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

大西軍忽然動作起來,不僅引得秦良玉一帶石柱官軍躁動不安,就連大西軍內部都是謠言四起,作爲張獻忠最爲信任的義子,張可望(孫可旺、孫可望)當仁不讓的被衆人推了出來。

實際上,他本人也對張獻忠不過問自己,就直接於李定國決定出兵大事而心存芥蒂,心懷不滿。

“大王,此策不妥!”

張可望在第二天早晨,忽然來找到張獻忠,義憤道:“父王,兒臣覺得您這樣做,是不是太過急促了?”

“重慶在去年底被秦良玉、曾英那幫朝廷餘孽奪了回去,石柱一帶仍有反抗我大西的官軍,秦良玉、曾英還有李佔春,可都不是省油的燈!”

“再者說了,秦翼明、馬萬年上月也都從江南返回石柱,帶着那些被賜號稱白杆軍的白桿兵們,若貿然調集大兵北上,先不說能不能一舉拿下京師,若是和那李闖在十七年落得同樣結果,我大西豈能和大順一樣留存至今?”

張可望看似一片忠心,實則他這一番冠冕堂皇之言,全部歸咎於對李定國的嫉恨,這個時候剛好李定國也聞訊趕來,他看了一眼眼中驚疑不定的李定國,視若無睹的繼續說道。

“各地許多官紳勾結山賊、土匪,也都打着朝廷的名義拼命擴軍,前段時日右軍都督府都督張化龍是怎麼死的,父王莫非是忘了!”

“那李自成能一敗再敗,那是因爲他已經將整個陝西全部拿在手裡,大順的縱深腹地近千里,咱們大西呢,不過只佔據了四川的大部,就連區區一省之地都還沒有!”

張可望指着李定國,紅着臉道:

“這個時候激父王北上,李定國,你究竟是安的什麼心,你竟然還敢來這殿上?依我看,你莫非是想學那張鼐,順道投奔朝廷不成!”

“父王,兒臣絕無二心,望父王明鑑!”

李定國連忙脫口而出,但是昨日還將話說得果斷的張獻忠卻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朝李定國看了一眼,卻是道:

“本王...覺得可望說的似乎也有道理,咱們還是趁着朝廷無力顧及,先奪回四川再說吧!”

聽到張獻忠的決定,李定國感到不可置信。

“父王,昨日咱們還議定北征,兒臣已經將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到軍中,大家都摩拳擦掌要拿下京師,助父王登基,怎麼能這個時候說不去就不去?”

“哼哼,你這是想要先斬後奏啊,李定國,你將這個消息提前傳入軍中,無非就是想逼父王許你率兵北征,蠱惑人心的是你纔對吧!”

“父王,就算去也不能讓李定國領兵,養虎爲患哪,只有大哥張可望對父王纔是忠心耿耿!”

忽然間,從殿外傳進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卻是定北將軍艾能奇、馮雙禮、白文選等人紛紛上殿,說話的便是艾能奇。

李定國不解的看着他們,驚訝道:“你......”

艾能奇路過李定國的時候冷哼一聲,將一份塘報交給張獻忠,說道:“大王,三日之前,都督張廣才爲那曾英伏擊所殺,大王還要出川嗎!?”

“若不除掉曾英此人,弟兄們都是不服!哪裡有功夫爭搶那京師,要爭,就讓他李自成自己去爭,咱們大西何不趁此機會將四川全部拿下?”

“拿下了四川全省,左良玉都會對我大西敬而遠之!”

“就算要北征,大哥張可望與我艾能奇,甚至馮雙禮他們皆可領兵,何必讓一軍中無甚威望的小輩晚生來領兵,若定要如此,軍心不服!”

張獻忠看着這幫人,心中愈發覺得他們說的實在是有道理,定國雖然文武雙全,但畢竟還是太過年輕,軍中威望不足。

艾能奇、張可望還有馮雙禮,都是大西的開國名將,而且除此之外,其實他也對李定國不是很放心,原因說不出來。

張獻忠就是有種直覺,他覺得李定國並非誠心反對朝廷,遲早都要脫離自己,張鼐背棄李自成的事就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萬事皆有可能。

張鼐都能背棄李自成北上投奔朝廷,李定國的能力不弱張鼐,爲什麼不行?

“不過本王已經答應了李闖王的邀請,不出兵總是不好,叫天下人說我張獻忠言而無信。”說到這裡,張獻忠看向張可望,說道:“可望,這次本王給你十萬兵馬,先去跟高一功打武昌再說!”

張可望一臉狂喜,抱拳喊道:“承蒙父王信任,可望必定擊潰左部,將武昌城奪到我大西的手裡!”

“父王,武昌乃一孤城,懸於川外,就算拿下了也守不住,就算勉強守住了,我大西軍也是得失不當。莫不如送給李自成,賣個順水人情,若日後我們有求於他,也好開口啊!”

李定國似乎是對這幫人聯合污衊自己早有預料,並未大力申辯,只是跪在地上一臉懇求的說道。

“李定國!到這個時候了,你竟然還想着將武昌白白送給李自成,那豈不是白白做了他人嫁衣,如此淺顯易懂的道理,你竟是都不明白?”

“父王,脣亡齒寒,如今形勢,我大西與李闖就有如——”

“夠了!”

李定國話才說到一半,張獻忠卻忽然震怒,舉起手喝停,轉身說到:“本王意已定,除本部之外,張可望另率十萬兵馬出川,助高一功拿下武昌,但是武昌城,一定要飄着我大西的旗幟!”

“本王將在成都召集各路兵馬,這次不僅要收復重慶重地,還要將秦良玉那個婊子砍了祭旗,掘平他秦、馬兩家祖墳!”

“大王聖明!”

馮雙禮、艾能奇等人連忙喊道。

李定國瞪大了眼睛,長嘆一聲,雖然也跟着喊了,但是走出殿外的他,眼中明顯失了昨日吩咐將士整軍北上時的神采飛揚。

取而代之的,則是對大西深深的失望。

......

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大規模動作,很快就引起了其餘朝廷官軍的重視。

且不說坐鎮臨汾的五省總督兼兵部尚書銜的陳奇瑜,仍在石柱一帶統領參與四川官軍的秦良玉與曾英等人紛紛聚在一起,商討對策。

在他們看來,這次石柱怕是難守了。

上次拿回重慶,本就是趁張獻忠不備之舉,雖然城拿下了,但是朝廷的增援畢竟山高水遠,增加重慶城防,反而讓石柱一帶本來有如鐵桶般的防備力量減弱。

如今朝廷的升賞和重慶總兵還沒到任,進駐重慶城的是四川遊擊將軍李佔春,他部下不過區區數千兵馬,如何能抵擋得住張獻忠的瘋狂反撲。

況且重慶經過數次戰火,早已殘破不堪,幾無城防,又如何去守。

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
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四百六十一章:軍備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