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太原(7)

7難道徐向前真的會如此布兵擺陣?硬是把呂梁軍區部隊往虎口裡送?

錯了。

徐向前之所以大張旗鼓地弄出這3個大動作,是爲了迷惑閻錫山,調閻錫山部隊遠離晉中。

徐向前誘敵成功了。

如此說來,徐向前還有其他動作?這是自然的。這個動作,按照軍事術語來講,就叫“聲東擊西”。事實上,徐向前只是製造了主力部隊南渡黃河的態勢,專等閻錫山的所謂“閃擊集團”北上,晉中門戶洞開之時,迅速命令8縱沿同蒲路東側的山區,向平遙、介休以東平原地區出擊。

1948年6月18日18時,徐向前接到呂梁軍區“北撤”電報,他沒有皺眉,而是把自己心裡一張一直縝密計算好的那張網,悄然撒開。徐向前說:“是時候了!”

徐向前立即給8縱下達了直插晉中的命令。

是夜,8縱司令員兼政委王新亭,參謀長張祖諒,主任桂紹彬,立即召集各旅長研究行動計劃,決定23旅和24旅爲第1梯隊,22旅爲第2梯隊,進至平遙以南曹村地區設伏,殲滅運動中的閻軍第34軍。張祖諒和桂紹彬隨第1梯隊行動,王新亭在縱隊指揮所坐陣,位於兵團前進指揮所和第13縱指揮所之間,做好隨時機動作戰準備。

24個小時之後,即19日18時,23旅攻克原家莊據點,閻軍保安第30團團長以下300多名軍士被殲;24旅突破都督嶺,攻佔坳坡、軍寨據點,消滅閻軍保安第30團1個連。22旅攻佔圪塔廟據點。友鄰13縱也攻佔了東觀鎮、子洪鎮。

這時,閻錫山才恍然大悟:原來徐向前部主力根本沒有南渡黃河開赴西北戰場,而是通過佯動,“隱藏”在晉中山區。如今解放軍突然出現在晉中平原,真是措手不及啊!晉中不保不說,自己的主力有被全殲的危險。無奈之下,閻錫山只好命令“閃擊集團”,放棄圍殲呂梁軍區部隊,轉兵平遙、介休,與徐向前部主力決戰。

絕頂聰明的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有得力的助手,才能實現宏願。智謀過人的元帥,要想在戰場上常勝,必須有手握重兵的將軍鼎力相助,才能百戰百勝。高倬之與王新亭同爲將軍,在這場戰爭的交量中,透露出來的戰爭觀念,可窺戰爭勝負。

王新亭接到命令,則是“勇往直前”,立即研究作戰行動計劃;而高倬之接到命令,則是“避戰有術”,立即根據戰場態勢,命令“親訓師”爲右路軍,轉道介休北上;第43軍爲左路軍,直插汾陽;他自己率領自己的部隊第34軍東渡汾河,急速向平遙回竄,避開解放軍主力。高倬之在心裡說,你“親訓師”不是自恃戰鬥力強嗎?那好,你去與**主力作戰吧,我的34軍纔不會那麼傻呢,只有保存實力,才能與你閻錫山有要價的資本,才能在山西有立足的資本。

閻錫山沒有想到,高倬之怎麼會這樣?!“損人利己的傢伙。”閻錫山只好在心裡罵了一句,出出悶氣。

徐向前也沒有料到,高倬之怎麼會如此?!這樣一來,戰場態勢全變了,徐向前原先計劃殲滅閻軍第34軍的戰役意圖,一時泡了湯。

“敵變我也變!”徐向前給各部隊下達了新的戰鬥命令。

第二部 太原(22/2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3)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第二部 太原(15)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2)第二部 太原(7)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1)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2)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1)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4)第十五章 襄樊役(2)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2)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6)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5)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2)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1)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5/26)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2)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2)第二部 太原(20)第二部 太原(19)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六章 劍指豫北(1)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十六章 淮海嘯(2)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7、8)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7)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2)第二部 太原(8)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3/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9、10)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9、10)第二部 太原(12)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6)小序 王近山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6)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1)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3)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三節 保衛首都領空——羅元發擔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小序 賀炳炎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5)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8)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2/23)第四章 突出重圍(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6)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5)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8/19)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9)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3)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1)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1)第二部 太原(25/26)第二部 太原(2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 九 章 羊山集(1\2)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2、3)第二部 太原(14)第二部 太原(27)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1)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3)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2)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1)第二部 太原(8)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5)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4)第二部 太原(1/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8)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4、5)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5)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1)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2)
第二部 太原(22/2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3)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第二部 太原(15)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2)第二部 太原(7)第二十一軍首任軍長滕海清(1)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2)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1)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4)第十五章 襄樊役(2)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2)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6)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5)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2)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1)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5/26)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2)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2)第二部 太原(20)第二部 太原(19)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6)第六章 劍指豫北(1)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十六章 淮海嘯(2)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7、8)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7)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2)第二部 太原(8)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3/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9、10)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9、10)第二部 太原(12)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6)小序 王近山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6)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1)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3)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三節 保衛首都領空——羅元發擔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小序 賀炳炎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5)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8)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2/23)第四章 突出重圍(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6)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5)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8/19)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9)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3)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1)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1)第二部 太原(25/26)第二部 太原(2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下)第 九 章 羊山集(1\2)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2、3)第二部 太原(14)第二部 太原(27)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1)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3)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2)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1)第二部 太原(8)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5)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4)第二部 太原(1/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8)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4、5)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5)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1)第十三軍首任軍長周希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