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祖母告囑

元旦次日,十一娘果然便得太后主動允假,初三回家,不及與喜出望外的九娘、柳瑾閒談,第一件事當然還是去見親長,太夫人眼看着身着簇新襖裙的這個孫女,這時已經婷婷玉立,自幼便生得濃長烏秀的雙眉底下,眼角愈更纖致,此時未多顧盼,眸中澄靜如舊,見禮時脣邊稍噙笑意,一邊梨渦小陷,儀態端麗,禮畢擡眸,笑意便滲入眸心,還是淺淺的,有若清波微漾,卻攸而華光熠熠,雖不露矯揉風情,更多少賞心悅目。

太夫人已經有些不記得姜姬當年長相了,但這時在她眼裡,幾個親孫女中,十一孃的眉眼最肖兒子,又因她的一雙子女容貌極爲相似,因此十一娘自然也就像極了女兒阿韞。

只阿韞這樣年歲時,性情亦如她一般倔強,又因許多不遂心意的波折,愈漸冷傲自孤,沒有這樣的從容平靜。

想到這裡,太夫人心中不由一陣刺痛。

是她忽視了阿韞性情上頭的缺陷,沒有及時開解,亦無能改變女兒命運,阿韞纔會……一步步將自己逼入絕境,落得那樣悲涼收場。

因着被十一娘觸動傷心事,太夫人一時只顧拉着孫女的手打量,看着看着就默默溼了眼眶。

十一娘也在打量太夫人,只不過數月未見,鬢角似乎又添不少銀霜,歲月的風痕便難以避免的蒼老了容顏,雖然有脂粉掩飾,眉眼間的憔悴還是更見端倪了,忽然間又睹太夫人眼角溼紅,十一娘心中也是一驚:“大母?”

太夫人總算才從回憶裡清醒,一嘆,錦帕沾撫眼角,脣邊卻帶笑意:“伊伊越發像你阿姑了。”

十一娘也知道貴妃之逝對太夫人打擊甚大,自那一日起,因爲心中傷感,身體每況愈下,但族中家務多少大事瑣細都離不開太夫人統籌權斷,也是一味強撐,長此以往,終是不利康健。

可每每十一娘有心勸解,太夫人卻又總是顧左右而言他,一如今日這般。

甚至於在感嘆那句話後,並不待十一娘開解,已經岔開話題:“我就知道除夕夜那話只要傳進太后耳裡,她必會讓你返家,太后呀,就是看不得我日子舒坦,總想着給我添堵。”

這話說得略長些,細心的十一娘聽出了太夫人氣息似乎不穩,很是擔憂地詢問:“大母可是身感不適?”

“臘月時病了一場,將將好些,故我越發掛念咱們伊伊,除夕那話,是我有意當衆說道,太后應是以爲有七娘居中挑撥,我越發對你不滿,她要落井下石,卻想不到正好讓我如願。”太夫人看出十一娘頗爲擔心她的身體,也暗怨自己剛纔一時心緒激盪,在孫女面前流露出悽容,這時有意藉着譏嘲太后的口吻緩轉氣氛。

“大母可得好生將養,莫若讓兒聽聽脈息?”十一娘這時粗通醫術,又背熟了不少金匱遺書所載秘方,就要爲太夫人診脈。

卻被太夫人阻止,讓她挨在身邊跽坐好,反而笑着寬慰:“略感風寒而已,上了年紀,這也是在所難免,伊伊莫憂心,大母好着呢,大母未曾等到韋海池罪有應得一日,還捨不得嚥下這口氣。”她這一生沒有更多盼望,卻一定要比韋海池活得長久,她要看那婦人身敗名裂千夫所指,總得要等韋海池死不瞑目,她也才能含笑九泉。

“伊伊,轉眼你也長成大姑娘了。”老祖母不無憐愛的輕撫小孫女的鬢角:“我還記得你五歲返京時,丁點大一個孩子,氣度卻已見從容沉穩,那時我便想,是京兆柳有幸,子侄一輩不乏俊彥,就算閨秀中,也有伊伊這樣才智過人又乖巧明理之女兒。”

