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終於治喪

勵新六年歲除日,隨着清晨第一聲鐘響,直至天光大亮,鐘聲仍然未絕,於是滿城民衆皆知國逢大喪,有百姓忙不迭地向北而跪,悲泣君帝駕崩,自從國都禁嚴以來的惴惴不安卻反而逐漸平息,連平民布衣都知道但凡喪鐘長響,繼位新君必然已經確定,不大可能再發生宮廷政變殃及無辜,只要不逢大亂,依然還是柴米鹽油的日子中等待生老病死,帝位歸屬何人既非民衆能夠干涉,又似乎與衆人並無多少利害關聯,大可不必惶惶難安,只不過眼看新歲將至卻不能如往年一般歡娛慶賀而已,那麼貴族官宦之家便更加顯得“有條不紊”,兩日前便有所預料,已將華燈綵幡取下,這時只需高掛白幡舉家服喪,等待宮中來使宣詔舉哀。

禮法原定,天子作爲君父,若崩,臣民皆應斬衰三年,但事實上一國軍政不可能停滯三年而不顧,故自古逢國之大喪,罷朝或爲三日或爲七日,在此期間百官及命婦皆需入宮哭喪,京都百姓也需集於坊門分批跪哭,而罷朝舉喪期滿,官員各歸職屬,百姓亦不需再行哭喪,然在四十九日停柩期滿前,衆人不得除服,宗室王公、皇親國戚、以及誥命在身的命婦仍然要往宮中哭喪,直至移柩入葬。

又因周高祖崩時罷朝哭喪七日,及到太宗崩前便留有遺詔“不敢僭越先君”而限於三日罷朝,兩百年來歷代君帝也都效仿太宗之定,故而固然因爲賀衍早喪韋太后痛失獨子而“哀悲欲絕”,卻也不敢打破陳規。

於是關於此次國喪儀制很快議定,從歲除日起,罷朝三日,無論官民貴賤盡皆舉哀,儀制與歷代先君喪儀並無區別,四十九日後臣民即可除服,唯宗室王公需服喪一年,明春試舉暫歇,一年之內禁止婚嫁宴慶,禁止鼓樂。

然而因賀衍之陵並未完工,故大葬之儀不得不沿後,待四十九日喪儀結束後移柩太廟,新君方行繼位之禮。

韋太夫人既有誥命在身,當然要入宮哭喪,命婦不比百官,不能跪哭含元殿前,而是集於內朝紫宸門前舉哀,但這並不妨礙韋太夫人甫一入宮,便聽聞繼位新君爲妹妹小韋氏所生之子賀洱這一消息。

膽敢未經宣詔便告訴她這一消息的人當然只有小韋氏,此婦捏着帕子擦着眼角作哀悽狀,素白麻袖掩示之下,卻不無得意地將此“利好消息”知會了她的兩個嫡姐,隨後又並不願意自降身份與命婦們共哀,轉身回到了郡王妃的羣體。

韋太夫人心情雖然沉重,自然不會現於表面,反倒是韋相夫人忍不住小聲誹議:“定是太后矯詔,聖上明明有手足兄弟,怎會讓一個區區宗室子弟克承大統?”

太夫人連忙喝止:“休得妄言,十妹既然言之鑿鑿,想必諸宗室已然遵奉遺令,再生誹議便是犯上作亂。”

這三日哭喪需朝夕不絕,諸命婦必須暫居禁內命婦院,輪留才能得以歇息時間,即便韋太夫人貴爲太后姐妹,也不能一步亂走些微違禮,直到三日之後,方得相對寬限,每日限時舉哀整整三個時辰即能出宮,太后沒有忘記體恤兩個嫡妹,特別恩賜可在喪儀期間留居禁內,免卻日日奔走之苦,柳氏嫡宗除太夫人之外,唯有次媳蕭氏有誥命在身,也被太后特意囑咐可留禁內服侍,闢如九娘等晚輩,因只是閨閣女兒,卻是沒有資格入宮哭喪,但十一娘因爲身任侍讀之職秉筆之實,卻也成了個別例外,除了陪同公主舉哀之外,也接受了太后的囑令,這日特地前來向祖母宣告貴妃焚宮“殉情”的噩耗。

