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大筆之年

自三年前南方一戰,朝廷幾乎沒有什麼新成員進來,朝中出挑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終於又到了選拔人才的季節了。春闈,在卿部的緊鑼密鼓中,總算是要開始了。

自去年秋闈人才頻出之後,朝堂上甚至是百姓們都很看好這一屆的學子。必須要說說的便是北方的學子,自打十多年前南方局勢大好之後,或者應該應當如是說,自從南方出了個六首狀元之後,南方纔子便在天下佔據一席之地。北方纔子便就稍遜了一籌,可沒有什麼事兒是一定的,這不近幾年北方大勢崛起,尤其以北方世子蘇佑仁爲最,不僅成爲北方第一才子,更有問鼎天下第一才子之勢,奈何年歲稍長,不好搶了年輕人的風頭,這才退了一步。不過北方的才子們均以其爲榜樣,他已然成爲繼王公後北方最後名望的大文豪,北方士子皆以他馬首是瞻。這一次通過秋闈的人選中,有不少都是他北王世子的忘年之交呢。

再說說曾經輝煌一時的南方學子們,相較於北王學子的羣星閃耀,南方學子可就低調得很了。通過秋闈的舉子們,有不少都是素日無名之人,來自南方各處,身世也各不相同,只是這寫出來的時文卻讓人大吃一驚,讓那些以南方纔子號稱的人物,羞了個面紅耳赤。然而這些憑空而出的人物,卻是同窗好友,均是來自一個書院,青山書院。當年青山出院將一衆稍有名氣的學子關在門外,招收的是些並無資質的學子,爲此有蘇多數人都在看青山書院的笑話。未曾想三年之後,卻讓青山書院發出如此光芒,衆人也只能感嘆那個人真真是有化腐朽爲神奇的力量啊。

如此南北人才匯聚京城,一時間讓京城熱鬧了許多,在春闈開始前幾個月更是詩會雲集,衆多佳文脫穎而出,多少年不曾見這樣文氣的京城了。那些個春闈的考官們。更是爲這一屆學子的好風氣高興呢。想着這些人物通過春闈進入官場,拜在自己的門下,一定會爲自己增光不少。

就在衆人十成十的期待之下。春闈開始了,百姓們再度目送一羣意氣風發的兒郎進入考場,等到這些才子們經過春闈這場試煉已是好幾日過去了。衆才子出了貢院便急急忙忙回去休息,養回精神面對接下來的殿試。

春闈過後第二天。學子們緩過精神之後,便拿着自己的春闈時文。去找一些名家大儒點評,用來判斷自己的名次,誰知誰知,事情便這樣的發生了。

這一日。才子們從各個人士口中預估了自己的會試名次,心情大好之人便呼朋引伴到京城久有盛名的秋葉樓慶功,前有好幾撥學子不期而遇。起初還是其樂融融,客客氣氣地誇獎。而後這感覺便有所變化了。

話說今次春闈的題目乃是哀公問曰:‘何爲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這意思也不難,大抵就是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呢?”孔子回答說:“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治了。”

這原本是個極爲普通的題目,多數學子對孔老夫子的話歌功頌德,可是偏偏有這樣一羣人,讓意外發生的很突然。

意外的苗頭源自於,一個武將的獎懲,這位武將倒也不是什麼成名已久之輩,不過是接着南方平亂的風頭趁勢而起,於南方學子而言,此人乃是救人於水火的良將。可是當此人被派遣到北方,卻令北方百姓恨得咬牙切齒,收斂錢財、欺善怕惡此類事情是屢見不鮮。好在老天開眼,這傢伙被人告發,連罪名都沒審清楚便自殺而死。

這人一死,原本不算很大的事兒,便被大而化之,平息了幾年的南北之爭,再次拉開了序幕。南方之人,譏諷北方之人不識好歹,北方之人嘲笑南方之人識人不清,總歸這事兒在春闈之前都未有定數。

這回在秋葉樓的學子們也不知爲何,竟談論起此時,南北士子的矛盾便一步一步揭開,從剛開始的面和心不合,到直接的翻臉,也不過是一個時辰的時間。兩方人爭論到最後,南方人說是北方人容不下南方人,故而纔會對那將軍下了狠手,而北方人呢,他們說,南方人都不是什麼善類,合該自盡謝罪。一來二去地竟動起手來,雙方都是文弱書生,本是小打小鬧,可誰能料到不知是那個不知死活的,拿了酒壺砸人,這頭一起,秋葉樓內更是陷入混亂,等到官府來人調節的時候,北方士子已死三人受傷十人,南方士子死者五人,傷者七人,至此局面便不可開交了。