“伊伊能有今日,皆爲親長慈恩庇顧。”十一娘這話是發自內心,她也不曾忘卻初得新生時,當知自己竟然成爲柳氏庶女,起初種種顧忌與不安,若非太夫人這個祖母與蕭氏這個嫡母庇顧照恤,勢必更添艱難險阻,她這一路走來,不會像眼下這般一帆風順。

太夫人決意輔佐晉王固然是因爲與韋海池素有舊怨,再兼柳貴妃的因素,可撇去這兩條,太夫人也的確對裴氏一族心懷情義,不忍見裴氏一族沉冤難雪,甚至負愧於當初未能保全裴姑母。

裴柳二族固然是姻親,但柳姑父卻並非太夫人親出,太夫人能爲裴鄭二族申冤昭雪不惜深涉險惡,的確是深明大義。

“朝中最近發生不少事,得空你再與你世父、阿耶剖析,我急着見你,只爲一件……”太夫人也適時結束了感慨,談及正題:“晉王漸近及冠,你與瑩兒也已經到了議親之齡,太后沒有藉口再拖延晉王婚事,這一件事,最遲年底即有定論!只最近就我觀察,瑩兒似乎與晉王反倒走動頻繁,我起初還甚憂心……你亦知你姨祖母,雖說也與太后有隙,不過一貫是義氣之爭,許多事,她都做不來,就連瑩兒,年歲大了,你姨祖母也拘束不了,瑩兒若爲晉王妃,對大局有害無利,只我後來又一想,晉王哪能如此沒有成算?與瑩兒交近,這應當是晉王有意而爲罷。”

十一娘由衷感佩:“大母明鑑。”

“如此說來,伊伊與晉王已經開誠佈公?”太夫人雖然一早就在計劃十一娘爲晉王妃之事,但她身份曖昧,若與晉王來往頻繁勢必會引太后疑心,連帶着柳姓子侄也不便與晉王交從過密,故而並沒機會與賀燁私見長談,聯絡商洽事宜一貫是靠十一娘與賀湛、陸離作爲紐帶,但姻緣之事,總不能讓十一娘這個閨閣女兒自己開口,故太夫人還在考慮是否到了時機委託賀湛或者陸離,沒想到十一娘已經提前一步與晉王商量計定,聯手給謝瑩挖坑了。

雖說不至於責怪十一娘有失禮教,但太夫人難免感覺錯愕。

十一娘也旋即反應過來,自己如今還是待嫁閨中,似乎過於主動不符一貫性情,於是只好將蕭小九那樁變故全盤托出。

太夫人頓感啼笑皆非,揉着額頭說道:“沒想到殿下竟會誤解你與小九……”

誤解不說,竟然還教唆小九邀約十一娘私奔,這些孩子,行事也未免太沖動了些!

不過太夫人轉念一想,又甚感安慰:“殿下這是感念咱們家族投效之誠,纔有不記利害,成人之美之心,你阿姑當年果然沒有看走眼,晉王的確重情重義,但願他能實現抱負,大周,太需要一個仁明君帝了!”

又仔細想了一想謝瑩這番行爲會引來的後果,太夫人連連頷首:“此計甚妥,太后多疑,必不會樂見晉王夫婦和諧同心,伊伊這些年,的確不枉長隨左右,對太后心性知之甚深。”

“一切都靠大母點撥指教。”這話也是發自真心,十一娘其實對韋太后並不熟知,起初入宮時,也只曉得韋海池面慈心毒而已,若非太夫人細細囑告這位同父異母的庶姐習性城府,十一娘並無自信真能取信太后漸得器重。

“可是伊伊,晉王殿下固然看重情義,但若有一日真能位及九五,後宮也難免不會妃嬪成羣,你……”太夫人說到這裡略略一頓,不免長嘆:“身爲女子,有誰樂意長陷勾心鬥角?你若只是嫁予貴族子弟,雖然也難免卻夫君納妾,但禮法在上,妾室也不敢過於挑釁,只那天家內廷,卻反而不依禮法規束。”

