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鄧同康與啓恩大師坐在馬車中,看着兩邊道路掠過的樹木,一時有些感慨。

鄧同康唏噓的說道:“又五年過去了。”

啓恩大師微微一笑,道:“同康,你有多久沒過來了。”

鄧同康沉默了一下 ,然後才說道:“自從元空圓寂以後我就不再來了,算來也有個十年了。”

元空大師是寶華寺上一屆的主持,佛法高深,與鄧同康乃是方外好友。

啓恩大師微微嘆了口氣:“寶華寺……可惜了。”

鄧同康知道他嘆息什麼,現任住持元相大師,一心專研佛法,不理寺務,性格也有些綿軟,容易受人矇蔽。

就連鄧同康與啓恩大師也有所聽聞,寶華寺新進了不少品行不端的弟子。

寶華寺雖然昔日榮光不再,但他們也不想看到它最終成爲藏污納垢之所。

鄧同康看着啓恩大師少有的唏噓,笑道:“啓恩,你着相了。”

啓恩大師也不由笑了:“我還未成佛,自然不能倖免。”

馬車漸走漸停,車伕在前頭對鄧同康說道:“大人,前方已經是講佛會擺攤的地方了,馬車進不去。”

鄧同康撩開簾子看了下:“知道了,便停在此處吧。”

每次講佛會,都吸引來很多信徒與修行居士、文人墨客,同樣也會引來很多來擺攤的窮苦人家。

專門闢出一片地方擺攤,馬車不能進去,還是元空大師在時定下的規矩。

一是因爲,行人衆多,走馬容易傷人。

二則是對擺攤人家的體貼,下馬車走過去,總會看到攤子上的東西,多少都會買點的。

鄧同康與啓恩下馬車的時候,路邊已經圍了不少等候他們的人,既有文人墨客,也有僧侶居士。

“啓恩大師,鄧老。”衆人紛紛向他們二人打招呼,他們微笑着四下點了點頭。

一位面容慈祥,年約五十許的僧人,帶着客堂幾個知客僧走上前,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寶華寺歡迎啓恩大師與鄧老蒞臨。”

啓恩大師與鄧同康也合手回禮,鄧同康道:“元一大師客氣了,勞煩大師到此處等我們,實在愧不敢當。”

元一大師是寶華寺的監寺,元相主持醉心佛法,現在便由他來統管庶務,在寺中一向地位頗高。

“貴客光臨,本寺應當的。住持方丈已在寺中掃塌相迎,二位請。”說着側身做了個請的姿勢。

“請。”

三人又相互謙讓了一下,便率衆人走了。

有些不明就裡的羣衆,看到這麼大陣仗的歡迎那兩個人,不免圍着看了一下熱鬧,直看到他們遠去,還能聽到有學子問啓恩大師:

“啓恩大師,何爲佛?”

“一切衆生,斷三界煩惱果報盡者名爲佛。”

“那如何成佛?”

“成佛不難,放下既是”

“如何放下?”

“先舍而後得,不捨不得,後舍而後得。”

……

留下的圍觀羣衆其中一人嘖嘖稱奇:“那白衣和尚便是天下聞名的啓恩大師?怎麼如此年輕俊朗?”

旁邊有一人說道:“啓恩大師佛法精深,自然駐顏有術,聽說他今年快五十歲了。”

那人咂舌:“不是吧,瞧着像二十幾歲的樣子。那旁邊的糟老頭子是誰?”

一開始回話的人已經不想理他了,站開幾步,離他遠點之後才說:“什麼糟老頭子?你自己胡說八道別連累我。那是前帝師、現在大周最有名的大畫家——鄧同康,他的畫可是千金難求的。”

那人倒吸了一口氣,帝師是什麼概念?那是教過皇帝的人,可不是他這種平頭老百姓可以非議的,他打了個哈哈:“鄧老精神矍鑠,一身青衣長袍襯得他老人家仙風道骨啊!”

他看周圍並沒有什麼人注意到他,便裝模作樣的整理了一下衣領,轉身沒入了人羣。

……

鄧同康一行人走在路上,他看着往來的人羣,與街道兩邊擺放的貨物,說道:“今年倒是沒有往年人多。”

元一大師笑笑沒有說話,等走到山腳附近時,人羣突然變得擁擠,很多人圍着一個攤位,不知道在看什麼,間或還發出驚歎聲、指指點點聲。

元一大師指着那些圍觀的人笑道:“今年的人也不少,都聚在此處了。”

他的促狹讓一起走來的衆人都哈哈大笑起來,鄧同康好奇這裡擺了什麼,便分開衆人走了進去,衆人立馬跟上。

只見這是一個不大的攤位,攤位上擺滿了精緻小巧的微型造景。

有做成幾個小童在河邊抓魚嬉戲的,;有深山古寺內,小僧專心念經的;也有牧童放牛躲懶,含了草根翹着二郎腿躺在菜地上假寐的,各種造型千姿百態,不一而足。

唯獨一點,便是所有造景都栩栩如生,活潑趣致。

盆景縮草爲蘚,縮樹爲蕨,一草一木,一竹一花,都深諳雅靜清幽的禪意之道。

攤位旁寫着兩行字:“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配合着攤位上這些造景,便有了種禪意深遠的感覺。

鄧同康與啓恩等人細細咀嚼這句話,不由得都眼前一亮。

“如此造景入微,真是妙趣橫生。”鄧同康不由驚歎。

啓恩大師與元一大師都贊同的點頭。

“奪天工之巧妙,造景者可真是有着一副玲瓏心竅。”元一大師也讚道。

他剛纔領着客堂弟子下山的時候便已看到這些造景,當時已經暗暗讚歎,只是沒有時間細看,現在折返回來,再看還是覺得很震撼。

“佛性本天成,道法源自然,難便難在天成與自然,這些造景,倒像是蘊含此道。”啓恩大師似是心有所感。

一旁幫忙招呼客人的廖伯孃,可聽不懂他們的花式彩虹屁。

她認得元一,剛剛纔看到他步履匆匆的領着一羣和尚下山,知道他是寶華寺裡的大師,那這幾位應該是寶華寺的客人了,還需要人親自去迎,看來身份應是不低。

於是她不敢怠慢,恭敬的對三人招呼道:“幾位大師、先生,請隨便看。”

鄧同康拱手道:“謝謝大嬸,請問大嬸,您可是這個攤位的主人?這些造景都是您做的?”

廖伯孃笑着擺擺手:“先生客氣了,我可沒有這等好本事,這些都是我侄媳婦做的。”

說着指向了辰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