命婦院位於延英門外,與親王院雖則相鄰,然而當中卻有宮牆隔阻,實際上並不相通,可命婦院中除了韋太夫人姐妹兩人與蕭氏之外,還有不少宗室王妃、夫人在此居留,十一娘想起太后那番嘆息叮囑——

“此事本應由我與你大母交待,只到了這時,我也不想再瞞伊伊,我與你大母閨閣時候就不和睦,她性情傲倔,因爲早年那些嫌隙並不願與我過於親近,又最疼愛你姑母,只怕忽聞噩耗悲痛激憤與我爭執起來,我這時實無心力與你大母解釋,只好委託伊伊,千萬要勸解着你大母,莫讓她當衆喧鬧,要是被旁人耳聞目睹,質問你大母不敬犯上,豈非又讓我左右爲難?另外……國璽既然已經找到,我也不願再追究貴妃違旨隱匿之罪,這乃禁中要秘,爲免節外生枝,最好莫與你大母實說,貴妃自盡是因忠於帝君,雖焚宮之舉大爲不妥,然考慮貴妃是因悲痛欲絕才行此過激之事,不加追究倒也不至於受人質疑,如此,我方能將貴妃追封爲後,隨葬帝陵。”

這番說辭無不顯示韋海池的慈愛心腸,非但不願追究貴妃匿璽大罪,甚至表其忠貞追封爲後,貴妃雖死,如此恩榮也爲柳氏之幸!

但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韋太夫人“知情識趣”的前提上,太后其實並不介意直接威脅太夫人接受貴妃“殉情”的結果,她特意囑令十一娘代爲執行,當然是別有目的。

此時爲哭喪禮間歇,雖然大多數命婦已然出宮,然則命婦院中仍是耳目雜多,十一娘倒也擔心太夫人猝聞噩耗過於悲憤,故而小心謹慎地提議祖母與嫡母往宮牆之外,作爲親王院與命婦院又一處間隔的小苑“閒步”敘話,可由於禁內正在舉行喪儀,這處小苑中也站滿了內宦宮人候令監督防止生亂,徹底避人耳目當然不行,是以十一娘絕無可能在這時便將貴妃究竟因何而死細細道來。

時隔多日,又遇如此突然巨大一樁變故,太夫人與蕭氏眼見十一娘安好無事原本都鬆了口氣,哪曾想緊跟着便聽得十一娘口述噩耗,太夫人膝蓋一軟乾脆跌坐於亭中素榻,蕭氏也震驚得緊掩口鼻,一時不知當說什麼,眼淚卻如決堤而下。

十一娘匍匐跪地,也是哽咽不止。

太夫人愣坐足有一刻,腦子裡空茫一片,當神思逐漸清明,幾乎忍不住拉起十一娘細問究竟,可她眼角餘光捕捉到那些不遠不近站候的宮人,雖然不至於聽清幾人有意壓低的言談,卻暗暗窺探的目光,明知此情此境絕非細問究竟的時機,雖然心頭刺痛,悲憤不已,然也只是狠狠握緊了顫抖的指掌。

看向十一孃的目光越發銳利,甚至夾帶着一絲冷絕。

“伊伊,我問你,你阿姑真是焚宮自盡?”

再得肯定的回答,太夫人拂袖起身。

蕭氏也慌忙起身摻扶,心中緊張:“阿家……”

“妄你自從入宮以來,還曾口稱你阿姑對你諸多憐愛關照,你就是這麼報答她!”

太夫人冷厲的目光最後掃了一眼十一娘匍匐哭泣的身影,頭也不回由蕭氏摻扶着,步伐踉蹌卻堅決,歸去命婦院。

十一娘依然匍匐不起,很長一段時間。

她沒有看到不遠處的宮人收回窺視悄然往含象殿的方向走去,也沒有看見更遠處的轉廊上,正準備進入親王院的少年,卻因爲偶然目睹這一場景,素服烏披地駐足凝望。

“太夫人怕是爲貴妃之逝過於悲痛,而誤解了柳小娘子。”緊隨賀燁左右的江迂嘆息揣測道:“大王莫如前往勸慰幾句……”

“你也過於小看了這丫頭。”賀燁眉眼冷冷,留下這句後決然轉身。

親王院的一處角亭,賀燁端肅跽坐——兄長駕崩,禁內治喪,他自然再不能如從前一般居住在紫宸殿,甚至親王院也只容他再暫住一時,等喪儀之後,太后必然會在宮外另賜王府,這裡已經沒有了他的親人,對於禁內賀燁並不留念,此時讓他沉思不語的是另一樁事件。

