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

說起來還真要感謝這些流賊,本來城內外還有些高傑和白廣恩都顧慮的問題,比如那些豪紳、地主。

畢竟安陸這前幾日還是興都的地位,內中有些人的勢力也是盤根錯節。

若五年前剛投過來時,他們二人倒還不會在意這些,可如今不同了,兩人都在大明安家落戶,生根發芽。

再者說,如今朝廷軍力今非昔比,戰鬥力強的兵馬早已不是他們宣大兩部,也沒人想反抗朝廷。

這種情況下,即便高傑和白廣恩也要考慮到皇帝會不會因此猜忌,畢竟不能把滿朝文武都得罪個遍。

真到了孤家寡人那個地步,難保皇帝不會在太平之後,順理成章的拿某個大功武將的人頭來立威。

現在好了,城內被被順軍完全佔領以後,那些地頭蛇就都被連根拔起,連地契都給燒的一乾二淨,財產和藏匿的糧食也都整理齊全。

他們兩人樂得省事,往流寇頭上推就是了,反正他們到的時候,那些豪紳都被順軍殺得差不多了。

入城時,許定國和田英帶人在城門迎接,將所有城內物資一體交付到官軍手上。

這可是省了不少事,不過安陸也是個大城,官軍不日就要繼續南下,進入四川追剿張獻忠,不能沒人管理。

短時間內,京師派過來的新官還沒到,也就只能召來那些還或者在家做過官的人來暫時管理。

在流賊和官軍接連過境之後,還能活下來的原官員,要麼是油腔滑調,品行低劣的小人,要麼就是貪生怕死,毫無忠誠可言的奸賊。

但凡有絲毫血腥或是忠於大明的官員,哪能在流寇不斷過境中活到這個時間來的。

堵胤錫心裡明白,這些人根本做不成什麼事情,不過此時地方上凋敝待興,戰後一時間無人可用。

如高白這兩個武將,衝鋒陷陣還行,打回來的城鎮朝廷上是不允許他們駐守太長時間的,更別提管理城內事務。

現在看來,也就只能暫時用那些原官員。

等新官員到任以後,看用這些人來立威還是放還回家,都要看這些人短期任上表現。

同時堵胤錫也在連續向山西、河南和陝西發出公文,要各處儘快調撥基層官吏和衛所軍卒來這邊應急。

衛所軍卒日後都要裁撤,戰鬥力雖然不強,但在這種時候卻還是忠於朝廷,軍隊進駐,地方上起碼能略微安定一些。

安陸的事情傳開以後,湖廣一帶立即成了傳檄而定的局面,就和當初大順軍北上直接佔領大片土地時一樣。

到處都有大批的無主田地和流民,還有人數不少的俘虜,要讓他們儘快穩定下來,才能增派更多人手進入四川。

最開始堵胤錫的處理方法和李自成差不多,因爲地盤的驟然增加和各方面負擔的增多,人手和物資一下子到了奇缺的境地。

再加上如今已經快到了秋季,這麼多俘虜和流民的吃用都是大問題。

高傑和白廣恩兩部軍需額有定數,受降後少不得又要給山西巡撫練國事發去公文,讓他調撥物資來這邊。

陝西、河南、陝西和京畿甚至山東,眼下已經到處都在風風火火的調派,但人手和物資到位還需要一定時間。

新收復這一大片地區,暫時仍需要湖廣本地的官軍來解決。

高傑和白廣恩入城接管城防以後,非常識相的繼續回到城外宣大軍營盤居住,城內根本不多待,這也是避嫌。

對於地方上的困頓,城內繳獲的物資,剛好可以起到大用場。

這些本就是流賊在城內搜刮出來的民脂民膏,那些大戶人都已經死了,財產也不能浪費,自然要充爲軍用。

除此之外,白廣恩已經着手把大批的俘虜送到山東那邊,人頭冊已經先統計完成,被快馬送到各處廠房去了。

ωωω✿ⓣⓣⓚⓐⓝ✿¢○ 他打算讓這些人去鹽場、鹽田,還有六局在地方上的礦場、廠房去幫工勞改。

若是原本,白廣恩少不得要從這批俘虜中貪下一些青壯,用來補充戰損的兵丁,這次他頗爲老實,一人沒要直接全數送走。

現在形勢已經再明顯不過,朝廷重新一統已經是不可阻擋的洪流,自然要爲日後能平安退休做打算。

高傑和白廣恩在一些事情上愈發老實,餘的軍將們也盡是如此,沒人想被抓到把柄。

路過顯陵的時候,高傑和白廣恩也曾發現,在連年征戰之下,顯陵已經年久失修,原本在此處的衛所也已形同虛設。

那一帶有不少山民,當時還有砸石像的瘋狂舉動,若不盡快修繕,派遣軍隊入駐,恐怕會出大問題。

顯陵可不是小事,不過崇禎皇帝前不久剛撤了興都和留守司,堵胤錫不明聖意,不敢做主。

接到高白二將的信,他和練國事稍微商量了一下,也是立即將這件事以奏疏的形勢上奏給朝廷,想必很快就會傳來結果。

......

至此,湖廣一帶的安定工作算是在穩定進行。

