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清高

紅鶯叫人送走楊業,還久久望着窗戶,幽幽嘆息了一聲。

忽然一個聲音道:“娘子與楊業是什麼關係?”

紅鶯臉上的神色一轉,笑道:“好友。”

走進門口的人便是此前那俊朗的年輕人,名叫俞良,到東京來參加科舉的。他顯然很不高興,臉上的神色有羞辱和惱怒交加。

紅鶯卻笑吟吟地用目光從他臉上掃過,心裡想着三字“不懂事”,但正因如此,這士子才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歡客有意思得多。

果然俞良忍着怒氣道:“怕不止如此罷?”

紅鶯也不和他吵,反而溫柔地倚靠過來,道,“我要不是認識那些達官顯貴,怎麼給你找門路?彆氣了,無論我認識多少人,心還不是你的。”

俞良怒氣仍未消,卻無可奈何。

紅鶯白了他一眼,說道:“你再這樣清高,咱們別去求韓熙載了。”

俞良“唉”地嘆一聲,憤憤道:“我厭惡官場!卻偏偏只有這條路纔可能功成名就!”

紅鶯好言勸道:“那副《韓熙載夜宴圖》這麼快就變得炙手可熱,沈夫人可沒少花力氣。你以爲沈夫人爲了什麼?就只是想待價而沽?夫人家的名畫比這貴的多了。可那些名畫和這幅夜宴圖最大的不同:名畫裡的人已經死了,夜宴圖裡的人還活着。

一個士大夫,或許能視金錢如糞土,但誰不願意名聲響遍士林,所到之處,人們肅然起敬?這臉可大了。韓公對沈夫人的好,心裡是明白的。

現在我們就是找他幫個小忙,把你平素作的詩送到在朝裡做宰相的李谷手上,他能拒絕?”

俞良聽罷情緒複雜道:“不管怎麼,娘子對在下有恩。”

“你知道就好,沒良心的!”紅鶯揮起粉拳一拳打在他的胸膛。俞良一手抓住:“看我不好好治你!”

門外,夜色漸漸降臨。

暖風吹得夜色醉,方入夜的東京燈火璀璨,絲竹管絃之聲在長街小巷中迴盪,春色迷人。

……東京邊樑日漸繁華,已有盛世之象。但朝廷並未放棄戰爭的國策。

樞密院副使魏仁浦上呈方略,加派細作混進遼國上京、幽州,摸清遼國內政,等其國內叛亂之時,趁機突襲幽州。

郭紹沒有迴應,心裡不太贊同,遂召王樸、李谷等大臣問策。(大臣的官位郭紹說了算,但一項若無大臣們的支持強行實施,具體執行起來會麻煩,君相權力因此有微妙的平衡。)

同爲樞密院大臣的王樸對此策也不太贊成。認爲魏仁浦的方略和今年初北伐的計策沒有什麼區別,年初北伐是創造時機突然北伐,魏仁浦之策是等待有利時機……但本質依舊是突襲、速戰速決。

之前那個法子已經證明失敗了,還要重新來一遍,王樸和宰相們都不太贊成。之前北伐雖然軍隊沒有遭受重創,但消耗軍費、民力巨大,而且沒得到什麼好處。

郭紹聽到這

裡,便不再提起魏仁浦的方略。

幾天後,郭紹在金祥殿處理奏章,不遠處左攸等二人也忙着在整理分類。這時左攸站了起來,拿着一份奏章走到御案前,躬身道:“陛下,這份奏章有些不尋常。”

郭紹放下毛筆,伸手接過來,仔細瞧了一番裡面沒有標點的內容,沉吟道:“歸義軍?”

左攸忙道:“歸義軍在河西走廊,治沙州,便是敦煌那邊。唐宣宗時起義脫離吐蕃,進奉中原。但那邊形勢複雜,交通阻塞,至今已多年沒有來往了。歸義軍忽然上表,實乃稀罕之事。”

郭紹聽到河西、敦煌這等熟悉的地名,立刻來了興致,急忙叫宦官把地圖找來。

可惜,最大的一副地圖上,只標了沙州(敦煌)等地名,那邊一片空白。郭紹望着白紙發怔,什麼也瞧不出來。

左攸道:“漢朝時中原方從匈奴人手裡得到河西,軍屯築城,方有此地。漢、唐數百年,朝廷以河西爲根本,出西域,打通商路,萬國來朝。只可惜安史之亂後,中原戰亂,日漸無暇西顧。”

郭紹的手指撫摸着那片空白的地方,一種熟悉又茫然的感覺涌上心頭。西域大部分地區,應該就是現代的新疆;還有敦煌屬於甘肅,都是耳熟能詳的有名地方。近千年前,“中國”就向這些地方開疆闢土了,而今到自己手裡,竟然一片空白,一時連地圖都找不到。

曾經經歷過極度自信膨|脹的郭紹,此時情緒十分複雜。現在的國家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他下意識地用手掌丈量了一下距離,最後還是把目光投向了東北面“北京”那塊地方。相比西邊的失控,幽州纔是最具威脅的失地。

郭紹將這份奏章單獨放起來,說道:“咱們要積極迴應歸義軍的奏章。”