榮國公之孫盧銳,做爲皇親國戚又乃遊手好閒之徒,當然也要入宮哭喪,只不過當規矩森嚴的三日罷朝哀儀後,這位便開始有意接近晉王殿下,今日甚至爲賀燁“憾失帝位”打抱不平,言辭之間明顯有挑是生非之意,這讓好不容易纔保住性命的賀燁大感警覺,不得不仔細思量要如何處理此事。

盧銳一個貪圖享樂的紈絝能有多少野心?身後必然是因榮國公這個祖父指使,而隨着太后主政、重設宗政堂的旨意宣告天下,那些利慾薰心者無不蠢蠢欲動,企圖挑唆自己出頭爭強鬥狠者決不僅只榮國公一人,賀燁可不想將過多精力耗廢在與此類居心叵測之徒虛以委蛇同時,還要防備着太后起疑的糟心事上,因此正在打算是否殺雞儆猴,進一步強化自己活閻羅的形象,好讓叵測之徒避恐不及。

“那年被盧銳暗算墜馬身亡者,我彷彿記得與柳十一有些關聯?”

沉默片刻後,賀燁突然詢問江迂。

“大王所指可是喻四郎?據老奴所知,喻四郎原本與十一娘之族姐已定姻緣,眼看婚期將至,不想天降慘禍,只喻四郎未婚妻卻並非京兆柳一系,家境本已沒落,不惜遠投親族庇護,也是太夫人慈悲,將遠親視爲親孫女一般看待,纔給她尋了一門上好姻緣,也是真真可惜……因爲盧銳暗算喻郎,蕭九郎還曾打抱不平作詩嘲諷,彷彿後來又鬧生盧銳逼婚欲納柳娘子爲妾一事,但並沒讓盧銳趁願,盧銳就此怨恨上了蕭九郎,後來還被毛維暗中挑唆,欲綁蕭九郎施以毒手,結果也不知爲何,最後關頭識破毛維毒計,兩家就此結仇。”

被江迂一提醒,賀燁纔回想起一來一段陳年舊事:“說起喻四郎那位未婚妻,我倒還有些微印象,彷彿有年晉安阿姐置宴,就曾爲難於她,險些強迫那女子與喻四郎同席,我見小丫頭那嫡母憂慮不安,料得此女應與京兆柳嫡宗十分親近,所以隨手助了一助,想不到後來還發生過這麼一樁糾葛……貴妃阿姐是爲保我而亡,她之親友便如我之親友,哪容盧銳這惡賊逍遙法外,江迂,我知道阿祿是你侄女,如今她已漸得太后信任,你交待她……”

江迂聽聞賀燁一番低聲叮囑,卻惶惶不安:“殿下,盧銳雖是死有餘辜,殿下一心爲京兆柳出氣也無可厚非,然而眼下情勢……殿下有所不知,榮國公已然投誠汝陽王!盧銳有意接近殿下之事必然被太后看在眼裡,倘若殿下這時衝動行事,老奴就怕……會讓太后生疑,畢竟如此一來,殿下便是顯然進一步對太后示忠,可在太后眼裡,殿下不應對時局如此敏銳!”