正月裡死人了,這可是極其晦氣的事兒,京城中百姓一打聽,這死的還不是一般人,都是這年參加春闈的士子們,這事兒可就大了。千百年來讀書人在人們心目中就有着非凡的地位,如今在春闈幾日後出了這等醜事,別說百姓們羣情激奮,就是朝中的讀書人也無顏見人了。

秋葉樓事件發生後的第三天,這事兒終於是傳到了蘇見豫的耳中,這位專心修道的皇帝,破天荒得失態了。蘇見豫瞧着自己這把龍椅,一動不動,彷彿方纔大發雷霆的人,不是他一般。

纔不過三年,太子監國也不過三年,他就有本事讓蘇見豫兩耳不聞窗外事,當初蘇見豫所建立的探查機構,而今太子都插了一腳,學子相爭至死這麼大的事兒,蘇佑君卻能瞞天過海保密工作做得遺留,要不是統衛中還有幾個忠心的人,蘇見豫知道得會更遲。蘇見豫原以爲,將定山王扶持起來,便能平衡官場,將統軍交給阿奴,便能防範蘇佑君,可誰知,蘇見豫以爲的平衡,在蘇佑君前面不值一提。他們三兄弟是聯合起來,欺瞞這自己。

因此蘇見豫動怒了,他可以容忍蘇佑君一家獨大,也可以容忍蘇佑君黨同伐異,唯一不能忍受的便是蘇佑君聯合兩個兄弟,無聲無息地侵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並且成功地限制住了蘇見豫“手腳”。照此下去,蘇見豫這個皇帝豈不是被架空了嗎,一國之君怎麼可能容忍臥榻之地有他人酣睡,即便那個人是未來的皇帝太子,也不行。

“將他叫過來。”蘇見豫不愧是蘇見豫,即使心中有一把熊熊大火,他還是能十分平靜地使喚人。而他所叫之人,不知別人,正是他的三兒子,阿奴。

阿奴來的很快,彷彿早就在門口候着一樣,“參見父皇。”

“你們都下去。”蘇見豫疲憊地揮了揮手,也沒讓阿奴起身,只是讓身邊的人都離開了。

待到大門緊閉只是,“啪”奏摺落地的聲音,便此起彼伏,更伴隨着似有若無的斥責。

“朕還沒死了,你就這麼心急投靠太子不成。”蘇見豫不見絲毫柔弱,惡狠狠道:“朕是那麼信任你,你呢,你呢,給朕回話,說話。”

阿奴跪得筆挺,面對蘇見豫扔來的奏摺他也沒有半分躲避,他既然來了,便是知道有這個結果。他如今的身世確實高貴了,可是他是從何時變成了這副德行,連他自己都厭惡現在的自己。

“呵呵”蘇見豫嘲諷一笑,冷漠道:“你也知道無言以對了,你也知道愧對朕了。”

“你這個白眼狼,養不熟的東西……”蘇見豫還有很多不堪入耳的話,不過這一次不單是說阿奴,連帶着太子定山王都罵了個便,只不過是因爲太子與定山王在朝中勢力雄厚,蘇見豫暫時不能與他們撕破臉,這才找了阿奴泄憤。等到蘇見豫罵得過癮了,這才放阿奴離開,自己也去休息了。

跪了足足半個時辰的阿奴,晃晃悠悠地起身,朝着宮門走去,這幾年蘇見豫的情緒越來越不穩,這種事兒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曾經那個蘇見豫早就徹底不見了,剩下的是一個剛愎自用的帝王,阿奴不禁仰頭望天,他這些年留在皇城,圖的究竟是什麼啊。那個人如今恨他入骨,而他卻思念如狂,只是因爲這親情的牽絆,才遲遲不肯動身離去,而今這份親情也早就變質了,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報應嗎。

“三弟,聽聞父皇方纔召你前去,不知所謂何事啊?”蘇佑君得之阿奴進宮,急忙從府邸趕來,生怕錯過了什麼第一手消息。

“太子殿下神通廣大,又何必問我呢?”阿奴留下諷刺一笑,便轉身離去了。

蘇佑君望着阿奴的背影,目光微微閃爍,自從三年前那件事以後,阿奴便再也沒給過他什麼好臉色,回京後更是將自己撇得乾乾淨淨,這才讓他有機會打入統軍的內部,只是蘇見豫每每有事發生卻還是隻召阿奴,這點讓蘇佑君多少有幾分忌憚。(。)