十一娘明白太夫人在擔憂什麼,普通貴族之家,縱然納妾,可以妾爲妻之事少之又少,妾室爭寵,至多也不過是爲了些微小利,因此多數不會謀害正妻,險惡就要減少許多,但後宮卻不是那麼回事,皇帝凌駕禮法之上,從古至今,也不知發生了多少以妾爲妻的事件,甚至周武宗,可謂千古仁君了,卻也做爲過因寵妃嬪廢棄元后的事,後宮妃嬪不少出身高貴,又有謀奪正宮的希望,爭強鬥狠自是比貴族後宅更加慘烈百倍,就算賀燁重情,將來不會寵妾滅妻,她也必須防範那些妃嬪迭出不窮的奸計陰謀,需知皇后就算不會被皇帝廢棄,但一旦死了,後位也會騰空,她上輩子豈不是就死在陰謀暗算上?

皇后之位雖然尊貴非常,但卻要終生陷入明爭暗鬥,在許多女子眼中,這並非是美滿歸宿,太夫人遠見卓識,不是那些只圖富貴的淺薄之輩,又是真心愛惜十一娘,倘若不是因爲情勢所逼,是斷斷不會將孫女送入那富麗堂皇的錦繡牢籠。

“伊伊,女子之幸,其實不在榮華富貴,而在得一知心人白首攜老,你倘若生於盛世之治,親長亦會如對七娘一般,爲你擇一位門第稍低之溫厚子弟,琴瑟和諧安寧靜好,大母時常惋惜,你如此聰慧,卻偏偏因此要擔當艱勞。”太夫人甚感愧疚:“是難爲了你。”

十一娘卻莞爾:“七姐如今卻並不覺得美滿呢,大母,人這一生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伊伊既非生於治世,註定不得靜好,卻甚慶幸尚有能力能夠爲君國社稷、家族自安略盡心力。”

“你既能預見今後,又能坦然面對,大母亦信你自有計較,大母也許幫不得你許多,唯有一諾,無論將來情勢如何,京兆柳都會成爲你身後助力,我們始終是你家人,一脈相連休慼與共,無論何時,你都不會失去庇靠孤軍戰敵,切記勿忘。”

十一娘懂得這承諾的份量,她也看多了不少家族爲圖榮華,將女兒送入那錦繡牢籠,靠着女兒坐享富貴,然而一旦關係利益存亡,根本不論親情血緣,多的是隻圖自保斬斷骨肉的狠絕,身爲女子者還不能抱怨,因在家族面前,任何個人私己都不值一提。

因此她肅顏長拜,領謝太夫人這千金一諾。

“晉王若真決意赴藩,那麼晉朔危局就是一個大好時機。”太夫人扶起十一娘,又再說道:“如果一切順利,你許就要隨晉王遠去河東,家人皆遠,自己莫忘好生保重。”

太夫人不無感傷,這一去,成則榮歸,敗則人亡,也不知何時再能骨肉/團圓,是否還能骨肉/團圓了。

十一娘正待寬慰,太夫人緊緊一握她的手腕:“彥兒隨軍出征之前,我已交待他,倘若晉王事敗,攜你一同遠走新羅,這些年來,我暗下遣人在新羅置下田宅……你們兄妹兩,也許就是京兆柳唯一血脈,若時運如此真逢大厄,切記不可義氣用事兒女情長,要留得性命!”

