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

就在衆人苦思冥想之時,後方跑來一個匠頭,帶來了令他們激動不已的消息。

澳門的卜加勞鑄炮廠,自當年收歸澳門之後,就和聖寶祿學院一同被朝廷強行徵歸位大明所有。

據說這卜加勞鑄炮廠,乃是遠東技術最好的鑄炮廠,就連湯若望和南懷仁等洋人都對其擁有的先進技術讚不絕口,這第一批洋人來了,對大明可能是個機遇。

“快請他們過來,別忘了腳上湯若望和南懷仁。”畢懋康趕緊說道。

不多時,一批十幾個此行領頭的老練澳門洋人來到了大明六局精英們的面前。

很快湯若望和南懷仁也各從廠中趕來,有了他們兩個半洋半漢,雙方倒也可以愉快的開展中西方交流。

六局匯聚了大明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這些洋人則是來自遠東第一鑄炮廠的老技工,兩方相見恨晚,一談就是半宿。

對於目前所有的疑問,這些老外幾乎都能對答如流,說出的方法很多都是六局精英們一聽就懂,但又不輕易敢放手去做的。

按畢懋康他們所保證的,澳門的洋人可以到六局供職,從大明這裡獲得庇護和較高的薪俸。

而他們要做的很簡單,就是將現如今大明六局仍不足西方的技術加以改進,指導六局的匠戶們進行技術革新。

對葡萄牙人來說,他們並沒有此時中國傳統的忠君一人思想,給誰幹活不是幹。

從洋人口中,很早以前,西方就不再用人力了,就算是他們那比較落後的小地方,都已經普及了鑽牀工藝。

現在六局趕製火槍進度跟不上軍隊擴充步伐,原因之一就是人力太慢,而且很吃手藝。

這些葡萄牙人從六局官員口中得知大明此時有些問題,可能不會很容易獲得鑽牀所需的全部材料,但他們很快提了一個適用的點子。

首先,卜加勞鑄炮廠的先進鑽牀可以直接向京師這邊調運,但路途畢竟艱遠,等過來時起碼也要是幾個月乃至半年以後,遠水救不了近火。

其次,他們又提出大明可以套用西方如今正在普遍使用的一種水力軋輥機。

這種機器以水流發力,可以同時壓數塊熟鐵板,洋人們稱可以指導六局的工匠,先行試驗製作個樣品出來。

葡萄牙人也把形勢看得很明白,卜加勞鑄炮廠如今雖然還是他們在運營,但就和聖寶祿學院一樣,整個都是大明的軍隊在控制。

就算你不去主動提,崇禎得到六局上疏之後,也會想到將那裡的先進器械運往京師。

如果可行,就可以用這種機器暫時代替人力,出產火槍的速度起碼也會是幾倍的差距,所幸的是,京畿一帶似乎並不缺少河流。

很快,這個方法被六局的官員們採納。

按照葡萄牙人的要求,他們需要六局最出色的工匠當助手,而且湯若望和南懷仁等精通漢語的傳教士,也需要他們全程負責翻譯。

這些根本不是問題,這個機器很有用,據說還能用於制銅錢,以後就算不用於製造火槍,也可能會用得到。

看過如今大明的遂發槍之後,來自卜加勞鑄炮廠的葡萄牙技工們有些驚訝,不過這些洋毛子很快還是提出不足。

照他們來看,這個遂發槍還缺少一樣東西——“刺刀”。

十三世紀中葉,火槍由中國率先發明出來,此後逐漸流傳到西方。

奧斯曼土耳其利用火炮徹底擊潰了曾經打敗蒙古人的馬穆魯克騎兵,葉爾馬克只靠八百四十名哥薩克,運用火器輕鬆滅掉西伯利亞汗國,而歐洲的騎士們更是在長矛加火槍的戰術下,慢慢變成了百無一用的廢物。

這麼多年以來,火槍成爲了西方戰爭的主流,在發源地中國卻發展緩慢,大明雖然不是很完善,但起碼在盡力追趕。

歷史上,發展火器的大明被韃清取代,徹底中斷了這一歷史進程,可以說奠定了日後的喪權辱國。

洋人們提出來的刺刀,其雛形最早也是永樂年間就有,西方甚至是幾年前纔出現了第一把刺刀。

六年前,也就是崇禎皇帝穿越過來的兩年前,處於三十年戰爭期間的歐洲,出現了第一支裝配了刺刀的近代線列步兵。

刺刀技術,如今即便是西方也並非很完善,大明就更別提了,永樂年間出現雛形以後一直都沒有任何發展。

不過在這方面倒是不急,歷史上刺刀火槍兵成爲主流,那更是近半個世紀以後的事。

照這看來,大明在近代步兵方面,倒也並沒有落後於西方很多。

韃清就別提了,歷史上就是從他們入關開始,中國的火器進程徹底中斷,騎射代替火器成爲主流。

最可笑的是,晚晴八旗騎兵面對八國聯軍的線列步兵,仍然傻不拉幾的用騎兵集羣衝鋒。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野戰無敵的八旗鐵騎,以全軍覆沒卻未傷敵毫毛的戰績,向世人宣告了它到底是有多麼愚昧無知。

話說回來,洋人們也只是象徵性的建議了一下,其實刺刀這個玩意兒他們也才發現,並不太信任它的作戰能力。

因爲前不久的比利時戰爭期間,使用刺刀的西方軍隊作戰效果並不理想,他們發現,刺刀這玩意兒不僅連接不牢靠,而且十分妨礙射擊。

洋人們建議刺刀方面要慎重,但其實,六局早就在這東西上下了心思。

刺刀連接不牢,妨礙射擊。這他孃的也算是個事兒?

你搞個套式的從上面進去不就完了,當初永樂年間的槍頭就是強套進去的,效果比現在西方的刺刀還好。

那種雖然看起來粗糙了點兒,但能剛好裝到槍上,只是當時火槍還沒成熟,威力不理想,所以一直沒發展。

現在火槍都發展成遂發槍了,給套裝一個刺刀上去,這不就完美了,這樣連接牢靠了,不妨礙射擊,還能在近戰中當長矛使,簡直就是神器。

和滿清騎兵作戰多年的大明,自然知道刺刀這玩意對付騎兵的作用,要是搞出來,韃子末日可就不遠了。

火器兵遠可射近可戳,你拿什麼和老子打,頭鐵嗎?

那不好意思,咱可不只有火器兵,大明軍陣,專治各種頭鐵,蠻子來了有奇效。

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
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