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招討副使

消紹是武臣出身,通過李綱這道奏報,他立即洞察到河索與河北頗有不同之處。河北地形平坦無所依託,但河東溝壑縱橫,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縱貫南北,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所。眼下,河北義軍因爲沒有統一的指揮,也沒有朝廷的支持,各自爲戰,導致潰敗。但老九這個“河東義軍總管。很稱職,二十幾萬義軍,如果善加利用,會是一支頗爲強大的力量。

對遏制李逆的擴張。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既然李綱上奏說。李逆親臨前線督戰,且金軍亦有可能出兵協助,那麼陝西方面的確應該有所動作,斷不能坐視金人侵佔河東之地而無動於衷。想明白這些,當即撇下手頭事務,帶了李綱這道奏本出了樞府,直投禁中而去。

今日“詳議司”未開,有司官員各在衙署理事。官家最近爲諸多政策推行不動而憂慮。以致飲食不暢,臥病在牀。徐紹入宮之後,問明官家在廣極殿安養,遂徑直而往。至殿外,遣內侍通稟之後,不多時傳出官家口詔,命樞密使入見便是。

趙桓才幹方面不說。但有一點比他老子強。那就是“音律聲伎。一無所好,而且登基之初爲鼓勵軍民,首倡節約,一天只吃兩餐飯。直到這次擊退金軍之後。方纔恢復膳食。但徐紹入了廣極殿。直感寒意逼人,天子的寢宮竟連個火爐也省了。心裡着實感慨了一陣,匆匆而入,遠遠望見首相耿南仲侍奉於御榻之前,正從內侍手中接過湯藥。又取一個瓷杯,舀出一些,親自嚐了嚐,這才雙手捧給皇帝。

就這麼一個細小的動作,就不難讓人明白,當初東京民變鬧得那麼厲害,耿南仲位居“四賊”之首,可如今李邦彥等人均遭貶謫,唯獨他的地位不可動搖。原因何在?這人在東宮伺候了太子十年,如今太子作了天子,還念着他的舊情呢。

“臣徐紹。叩見吾皇。願陛平早日康泰徐紹於御榻毛前拜道。

趙桓披着錦被。正靠着牀頭半起,臉上沒甚麼血色,無力地擡起手來揮了揮,嘶聲道:“徐卿不必多禮,平身賜座。”

內侍搬來座椅,徐紹謝過之後落座下去,趙桓知樞密使掌全務,無事不會輕易入宮,遂問道:“徐卿入禁中所爲何事?”

徐紹一欠身,勸道:“請陛下用過湯藥再說不遲

“無妨,些許小疾,便是不用藥,也當自愈,你且說來。”耿南仲拿了軟枕墊在他背後。使皇帝坐得舒服些,而後立在旁邊,也不見迴避。

徐紹聞言,便將那奏本遞交內侍轉呈君前,一面說道:“剛剛接到陝西李綱奏報,李逆接連侵佔府州,但河東諸路義軍同仇敵愾,紛紛予李軍迎頭痛擊。如今。河東平陽昭德等府州雲集兩河義軍二十餘萬。並有消息說,李逆已經親率精銳兵臨前線督戰,金人也有可能會參與其中。李綱認爲,義軍應該善加扶持,在朝廷暫時無力掌控河東的情況下,藉以遏制金人

趙桓翻看着奏本。對徐紹的話沒發表什麼意見。倒是看罷之後面露笑容道:“愛卿這侄兒到確是幹才。”

徐紹謙虛道:“都仰仗官家栽培提攜,否則,徐九哪有今日。”

“若不是你這作叔父的從中作梗,徐九豈止纔是今天這地步?聯明明想提他作殿前司都虞侯。現在到好,拔個姚希晏起來。竟跟摘了馬蜂窩一般,參他的奏本都摞了兩尺高。如換作徐衛,斷不會有諸多非議趙桓這話,本是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在說。

可聽到徐紹耳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甚至有些隱憂。爲何?官家這話的言下之意,便是在說,姚平仲不如徐衛會做人,看看,朝中大臣都討厭他,怎麼不見彈劾徐衛的呢?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臣子有毛病,皇帝才喜歡,因爲他知道你的缺點是什麼。老九爲人太謹慎,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年紀輕但城府深,官家今天雖然只是玩笑一句,但不得不引起重視啊。

好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幾十年,徐紹立即有了對策,告罪道:“這怕是臣的過失。”

趙桓看他一眼。笑問道:“又怎地扯到徐卿身上?”

