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

隨着登州衛衆人古怪的眼神,在沈壽崇鏗鏘有力且略帶氣憤的語氣中,秦浩明才瞭解登州衛的部分情況和困難。

主要說來,還是時局影響着登州衛水師,有三點是大壞境所致。

第一,沿海衛所空虛,水師士氣低落。

水師是世襲的職業軍隊,待遇微薄,比之陸軍更有不如。每一月糧餉僅一石,加之受軍官的盤剝,生活困苦。

作爲軍餉來源的軍屯,由於貴族軍官的侵佔日益減少,使糧餉不濟,士兵大量逃亡。

在數量銳減的同時,士兵士氣低落,戰鬥力嚴重下降。

士兵衣食無着,漫無紀律,軍官不知作戰,只知道盤剝士兵,官兵互相視若仇敵,可謂無用之將,統無制之兵。

第二,艦隊減少,艦船破損。衛所軍的銳減,也導致海軍人員的銳減,如登州衛水寨缺額達百分之六十五。

第三,海防戰略退步,海防線內縮。

明初實行進攻型的防禦戰略,針對來自倭國海上威脅,大明每一年都派出上千艘戰艦在南北海域內巡邏,即所謂春巡與夏巡。

首先以艦隊巡邏於海上,警戒偵察和尋機殲敵。當倭寇深入內海,則利用報警通訊系統,集中海軍與外島守軍協同殲滅。

此外大明水師還經常出動艦隊攻擊敵佔島嶼,粉碎倭寇的基地。

總之,殲敵於海上是大明海防戰略的核心。

之後,大明朝廷財政困難,大明水師開始收縮海防線,遠洋艦隊被召回,大型艦隻停止建造,島嶼基地被放棄,海防線被從遠海甚至外洋壓回海岸。

沈壽崇的父親沈有容在登州水師巔峰時服役,如今的慘像自然讓他痛心疾首。

故而,他明知此舉類似於向上官揭發,會得罪軍中同僚,但他還是不管不顧說出其中的弊病。

秦浩明坐在中軍大案,認真聽完沈壽崇的控訴,心裡微微嘆了一口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大明朝廷戰略錯誤,喪失良機,固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這其中,又何嘗沒有這些基層軍官的推波助瀾?

不過,人生百態,有貪腐,就有清廉,總還是有爲國家爲大明着想之人,例如眼前的沈壽崇。

“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來於海,危險亦來自於海上。

一旦他國之君奪得海洋,則華夏危矣。大明艦隊曾經戰無不勝,可用置於擴大通商,制服異域,使其不敢覬覦海洋。

如今困頓至此,連區區建奴在邊,亦無力騷擾,更談何進攻他土?

此乃大明水師之恥,希望諸君共同努力,重現大明水師輝煌。”

秦浩明驀然站起身,雙手攤開,據案而立,目光威嚴從衆人臉上一一掃過。

“諾!謹遵秦督令!”

不管衆人有什麼想法,在這個關節眼上,是沒有人膽敢有反對聲音。

“然水師有許多弊病,如人身上之肌瘤,必須加以革除,方能重新煥發活力。

本督不妨明言,今後登州衛將有許多新舉措,或有損害在場諸位之舉,譬如吃空餉,譬如每天操練等。

有誰自認爲難以忍受或者有其他好的去處,請在三日後本督離開之時提出,或許本督可以酌情安排,好聚好散嘛!

