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

以往看大明官軍和建奴之間的戰鬥中,類似薩爾滸的這種大潰敗都是因爲分兵幾路,然後被對方各個擊破。

崇禎皇帝閱讀皇家典籍和聽那些廠衛彙報底下將士談論的時候,也是深自警惕,提醒自己不要犯這樣的錯誤,把自己的力量集中起來。

良鄉之役,崇禎便是讓爲數不多的明軍擰成一股繩,這才艱難得獲得了久違的大捷。

誰想到到了自己揮兵東進之時,真正到了緊要之時卻也不得不分兵,真是讓崇禎哭笑不得。

聽見關外女真熟讀三國演義的事情之後,崇禎皇帝也是暗自發笑不已,心道這些建奴畢竟狹隘,就連對漢家的兵法,也都只侷限在小說的地步。

說起來倒也毫不意外,這也怪不得歷史他們上會做出閉關鎖國的事情了,那稱作聖祖的康麻子,更是親口斥西洋發達火器爲“奇技淫巧”。

由此也可見建奴的心胸之狹隘,目光之短淺。

到現在也算打過不少次仗的崇禎,雖然前幾次都是在後面看戲和充當吉祥物,不過起碼也明白了一個道理。

這分兵有時會成爲戰敗的導火索,有時則會給自己帶來勝利,要因地制宜才行,對於眼下這個局面,崇禎覺得是時候再來一手分兵了。

到眼下這個局面,深知歷史的崇禎最先要考慮的敵人已經不是在山海關頑抗的吳三桂了,是他們後面極有可能存在的建奴兵馬。

在關外地韃子大軍,此時的皇帝雖說是順治,而且豪格、代善等人也是人心不齊,但畢竟還有一個多爾袞鎮着。

即便崇禎,也不得不把多爾袞當成一個難纏的對手。

若說李自成領導的大順政權是從內顛覆大明的“大敵”,那關外的多爾袞,實則便是崇禎的心腹之患。

這個人眼光很奇怪,總是能看見這時候大多數人都看不見的東西,而且從歷史上的各種文獻來看,也幾乎沒有驕傲自滿和失手的情況。

崇禎實際上從沒把關外那所謂的“大清”當回事兒,如今整個關外能算得上是個敵人的,就只有多爾袞。

大玉兒也算得上半個,不過崇禎更想打出關去,親自看看這個歷史上的孝莊太后是一副什麼模樣,到底有沒有傳聞中的那麼好看。

當然,這都侷限於看看而已。

對方像歷史上一樣,悄沒聲的摸到山海關外來個突然出擊,那自己不就和那李自成走了老?

縱觀歷史上很多次的明清大型戰役,韃子很多次都是用炮灰消耗,騎兵定勝這一套,屢試不爽,作爲過來人,崇禎主要就是防着他們故技重施。

眼下崇禎在永平府實行軍改,同京師的道理一樣,主旨在簡化當地的兵士制度,將原本繁多的各級兵將,只分爲戰兵、正兵和輔兵,將原本地方上的屯駐官軍整編爲大明城防軍,平時只守城不出戰。

雖然長久來看,這個制度也有利有弊,但短時來看,這樣顯然更容易將散漫了多年的地方上有效管理起來,同時又能裁撤掉一大批光吃餉卻無用的雜役,可以說利遠大於弊。

既然已經徹底和吳三桂撕破臉皮,那山海關也就成了實際上的必爭之地。

保住這個轉運和防備的中心,才能確保各地官軍的補給和糧餉,才能對京師形成一整套的防備體系,從而使明軍有了繼續向東和轉向內部剿匪作戰的能力。

拿下山海關,不僅在戰略位置上會讓明軍佔據極大的優勢,而且也會讓崇禎與多爾袞的博弈上獲得進一步的優勢。

所以,這山海關無論如何,都是必須拿下的。

......

“殺!殺!殺!”

這天早晨,在甕城外假設陣地的明軍意外地發現,那些穩守城中的關寧軍不知到底發了什麼瘋,居然全部都是出城列陣,看起來像是要來一場堂堂正正的野戰。

此時奉命集結在甕城外的,是以山東軍爲主體的一支官兵,不得不說征戰了多年的關寧軍出動起來,陣勢還真是蠻足的。

這些關寧軍清一色灰黑色甲冑,頭上戴着鷹盔,臉上則是一副鐵質面具,手裡攥着那寒光閃閃的虎槍,讓山東軍的兵士有些躁動起來。

“退!退!退!”

他們一邊前進口中一邊大喊,腳上則是整齊的邁出一步,山東軍兵士互相看了幾眼,竟是有人已經建議牟文綬撤到城內。

聞言,山東總兵牟文綬瞪了說話那人一眼,回身拎起他的脖頸,怒吼道:“你說什麼,叫本帥做縮頭烏龜?”

“鏘——”

隨着兵器折斷的聲音,卻是牟文綬拿起一把刀將其狠狠砸斷,喝道:

“再有人提起退入城內之事,有如此刀!”

“吾等謹遵大帥將令。”餘者山東兵將均是渾身一窒,連忙抱拳喊道。

牟文綬方纔壞了佩刀,雖是有藉此激振軍心的意思,實際上卻也是早有另手。

此時他說完話,默默從身後抽出一把被粗布包裹成嚴嚴實實的長刀,待灰布落地之時,精湛、鋒利的斬馬刀赫然映入眼簾。

遠遠吳三桂手拿千里鏡正觀察明軍動向,剛好看見這一幕,有些訝異地喃喃道:

“斬馬劍,始於漢,興於唐,盛於宋,之後少見於戰陣,牟文綬手中是如何得到如此神兵利器的?”

“此戰我若騎馬,怕是懸了。”

此時明軍多是使用官制鋼刀,平庸一些的衛所軍和大部分流賊所用,幾乎都是各種制式的馬刀和朴刀。

馬刀和朴刀,更成爲李自成大順軍和張獻忠大西軍的主要兵器,因爲他們並沒有形成自主打造兵器的能力,仍只繳獲各地官軍兵器續用而已。

關外清軍兵器雖然精製,但同樣沒多少種類。

最常見的便是他們八旗步甲所用的挑刀和虎頭刀,這兩種刀一個善於破甲,一個以威力著稱,後者更是那些自以爲用蠻力可戰勝一切的滿洲人最喜愛的兵器。

即便清兵各旗馬甲,大多數也僅是多配了一杆精製虎槍活弓箭而已,火器對於八旗兵來說,就是禁忌。

吳三桂招手叫來副將尤春,將馬匹交給他騎乘,自己則拿着手中鋼刀,打算去找牟文綬步戰。

吳三桂也只是粗略的知道一些關於斬馬刀的事,而且大部分還是聽舅舅祖大壽閒聊所說,根本沒有與拿着斬馬刀的人打鬥過,不免有些忌憚。

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
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三百零三章:帝奔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三百二十二章:鄭冠、徐彥琦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七十二章:東南財閥集團(吐血第四更!)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七百一十七章:不戰而降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六十四章:以走狗代清流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