥沃,這裡的稻米,雖然比不上荊襄九郡,但是也算得上年年豐產了。或者換句話說,因爲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巴州之地的糧食,可以說不光光自給自足,甚至是還有多餘。

要不然,夏正平也不會答應南蠻,也不會對西羌進行承諾,要支援他們各二十萬擔糧食。

那二十萬擔糧食的來源,除了夏正平用屯兵制得到以外,大多數還是農人提供的。巴州也是個產糧的大地區,否則的話,夏正平要槽心糧食的事情了。

現在看來,夏正平的確通過百里子明的言語之中,着了一條方法,對於徵稅的分類。農人以糧食衝抵賦稅,富人則是要徵收高額的錢財,這樣子,才能夠使得貨幣分配的更加均勻。

只有貨幣分配的更加均勻起來,巴州的普通百姓,才談得上富裕起來。

“主公所言,卑職已經完全明白了。”何士元聽着夏正平的一番話,若有所思,便是明白了夏正平的方案。

“主公,這件事,我看還是不要操之過急的好。”稀土博弈走出了班列,“不如來個秘密進行?”

“此話怎講?”夏正平聽着司徒伯懿這麼說,倒是有些不解了,他盯着司徒伯懿,想聽聽他給出的理由,“有什麼,就儘管說出來好了。這裡並沒有什麼外人,都是自己人,說出來我也不會治你的罪!”

司徒伯懿聞言,卻是一笑道:“主公,我的意思很簡單,如果貿然發佈六籍制度的話,恐怕會有許多人進行隱瞞,產生一些不良後果。”

夏正平聞言,便是點了點頭,他知道司徒伯懿的意思。如果發佈了這一條政令之後,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必然是要普查整個巴州的人口。這就是一種夜長夢多的表現,發佈政令之後,必然會有人打聽爲什麼會這樣子做,到時候知道內幕的人,就會一傳十,十傳百的下去,整個富人商人之中,必然會想辦法,來對抗這條政策。

想通了這些,他也就明白了司徒伯懿的話了。當下,夏正平便是說道:“就依你所言,我們先進行一次巴州人口職業的普查,然後根據普查結果,公佈六籍制定的方案,再進行稅賦上面的改革。”

“多謝主公!”聽着自己的建議被採納,司徒伯懿自然是極爲興奮的,“主公,這一件事情,不妨交付於我來辦理?”

他是執掌打造軍械的,原本是件頭等的大事情,然而隨着戰爭的停止,軍械的督造已經減少了,這倒讓司徒伯懿有些空閒了。與其這樣,倒不如親自攬下這樣的活計,充實充實自己。

夏正平聞言,便是點了點頭道:“這一件事情,便是交給你了,司徒先生!”

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一章 大旱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十三章 宮刑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八章 奪權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十三章 宮刑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七章 狠角色第七章 狠角色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九章 尉遲破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十六章 六籍第七章 狠角色第六章 農政書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二章 賤民?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二章 朝陽宮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四章 賀子先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二十章 漢王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九章 大快人心
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一章 大旱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十三章 宮刑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八章 奪權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十三章 宮刑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七章 狠角色第七章 狠角色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九章 尉遲破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四十二章 約法三章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十六章 六籍第七章 狠角色第六章 農政書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二章 賤民?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二章 朝陽宮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四章 賀子先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下)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二十章 漢王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九章 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