“臣受陛下厚恩。執掌樞府,大臣們想是衝着臣的臉面,縱使徐九有過失也不予指正,自然是臣的罪過。”徐紹回答道。

趙桓聞言。竟開懷笑道:“徐卿真實誠君子也耿南仲此時面露冷笑,肩頭微微一聳。這個細微的舉動也沒能瞞過徐紹的眼睛。

又說一陣,趙桓竟掀開錦被下得牀來,耿南仲慌忙勸止。說身體要緊。皇帝卻說,陝西這道奏本比湯藥管用,遂披衣離榻。至文案前坐下,喝兩口暖茶下肚。搓着凍手迫不及待地問道:“依徐卿之見,此事如何處置?”

“陛下,以臣愚見,可遣陝東各府州出兵河東,對李逆施以懲戒,對金賊予以警告

河東義軍,臣認爲。可量力扶持把,千軍械,官階“徐紹話沒說完,卻遭耿南仲一口打斷:“官家,出兵可也,然河東義軍斷不能扶持。”

趙桓聽了,便問原由,耿南仲道:“此輩以勤王抗金爲號召,然多行劫掠之舉,名爲義軍,實爲劇盜。朝廷可以利用。但不能扶持,否則,久必爲患!”

這話未免說的有失偏頗,義軍也是人,總要吃飯,兩河被女真人糟蹋得面目全非,他們又不像禁軍那般有糧有餉,幹些劫掠的勾當,也是在所難免。但如今這個局面下,應該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力量共同抵抗女真。照你這耿南仲這個意思,寧願讓李逆和女真把河東全部佔了去?把刀直接架到南朝的脖子上,你就歡喜了?

徐紹正暗自鄙夷時,不料耿南仲還沒完,繼續說道:“官家,兵可以出,但必須控制規模。兩河禁軍幾乎損失殆盡,陛下今後可侍者,唯西軍而已,萬萬不可胡亂使用啊。臣之見,徐衛爲河東義軍總管,定戎又最近河東,莫如讓他率虎捷鄉軍前往,最是恰當。”

好你個耿麻子!東繞西繞,你還是繞到我家老九身上來了!直娘賊!眨攢廝!

徐紹雖怒,但當着官家的面也不好駁他這寵臣。本來此事也是老九提出來的,他也確是朝廷指派的河東義軍領袖,於情於理都應該去。可李綱不是說了麼。這回金軍有可能會直接參戰。那風險便要大上許多,讓老九一個人去。怕是太冒險了。

正行難之際。便聽皇帝問道:“徐卿意下如何?”

“一切但憑聖上裁決。”徐紹無奈回答道。

趙桓沉吟片刻,一把合上那奏本,朗聲道:“既如此,便命徐衛帶兵出潢關!告訴徐九。聯在東京日夜盼望他的捷報!”說到此處,又囑咐道“不過記的叮囑他,視情況而定,切莫逞強。苦戰事不利,速速撤回陝西,他是聯親自擢拔的,別有個閃失纔好。”

大宋靖康:年十一月,樞密院秉承皇帝旨意,設河東招討使司。同制置使一樣,這是個臨時委派的差遣,不像宣撫使,經略使那樣是常置職務。對於“招討使”的定位,朝廷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掌收招討殺盜賊之事。個在宣撫使之下,制置使之上,以文臣充任。軍中急速事宜,待報不及,許便宜行卓。”

可以看出。這個招討使是有相當權朗勺,甚至可以臨機專斷,不用凡事稟報朝廷。李植叛國,在南朝看來,自然是“賊”所以設招討使以正名聲。對於河東招討使的人選,理所當然由李綱兼任,或者說掛名,招討副使兼都統制,自然就落在徐衛身上。

定成軍,關西鎮大營。

鎮中百姓一大早就跑到軍營來打聽官軍何時動身,好回去準備些乾果臘肉等物勞軍。自打京兆方面傳下朝廷明令,以定戎知軍徐衛爲“河東招討副使兼都統制”率部出潢關,懲戒李植後。定成軍民是拍手稱快,要知道,現如今定戎治下河東之民不在少數,現在徐知軍要去河東痛揍李植和金狗,真是大快人心!

