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

“培養遼國的敵人?!”皇帝趙頊反問道,剛纔他因爲震驚於阻卜部之遙遠,而忘記了阻卜部其實就是在河套平原以北,其在地理位置上已經和大宋接壤了。

“由於新式的冶煉技術不斷的投入使用,還有火器的大規模裝備部隊,大宋軍中的武器裝備勢必會發生極大的變化,現有武器還有鎧甲等——切相關軍事裝備都要面臨更換的壓力,這對於大宋剛剛開始穩定的財政將會造成極大的衝擊,要知道大宋的軍隊到現在至少還有百萬之多,人手換一把新刀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更何況其他比較昂貴的武器了!這些被淘汰下來的武器除了回爐重新冶煉之外,如果賣給遼國的少數民族將會得到一筆不菲的收入……”

“不過那些民族如果得到了大宋的武器,不說遼國在清楚了其中的內情之後會有何反應,就是那些得到我們扶植的遼國少數民族會不會反過來劫虜我大宋呢?!”司馬光打斷了王靜輝的話。

“這種可能性也可能會發生,畢竟所有的事情都會有兩面性,他們既然連自己的國家都要反叛,難保不會來進攻我大宋!”王靜輝實事求是的回答道,他沒有迴避司馬光的責問,畢竟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非常大,也沒有必要在此問題上掩耳盜鈴。

“不過我大宋和其接壤的地方到目前爲止也僅僅是河套平原他區,可能不久還會有原西夏的黑水鎮燕軍司,但是那裡可利用的價值不大,要知道那裡他沙漠足有六分之一個大宋這麼大!只要定西軍鎮守在河套平原。那裡的安全就不用太多的顧慮,況且河套平原的開發剛剛開始,而且主力都是遼國的牧民所組成,即使受些損失對我大宋來說也可以承受。就是退一萬步來說,既然已經和遼國的上京道接壤,我們面對阻卜部他挑戰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還不如趁此機會交好阻卜部,將他們的怒火引到契丹人身上,只要定西軍有足夠的武力威攝對手,而且河套平原的防禦面比軟狹小,那北方的遊牧民族就不會輕易涉險!”王靜輝堅定她說道。

“只要自己足夠強大,就可以震攝對手不會輕舉妄動一一定西軍完全有這個能力來擔負河套平原的安全!”王靜輝最後又補充了一句。他並沒有見過定西軍的戰鬥力,但那支部隊裡面卻有自己三個弟子長期坐鎮,用不了多久天機、濟成也會進入到這支軍隊中。優秀的人才補充不僅僅是帶來實力的增長,更還有戰鬥方式的轉變——面對很可能是成吉思汗他祖先,他們所採用地戰術是標準的遊牧民族戰鬥方式,想想後世蒙古人的戰績。他完全相信定西軍也不會遜色到哪裡去。不過這支利劍卻直至北方遊牧民族!

王靜輝的話音一落,整個福寧殿中陷入了一片沉寂當中,衆人都在急速衡量其中的利弊,不過此時曾公亮卻站出來說道:“臣以爲將大宋已經淘汰地武器賣拾阻卜部人可行,只要嚴加控制即可,甚至大宋在治平元年所裝備的火器賣給他們也可以!”

王靜輝聽後一愣。他沒有想到第一個站出來贊成自己這個瘋狂計劃的人居然是曾公亮,不過他的思緒一轉立時想通了其中的緣由一一曾公亮的大本營是在河北!長久以來河北一直面臨遼國地軍爭威脅,儘管大宋現在實力增強也是如此。宋遼兩家的交鋒肯定是要來的,但能夠開闢西北戰線來減輕戰爭對河北的破壞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王安石、司馬光、郭逵等人眼中也都有若有所思的神色。顯然以他們的智力完全可以推想到曾公亮的小算盤。不管曾公亮心中到底是怎麼盤算的,只要在這個時候支持自己的意見。王靜輝沒有必要去責備曾公亮假公濟私的行爲,也許人家還沒有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樣齷齪。

“曾大人所言極是,因爲遼國上京道沒有任何硝石、硫磺的礦藏,也許有,但以他們當地落後的生產能力根本無法開採,至少契丹人的火藥作坊的原料來源都是從中京府附近開採或是也從硫球進行少量的走私。其實就算給他們火藥的製作原料,他們沒有配方也是無濟於事,我們和契丹人都不會把火藥的製作配方交給他們,簡單的混合所製作出來的火藥爆炸威力欠佳不說,甚至有的還不會發生爆炸。現在大宋的火器製作已經不是有原料就可以的,其結構也大大增加了仿造火器的難度,大宋將火器已經向高麗等國出售,再多一個阻卜部也沒有什麼,不妨把價格開得更高一些!”王靜輝笑着說道。

