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

最開始剛出兵的時候,張名振一度如臨大敵。

朝鮮再怎麼說也是個國家,王都那種類似於大明京師的重地,怎麼可能讓自己領着幾萬混編而成的偏師打到裡面去。

走的時候,張名振甚至給妻子和女兒留下了絕命書,道是自己萬一回不來,爲國盡忠了云云,可他沒想到,事情居然出人意料的順利。

朝鮮境內的城防,還不如說根本就沒有城防,尤其是王都以北直到遼東一帶,城門幾乎都是開的,說進去就進去了。

朝鮮百姓見到明軍基本就兩個反應,一個是還沒反應過來,處在一臉懵逼狀態,不過等回過神來的時候,也沒誰喊着去勤王什麼的。

第二個就有點意外了,那是熱烈的歡迎自己進來,怎麼回事兒呢,張名振一路上遇到的朝鮮軍民,基本就沒有抵抗的。

就算是有,那也讓自己人用鐵鍬木棍砸死了。

大多數的朝鮮百姓都是夾道歡迎。就跟自己外頭打了勝仗班師回朝似的,不少人還一路的驅寒溫暖,想要跟着明軍去王都。

這次輪到第一次來朝鮮的張名振有點懵了,自己這可是去打他們的王都,廢了他們的國王啊,怎麼都不知道着急呢!

就這樣,張名振的混編明軍一路順風順水甚至還猶有助力的來到王都城下,不過剛剛到這裡沒多久,他們遇到了第一支較大規模的朝鮮軍團。

兩方拉開架勢還沒等打呢,沈器遠站起來一看,這特麼不是友軍麼,趕緊招呼別打了,兩方仔細一看,都是鬆了口氣。

宣讀之後,張名振本以爲會有一場惡戰,有意思的是,朝鮮王都城牆上的衛兵們直接把刀槍扔下來,便是吊橋都直接拉閘“噗通”一聲放了下來。

王都城內的衛兵,在訓練大將具仁垕等人的引領下,沒有任何抵抗就直接迎接明軍和沈、林兩人的隊伍進城,這倒是避免了一番血腥拼殺。

來到朝鮮王都,張名振甚至有種錯覺,看這熱烈歡迎的架勢,這難道是來到了自己的地盤,怎麼見着外敵沒人知道緊張呢?

聽見喊聲中不少夾雜着的漢語,張名振總算是明白了,感情這一路都是自己神經質了。

其實大明對於朝鮮來說,壓根算不上是什麼“外敵”,韃虜纔是外敵,在很多朝鮮人的眼裡,大明的軍隊可是來幫助他們的天兵啊!

燭光下,李倧滿是皺紋的臉龐漸漸變得扭曲起來,對桌上的退位書看了又看,終於還是將自己的名字簽在上面。

簽了這個字,就代表着自己從此之後再也不是朝鮮的國王,各種軍國大事,再也不和自己有任何關係。

這一刻,李倧如釋重負。

這個朝鮮的王當了大半輩子,從還是世子的時候自己就開始爲國操心,發動政變,推翻了自己的父親。

再然後,平定李適和國內紛至沓來的動亂,正當自己打算大展拳腳,一展宏圖的時候卻後又遭遇丙子胡亂,朝鮮幾近滅國之憂。

在位這些年,各種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因丙子胡亂投了建虜,導致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國內動亂更加頻繁,黨爭又起,他實在是太累了。

不過李倧是真心感謝崇禎皇帝,這位大明的皇帝能繞過他這個投效滿虜之人,雖然還不知爲何,但總還是歸於天朝聖主的寬宏大量。

尹善道和金自點遠遠瞧着,大氣也不敢出一口,恭恭敬敬的跪伏在李倧下面的階上。

雖然對這退位書上寫的內容充滿了好奇,但他們也知道,事情涉及到明朝兩國,這樣的事情自己還是少知道一些爲妙。

......

崇禎二十一年二月十一日,崇禎皇帝下詔,廢除李倧朝鮮國王稱號,冊封李倧之子李淏爲第十七代的朝鮮國王。

第二日,李倧頒書退位,南漢山城一帶的所謂“叛軍”隨即在沈器遠、林慶業等人的指揮下放下刀槍,宣誓忠於新君。

原本李淏是被扣留在盛京,在此期間剛好回朝省親,接到崇禎皇帝的冊封詔書,驚逢大變,一時之間也是不知如何是好。

此後半個月期間,羣臣在不斷請求李淏登位,而後者一直都是避之不見,實際上,這也正是朝鮮受中原漢文化影響的所謂“流程”。

王都之內早早開始準備冊封大典,而林慶業、沈器遠等人也在率軍到各地平定留有建虜的勢力殘存,張名振代替具仁垕,統領明軍暫時接管朝鮮王都內外各處的城防、備所。

二月二十六日,就在崇禎皇帝宣詔廢除李倧的半個月後,朝鮮境內基本宣告平定,沈器遠、林慶業等人也都凱旋歸來。

這一天,李淏終於同意接受大明皇帝的冊封,繼任爲朝鮮國王,並且宣稱朝鮮永爲大明藩衛。

二月十七日,朝鮮王都舉行冊封大典。

李淏身着朝鮮國王服飾於仁政門進入王宮,沿途接受大明將士的護衛,以及朝鮮官兵的跪賀,最後來到慶運宮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朝賀禮節之後,作爲大明特使的張名振上前對李淏繼位表示恭喜,再次當衆宣讀崇禎皇帝的冊封詔書,宣示正統合法性。

繼位之後的第二天,張名振啓程返回大明,李淏在送走了明軍回來以後,臉上的笑容一轉身消失不見,快步走回王宮。

在這之後的多日之內,李淏連續下達了數道王令,第一條便是處決了以領議政金自點、崔鳴吉、李貴等人爲主的一批丙子胡亂主降派官員。

緊接着,元斗杓被任命爲朝鮮領議政,金尚憲等堅持抗清歸明的主戰派大臣,陸陸續續都被召還任用或升遷。

曾兩度反正的最大功臣沈器遠被任命爲扈衛大將兼北三道元帥,復封青原君,林慶業被任命爲留都元帥,掌南三道兵馬錢糧,封全羅君。

至於原本的王都訓練大將具仁垕,雖然在丙子胡亂無所作爲,而且又曾極力追殺抗清一派,念及不知者不罪,被奪情起復爲北三道及京畿道都檢察使,以觀後效。

這一系列的官員變動之後,李淏的動作明顯比他爹看的更加長遠,他已經不再着眼於國內,開始積極備戰。

一連串的法令由朝鮮王都飛馬疾馳而出。

首先,朝鮮國內駐漢城的留都御營廳軍由七千人直接被增加到兩萬一千人,王都禁軍由六百名增加到一千名,而且全部改編爲騎兵。

御營廳增加了大炮攻堅部隊,除此之外,李淏還計劃將守衛留都漢城的訓練都監軍增加一千人,御營廳軍增加兩萬人。

與此同時,他發現了財政的困難,便與領議政元斗杓商議暫時擱置留都漢城的擴軍計劃,不過依舊沒閒着,立即開始對土地徵收附加稅。

李淏頒佈了一道令朝鮮八道震驚不已的王令,那就是全民服兵役。

自此之後,朝鮮境內所有男子,甚至和尚,都要納稅以換取免服兵役,不然就必須服兵役,以策應協助明朝對抗建虜。

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
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報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二十六章:給力的多鐸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試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