此事得到了空前的重視,政事堂和樞密院都查閱了很多以前的檔案,大概弄清楚了河西這些年的情況。

唐朝中期以後,河西走廊的漢人脫離吐蕃的控制,實力很強,擁有十一個州的地盤,上表奉唐朝爲正朔,張家爲歸義軍節度使。

唐朝滅亡後,歸義軍內亂,實力衰微,成爲甘州回鶻的附庸。沙州大族曹家恢復了歸義軍,據有沙、瓜二州,一直到現在。

最近上書中原王朝的人就是曹家的人,名叫曹元忠。

奏章裡的內容太少,中原這些年無暇西顧,對遙遠西邊的具體形勢瞭解甚少。諸臣議事,大多是一番猜測。

大臣們認爲:曹元忠派人聯絡東京的原因,是因爲這些年大周不斷擴張、加速天下一統,威名已經開始傳播到遠方;曹元忠在複雜的河西地區處境艱難,想借中原王朝的名分,在當地樹立正統的名聲。

一時間官員們爭相歌頌皇帝,威名遠播四海,得到了四方的認同云云。

郭紹坐在龍椅上,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兒,很容易被臣子們歌功頌德自我膨|脹。但他內心還是清楚事實:連後世的首都北京

都沒收回來。

君臣一拍即合,大方地迴應歸義軍,給曹元忠正式冊封名號:河西節度使、西域大都護……

沒有一個人反對,因爲周國的勢力現在根本到達不了河西,實質上本來就管不了。當地人主動來奉正朔,又不要錢和兵,名分當然給的十分大方。

朝廷的態度,曹元忠不僅能名義上管河西,還能名正言順地用中原王朝的身份與西域諸部來往。

郭紹決定派一個使團和歸義軍使者去河西,帶上朝廷的詔書,前去摸清情況。

就在這時,翰林院官員盧多遜主動請纓爲使。

攻南唐之戰時,盧多遜冒死到江寧勸降,但功勞對於南唐戰爭作用不大,加上他資質太淺,回朝後依舊沒得到重用。

這次他再度請纓,郭紹答應了他的要求。並叫樞密院下令秦州的王景接待朝廷使者,並派兵護送。

……東京客省使與吳越國來往密切,希望吳越國能納土歸降;江南士林德高望重的韓熙載也在試圖勸說錢家。但進展不大,吳越國態度恭順、每年進貢,但是國內仍舊保持着大量的武力。大週一方面找不到理由對吳越國動兵,一方面也覺得勞民傷財……吳越國並不是很好打,當初南唐國與它戰爭了幾十年都沒滅掉。

去年大周也派了使者帶詔書去南漢國聯絡,不料南漢國主迴應朝廷,竟然自稱“朕”,以“大漢皇帝”自居。這郭紹君臣十分惱怒。

今年初又派人去談,要求南漢國主放棄帝號,向周朝稱臣……大臣們認爲這是合理要求。而今大周坐鎮中原,併吞蜀、南唐以及一干割據政權,已是最大的國家;而南漢國偏安一隅,向中原稱臣理所當然,而且也是明智的做法。

不料盧多遜剛離開東京那幾天,忽然得到江南的奏報:南漢國主與大周使者沒談攏,竟然怒而殺之!

羣臣聽到這個消息,滿朝譁然。

人們無法理解南漢國主爲什麼要那麼做,王樸徑直說道:“南漢國主是個昏君!”

衆臣紛紛議論,立刻對南漢發動戰爭。諸將也紛紛請纓,要求帶一支兵馬過去滅了南漢國……武將們十分積極,他們看出來南漢國比較弱、內部也很昏暗,這是顯而易見立軍功的機會。

但郭紹沒有馬上表態。他雖然也和朝臣們一樣憤怒,但不能打亂了陣腳;觀察王樸、李谷等大臣,也沒有急着喊打喊殺。

郭紹不禁琢磨,具體的考慮……調兵太遠,現在的江南沒什麼能戰的兵,南唐國滅亡後精兵被抽走、兵權被分化,主要是提防吳越國和內部謀反,進攻兵力不足。

其次,現在貿然發動幾千裡外的滅國之戰,需要耗費時間。而大周之前的大略是“先北後南”,通過北伐建立威望,然後借勢收復南方偏遠的地區;現在再度發動南面的大戰,就是在改變戰略方向了,不能輕率就動手。

郭紹現在需要一個調整後的整體方略。.

