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

實際上,雖然多爾袞已經下令北返,但崇禎皇帝卻是一個多月之後才知道這個消息。

下面各地文武臣工由於謂敵避戰而合力瞞報,使得身在皇宮的崇禎皇帝根本不知道多爾袞什麼進關,也不知道他是何時離開。

清軍拔營北返的一個月之後,兩人兩馬偶然間路過此地,看其華麗的裝束,正是前往山海關一帶傳皇帝諭令的北鎮撫司錦衣衛。

其中一名錦衣衛疾行的時候轉頭向路邊掃了一眼,緊跟着眉頭一皺,立即翻身下馬,蹲在地上仔細查看,說道:

“此處有些蹊蹺,似是曾有大隊人馬經過。”

另外一個錦衣衛聞言也是趕緊下馬,發現周圍不少被刻意掩蓋着的行軍、紮營痕跡由於時間原因,不少都已經暴露出來。

“是啊,此地應該有過大隊人馬駐營,可近日未曾聽過哪路官軍上報敵情,難道是韃虜?”

聞言,那錦衣衛千戶用手擦了擦地上的馬蹄印,回身問道:

“上個月曾有建奴兵馬來到京畿,京營、團營備戰許久,但久久卻不見有什麼動靜。我看這馬蹄印應該是一月之前留下的,那個時候可有勤王大軍路過此地?”

“沒有!”

聽見這個回答,那錦衣衛千戶立時斬釘截鐵的說道:

“既然如此,曾在此駐營的必是建奴無疑!此事有些蹊蹺,你且先回京師上報,我繼續前往山海關去尋那總兵高第!”

“好,趙千戶小心!”

“快回去吧!”

另一名錦衣衛也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點點頭翻身上馬便是按原路返回京師,而姓趙的錦衣衛千戶便是和他直接分道揚鑣。

又是幾天之後,一隊自京師而來的錦衣衛在此地呼嘯停下,並且分散開來,在附近按照留下的印記向前尋找建奴大軍可能的動向。

......

七月間,中原各地雖然有些寒風,但並沒有多麼寒冷,可金州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卻每天都有人凍死,實在奇怪。

說起那些凍死的人,自然無一例外全都是漢人。

自打建奴竊占遼東也有許多年了,遼東的漢人在老奴酋努爾哈赤時期便過着豬狗不如的生活。

皇太極和多爾袞主政時期說是對漢人禮遇有加,但實際上這種待遇只是那些對‘大清’有作用的漢人才能享受,其餘的普通百姓,不過是旗人隨意殺辱的對象罷了。

一旦家中有什麼貌美的女子,百姓都會將她化的和個假小子一樣,衣裳也是越土越好,最好讓然是看一眼都覺得煩那種才放心。

究其原因,正是旗人在地方上的肆無忌憚,一旦某家有了什麼好看的閨女,要麼折磨致死,要麼就是直接拉到軍營中糟蹋個不成人樣。

金州本地漢軍的統領叫周思昭,曾是毛文龍的舊部,當日他看見旗人當街欺辱婦女,一不小心就失手殺了那人。

周思昭由此而輾轉反側,心知必定會因此而遭受金州旗人的瘋狂報復,雖然自己是個駐守在金州的漢軍統領,但是漢人的職務在旗人面前,根本就是個笑話,還不是和豬狗一般的活着。

六月間某一天夜晚,周思昭牀頭忽然多了一封信,署名大明臣,將中原發生的事情和朝廷新發詔令都寫了個一清二楚。

兩次大捷、梟首阿巴泰、罪己詔、籌建忠烈祠......

以上這些等等往常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再次觸動了周思昭的神經,他根本就不敢相信這些是真的,但以周思昭的立場來看,當時恰好是歸明的最好時機。

昔年毛文龍爲袁崇煥矯詔所殺,但繼任總兵陳級盛卻不能有效管束諸將。

劉氏七兄弟在毛文龍時期都是南征北戰,在東江諸將之中有驍勇之名,但毛文龍死後建奴開始散步有關劉氏兄弟降清和朝廷要誅殺劉氏兄弟的傳聞,導致東江諸將人心惶惶。

作爲繼任總兵,陳級盛沒能及時安撫劉氏兄弟,這也使得諸將之間的嫌隙越來越大,後由於各種原因,劉興治悍然挑起兵變,將陳級盛及其親兵一百餘人全部殺死,而劉興基反對其兄,與張燾、沈世魁等人又殺了劉興治。

當時周思昭就在反對劉興治的諸將之中,在那場兵變之後,派來的繼任總兵叫黃龍,早年就曾在遼東征戰,雖然能力和威望都夠用,但東江鎮卻再也扶不起來了。

黃龍接管過來的東江鎮人心不齊,諸將離心離德,已經有一大批渡海去投了後金,早不再是原來的東江鎮。

並且自那以後,東江鎮就再也沒有什麼軍餉和糧草補給,其餘的人就像是被朝廷拋棄的孤軍,孤苦伶仃的飄蕩在大海上。

雖然黃龍和周思昭仍然本着忠君爲國的心思,但四分五裂的東江鎮卻明顯不如當初,最後黃龍帶着親兵戰死在旅順口,爲國戰死沙場,最後居然連個蔭福都沒能拿到。

這最後一件事觸動了周思昭以及其餘東江舊將的神經,一時義憤之下,他也只能跟着最後一批人投降後金。

崇禎皇帝自打穿越過來那時候起,就已經有意把東江鎮再搞起來,只是苦於無人策應,接到多爾袞北返的消息之後顧不得高興,趕緊派廠衛喬裝去遼東探查緣由。

шшш⊙ ttκд n⊙ C ○

對於多爾袞來說,這次入關顯然是所謂入主中原的天賜良機,能讓他一聲不吭的跑回去,很可能是給洪承疇那封書信起了作用,建奴老家有人鬧起來了。

廠衛在遼東的勢力雖然在明面上已經不復存在,但幾百年的底子滿清是不可能直接連根拔起的。

在東廠和錦衣衛的大力尋查之下,還是發現了許多隱藏極深的密探,由此周思昭這個名字也就是被報了上來。

身在冬暖閣的崇禎皇帝聽聞此事後極爲重視,正好有意將廠衛的勢力在遼東重新弄起來,便是直接讓王承恩和李若鏈共同去辦。

周思昭這個人作爲首先起事的毛文龍舊部,在崇禎皇帝這塊兒的作用極其重要,好不容易有人敢起來鬧事,那肯定是要藉此機會狠狠給建奴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誰纔是真正的蠻夷!

不過提到這些人的處置方式,崇禎皇帝也有些頭疼。

這些人在歷史上投降建奴,再讓他們回來,也難保不會因爲什麼事情再投降回去,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東江鎮再搞起來。

讓毛文龍的舊部和遼東歸明的有識之士都去東江,這樣算是一舉兩得,既給這些人一個妥善的安置地點,也能把建奴心頭的這顆釘子再釘回去。

現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和這些人討價還價,而是用盡可能多的利益把他們拉回大明這邊。

好在王承恩深諳此道,他與李若鏈商量許久,決定分別派人去聯繫李成仁、周思昭還有洪承疇,將朝廷的意思說清楚,也好打消他們的顧慮。

眼下還有一件事不甚清楚,周思昭這條線,到底是因爲偶然因素,還是老謀深算的洪承疇給牽出來的?

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
第二百一十五章:訂盟 六衛 冊封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七十二章:入關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三百八十五章:爲民做主的“欽差”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二百七十九章:滿門勳榮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襲東關,集思廣益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