自從蕭佑丹去世之後,他所建議的和大宋一樣從硫球購買火藥製作原料,並且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加大研究火器的意見也基本上被耶律洪基所採納。不過硫球的火藥原料貿易基本上被大宋所奎斷,在遼國的威逼下硫球勉強同意向遼國出售硝石和硫磺,可是大宋的海上力量卻時時刻刻監控着海上的動向`,尤其是火藥原料這麼敏感的東西更是重中之重,是以即便遼國能夠從硫球購買到原料也無法大規模運回遼國`

蕭佑丹的死使得王靜輝將硫球納入大宋直接統治之下的策略落空,但是大宋統治高層已經極爲重視火藥原料問題,就算他不從中推波助瀾,大宋君臣也在私下想辦法來實現這一目的。至少王安石等人在計劃假意放鬆在海上對遼國的監控,讓硫球大膽將原料賣給遼國,然後堵截一次大的作爲藉口來討伐硫球,這個計劃已經正在賣施的過程中,只是缺乏一個恰當的機會罷了。

遼國這麼一個實力強大的國家和大宋並存在這個時代,雙方都無法使用武力將對方抹去地結果便是都坐下來在暗地裡較勁。武力鬥爭轉化爲政治制衡其中一個重要的砝碼便是“禮”。雙方都不大可能去進攻剿滅其他周邊的小國以充實自己的力量,不過具體到地圖上反應出來的結果便是大宋吃虧一一大宋周邊的小國遠遠多於遼國一一西夏、大理、交趾、吐蕃?…尤其是西夏對大宋一直就有很大在威脅,不過這個最大的腫瘤已經被大宋不動聲色的給切除了,速度快得令人驚訝,沒有給遼國任何機會插手其中。會員wzwwzw0001手打

在西夏這盤棋上已經輸了一局的遼國再也不肯輸掉下面的棋局一一除了西夏之外,至少在未來的二三十年當中是沒有一個大宋周邊小國能夠對大宋造成西夏那樣地威脅。大理沒有什麼進攻性,吐蕃和交趾倒是有心思但實力不夠一一吐蕃諸部還沒有形成一個類似唐朝時期那樣強大的中央集團,現在還處於鬆散的部落聯盟當中,況且他們已經被大宋在滅夏之戰中所使用的火器嚇壞了,甚至眼睜睜的看着垂涎已久的河西走廊地區被宋軍佔據而毫無作爲;至於交趾就更不用指望了,大宋日益蓬勃發展地海外貿易地同時。也建立了一支令人生畏的海上力量,以往從陸地上大宋還真難觸到交趾的痛腳,現在只需要用戰船投放便可以直按威脅到交趾的統治一一這祥的國家難道還指望他們來拖累大宋?!可惜了西夏!契丹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懷念西夏,有西夏來制衡大宋的日子可真是令他們懷念啊!

“臣以爲向阻卜部走私火器可行!”文彥博和郭逵不約而同地說道,說完兩人還對視一眼,非常訝異對方和自己的想法居然破天荒的這麼一致。一直以來樞密院固然也有武人任樞密使一職。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更多的走文人來擔當此職用以壓制武人勢力,這也是宋朝開國者們借鑑了自唐、五代以來地教訓,因爲宋太祖趙匡胤本身便是以武人兵變起家建立了大宋的緣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要想達到長治久安使自己地子孫穩保皇位,壓制武人勢力是必須要做的頭等功課。

文彥博和郭逵的意見讓所有人都點頭——大宋向外出口火器已經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情了,尤其是與遼國接壤的高麗更是大宋的頭號火器交易國。藉着從大宋手中購買的火器,不僅使高麗和大宋之間的關係日益密切,更使得高麗和遼國之間的關係日趨冷淡。高麗這幾年對長白山部和回跋部女直髮動過三四次比軟大的攻擊,這也直按觸動了遼國統治高層的神經一一女直固然對遼國不敬,時常發生叛亂,但再怎麼說那也是迂國的內政。也輪不到高麗來插手其中!

與高麗的火器貿易除了讓大宋在政治上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之外,更是在經濟上得到了衆多實惠,反過來還促進了大宋火器的生產和更新換代,降低了大宋軍隊裝備火器的成本,使得火器大規模裝備宋軍成爲了可能。如果要是參考高麗的火器貿易實例,將並不是用最佳配方生產的火藥所生產的火器用於買賣的話,這樣低級別爆炸威力的火器確實是對大宋沒有什麼威脅一一這種火器在戰場上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威脅和恐嚇,對那些沒有見識過爆炸的女直部落人還是非常有效果的,甚至在一些戰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甩,不過這對宋軍卻設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爲宋軍手中所裝備的火器纔是真正可以用於實戰的,其威力更是高麗人所想象不到的!

