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

而楊國柱和虎大威等高級將領,更是提前知道朝會內容,明白這是崇禎皇帝讓秦浩明積累經驗威望,爲以後掌管福建、廣州名正言順。

此子風華正茂前途無量,難得他沒有以勢壓人,日後需要幫襯的地方委實少不了。

接下來幾天,陸陸續續有將領跟秦浩明說願意足額足餉,多爲前段時間一起戰鬥的將領。

例如楊國柱、虎大威、張鬆榮等,至於今後的岳丈大人戚綱,更是當晚就決定支持。

當然,人心各異,置之不理或者尚在觀望者也不乏其人。

不過,於秦浩明而言,已經無關緊要矣。

團結一部分,打擊一部分,歷來是上位者分化瓦解的不二策略,最怕的就是鐵桶一片,那才無可奈何!

秦浩明遠沒有口頭說得那麼大度,什麼不強求,那是故作姿態而已。

畢竟宣府鎮將士不是他一手帶出來的,無法做到如臂使指,方纔出此下策。

吃空餉是大明的毒瘤,他沒能力也無法做到在大明全境內割除。

可他管控範圍內或者今後自己建立的軍隊內,卻是絕對不能容忍此類現象存在。

大明滅亡的原因有很多,可吃空餉絕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剋扣軍餉屢見不鮮,不堪重負的士兵比比皆是,使得軍戶的大量逃亡變得司空見慣。

從嘉靖年間開始,軍戶的逃亡率已經高得嚇人,大量衛所形同虛設,有的衛所竟然只剩下幾個人。

就連濱海前線的遼東、山東、浙江、福建、廣東衛所都只剩下百分三十的兵員。

等朝廷真要用兵開戰時,滿以爲是百萬雄獅,其實早就被軍官們掏空。

更要命的是,因爲太平已久,將領和士兵的素質都差得驚人。

有的世襲將領連馬匹都不會騎,連旗幟都弄不清楚,平時和同僚喝喝酒、吹吹牛就算是盡職。

而士兵更是戰鬥力低下,忙於屯田,樂於領餉,就是不會打仗,上陣後一觸即潰。

而在秦浩明看來,最主要莫過於人心分崩離析。

文武百官如此,平頭百姓更是如此。誰當皇帝,關咱啥事,咱不照樣當老百姓嗎?

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沒有軍餉,咱爲什麼要賣命?

史載,闖王大軍圍城之時,京城守軍倒臥城頭,“鞭一人起,一人復臥”。

可大明滅亡,浩劫來臨,接踵而來的是數十年殘酷的戰爭,無人能夠置身事外。

明末人口損失慘重,後來纔有了“湖廣填四川”,具體損失多少?

從數千萬到上億,不同的統計,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是無數的血淚悲劇。

一個缺乏信任與共識的國家,勢必一盤散沙。

遇事誰也不肯擔責任,誰都想把責任推給對方、一味指責對方,勢必最後同歸於盡。

故而,秦浩明決定發揮自己賺錢的優勢,先幫助盧象升解決宣府邊鎮的問題,他日說不定是自己的強援。

崇禎十二年三月,錦衣衛、東廠和吏部通過數月間的努力,除了走脫範家長子範毓濱不知所向之外,餘者皆全部抓獲。

三家三代內合計直系親屬有五百六十餘人,罰沒所得折銀七百五十萬兩。

崇禎樂得合不攏嘴,在朔望日臨朝的時候,非常大方的把此次建奴寇邊的有功將士賞銀一律結清。

天雄軍將士按朝廷首級計算,斬首一萬六千餘,加上有建奴親王阿巴泰和嶽託首級,共得銀一百二十萬。

不過傷殘將士撫卹金不足,陣亡和受傷的將士有八千餘人,卻只有區區十萬銀兩,分攤到人頭只有近十兩,明顯不足。

這還是在三家晉商抄家後,崇禎方纔闊氣一把,否則,堪憂?

其實秦浩明想告訴崇禎,再把辦案的錦衣衛和東廠等一干人員清洗一番,恐怕還有更大驚喜。

以三大晉商家資,七百多萬水分甚大,概因他們還有大量的不動產?

