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改天(十七)

“若是那幕後撥弄一切的人最後得利,掌握大權,你們或者就全心投效,或者就乾脆辭官歸裡,木蘭陂山水頗好,足矣瞻家,切切,切切!”對着自家兒子,蔡京這番話也算是情真意切,苦口婆心,快將血都說出來了,他本來就是夜裡被驚動,又吹了一陣冷風,也是頗爲震恐了一陣,最後還耗盡心神揣摩今夜亂事背後深意所在,到底會有個什麼樣的結局,再說了這麼長一番話,只覺得喉頭一腥,一口血就漫了上來。

他畢竟氣虛,這口血都沒勁噴出來,只是順着齒縫溢了出來,將白鬚染得腥紅點點,身子頓時也就軟了,再站不住,扶着柺杖搖搖欲倒,蔡攸正想着老爹這番話,還沒注意到蔡京模樣。其他幾個蔡家兄弟驚覺,頓時涌上,七手八腳的扶住蔡京,只是急切的問:“爹爹,爹爹,你怎樣了?”

幾個人倒把蔡攸擠了出去,蔡攸這個時侯才反應過來,就在外面亂跳:“爹爹,爹爹!這個時侯你老人家可不能倒下!”蔡京只覺得昏昏沉沉,前所未有的疲憊,過去幾十年,大宋所發生的所有一切,他看來就如掌上觀紋一般,可是現在所有一切,都萬全失卻了掌控。

而且他也再沒有心力,來應對即將發生的一切,這個大宋,從此以後,還是他熟悉的大宋麼?蔡家這麼些年的風光,在未來又能全始終麼?最要緊的,就是那站在幕後,操弄這一切的人到底是誰?到底是誰?

就在這個時侯,皇城方向,呼喊聲驟然高昂起來,萬歲兩字,響徹雲霄!小樓之上,人人色變,蔡攸連自家老爹都忘記了,只是竭力向着皇城方向張望,蔡京雙目緊閉,喃喃自語:“而今而後,大宋該是何樣?”

高俅宅邸內,一衆衣衫不整的軍將,圍着這個名義上仍是大宋都門禁軍最高長官的寢室外面,人人都是面色灰敗,不是每個軍將都被亂軍堵在宅邸裡面,有人見機得快,從自家逃出來,或者就是乾脆在外間飲宴,根本就不在府中,逃過被挾持的命運之後,這些人也各各都尋門路自救。

有的人就想抓兵,先將本部拉出來,觀望風色再說,誰知道變亂大作之後,都門禁軍已然成爲亂事主力,禁軍軍漢多是聲氣相連,有人蔘與了,自然更多的人都涌了出來,最後幾乎成了都門禁軍的狂歡。

都門禁軍,軍將自然過得滋潤萬分,具體到軍漢頭上,也不見得好到哪裡去,吃掉的空額,也分不到他們頭上,幾乎所有軍漢都被佔役,****爲軍將操勞,雖然無飢腹之憂,可是怨氣也積累不少了,一旦有釋放出來的機會,如何還不參與其間?

而且兵變最怕鬧不起來,一旦鬧起來,除了挑頭之人,其他就是法不責衆了,最後朝廷還得加意撫慰,更不必說這次兵變據說是要保太子即位,這是定策擁立的功勞,這場富貴,大家多多少少要分潤一些,此時不參與其間,還等到什麼時侯?

這些逃出來的軍將,一個自家軍漢都抓不到,還差點被挾持,聖人不見蹤影,皇城被堵得水泄不通,文武百官全都緊緊閉着門戶等着觀望風色,或者就是單純保家不被變亂波及,這些軍將都跟沒頭蒼蠅也似,最後只能撞倒高俅這裡來。

不管什麼時侯,找上司總是沒錯,不管這上司是不是病得快要死,卻沒想到,一到高俅家裡,就看見闔府忙亂成一團,連守家都沒什麼人有心思去做,原來變亂一起,驚動了已然昏昏沉沉幾日的高俅。

這位病骨支離的三衙管軍當真是對趙佶忠心耿耿,還要強撐着起身去保聖人,平定亂事,不過這也是高俅的迴光返照了,轉眼間就又栽倒,進氣少,出氣多了,高俅唯一的兒子高強忙不迭的尋人來灌藥救治,誰還顧得上外間這場鳥亂?

這些軍將看不是路,就想散了,卻沒想到已經有人帶領人馬來看住高俅府邸,不少禁軍軍將被裹挾出來參與亂事之後,到了這般地步,看到捲起的聲勢,知道脫身不得,也只有乾脆做到底了,只要太子接位,大家不僅無罪,還有大功!