(本章完)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戶兩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兇獸猛禽第四百三十五章 采石之役(4)第七百九十七章 敵國的敵國第七百八十八章 雷霆之勢第五百零五章 葉子戲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說好商量第八百三十一章 螻蟻第七百四十七章 不得不服老第一百七十九章 那化黯淡爲絢爛的獨舞第二百五十五章 枉然的真理第五十五章 殘忍的惡作劇第一百零八章 壽州(4)第五百五十二章 伏擊(4)第四百九十七章 李筠第二十九章 黃蓮第四百七十一章 江寧(2)第四百九十四章 李尚宮的驚喜第五百九十八章 奇襲第八百四十七章 漢天子筆第一百三十五章 萬不如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燈火和夜風第三百七十章 晚了第三百零六章 晉州之役(1)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存的面具第五百七十六章 虎口(6)第二百七十三章 哀愁(5)第六百零二章 征伐第七十一章 落花與流水第八百五十章 三思第二百一十二章 雲裡霧裡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光掠影第五百六十三章 再聚晉陽(3)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口之役(5)第九百零二章 衆望所歸第四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4)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人之夢想第八百七十一章 到嘴邊的肉第三百八十一章 在寒冬取暖第七百五十六章 世事人情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亡彈指間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戶兩命第十四章 武訖鎮(4)第六百零二章 征伐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爲奴第八百三十七章 公道第二百五十三章 圓滿第六百二十七章 不高興第八百五十一章 宣德門上第四十七章 朦朧的飛花第八百零五章 海風第二百五十四章 荒誕的啼哭第一百零六章 壽州(2)第八百二十五章 茶水代酒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八百零八章 遙遠的海面第七百五十二章 人世浮華第六百八十章 東風徐來第七百九十一章 爺爺的竹槍第四十九章 傻笑第八百九十二章 戲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個痛快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見的人第六百五十四章 江南本無事第八百九十六章 恐懼第六百九十九章 皮大衣第九百一十一章 風景第十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七百五十五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二百零九章 動物世界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四百七十五章 仁者無敵(1)第三百八十八章 服不服第七百零八章 春的訊息第四百三十一章 當塗第四百八十一章 無法掩飾的圖謀第四百一十四章 有人惦記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全感第一百六十九章 勿失朕望第一百五十九章 黑路第八百三十四章 牽羊第三百八十四章 善變的女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血火紅顏第七百六十七章 白高大第三百八十八章 服不服第五百二十四章 藥材第九百零八章 宿命第七十一章 落花與流水第三百七十六章 牡丹花一樣凋零第八百五十七章 堅韌的李公第一百二十章 甜又鹹第三百七十五章 金甲與佳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全感第二百七十二章 哀愁(4)第六百六十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八百一十章 兵力不足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慘雨第八百七十四章 泥潭第四百六十七章 勸降書第九百一十章 回溯之門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戶兩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兇獸猛禽第四百三十五章 采石之役(4)第七百九十七章 敵國的敵國第七百八十八章 雷霆之勢第五百零五章 葉子戲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說好商量第八百三十一章 螻蟻第七百四十七章 不得不服老第一百七十九章 那化黯淡爲絢爛的獨舞第二百五十五章 枉然的真理第五十五章 殘忍的惡作劇第一百零八章 壽州(4)第五百五十二章 伏擊(4)第四百九十七章 李筠第二十九章 黃蓮第四百七十一章 江寧(2)第四百九十四章 李尚宮的驚喜第五百九十八章 奇襲第八百四十七章 漢天子筆第一百三十五章 萬不如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燈火和夜風第三百七十章 晚了第三百零六章 晉州之役(1)第五百三十九章 生存的面具第五百七十六章 虎口(6)第二百七十三章 哀愁(5)第六百零二章 征伐第七十一章 落花與流水第八百五十章 三思第二百一十二章 雲裡霧裡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光掠影第五百六十三章 再聚晉陽(3)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口之役(5)第九百零二章 衆望所歸第四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4)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人之夢想第八百七十一章 到嘴邊的肉第三百八十一章 在寒冬取暖第七百五十六章 世事人情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亡彈指間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戶兩命第十四章 武訖鎮(4)第六百零二章 征伐第二百八十七章 不爲奴第八百三十七章 公道第二百五十三章 圓滿第六百二十七章 不高興第八百五十一章 宣德門上第四十七章 朦朧的飛花第八百零五章 海風第二百五十四章 荒誕的啼哭第一百零六章 壽州(2)第八百二十五章 茶水代酒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八百零八章 遙遠的海面第七百五十二章 人世浮華第六百八十章 東風徐來第七百九十一章 爺爺的竹槍第四十九章 傻笑第八百九十二章 戲子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個痛快第六百二十五章 最想見的人第六百五十四章 江南本無事第八百九十六章 恐懼第六百九十九章 皮大衣第九百一十一章 風景第十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七百五十五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二百零九章 動物世界第三百九十四章 無趣地旁觀第四百七十五章 仁者無敵(1)第三百八十八章 服不服第七百零八章 春的訊息第四百三十一章 當塗第四百八十一章 無法掩飾的圖謀第四百一十四章 有人惦記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全感第一百六十九章 勿失朕望第一百五十九章 黑路第八百三十四章 牽羊第三百八十四章 善變的女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血火紅顏第七百六十七章 白高大第三百八十八章 服不服第五百二十四章 藥材第九百零八章 宿命第七十一章 落花與流水第三百七十六章 牡丹花一樣凋零第八百五十七章 堅韌的李公第一百二十章 甜又鹹第三百七十五章 金甲與佳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安全感第二百七十二章 哀愁(4)第六百六十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八百一十章 兵力不足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慘雨第八百七十四章 泥潭第四百六十七章 勸降書第九百一十章 回溯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