“和阻卜部結盟一事,愛卿要儘快派人聯絡,通商互市或者是走私兵器甚至是火器都可,不過這些都要會同樞密院訂製出一個條陳,那些可以賣拾阻卜人的都要有個詳細的規劃,但是切記不可養虎爲患!”皇帝趙頊說道。

趙頊最後的話算是給這次會議定下了一個結論,儘管所有的人並不像王靜輝那樣非常看重阻卜部叛亂的影響,但心中想到能夠給老對手找些麻煩來來保徵宋遼兩國之間的繼續和平,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再者當年宋夏之爭的時候,遼國沒有少在暗他中聯合西夏給大宋下眼藥,這次風水輪流轉,該輪到大宋給遼國上些眼藥了!

“聖上,聯絡人選可以從汴都情報總局中受訓地情報人員中精心挑選,不過還要請聖上給予一個官職,以便能夠使他們深入部落中的時候不致讓蠻人所輕視。另外便是除了阻卜部之外,遼國東京道所聚集的女直部落可以同樣派遣這樣的秘密使節來聯格,他們聯絡起來更加便利。可以直按通過海上進行貿易和提供補給!”王靜輝補充的說道。

王靜輝對於給遼國培養對手非常期待,雖然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上看,這有點走鋼絲地嫌疑,不過能夠迅速解決遼國進而反手壓制處北方遊牧民族的發展,這無疑對大宋更具有深遠的意義。是以他比福寧殿中其他大員更加看重這次策劃,當然若是能夠將這些遊牧民族培養成一個個具有較強實力的國家的話。那樣將遼國廣大的地盤徹底分割,形成三四個國家,那樣地拮果是再好不過的了,這樣也有利於大宋各個擊破一一從地理上看,只要大宋收復了燕雲十六州奪得北方防禦要地,以大宋的實力。遊牧民族想要南下騷擾大宋的難度將會呈幾何級提高!

以情報中心策劃的這次行動無疑是一個長線投資。不過好在情報局本身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雖然還有種種不足,但大體上已經形成了一個良性發展地框架,只要不斷完善即可。情報人員從培養到使用已經形成了一條龍,經現在地需求來看已經足夠使用,王靜輝、文彥博沒有費多大的力氣便選拔出了合適的人才去執行這項特殊的使命。

阻卜部那裡才冰封等人的照碩。而前往遼國東京道的密使則是完全依靠遼國地情報網尤其是來州許氏的幫助,他們在遼國東京道有着非常龐大的生意網絡,諸如回跋部、長白山部、完顏部甚至是更北的五國部都生有意往來。雖然他們在那裡地力量並不是很強大,但總勝過沒有的強。在王靜輝地主特下,這麼一張網算是撒下去了。至於效果如何那就要看老天的意思了。

就在王靜輝派出情報人員充當聯絡使節來挖遼國牆角時候,遼國的情報網也不斷的發回情報,最顯眼的一份莫過於遼國頗具威望的“三于越”的最後一個邢律仁先在半個月前逝世了。對於這麼一個可以和耶律休哥相提並論的遼國傑出人物的去世,王靜輝心中也說不上是什麼滋味,不過這個老傢伙的去世無疑對大宋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在遼國這樣的中流砥柱式的人物是死一個少一個。

耶律仁先的去世多少是受了他兒子撻不也戰敗被殺的刺激,根據反饋回來的情報顯示,到現在遼國上下對磨古斯叛亂還是束手無策,不過因爲磨古斯距離遼國的核心統治區域還是比較遠,再加上遼國統治高層的刻意隱瞞,所有遼國表面上還是一片歌舜昇平的景象,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王靜輝在後世的時候因爲讀《宋史》也多少對遼國清楚一些,但他他畢竟沒有讀過遼史,更何況宋遼的歷史都是蒙古人寫的,有很多東西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對於像磨古斯叛亂的事件他了解的更少了,基本上等於沒有。事實上他有些懷疑原來所生活的時空中可能磨古斯的叛亂沒有這麼厲害,撻不也可能沒有陣亡,甚至這場板亂都沒才發生過,只是因爲他來到這個時空後不斷的使大宋實力增強,還狠挖遼國的牆角纔會導致遼國的歷史也跟着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不管怎麼樣,再考慮這些是沒有必要了,遼國暫時拿磨古斯沒有什麼辦法這樣最好,讓磨古斯鬧得動靜再大些,甚至要是攻佔像上京臨潢府這樣的遼國核心統治城市,那就再好不過的了。王靜輝記得當年完顏阿骨打創立金朝也沒有指望能夠推翻遼國,畢竟遼國的強大在其治下的遊牧民族心中還是有着強大影響力的,但是完顏阿骨打三番五次的擊敗遼軍的鎮壓,還深入攻佔了遼國的東京遼陽府,摸清了遼國的虛實之後才決定聯宋滅遼的,可見一旦讓遼國統治下的遊牧民族認識到他們的契丹統治者現在正內虛的時候,就會極大的刺激他們的野心一一畢競北方的生活環境日益惡化,他們也想着南遷,可是正是這國擋住了他們南遷的路線!