就算太子顧全孝道,稍稍責罰一下,轉眼也就升了回去,而且大家現在看明白了,有軍在手,居然可以操弄國本之事!只要牢牢抓着手中軍馬,還怕什麼責罰不成?到時候朝廷加意撫慰還怕來不及呢。

既然要行事,就要做得周全一些,一些禁軍軍將在皇城擁立太子,還有人就要看住可能壞事之人,高俅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三衙管軍的身份,很有一些舊部,據說今夜挑頭起事的東水關亂軍,就是他麾下心腹常嗣昭的管下,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位老太尉出來壞了大事。

等趕到此處,發現高俅卻已不起,領頭軍將忍不住也有些唏噓,顧念老太尉體面,也只是遣人四下監視罷了,並沒有進去攪擾,而那些被堵在高俅府邸的禁軍軍將,也上前與同僚套起了近乎,話裡話外,就是打探這場亂事的究竟,知不知道什麼內情,成事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那軍將也是被裹挾出來的,到現在靴子還只穿了一隻,哪裡知道什麼鳥內情?這個時侯也只有盡力說得天花亂墜,多拉一個人參與這場亂事,聲勢就壯大一分,將成事的可能性說到十足十,一衆衣衫不整的大宋禁軍軍將正在說得入港的時侯,高俅宅邸突然響起了哭聲,接着就是哀聲大作,整個宅邸都陷入了悲傷悽惶當中。

在這個滿城皆亂的時侯,高府最大的支柱高俅高太尉,竟然在這個時侯去了!一衆軍將都是一怔,其中一人就嘆息一聲:“老太尉還是沒挺過去。”

另一人嗤笑一聲:“挺過去又怎的?高太尉是聖人心腹,看到如今局面,再被氣死一次?”

有人卻是持重:“聖人和東宮之間,還是論不定的事情,實在是看不準啊……”

就在高府哭聲哀哀的時侯,皇城方向一直持續的呼喊聲又驟然高昂起來,萬歲的歡呼聲,清清楚楚的傳到每個人耳中!這萬歲之聲,一時間正不知道有多少人一起喊出,就如霹靂驚雷,在汴梁城頭滾動!

一衆軍將人人色變,最後不知道是誰長嘆:“聖人,恐怕真要內禪了,主持今夜之事之人,好手段,好心計,好膽色!”

皇城之外,火光綿延如海,無數張面孔仰望皇城,人人都陷入了瘋魔也似,大宋開國以來,兵變有之,定策國本之事有之,而以兵變參與定國本之事,這卻從來無之!參與這場兵變的禁軍軍漢自不必說,這個時侯對着皇城城牆揮舞着火把,一個個都快將嗓子吼破了,人人激動得面孔扭曲,都忘了自己姓什麼。

吼的是什麼也萬全不在意了,現在每個人心中就一個念頭,快點將太子爺哄出來,宣佈接位,然後對他們這些擁立功臣頒下賞齎,這場潑天的富貴就到手了!

而那些被硬架出來參與兵變的禁軍軍將,到了這個地步,也再沒了勉強——難道他們現在還有退路?一個個或在馬上,或在人羣當中,和軍漢們一起對着城牆上呼喊跳躍,嗓子裡面血都快掙出來了。

還有些軍將卻是更明白一些,換句話說這個時侯腦子更清楚一點,知道光是在這裡吼叫沒用,太子爲人柔懦端謹,不是個有決斷的人,身邊最信重的那位耿南伸,不過是個道學夫子,也沒有急變當中縱橫手段,現在聖人那裡還沒有確切的消息,按照他們對太子,還有太子身邊人的瞭解。現在就算有賊心,也必然顧慮良多,而且對外面這等聲勢未嘗沒有害怕之意。

倉促間很難下決心。現在必須要狠狠推上一把!今夜之事,不拼命做下去是不成的了,現在已然是大家擁立太子,逼宮聖人之勢,要是最終虎頭蛇尾,讓聖人過了這一關,收拾局面,定了人心,則大家有一個算一個,全沒有好下場!

軍漢們也就罷了,本來就是苦哈哈的,而且今夜哄起了只怕有十萬人的規模,法不責衆是一定的,最了不起就是革退禁軍名糧,說不準朝廷還不敢這般做,怕再激起兵變,反而要加意撫慰一番,多拿個把月的軍餉口糧之類,至於他們這些軍將,就截然不同了,要是能得軍漢擁戴,牢牢把握住軍權倒也罷了,可是他們這些被架出來的軍將,哪個是得軍心的?