“九哥!看看。這威風!”一身戎裝的楊彥扛着杆嶄新的大旗,左書“奉詔剿賊”右書“河東招討”中書“忠勇徐衛”端得是威風

面!

徐衛插着腰盯着那旗看了半晌,砸嘴道:“太花哨了些。”

“哪裡的話!不如此,不足以彰顯軍威!孃的。我聽說那李植叫囂明年上半年要接管河東全境?呸!有虎捷在,我連太原也給他奪回來!”楊彥將手中大旗一揮,只聽獵獵作響,引得四周軍士回頭仰望。

張慶剛從軍帳裡鑽出來,聽到這話,笑問道:“我說楊大,你知道太原在哪處麼?”

“我管它在哪處。只要在河東便罷!九哥,不,徐知軍,徐招討!這回,鋒軍統制官萬萬得讓卑職充任!此番我若作不成先鋒,第一指揮的弟兄們會戳我脊粱骨的!”楊彥難得如此嚴肅地說話。

徐衛聞聽,跟張慶對視一眼,作難道:“這,不太好辦,人家張憲也爭着要率部作鋒軍呢。

楊彥一聽就急了,將旗杆一抱,大聲道:“張宗本,他算老幾?我跟九哥剿賊的時候,他還不知在哪呢!再說了。定戎現在鄉兵弓手三萬多人,不得要人毛練?張憲武藝精熟,留他最合適。”

這話卻也有理,臨近年關,吳階已經告假返鄉省親,定戎必須要有將領留守。張慶看楊彥心焦那模樣,勸道:“索性應了他,若作戰不利,拿他是問。”

楊彥大喜,不過這事得九哥點頭才作數,便眼巴巴地望着徐衛,終於看到對方點頭應允之下,將軍旗一扔,撒腿就往自家營中跑去。

徐衛看着他背影笑道:“楊彥不是吳下阿蒙了。”

張慶也附和道:“不錯,這廝兩年來長進不少。”

徐衛聽到這話。轉身直面着他片家莊出來的四個兄弟,不知是什麼原因徐衛與楊座白聯哪極爲親近,獨獨與張慶好像隔着點什麼。當初在鞏縣,徐原曾經說過,人家張慶也是自幼習武。尤善騎射,你怎麼把人家逼成個管錢糧的?當時徐衛沒太在意,後來想想,兩年多來,楊彥馬泰都在前頭衝鋒陷陣,張慶始終管後勤,未免有些虧待人家。

這回前往河東招討,本有意帶上他,可定戎的政務必須要有人主持。張慶人爲謹慎持重,又是“主管機宜”非他不可。

“元長,此番我前往河東,定戎的政務可就悉數託付給你了。”徐衛鄭重地說道。賊寇剛剛平定,定成軍是百廢待興,事務的繁重可想而知。

張慶淡然一笑。一張黝黑的臉皮上不免有些許落寞:“於公於私,我都義不容辭。”

徐衛自然看到了。笑着拍拍肩膀:“沒辦法啊。只有你在後頭坐鎮,我才能在前頭安心打仗,換成任何人,我都不放心。”

這話抖起了作用。張慶笑問道:“這是在誇我?”言畢,兩人相視而笑。

正說着,張慶忽然看着一個方向道:“到底是新婚燕爾,難含難分吶。”徐衛回頭望去,果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匆匆而來,不是結髮妻子張九月是誰?

這五品命婦。按說也尊貴,可張九月自打跟丈夫來了定戎,便換下了盛裝,穿上了布衣。非但沒成徐九的累贅,反而幫着他忙裡忙外。就說定戎城內的重建吧,華縣的庫錢讓白額獸搶奪一空,最後也沒追回來幾貫。李綱批下來的,雖佔大頭,卻還是不夠。後來,一些逃離定戎的大戶陸續回來。張慶出主意說,動員動員這些人,多少捐點吧。結果徐衛還沒去開口呢,這些富戶們主動就把錢送到知軍衙門來了。

徐衛一查才知道。原來,大戶們返鄉之後,那些主婦有些來拜見知軍夫人。九月知道丈夫爲錢的事焦心,便有意無意地將這消息透露出去。那些婦道回去把事情給當家的一說,大戶們趕緊合計,今後定戎便要仰仗徐知軍鎮守,得趕緊跟他攀上交情。再說了,這也是造福鄉里的善舉,何樂而不爲,不就是幾個錢麼?於是湊了七八萬錢,解了燃眉之急。感動得徐衛啊,差點沒把老婆臉上親出幾個坑來。

