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5)

節五服從命令,淮海戰役率部起義何基灃儘管在國民黨官至中將副司令,但他的一生厄運多多。他的光明日子是在1948年11月開始的。此時,解放戰爭進行到了淮海戰役階段。

在淮海戰役打響兩天後,11月8日,何基灃和張克俠率2.3萬餘名官兵在賈汪、臺兒莊地區起義。這樣一來,國民黨軍精心佈置的徐州防線亂了陣腳,東北部運河防線敞開了一個80公里的口子。真是大門洞開啊!解放軍華東野戰軍3個縱隊迅速通過起義部隊南下,直插隴海,隔斷了國民黨軍黃伯韜兵團與徐州的聯繫,直至11月22日,黃伯韜兵團被圍殲在徐州以東的邳縣碾莊地區,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勝利結束。

在起義前三天,即11月5日,楊斯德根據陳毅指示,把華野規定第三綏靖區的起義時間(11月8日)正式通知何基灃時,何基灃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終於可以實現自己的願望了,擔心的是,一同籌劃起義的張克俠還在徐州城內。

怎麼辦?何基灃只好一邊與張克俠保持聯繫,一邊做起義的統一思想工作。

這時,出現了兩個人事變動情況,一個是五十九軍軍長劉振三告假回上海養病;一個是七十七軍軍長王長海剋扣軍餉暴露,正在被審查。何基灃抓住有利時機部署起義計劃。11月5日晚,何基灃與五十九軍副軍長孟紹濂、七十七軍一三二師師長過家芳詳細討論了起義部署情況。最後決定,如果李寶善的第三十七師手下另兩個團破壞起義,就用一三二師對付他們。五十九軍那邊,由副軍長孟紹濂加緊工作。具體部署是:五十九軍由張克俠和孟紹濂指揮,部隊向臺兒莊集結;第一三二師在師長過家芳指揮下,向北移動至峰縣北面集結;第三十七師一一一團在李連城率領下,從韓莊北上集結在嶧縣;何基灃帶領第三綏靖區前線指揮所和直屬部隊向汴塘轉移集結。

然而,起義命令一直在等待張克俠下達,張克俠卻在徐州一直脫不了“虎口”。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直到最後一天,張克俠還沒有回來,讓人揪心啊!

何基灃決定,如果張克俠在徐州被扣不能返回,五十九軍就由孟紹濂指揮,按計劃進行起義。11月8日早晨,張克俠終於脫離虎口,趕回賈汪前線指揮部,簡單與何基灃碰頭研究後,決定提前兩小時行動。根據原計劃,張克俠上午趕到了五十九軍。孟紹濂見到張克俠,激動地握住張克俠的手說:“太好了,太好了,終於把你盼回來了,這下我們有主心骨了!”

雷響地皮溼。張克俠和孟紹濂開始指揮五十九軍向預定地域集結而去。

何基灃則在爭取了國民黨軍中央軍校訓練團後,救出了準備起義的楊幹三師長(楊幹三是被特務連和工兵連的幾個思想比較頑固的連長圍住脫不了身),按預定計劃向汴塘轉移。

歷史如實地記錄在案:何基灃和張克俠在賈汪和臺兒莊率國民黨軍第五十九軍兩個師、第七十七軍一個師和一一一團共計2.3萬餘人起義成功。

11月28日,何基灃、張克俠、孟紹濂、過家芳、崔振倫、楊幹三聯名就起義情況通電全國。

何基灃和張克俠率部起義,給予了高度評價。在給淮海戰役總前委的電報中指出:“北線何張起義是第一個大勝利。”

部隊起義後,爲了便於領導,中央華東局指示,將部隊番號編爲兩個軍,總番號是“11?8”起義部隊,下轄五十九軍和七十七軍。七十七軍由原第三綏靖區機關、直屬隊、幹訓團、一三二師、三十七師一一一團合編而成,軍長由何基灃擔任,副軍長由過家芳擔任。五十九軍由原屬的兩個師組成,張克俠任軍長,孟紹濂任副軍長。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結束。根據命令,“11?8”起義部隊之五十九軍、七十七軍開赴安徽靈壁、來安進行整編。2月16日,根據中央軍委全軍統一組織和番號的決定,“11?8”起義部隊之七十七軍和華東軍區江淮軍區兩個旅合編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四軍,何基灃出任首任軍長,二十五軍軍長成鈞的“黃金搭檔”趙啓民政委調任三十四軍任政委,饒子健和過家芳分別任第一副軍長和第二副軍長,吳憲任副政委,張秀龍任參謀長,王德貴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OO師、第一O一師、第一O二師,隸屬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建制。

淮海戰役結束後,渡江戰役接着就開始了。整編結束後的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四軍在何基灃和趙啓民率領下,於4月22日奉命自江蘇儀徵到揚州段向長江以南進軍。當晚,第一O二師攻佔瓜洲,23日直插鎮江;25日,三十四軍攻佔句容縣城。

4月26日,何基灃率三十四軍進行大追擊時,接到三野和八兵團命令,回師警備南京城,並擔任南京機場及湯山、鎮江的警備任務。

7月,根據命令,三十四軍兼南京警備司令部,袁仲賢任司令員兼政委,何基灃升任副司令員,過家芳任副參謀長(10月升任參謀長)。

新中國成立後,何基灃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先後擔任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兼水利局局長,國家水利部副部長,國家水土保持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農業部副部長。1955年9月,何基灃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文革”期間,何基灃受到衝擊。

1980年1月20日,何基灃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年。3月,按照何基灃的遺囑,組織上將何基灃的骨灰灑在蘆溝橋和淮海戰場上。

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第五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3)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1)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5)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第十五章 襄樊役(3)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9)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3)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7)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3)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2)第二部 太原(1/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4)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2)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3)第四章 突出重圍(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6/17)第十四章 三攻運城(3)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二部 太原(1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2)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9)第十五章 襄樊役(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6)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2)第二部 太原(1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5)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7)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0)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5/26)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4)第一節 後衛變前鋒——獨臂將軍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中)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4)第二部 太原(7)第十六章 淮海嘯(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二部 太原(16/17)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3)第 九 章 羊山集(1\2)第二部 太原(1/2)第五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4)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1)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5)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3)第二章 烏雲密佈(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4)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1:造化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3)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3)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3)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7)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9)第十四章 三攻運城(2)第十四章 三攻運城(3)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第九章 葫蘆河畔(1)第六部 大潛伏(1、2)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4)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4)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2/13)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3、4)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5)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2)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1)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1)
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第五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3)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1)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5)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第十五章 襄樊役(3)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9)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3)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7)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3)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2)第二部 太原(1/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4)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2)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3)第四章 突出重圍(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6/17)第十四章 三攻運城(3)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二部 太原(1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2)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9)第十五章 襄樊役(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6)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2)第二部 太原(1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5)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7)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0)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5/26)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4)第一節 後衛變前鋒——獨臂將軍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中)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4)第二部 太原(7)第十六章 淮海嘯(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二部 太原(16/17)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3)第 九 章 羊山集(1\2)第二部 太原(1/2)第五節 最後傳奇:人死還當顧問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4)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1)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5)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3)第二章 烏雲密佈(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4)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1:造化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3)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3)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3)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7)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9)第十四章 三攻運城(2)第十四章 三攻運城(3)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第九章 葫蘆河畔(1)第六部 大潛伏(1、2)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4)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4)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2/13)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3、4)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5)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2)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1)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