雖說因爲多地用的都是原本老舊人員,所以還潛在着不少危險。

但因爲有宣大軍的留守,還有一些衛所軍的不斷開進,倒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宣大軍留守湖廣,爲的就是在人員物資到位以前,穩住地方,在這段等待的時間,高傑卻也沒閒着。

他找來白廣恩,說了一件關於已降順軍將領許定國的事。

許定國這個人,現在屬於三番兩次來回投降的亂賊,歷史上,他也是如此。

高傑不僅對他鄙夷,私下也與他有仇怨存在。

天啓初年,許定國曾在登萊巡撫睢州袁可立帳下聽命,因作戰果敢,被擢爲中軍。

後來,他隨袁可立參與鎮壓白蓮教妖亂,崇禎年間時又以剿寇功累升爲山西總兵官。

李自成圍攻開封時,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曾督促許定國率軍前往救援。

許定國接旨是接旨了,但他的兵馬到了沁水就屯駐不前,聽到開封失陷,一夜之間居然全軍潰敗。

要知道,那個時候順軍可還沒回過頭來攻打他們,這樣的廢柴總兵,自然引得朝野上下極其不滿。

毫無疑問,當時麾下兵馬盡散的許定國被錦衣衛逮捕,捉拿回京準備下獄問斬。

不過捉拿許定國以後不久,因流賊爲禍中原,官軍連敗和到處缺將的各種原因,他又被朝廷特赦,擢爲河南總兵,將功折罪。

шшш⊙тTk an⊙¢○

許定國蒙赦,但並沒如唐通那般誓死報效,反而毀家養士,擁兵擾民,割據一方,成爲實際上的軍閥。

早在崇禎十六年,明廷顯露出將亡氣象時,被特赦爲河南總兵的許定國就已經投靠了新主子,爲非作歹。

白廣恩聽到以後,也是對此人提不起什麼好印象,冷笑一聲,道:

“我明白了,此人自負功高,曾上疏詆譭你爲降賊,所以你想借機殺他?”

高傑點點頭,恨得咬牙切齒,惡狠狠道:

“老子曾說見這老匹夫必手刃之,這等人留之無用,恐生禍患,不如儘早殺之。”

白廣恩想了想,說道:“這許定國和你我一樣,都是幾次反覆,若他再出什麼幺蛾子,難保不會有人因此聯想到你我。”

“到那個時候,只怕皇上再寬宏大量,也還是會對你我有所防備,的確是該除掉他,永絕後患!”

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三十八章:新軍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四發章推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二章沒了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
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敵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顏勁旅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一百九十章:天子嫁女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一百零七章:白話聖旨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三十八章:新軍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四百一十九章:驚變山海關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四發章推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二百二十二章:黃闖子激斬哈爾泰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二章沒了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盡出,鹿死誰手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