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

這天清晨,遠遠的來了一匹老馬,一員將官身子在馬背上耷拉着,看似要掉卻又穩穩勒住,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

城頭站崗值哨的神武軍兵士見了,立即一路小跑着去通知在營內的都督周經武。

不多時,武昌城門旁側紅色小門打開,周經武帶着十幾個親衛和一個大西軍的降將趕了出來,從連綿不絕的入城流民隊列一邊迎上前去。

距離越是拉近,周經武的神情便愈發嚴肅。

這人,看起來有些熟悉......

的確是熟悉,那名大西軍的降將很快張大嘴,指着說道:“這,這不是左賊嗎?”

“不對,這是平賊將軍。”

很快,他發現自己心直口快說錯了話,周經武卻並沒留意,他面色凝重,上前看了一眼半死不活的左良玉,沉聲問道:

“你能確定,這真的是左良玉嗎?”

“千真萬確!小的敢拿身家性命擔保,絕對是他沒錯。”這名降將不知周經武因何發問,只是拍着胸脯保證道。

本以爲左良玉已經兵敗身死,可誰承想,老天居然把他又半死不活的送回武昌來了,老馬識途,現在看來,卻是一個禍事。

周經武心中明白,左良玉對朝廷收復湖廣,不會起到絲毫用處,而且他本身就是一顆大毒瘤,收留了他,只會給朝廷遭黑。

如果這件事自己上報給皇上,無論殺或不殺,都是上面背鍋,此外皇上身在京師,可能對湖廣現狀沒有太多瞭解。

左良玉只要活着,那就是左營還存在的一杆旗號,很快就又會讓他聚攏其幾十萬的潰兵,於朝廷也是個隱患。

可現在決定權在自己手裡,這件事究竟隱瞞下去,還是如實上報?

不經意間,周經武握着刀柄的手已經滲出細汗。

良久,他總算下定決心,內心冷笑一聲:左良玉,落到了本都督的手裡,算你上輩子做了件好事。

想到這裡,他招手示意那個大西降將過來,耳語幾句。

這降將邊聽眼神邊是震驚起來,而後立時抱拳說道:“都督放心,爲表明效忠朝廷之心,小的親自動手。”

言罷,他抽出腰間佩刀,策馬上前,直接割破了扔在昏迷狀態中的左良玉喉嚨,看着鮮血流淌,也是冷笑不已。

這也算是叱吒風雲的左平賊,如今卻死在了自己的手裡,誰說朝廷都是一條心,若真的都是一條心,這周經武不會讓自己去殺左良玉了。

待他回頭,接下來一幕卻教他陡然間瞪大了雙眼。

“都督,你,你這是......?”

“呵,放箭。”周經武沒有絲毫遲疑,大手一揮。

十幾名神武軍兵士將手一鬆,箭矢疾射而出,如此狹短的距離下,直接將這大西降將射成了刺蝟。

“走,回城!”

崇禎二十一年三月,左良玉江夏敗於高一功,二十餘萬左營盡潰,遊擊將軍徐勇率部斷後,力戰斬殺李錦,最終率四名家丁逃回武昌。

徐勇等人逃回武昌兩日以後,神武軍都督周經武召集諸將,議定征剿高一功,收復湖廣。

當天下午,神武軍派出的哨騎在城南十二里一處樹林邊緣,發現了寧南伯左良玉的屍體。

......

紫禁城,冬暖閣。

崇禎皇帝緩緩閉合了周經武的奏疏,這個驚喜來的太意外,正犯愁如何處理左良玉這顆碩大的毒瘤,沒成想他卻自己死了。

不過崇禎皇帝也有疑問,以左良玉那個性子,可能會狗急跳牆與高一功死戰,可一旦兵敗他會逃不掉?

往常那麼多次,左良玉逃跑功夫可都是一流。

“方正化。”

“老臣在。”恭敬侍立在一側的內廠提督太監方正化連忙彎腰一揖,小聲的說道。

“去查查這件事,朕懷疑周經武有事瞞着朕,不過不要打草驚蛇。”崇禎皇帝起身緩緩走到暖閣外,看着不斷垂落下去的夕陽,靜靜說道。

方正化點點頭,“老臣明白。”

其實崇禎單純是對左良玉的死有些好奇,要是周經武私自弄死了左良玉,而且掩蓋的天衣無縫,現在看是一件爲君上分憂的好事。

只不過他不喜歡被下屬隱瞞,這種感覺很糟心。

“李春,馮大人談和事宜辦得怎麼樣了?”

留意到皇帝對馮銓稱呼由“愛卿”到“大人”之間的變化,李春渾身一顫,小心的說道:

“還在談着呢,不過奴婢從遼東番子聽記那兒聽到風聲,說韃子那頭聽說金州的事兒以後,態度有些變化。”

崇禎皇帝呵呵一笑,不置可否。

......

關外,錦州,總兵官廳。

“這絕對不行!”董鄂碩拍案而起,鬍鬚都要驚得向上捲起,“要我們大清向大明稱臣,年年納貢?”

看着對方的反應,馮銓倒是沒什麼意外。

“這都第三天了,董大人還是這麼性急,我們坐下來好好談,大明開出如此優厚的條件,你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說着,馮銓拿起茶小抿一口,看向身後站着的錦州總兵祖大壽,笑笑又道:

“世人都知道,你們如今是雙線作戰,如果談和不成,我們大明增派大軍出關,讓你們變成四面作戰,真到那時,收復瀋陽又豈是難事?”

“你,你這是強取豪奪!”董鄂碩有些氣急敗壞,不過卻無法反駁。

“可不就是強取豪奪嗎,你們這些個蠻子,漢語倒是學的挺快。”馮銓也不反駁,竟笑呵呵的承認了。

聞言,祖大樂和金冠等將均是哈哈大笑。

如今的和談,就與當初黃臺吉在位時與陳新甲的那次相反,當時在優勢的是他們大清,雙線作戰,力有不逮的是大明。

可現如今雙線作戰的變成了大清,大明在關內連戰連捷,流賊眼看着就要不行了,怎麼提,還不是對方說了算。

說一千道一萬,和談是多爾袞主動提出來的,大清已經有點打不起的意思了,而大明卻越打越強,董鄂碩還真有點怕對方不同意和談。

正想着,身後一名族人上前,用滿語對董鄂碩低語了幾句什麼。

這族人所說的,正是多爾袞已經在盛京秘密控制住了董鄂碩的族人,打算談和過後,就將董鄂碩除掉。

這次本就是被逼着出來的董鄂碩,談到現在,也是對大清心灰意冷,只好無奈的點頭同意。

崇禎二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明清在錦州城經過三日的和談,作爲代表的大明內閣大學士馮銓與韃清內院大學士董鄂碩達成一致。

《錦州條約》,實時生效。

條約規定:韃清取消皇帝稱號,恢復爲大汗,並且向大明稱臣,每年向大明繳納兩百萬兩的貢銀,承認低於朝鮮、蒙古身爲大明番邦的地位。

除此之外,韃清每年還要給大明進貢一百匹好馬、一千斤人蔘、一千片貂皮與布帛等。

大明方面,即日起解除對韃清的全面游擊戰策略,東江鎮、山東等處明軍將全部撤離,不再對韃清發起任何形勢上的進攻。

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一些相關通知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
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一些相關通知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