第903章 遠客第1082章 這個狀況真奇異第451章 賀湛返京第257章 收買人心誰不會第931章 攻守之爭第165章 蔣氏大鬧含象殿第451章 賀湛返京第513章 隱患多多第700章 連環計第663章 玉管居第323章 薛郎計第390章 晉王府第120章 屋頂上的少年第1200章 敬畏第1130章 佈局第1193章 陛下大走桃花遠第670章 豪族子第1400章 竟有如此誤解第964章 決戰一觸即發第191章 飲樂第418章 一家之主的重要性第1224章 莫測心思第1188章 暗涌第687章 怒火第921章 發作第1118章 獻城第83章 慈父薛陸離第1365章 婷而中毒第46章 命定之人第104章 花粉和氣喘第767章 如此逼迫第1272章 尹紳回京第979章 一敗塗地第920章 一幅珍品第777章 殿下救命第32章 庶女心計第987章 艾綠抓了個佃作第328章 惡劣紈絝第709章 至雲州第198章憐香惜玉及恩侯第459章 早嗎?第97章 踩坑第475章 搶手第1310章 隔閡當真加深了第989章 攻奪之前第280章 咎由自取第1005章 貪生的禍害第321章 小韋氏吃虧第869章 晉王負傷第1317章 昭儀好膽量第1070章 太后退步了?第267章 長安五子第1188章 暗涌第43章 十一娘“升遷”第871章 承德五年第32章 庶女心計第267章 長安五子第1144章 此生只能無情第1291章 兩起風波第392章 暗殺第1088章 蜀王也是背鍋俠第321章 小韋氏吃虧第372章 末日第334章 一定要打你板子第932章 再一次被套路的謝瑩第927章 聽召章臺園第1409章 來了第258章 陸離行卷第1172章 賀瓊第45章 終於“香消玉殞”第911章 好消息第409章 七娘獻殷勤第185章 裴府舊奴第485章 “新寵”踏雪第577章 小韋氏覲見第1153章 劉氏真癡情第1158章 大開殺戒第193章算計開始第105章 關於江迂第1061章 阡陌的來歷第399章 再救邵博容第914章 “兇手”只能有一個第770章 婦人手段第1256章 轉身之間第1074章 賺得莒世南第465章 賓客們第1157章 京兆府會商第202章 又是一年了第869章 晉王負傷第1041章 我想來,你就請第188章 默契化解第992章 廣陽危急!第204章 璇璣有何玄機第139章 押送縣衙第257章 收買人心誰不會第385章 色誘第918章 這是一出滑稽戲第595章 再訪林宅第654章 夜遊
第903章 遠客第1082章 這個狀況真奇異第451章 賀湛返京第257章 收買人心誰不會第931章 攻守之爭第165章 蔣氏大鬧含象殿第451章 賀湛返京第513章 隱患多多第700章 連環計第663章 玉管居第323章 薛郎計第390章 晉王府第120章 屋頂上的少年第1200章 敬畏第1130章 佈局第1193章 陛下大走桃花遠第670章 豪族子第1400章 竟有如此誤解第964章 決戰一觸即發第191章 飲樂第418章 一家之主的重要性第1224章 莫測心思第1188章 暗涌第687章 怒火第921章 發作第1118章 獻城第83章 慈父薛陸離第1365章 婷而中毒第46章 命定之人第104章 花粉和氣喘第767章 如此逼迫第1272章 尹紳回京第979章 一敗塗地第920章 一幅珍品第777章 殿下救命第32章 庶女心計第987章 艾綠抓了個佃作第328章 惡劣紈絝第709章 至雲州第198章憐香惜玉及恩侯第459章 早嗎?第97章 踩坑第475章 搶手第1310章 隔閡當真加深了第989章 攻奪之前第280章 咎由自取第1005章 貪生的禍害第321章 小韋氏吃虧第869章 晉王負傷第1317章 昭儀好膽量第1070章 太后退步了?第267章 長安五子第1188章 暗涌第43章 十一娘“升遷”第871章 承德五年第32章 庶女心計第267章 長安五子第1144章 此生只能無情第1291章 兩起風波第392章 暗殺第1088章 蜀王也是背鍋俠第321章 小韋氏吃虧第372章 末日第334章 一定要打你板子第932章 再一次被套路的謝瑩第927章 聽召章臺園第1409章 來了第258章 陸離行卷第1172章 賀瓊第45章 終於“香消玉殞”第911章 好消息第409章 七娘獻殷勤第185章 裴府舊奴第485章 “新寵”踏雪第577章 小韋氏覲見第1153章 劉氏真癡情第1158章 大開殺戒第193章算計開始第105章 關於江迂第1061章 阡陌的來歷第399章 再救邵博容第914章 “兇手”只能有一個第770章 婦人手段第1256章 轉身之間第1074章 賺得莒世南第465章 賓客們第1157章 京兆府會商第202章 又是一年了第869章 晉王負傷第1041章 我想來,你就請第188章 默契化解第992章 廣陽危急!第204章 璇璣有何玄機第139章 押送縣衙第257章 收買人心誰不會第385章 色誘第918章 這是一出滑稽戲第595章 再訪林宅第654章 夜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