奈何人不在崇禎身邊,委實不方便之至。再說以崇禎心性,未必就會下此狠手,而邸鈔難以講清前因後果,索性作罷。

不管怎麼說,現在情形比歷史上好過太多,倒也不必苛求。

傷殘將士虧空的銀兩自然要補上,否則,也太令人寒心,也不是秦浩明的風格。

原先的錢財萬萬不能動,那是臨浦今後的發展基金,殺雞取卵的事情幹不得,還是另想它法爲好。

“戚將軍久在邊鎮多年,可知有什麼生財的門路?

怎地宣府鎮一個大商家都沒有,連打打秋風都無從下手。”

秦浩明剛到宣府鎮,放眼所及,多是民生蕭條,商業不旺,往來者基本是邊關將士眷屬。

一時間竟有無計可施的感覺,諮詢別人不方便,傳出去影響名譽。

戚綱因有特殊關係,自然無妨。

“破虜有所不知,宣府乃邊關重鎮,盧督規定,非特殊原因,商家輕易不允許入駐城內。

再說馬市設在大同得勝堡﹑宣府張家口堡﹑大同新平堡﹑山西水泉營堡。

雖說路途距離不遠,可畢竟多有不便,故而破虜看不到大商家。況且邊關貿易以晉商居多,可以說此處就是他們的主場。”

沒有其他人在場,二人也就隨意許多,並未在稱呼上多做計較。

戚綱仔細的把情況介紹清楚,同時揣摩秦浩明生財究竟是何意?

難道是想搶劫或者敲詐商家不成?

切莫因小失大,他現在只是一個暫代總督,尚爲轉正,若是被御史言官抓到把柄可就不妙矣!

“馬市貿易有朝堂派地方官員進行監督和管,聽巡撫委派布、按二司管糧官,分投親臨監督,並差撥官軍用心防護。

破虜若有什麼想法,尚需注意隱蔽纔是。”

可以說,戚綱比秦浩明還在意他的官位升遷及穩固。見秦浩明聽完情況,兩眼發出不正常的光芒,急忙提醒道。

“我至於這麼可怕嗎,難道朝廷法度都不放在心上?”

秦浩明故作不滿的瞥了未來丈人一眼,笑嘻嘻的說道。

“可怕,將士們都在背後議論你,說你和盧督不一樣。”

戚綱老老實實點點頭,誠實的說道。

“說我什麼?”

秦浩明可是很在意將士們對他的看法,急忙開口問道。

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三百九十四節 戰爭,和女人無關!第七十五節 交心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一百七十二節 病入膏肓第一百六十四節 坑人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二百二十八節 有妻婉兒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三百一十三節 邵武路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六百零九節 狂妄的警告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一百一十三節 有女婉如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一百一十四節 戰雲密佈第六百二十八節 不管有主無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二百四十七節 招募私兵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四百九十三節 就看你們願不願意第二百三十節 莫欺少年窮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六百五十七節 揚帆出海第二百六十三節 私鹽之利第五百六十六節 受降第一百八十四節 多爾袞,一生爲何?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四百三十九節 洗腦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一百八十節 速度制敵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一百一十九節 殺兄弟一,他日屠百!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二十八節 改變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六百六十節 困難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四百六十一節 令出一人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一百七十五節 禍水東引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
第二百節 大朝會第二百五十九節 集思廣益第三百九十四節 戰爭,和女人無關!第七十五節 交心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三百一十五節 歸家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一百七十二節 病入膏肓第一百六十四節 坑人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二百二十八節 有妻婉兒第三百零七節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三百一十三節 邵武路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一百零五節 秦家村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六百零九節 狂妄的警告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一百一十三節 有女婉如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一百一十四節 戰雲密佈第六百二十八節 不管有主無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二百四十七節 招募私兵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三百零九節 殺是爲了不殺第五百四十九節 無奈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四百九十三節 就看你們願不願意第二百三十節 莫欺少年窮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六百五十七節 揚帆出海第二百六十三節 私鹽之利第五百六十六節 受降第一百八十四節 多爾袞,一生爲何?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四百三十九節 洗腦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六百五十一節 調教太子第一百八十節 速度制敵第十四節 葉家的惦記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一百一十九節 殺兄弟一,他日屠百!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五百三十四節 內外有別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二十八節 改變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六百六十節 困難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五百五十五節 炮仗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四百六十一節 令出一人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一百七十五節 禍水東引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二百九十九節 兩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