有讀者反應戒念在地理上犯了重大錯誤,在她圖烏蘭巴托距離北京的距離是不如北京距離廣州遠,但讀者有沒有想過在宋朝的時候,從北京到廣州有各種各樣的方法,或是從陸路南下,或是乘船從內河走,甚至也可以乘船出海走海路也是可行的一一宋朝的時候阿拉伯人就乘坐宋朝的船來往大宋和大食之間。但烏蘭巴托和北京這段距離看似不遠,但在那個時候卻沒有直接明顯的道路通達!在草原上其實和在沙漠中區別不是很大,如果沒有嚮導的話,人照樣會被渴死、餓死,就是生存環境比沙漠中好些罷了。如果有興趣的話,我記得今年有遊客在內蒙古草原上游玩走丟,當地政府發動大量人手尋找的事情發生過,可見草原並非各位想象中的那樣,那不過是個“綠色沙漠”而已,看似沒什麼風險,但一如其中就禍輻難測了,這對古人的商貿、戰爭等活動起到了很大的阻礙!

第356章 圖謀第98章 俘虜第431章 互鬥第249章 陣地第251章 乘風第245章 訟師第132章 宿命第186章 漂白第193章 書童第335章 定西軍第377章 刺殺第218章 狼外婆第390章 摩擦第41章 點撥第179章 地權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76章 裝備第101章 來信第195章 放火第94章 農書第356章 圖謀第327章 埋伏第312章 反治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239章 沉醉第44章 目的第53章 爭取第247章 水利第62章 亡羊補牢第167章 種子第256章 神壇第428章 安內第251章 乘風第242章 地產第50章 進策第43章 轉機第133章 莫測第263章 遇襲第197章 搶劫第187章 烽火第137章 試探第349章 道義第187章 烽火第374章 創意第11章 手術第170章 預示第429章 轉移第270章 推薦第35章 演戲第410章 鐵與血第205章 血戰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302章 取捨第396章 變局第120章 志向第1章 英雄第218章 狼外婆第6章 贈杯第20章 言論之防第243章 測度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73章 獻寶第283章 天波第169章 頂缸第138章 新事業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29章 文化產業第57章 天機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110章 蟻穴第78章 制舉第175章 聯手第82章 結婚第238章 宴請第430章 相聚第332章 送行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293章 質疑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127章 利誘第126章 長相守第46章 收官第118章 不悔第33章 拜訪第113章 推銷第116章 伏筆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44章 一語成第275章 誘惑第36章 上崗第424章 留學生第232章 武策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269章 應對第235章 教誨第117章 見面第386章 疑惑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196章 寸草不生
第356章 圖謀第98章 俘虜第431章 互鬥第249章 陣地第251章 乘風第245章 訟師第132章 宿命第186章 漂白第193章 書童第335章 定西軍第377章 刺殺第218章 狼外婆第390章 摩擦第41章 點撥第179章 地權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76章 裝備第101章 來信第195章 放火第94章 農書第356章 圖謀第327章 埋伏第312章 反治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239章 沉醉第44章 目的第53章 爭取第247章 水利第62章 亡羊補牢第167章 種子第256章 神壇第428章 安內第251章 乘風第242章 地產第50章 進策第43章 轉機第133章 莫測第263章 遇襲第197章 搶劫第187章 烽火第137章 試探第349章 道義第187章 烽火第374章 創意第11章 手術第170章 預示第429章 轉移第270章 推薦第35章 演戲第410章 鐵與血第205章 血戰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302章 取捨第396章 變局第120章 志向第1章 英雄第218章 狼外婆第6章 贈杯第20章 言論之防第243章 測度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73章 獻寶第283章 天波第169章 頂缸第138章 新事業第190章 波瀾再起第29章 文化產業第57章 天機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110章 蟻穴第78章 制舉第175章 聯手第82章 結婚第238章 宴請第430章 相聚第332章 送行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293章 質疑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127章 利誘第126章 長相守第46章 收官第118章 不悔第33章 拜訪第113章 推銷第116章 伏筆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44章 一語成第275章 誘惑第36章 上崗第424章 留學生第232章 武策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269章 應對第235章 教誨第117章 見面第386章 疑惑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196章 寸草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