當時稍一不從命,當即就是滅門之禍,聖人反手過來收拾他們再便宜不過,說不定還能安撫一下禁軍軍漢的軍心,他們可是武臣,不比文臣士大夫,砍起腦袋沒什麼手軟,天知道聖人今夜積累了多大怨憤,萬一太子這裡不能成事,大家流放邊遠軍州編管,都成奢望!

無論如何,也得趁熱打鐵,趕緊將太子扶上去,讓聖人老老實實去當個太上皇,兵荒馬亂的,就是聖人出了什麼意外,也不算太意外,大家這纔算是安心!而且事成之後,好歹也算是擁立之功了,應有的富貴不必說,而且今夜之事,就是一個絕大變局,將來武臣勢力,那些大頭巾就再難壓制了。

大宋百餘年來格局,看來就要一變,自家這些武臣,經營好了,未嘗不會有五代那些鎮將的威風!以後都門禁軍,要是能將擁立事變成自家的生意,這個大宋最吃重的政治勢力,舍他們這些禁軍軍將之外,還有誰人?

這百餘年來在文臣大頭巾面前唯唯諾諾的怨氣,總算有機會能撒出去了,幾代富貴權位薰灼,也是在荷包裡面擺着,只要將今夜這擁立大事做成了!

馬前街左近,夜色當中,同樣是火海如潮。不知道有多少人馬將這汴梁城東的繁盛地方,擠得水泄不通,在朱雀橋南,起事軍馬或者還有騷擾,但是一過朱雀橋,起事人馬自然就收斂許多。

過了朱雀橋就真正是在天子腳下了,大家是來得這場定策擁立富貴的,大利在前,誰還顧得着騷擾搶掠左近?更不知道有多少正欲立威,確立自家在這起事人馬當中地位的領頭人物,這個時侯也不會心慈手軟放過劫掠生事之人。

這幾乎十萬的生亂軍漢,如果說在入南薰門的時侯還是完全的烏合之衆,那麼在此刻,已然顯露出一點有目標在的亂軍氣象了,在馬前街左近,汴梁城東這最爲繁盛熱鬧的地方,石三郎這支軍馬爲核心的上萬亂軍,雖然在這裡蝟集得人山人海,卻是秋毫無犯。

市井當中,半點未曾受到騷擾,其中原因,一則是這真的是到聖人面前了,大家都是長久在大宋治下的底層軍漢,想及這鬧到聖人面前逼宮,心中未免都是凜凜惕惕,不敢再做什麼出格的事情,二則就是楊凌在石三郎左近投放的力量最多,黑雲都都親衛只怕派了有二十人,北地神策軍甲士也有百人,現在多是領隊之人,連同石三郎一干人也賣氣力,現在又有威信,約束得極嚴,誰都老老實實的聽他們號令行事。

三則就是汴梁城東這個地方。本來就是耍樂的所在。就是身上再乏錢文,也能買上三兩個焦捶,在正店門外討一碗枯草茶水,臺階上坐了,一邊吃喝一邊還能揚起臉呆呆的聽着樓上小娘唱曲,也沒人會朝外驅趕他們。

在這裡生事,大家都是汴梁本鄉本土的人,如何抹得開這臉?大家是來行國家大事,得擁立定策之功的,可不是匪類,那些全沒心肝的幾個,現在屍首可是擺在南薰門口!今夜事成,大家得了富貴權位,還想到這裡衣錦還鄉一番,也進正店坐坐,喝着玉堂春,吃着魚膾,叫上瓦子裡面幾個出色女娘好好高樂一番。