但若留下,又想和以往一樣,則休怪本督心狠手辣不講情面。”

說到後面,秦浩明厲聲疾色,語氣冷峻異常。

非常之時行非常手段,再想如太平年間一般,你好我好大家好,只不過是把項上人頭讓韃子像割韭菜一樣。

此言一出,場中有幾人面有躊躇,其中一個千戶小心翼翼的說道:“啓稟秦督大人,不吃空餉下官可以做到。

只是每天操練,怕是弟兄們的身體扛不住。另外,訓練的槍炮等損耗不菲,怕也是一筆大開支。”

他說的是實話,其他人紛紛點頭附和。

大明一日兩餐,伙食不談也罷。能夠做到三日一操甚至五日一操,已經算是強軍。

至於說每日操練,近些年聞所未聞,或許大明建國初期尚有可能。

“諸位請放心,本督既然如此嚴厲要求你們,自然會在軍需方面有所保障。

糧餉、器械、衣服等等,一定會足額發放甚至有所增加。

只不過,今後登州水師將分成正兵和輔兵兩部分,正兵每月餉銀二兩,輔兵每月一兩紋銀。

每服役一年,增加五錢餉銀,五年後可自行選擇是否繼續服役。

無論正兵還是輔兵,一律一日三餐,保證將士們伙食充足,有魚有肉。

當然,將士們以後的餉銀將由盧郎中統一發放……”

在衆人目瞪口呆之中,秦浩明把今後對於登州衛的設想一一道出,有禮有條。

另外,還從制度上斷絕了軍官吃空餉的可能性。

“秦督,那正兵和輔兵如何挑選?如那等老弱之人又如何解決?糧餉是由濟南府還是宣大總督府提供?”

此事已經涉及到具體改革軍制,別的不說,單是私自提高登州衛將士餉銀,就已經是類似於募兵制。

事關切身利益,海防遊擊程達必須問清楚。

“程將軍問得好!”

秦浩明隨口稱讚一聲,接着繼續說道:“登州衛乃軍港,不管大小據是軍戶,本督不會棄之不理。

шшш◆ttκā n◆Сo

然邊境不寧,戰亂四起,既然從軍,便免不了戰場廝殺,以命相搏。

可軍中多有老邁將士,有心殺敵,奈何力不從心?且大多疲於訓練,上陣只不過徒費性命而已!

所以本督決定,從登州衛現有萬餘將士中,挑選五千人組成水師陸戰隊,日夜訓練,保證其戰鬥力。

顧名思義,水師陸戰隊,上山能打虎,下海能擒蛟,方能水陸兩戰,才能稱之爲精銳。

便是這五千人中,本督也決定精益求精,只要訓練合格的三千人,裁汰不合格者,一律編入輔兵隊伍。

至於說糧餉,不論是濟南府還是總督府,一定雙向保證。

即使本督離開以後,盧督也一定會堅決執行下去,請程將軍無需擔憂!”

秦浩明有條不紊,微笑着一一講解清楚。

ps:感謝書友顏蟄的打賞,感謝諸君每日投票支持,祝願大家父親節快樂,故土難離敬上!

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五百六十五節 鰲拜怎麼逃的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三十六節 義女柳如是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二百五十四節 國之利器第五百七十一節 父子對談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一百三十七節 你不一樣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五百一十八節 磅礴如海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四百八十七節 開花結果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三百四十五節 此生無憾第二百五十四節 國之利器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六十節 困局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五百二十三節 巧了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五百八十四節 各有打算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一百七十一節 明魂
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第一百一十七節 騎兵對決第五百一十七節 長箭當空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五百六十五節 鰲拜怎麼逃的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三十六節 義女柳如是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六百三十二節 改造朝臣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二百三十八節 視察兵仗局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二百零一節 崇禎的手段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二百五十四節 國之利器第五百七十一節 父子對談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六百六十一節 流民安置第五百二十二節 兵不血刃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一百三十七節 你不一樣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五百一十八節 磅礴如海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四百一十九節 無恥之尤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四百八十七節 開花結果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三百五十八節 還施彼身第五百七十七節 鰲拜慘死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三百四十五節 此生無憾第二百五十四節 國之利器第二百八十一節 難道血已冷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六十二節 考察第五百八十八節 袞袞諸公第十三節 規章制度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四百四十九節 囂張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一百零七節 立功授田第六十節 困局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五百二十三節 巧了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六百一十七節 奸猾吳三桂第五百五十六節 度日如年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五百八十四節 各有打算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二百四十六節 對比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五百九十六節 多鐸的眼淚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一百七十一節 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