第40章 尊嚴1第61章 夏家兄弟第488章 林相的末日(3)第480章 胡人歸降,北王勢力大增1第604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七十三章第595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45章 淳歌的打算第57章 灰燼的訪客1第61章 夏家兄弟第506章 宿命9第490章 林相之死1第609章 原因第32章 監軍趙賢2第143章 嫉妒使然第119章 恩科兩日4第4章 林洎第454章 京城風雲驟起5第11章 二伯的用意第233章 淳歌北上,賠本的交易3第590章 增補一千字第373章 一場佈局第154章 解元公醉酒第298章 召集 人馬3第538章 命中註定的交戰2第467章 南巡進行時2第341章 蘇佑君的訝異第42章 辱1第557章 歸隱第40章 尊嚴1第538章 命中註定的交戰2第531章 宿命34第488章 林相的末日(3)第533章 宿命36第135章 起調第274章 東南的新氣象3第115章 不爲人知的約定第353章 ‘熱情’的老牛頭第451章 京城風雲驟起2第97章 再見北王世子2第512章 宿命15第354章 《考籍》作者黃觀第77章 保鏢第479章 世子離京,暗訪杭城第261章 李沫的突圍第120章 贏了1第95章 淳歌帶來的好事兒第317章 樂山之死第487章 林相的末日1第473章 半夜的菜園子,很熱鬧第137章 有趣的姑娘第545章 勝與負5第554章 林家的歸路第238章 親事受阻2第262章 季乾的命1第242章 來一場甕中捉鱉1第350章 微妙的線 索第540章 命中註定的交戰4第464章 皇上南巡3第42章 辱1第393章 官派第269章 安葬季乾第67章 坦白第317章 樂山之死第423章 來一場甕中捉鱉2第396章 再回東南第308章 小胖墩兒第281章 東南特產‘官軟柿子’第28章 真正的討論第266章 季乾的離開2第474章 三個條件第42章 辱2第567章 心靜如水, 無欲則剛5第466章 南巡進行時1第372章 陸卿士醒來第509章 宿命12第114章 宜客樓內2第81章 再相見2第274章 東南的新氣象3第396章 再回東南第11章 二伯的用意第465章 皇上南巡4第428章 三顧茅廬第247章 最後一戰第465章 皇上南巡4第334章 引“人”入,勝4第353章 ‘熱情’的老牛頭第272章 東南的新氣象1第135章 起調第73章 方姨第68章 淳歌的打算第541章 勝與負1第499章 修訂 宿命2第344章 癡人林洎第533章 宿命36第610章 以死明志第294章 外放五品同知第14章 折中的辦法第266章 季乾的離開2第497章 掙扎5
第40章 尊嚴1第61章 夏家兄弟第488章 林相的末日(3)第480章 胡人歸降,北王勢力大增1第604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七十三章第595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45章 淳歌的打算第57章 灰燼的訪客1第61章 夏家兄弟第506章 宿命9第490章 林相之死1第609章 原因第32章 監軍趙賢2第143章 嫉妒使然第119章 恩科兩日4第4章 林洎第454章 京城風雲驟起5第11章 二伯的用意第233章 淳歌北上,賠本的交易3第590章 增補一千字第373章 一場佈局第154章 解元公醉酒第298章 召集 人馬3第538章 命中註定的交戰2第467章 南巡進行時2第341章 蘇佑君的訝異第42章 辱1第557章 歸隱第40章 尊嚴1第538章 命中註定的交戰2第531章 宿命34第488章 林相的末日(3)第533章 宿命36第135章 起調第274章 東南的新氣象3第115章 不爲人知的約定第353章 ‘熱情’的老牛頭第451章 京城風雲驟起2第97章 再見北王世子2第512章 宿命15第354章 《考籍》作者黃觀第77章 保鏢第479章 世子離京,暗訪杭城第261章 李沫的突圍第120章 贏了1第95章 淳歌帶來的好事兒第317章 樂山之死第487章 林相的末日1第473章 半夜的菜園子,很熱鬧第137章 有趣的姑娘第545章 勝與負5第554章 林家的歸路第238章 親事受阻2第262章 季乾的命1第242章 來一場甕中捉鱉1第350章 微妙的線 索第540章 命中註定的交戰4第464章 皇上南巡3第42章 辱1第393章 官派第269章 安葬季乾第67章 坦白第317章 樂山之死第423章 來一場甕中捉鱉2第396章 再回東南第308章 小胖墩兒第281章 東南特產‘官軟柿子’第28章 真正的討論第266章 季乾的離開2第474章 三個條件第42章 辱2第567章 心靜如水, 無欲則剛5第466章 南巡進行時1第372章 陸卿士醒來第509章 宿命12第114章 宜客樓內2第81章 再相見2第274章 東南的新氣象3第396章 再回東南第11章 二伯的用意第465章 皇上南巡4第428章 三顧茅廬第247章 最後一戰第465章 皇上南巡4第334章 引“人”入,勝4第353章 ‘熱情’的老牛頭第272章 東南的新氣象1第135章 起調第73章 方姨第68章 淳歌的打算第541章 勝與負1第499章 修訂 宿命2第344章 癡人林洎第533章 宿命36第610章 以死明志第294章 外放五品同知第14章 折中的辦法第266章 季乾的離開2第497章 掙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