在這裡生事的話,豈不一切都成了泡影?正因爲如此,上萬人將東十字大街到馬前街堵得滿滿的,還不住有人朝着這裡涌來,卻沒一人朝四下密集的店面當中涌過去。

第652章 整頓京師(十二)第317章 兵變第643章 擁駕(十三)第113章 涿州(十三)第225章 江山如畫(四)第719章 整軍會獵(八)第193章 恩怨了(完)第132章 暗潮生(十八)第710章 宜芳大捷(十)第566章 殺破狼(十四)第433章 莫須有(四)第119章 暗潮生(五)第725章 家國天下事(一)第589章 改天(十九)第139章 風雲動(六)第201章 風雲亂(八)第396章 收網(五)第695章 合兵(五)第563章 殺破狼(十一)第214章 雪滿弓刀(九)第477章 初入汴梁(七)第323章 爭論第420章 風雷齊動(九)第561章 殺破狼(九)第523章 倖進(三)第21章 易容第231章 江山如畫(完)第99章 招攬(八)第127章 暗潮生(十三)第552章 陳橋別(下)第91章 大功(完)第361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521章 倖進(一)第708章 宜芳大捷(八)第640章 擁駕(十)第682章 飛馬第730章 家國天下事(六)第59章 暗流(五)第215章 雪滿弓刀(十)第327章 行路難(下)第566章 殺破狼(十四)第129章 暗潮生(十五)第119章 暗潮生(五)第571章 改天(一)第405章 收網(十四)第612章 北上(二)第46章 各有動作第558章 殺破狼(六)第362章 兵威震懾(上)第495章 潛雷生(五)第522章 倖進(二)第392章 收網(一)第588章 改天(十八)第536章 潛龍在淵(六)第196章 風雲亂(三)第241章 大江東去(十)第655章 整頓京師(五)第727章 家國天下事(三)第327章 行路難(下)第412章 風雷齊動(一)第448章 莫須有(十九)第540章 潛龍在淵(完)第650章 擁駕(完)第643章 擁駕(十三)第457章 慶父不死(七)第444章 莫須有(十五)第489章 鋒芒暗蘊(九)第274章 各方打算第394章 收網(三)第229章 江山如畫(八)第682章 飛馬第399章 收網(八)第372章 居庸關陣前(上)第426章 明爭暗鬥(五)第513章 行路難(三)第221章 雪滿弓刀(完)第672章 全線動搖(一)第728章 家國天下事(四)第468章 朔州會戰(六)第60章 暗流(六)第168章 馬蹄急(十五)第376章 兩軍財計第259章 書生誤國(下)第51章 狹路相逢第659章 雨過天晴戰端起第498章 潛雷生(八)第134章 風雲動(一)第469章 朔州會戰(七)第273章 劉家祖傳第640章 擁駕(十)第20章 涿易二州第249章 大江東去(十八)第293章 去留何處第439章 莫須有(十)第209章 雪滿弓刀(四)第638章 擁駕(八)第479章 初入汴梁(九)第79章 奪城(四)第155章 馬蹄急(二)第479章 初入汴梁(九)
第652章 整頓京師(十二)第317章 兵變第643章 擁駕(十三)第113章 涿州(十三)第225章 江山如畫(四)第719章 整軍會獵(八)第193章 恩怨了(完)第132章 暗潮生(十八)第710章 宜芳大捷(十)第566章 殺破狼(十四)第433章 莫須有(四)第119章 暗潮生(五)第725章 家國天下事(一)第589章 改天(十九)第139章 風雲動(六)第201章 風雲亂(八)第396章 收網(五)第695章 合兵(五)第563章 殺破狼(十一)第214章 雪滿弓刀(九)第477章 初入汴梁(七)第323章 爭論第420章 風雷齊動(九)第561章 殺破狼(九)第523章 倖進(三)第21章 易容第231章 江山如畫(完)第99章 招攬(八)第127章 暗潮生(十三)第552章 陳橋別(下)第91章 大功(完)第361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521章 倖進(一)第708章 宜芳大捷(八)第640章 擁駕(十)第682章 飛馬第730章 家國天下事(六)第59章 暗流(五)第215章 雪滿弓刀(十)第327章 行路難(下)第566章 殺破狼(十四)第129章 暗潮生(十五)第119章 暗潮生(五)第571章 改天(一)第405章 收網(十四)第612章 北上(二)第46章 各有動作第558章 殺破狼(六)第362章 兵威震懾(上)第495章 潛雷生(五)第522章 倖進(二)第392章 收網(一)第588章 改天(十八)第536章 潛龍在淵(六)第196章 風雲亂(三)第241章 大江東去(十)第655章 整頓京師(五)第727章 家國天下事(三)第327章 行路難(下)第412章 風雷齊動(一)第448章 莫須有(十九)第540章 潛龍在淵(完)第650章 擁駕(完)第643章 擁駕(十三)第457章 慶父不死(七)第444章 莫須有(十五)第489章 鋒芒暗蘊(九)第274章 各方打算第394章 收網(三)第229章 江山如畫(八)第682章 飛馬第399章 收網(八)第372章 居庸關陣前(上)第426章 明爭暗鬥(五)第513章 行路難(三)第221章 雪滿弓刀(完)第672章 全線動搖(一)第728章 家國天下事(四)第468章 朔州會戰(六)第60章 暗流(六)第168章 馬蹄急(十五)第376章 兩軍財計第259章 書生誤國(下)第51章 狹路相逢第659章 雨過天晴戰端起第498章 潛雷生(八)第134章 風雲動(一)第469章 朔州會戰(七)第273章 劉家祖傳第640章 擁駕(十)第20章 涿易二州第249章 大江東去(十八)第293章 去留何處第439章 莫須有(十)第209章 雪滿弓刀(四)第638章 擁駕(八)第479章 初入汴梁(九)第79章 奪城(四)第155章 馬蹄急(二)第479章 初入汴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