第184章 謊騙第791章 真正用意第1146章 洛陽有降臣第845章 中算計,猶糊塗第1300章 一計連一計第976章 再度征戰第406章 穿越女的心路歷程第1160章 天明第54章 強勢太夫人第201章叔父柳仕宜第980章 你也不是真智慧第385章 色誘第1320章 索恩第732章 原告陳辭第396章 水亭私聚第842章 生辰第305章 賢妃舉薦第979章 一敗塗地第729章 熱鬧第1081章 成了?第309章 美人有知音,閻王得擁躉第442章 意料之外第1145章 李由在出演第928章 針對的究竟是誰第1099章 禍水的重要性第430章 徐國公崔政第542章 上元夜第611章 晉王的好事第1144章 此生只能無情第1033章 緣滅緣生第1182章 得逞第876章 當時兩大門派第1135章 貴賤?第221章 恩服之術第365章 紫宸殿內第511章 晉王好無恥第972章 衆口鑠金第417章 歪打正着第681章 以疏間親第665章 好色也能“世襲”第820章 曇花將現?第965章 突厥復國第54章 強勢太夫人第435章 公然求見第208章 陸離的駁辯第227章 扣留宮禁第463章 亂來第583章 晉王獲詔第1338章 母子第496章 大勝第1374章 帝王可以這樣深情第1227章 機心顯第215章 母子過招第594章 必救林昔第822章 可憐的“落花”第380章 “閻王”現身第229章 又死人了第698章 癡情錯付呀第714章 巡視第552章 厄運臨頭第773章 實爲鋪路第1060章 歸來者的出路第473章 拜師第1151章 決戰之前第546章 笑見血仇第256章 小九歸來第1137章 逼宮第417章 歪打正着第116章 雞飛狗跳第1215章 跪候紫宸殿第1236章 女兒的反叛第46章 命定之人第252章 奪權第1012章 真是個大隱患第762章 天價第260章 賀十四伴舞第1013章 帶綠帽子果然要被嘲笑第1160章 天明第1005章 貪生的禍害第262章 上升爲兩國尊嚴第667章 過招第544章 秦孺人的小心思第1376章 難捨第402章 挑撥離間第113章 將門虎女第72章 關於韋中書的“交待”第1183章 厥上,門外,兩雙第939章 太后大怒第986章 激化第758章 王妃很煩躁第470章 心結第1405章 “老鄉”相見第872章 陰謀展開第1089章 禍國第1013章 帶綠帽子果然要被嘲笑第1012章 真是個大隱患第323章 薛郎計第889章 我的野心很大第11章 以大欺小,勝之不武第40章 到底是誰更傻
第184章 謊騙第791章 真正用意第1146章 洛陽有降臣第845章 中算計,猶糊塗第1300章 一計連一計第976章 再度征戰第406章 穿越女的心路歷程第1160章 天明第54章 強勢太夫人第201章叔父柳仕宜第980章 你也不是真智慧第385章 色誘第1320章 索恩第732章 原告陳辭第396章 水亭私聚第842章 生辰第305章 賢妃舉薦第979章 一敗塗地第729章 熱鬧第1081章 成了?第309章 美人有知音,閻王得擁躉第442章 意料之外第1145章 李由在出演第928章 針對的究竟是誰第1099章 禍水的重要性第430章 徐國公崔政第542章 上元夜第611章 晉王的好事第1144章 此生只能無情第1033章 緣滅緣生第1182章 得逞第876章 當時兩大門派第1135章 貴賤?第221章 恩服之術第365章 紫宸殿內第511章 晉王好無恥第972章 衆口鑠金第417章 歪打正着第681章 以疏間親第665章 好色也能“世襲”第820章 曇花將現?第965章 突厥復國第54章 強勢太夫人第435章 公然求見第208章 陸離的駁辯第227章 扣留宮禁第463章 亂來第583章 晉王獲詔第1338章 母子第496章 大勝第1374章 帝王可以這樣深情第1227章 機心顯第215章 母子過招第594章 必救林昔第822章 可憐的“落花”第380章 “閻王”現身第229章 又死人了第698章 癡情錯付呀第714章 巡視第552章 厄運臨頭第773章 實爲鋪路第1060章 歸來者的出路第473章 拜師第1151章 決戰之前第546章 笑見血仇第256章 小九歸來第1137章 逼宮第417章 歪打正着第116章 雞飛狗跳第1215章 跪候紫宸殿第1236章 女兒的反叛第46章 命定之人第252章 奪權第1012章 真是個大隱患第762章 天價第260章 賀十四伴舞第1013章 帶綠帽子果然要被嘲笑第1160章 天明第1005章 貪生的禍害第262章 上升爲兩國尊嚴第667章 過招第544章 秦孺人的小心思第1376章 難捨第402章 挑撥離間第113章 將門虎女第72章 關於韋中書的“交待”第1183章 厥上,門外,兩雙第939章 太后大怒第986章 激化第758章 王妃很煩躁第470章 心結第1405章 “老鄉”相見第872章 陰謀展開第1089章 禍國第1013章 帶綠帽子果然要被嘲笑第1012章 真是個大隱患第323章 薛郎計第889章 我的野心很大第11章 以大欺小,勝之不武第40章 到底是誰更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