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

畢竟還得是混過官場的老油條,想來陳奇瑜也是明白,自己身居五省總督的高位,又兼着西北大營,手執尚方寶劍,一舉一動必然都是在官員的注目之中。

這次上摺子必然不僅僅是報個捷那麼簡單,不然陳奇瑜也不會如此大費周章的搞什麼明奏、暗奏了。

現如今皇帝是大權在握,摺子一律都是先由通政司呈到冬暖閣,再由冬暖閣發回內閣與各部票擬議定,這與祖制不符,但眼下這個時候,也沒甚麼不開眼的敢來找死了。

畢竟皇帝是真殺,不僅殺,殺完了還要叫廠衛把你祖輩十八代都查得一清二楚,臭了你的名聲,叫你連錚臣都做不成,只能頂着奸賊的名頭死去。

說是議定,其實皇帝那頭都已經決定好了,發下來走個必備的程序,相當於把事情讓臣子落實一下。

到這兒就有人想問會不會有人跟你皇帝擰着幹,就是不落實。

崇禎十七年和崇禎十八年雖然只隔着一年,但朝堂上可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皇帝搞了一次瓜蔓抄,砍了至少幾百個官員,就算再加上你一個,實際上對人家旨意的下達也沒甚麼影響,下頭聽令的狗腿子多着呢。

儘管如此,陳奇瑜這個位置也實在是有他特殊的地方,由不得不謹慎。

西北大營的設立可不僅僅是爲了預防流寇這麼簡單,西北大營招募的都是新兵,而非衛所兵,再加上去年朝廷力排衆議決定撤銷洪武年至今軍戶屯田的祖制,更是讓許多人想入非非。

招兵不招軍戶,又撤了軍戶屯守的制度,崇禎這是要幹什麼?

幾件事情聯繫到一起,就是傻子都能明白個七七八八,估摸着就沒安甚麼好心,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打衛所的主意了,看樣子,是要找機會把全國衛所一次性撤掉。

當然,這還僅僅是猜測,皇帝心,海底針,到時候究竟會怎麼樣兒,說不定臨時變意了也說不準,但有一個點已經可以確定。

現如今的皇帝,對衛所有所不滿是很長時間的事情了,畢竟衛所實實在在就是坑錢害人的玩意兒,幾百年過來,早該淘汰了。

這個矛盾不解軍掉,心中就總也不會踏實,而一旦朝廷打起衛所的主意,各處龐大的軍戶羣體勢必遭受三百年來從未有過之變動。

軍戶變動,影響到的人頭和事物可就多了。

從軍戶上頭的軍將,地方上的地主,再到這些人頭頂上的財閥,還有財閥們供養多年的朝廷官員,到了那個時候,從上到下,是一個人都逃不掉。

衛所這個東西一動,那就是全國性的改革。

陳奇瑜這個西北大營換句話說,最重要的意義是朝廷已經開始試着不用衛所兵當主力,而一旦崇禎在西北大營試水獲得成功,緊接着立馬就會增設東北大營和江南大營等等各種大營。

這些大營建起來之後,朝廷打仗用不上衛所兵,要他們屯田的政策也廢了,那還留着衛所什麼用,自然順理成章的就能裁了。

起初陳奇瑜總是想不明白崇禎皇帝爲何給自己這麼大的權利,難道僅僅只是爲了剿匪?現在他想明白了,皇帝這是深謀遠慮,已經盤算着改革祖制了。

這可是個大工程,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的境地,皇帝想賭一把,自己一個激動,也是一不小心就着了皇帝的道,當了這改革的急先鋒。

到了現如今,陳奇瑜是明白過來也晚了,這急先鋒當上以後再想淨身出戶,那可就難了。

西北大營的成與敗牽動着無數人的利益,陳奇瑜也就跟着被火烤,他心知肚明,這摺子前腳遞上去,整個京城的官僚和地主們基本都會得到消息。

要是隻給皇帝上報,那就相當於自己坐實了此事,起碼也要給內閣遞過去一份,否則就連各部院的官員都會有所微詞。

這個時候的內閣簽押房,坐北朝南的是首輔魏藻德和次輔蔣德璟,其餘幾個閣臣分列左右,因爲簽押房沒有那麼多位置,所以後來那些官員就只能站在閣臣們身後。

對於這些人來說,所謂的捷報它就只是個開胃小菜,真正牽扯到神經的還是後頭要議的。

據方纔來傳話的直殿監掌印李春透露,皇帝批了幾個摺子就去了景陽宮,當時說的時候,李春還一直樂個不停。

的確,那處宮闈已經多年未有妃子居住,因處地冷清,再加上位置偏遠,去哪兒居住的妃子基本都是要竭盡全力的搬走。

久而久之,景陽宮在後宮之中便成了第二冷宮。

這柔妃雖是外族女子,但此事看來,的的確確是有她自己的本事,居然能讓崇禎皇帝連着幾日不去坤寧宮,反而有事沒事就去那景陽宮休息。

現在皇帝去了大老遠的景陽宮,雖說周圍全是廠衛,但總歸神情能有所放鬆,臣子們也便是開始按部就班的爭論。

李春可不是爲了給臣子說皇帝去向的,最主要還是傳話來了。

“諭戶兵等部衙門:

朕覽戶部等衙門請發內帑銀兩,朕豈不重念封疆吝惜不發?但思軍國諸費向有經制,祖宗朝大兵大役率皆外廷調度。即在皇祖時,討平寧鎮、徵播驅倭,一切兵餉不聞請帑。今崇禎年,帑金積貯有限,內廷諸費不貲,原非額供可應外急。

迺自東事軍興以來,戶兵等部不聞長畫,動請內帑,十七年危亡存急之秋,遼兵安在?

所謂內帑供需之兵,請則危言要挾,用則如任意開銷,調募不求精強,防禦不合窾會,耗費徒多,績效鮮睹。

且如遼東舊兵七萬額,今已不聽調度,乃成遼左三桂私兵之勢,舊時餉近七十萬,每增新兵十三萬,歲餉便至五百餘萬,乃自遼瀋既陷,河西官軍精忠報國能幾?

兵數相懸,未歸朝廷,即稱外關角羊有恙而不至,假使遼兵全在,餉銀安入誰人腰包?

朕又聞十五年發去陝西賞銀二百餘萬,策在剿匪,然荷戈軍士未沾,文武私囊半滿,平添朕昏聵之過,西北積餘亦送賊手,又有何益。

朕每念之痛恨,見今各衙門候發帑銀,恐仍前斃,多發何益?

今朝西北危存戰局,帑金需朕親發,自今日起,內帑、國庫動發分毫,皆需朕之,廠衛監察百官,貪內帑、國庫者,盡誅九族,絕不姑息。

朕思前想後,每感社稷之重,決議增四地糧倉,東可抵薊屯之地,西可至寧固雙關。京師、南京、大同、濟寧四地,年末以前,糧倉需滿。”

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一些相關通知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
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一些相關通知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紀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六十八章:並無忠君之心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二十四章:驚變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鬧大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一百二十三章:挾天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四百七十七章:斬王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