“見過夫人。”張慶含笑見禮道。也是楊彥那廝先跑了,否則見到九妓,肯定會不自覺地摸摸額頭,當日鬧洞房不成,卻鬧出笑話來。爲這事,楊大已經成了軍中笑柄。

九月過來,也一屈身:“伯伯。”

你們說,你們說,我去,看看風景。

張慶打着哈哈,徑直走了。

徐衛一雙眼睛裡。此時滿是情意,看着娘子道:“你怎麼來了?”

“來看看。”張九月一捋耳際亂髮,輕聲說道。

見她手裡還提着包袱,徐衛拉着她手便往營帳裡帶,哪知九月抽回手去,回週一望。小聲道:“軍營重地,莫慢了軍心。”

徐衛一聽,嘖嘖讚道:“看看,到底走出身行伍之家,懂規矩。”

九月嫣然一笑。也不跟他耍貧嘴,麻利地將手中包袱解開,卻見一件棉衣疊得整整齊齊:“行軍打仗,也沒個定時,我給官人多備一件。上回那件嫌大了些。罩在鎧甲內過緊,這回改好了。”說到此處,又變戲法般地從棉衣裡取出兩雙鞋墊來,“寒冬臘月,最怕凍腳。這鞋墊是爲妻親納,極厚實,早晚爲官人禦寒。”語畢,將包袱重新結好,交到丈夫手裡。

徐衛接過,趁機拉着她的手不放,像是想說什麼。卻又沒說出來。九月任他握了片刻,抽回手,見丈夫腰間金帶未正,遂將之扶正,又拂去衣上皺褶,每個動作都十分細心。

“官人這一去。不知何日得回。若有空,便寫封書信來,我雖不識字,卻可叫人念於我聽。除夕將至,四哥四嫂那裡不需官人操心,爲妻自會盡到禮數。不讓人笑話。”

徐九再也忍不住。輕聲喚道:“九月,我,”

九月佯裝生氣,可滿臉笑容卻怎麼也裝不出來,嗔怪道:“官人可是一方長官,凡事需有個威儀體統,怎學得小兒女一般模樣?罷了,爲妻這便回去,等候官人捷報飛傳。”說罷,竟十分灑脫,轉身而去,沒有絲毫拖泥帶水。這麼一比,反倒讓徐衛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

可才走出沒多遠,終究還是放心不戰場上刀槍無眼,丈夫又素以勇猛而著稱,與金人戰,身被十數創而不退。新婚之夜,自己親眼看到丈夫軀幹上那觸目驚心的傷痕。一念至此,停下腳步,回過頭來,臉上到底還是有幾分憂色,柔聲道:“當心些。”深深看了一眼,這才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軍營,只留給徐衛一個堅強的背影”

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八百六十五章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643章 將星隕落第八百四十三章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七百五十一章第121章 大捷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489章 驚變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146章 升官第八百七十五章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八百五十八章第135章 苦果第八百五十一章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41章 抱大腿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796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四百一十六章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94章 退兵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八百六十六章第51章 風將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120章 爛招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366章 民變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92章 又見援兵第251章 楊彥疑兵第70章 陰招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122章 冠禮第593章 徐太尉第80章 新君第593章 徐太尉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八百八十章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651章 政變苗頭第八百六十九章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636章 任得敬第93章 大哥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738章 兩相相爭你奸我不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10章 牛逼老爹第54章 兩軍對陣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112章 帶御器械
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八百六十五章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643章 將星隕落第八百四十三章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七百五十一章第121章 大捷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489章 驚變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146章 升官第八百七十五章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八百五十八章第135章 苦果第八百五十一章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252章 爭相請戰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41章 抱大腿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796章 狗改不了吃屎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四百一十六章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608章 四個女人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94章 退兵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八百六十六章第51章 風將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120章 爛招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366章 民變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92章 又見援兵第251章 楊彥疑兵第70章 陰招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122章 冠禮第593章 徐太尉第80章 新君第593章 徐太尉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八百八十章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651章 政變苗頭第八百六十九章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636章 任得敬第93章 大哥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738章 兩相相爭你奸我不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10章 牛逼老爹第54章 兩軍對陣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112章 帶御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