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佈局

阿史那奇桑並不能理解洛陽對於霸業的重要性。

宇文盛只好詳細闡述:“自前朝貫通南北運河,北至幽州,南至餘杭,皆以洛陽爲中心。也便是說,汗王若能拿下洛陽,便能截斷南北之間漕運,使晉王、韋氏不能守望相助,汗王據洛陽,東北可攻燕晉,東南能擊金陵,根本不需攻奪武關。”

“宇文君認爲,晉王與韋后還有可能握手言和守望相助?”奇桑詫異道。

“汗王切切不可低估晉王燁之謀略。”宇文盛道:“不瞞汗王,在下雖一度得韋相信重,任職京兆尹,若非汗王點破,也實不曾預料惡誹滿身一無是處之晉王竟野心勃勃,倘若此事確鑿,晉王城府之深,隱忍之能,委實讓人心驚,韋太后棄長安至金陵,大周社稷雖危,然並未亡喪,而仍佔據正統,晉王若在此時不遵號令,擁兵自重,妄顧異族入侵,必定會受臣民責謗,他隱忍多年,怎甘淪爲亂臣賊子?汗王可思懷恩王,起兵衡陽,一度佔據廣州,尚且能夠罷止內亂,對抗異族,晉王燁甚至需尊韋太后爲母,故聯手抗敵,方能贏得人心所向,是以,汗王必須戒備,未雨綢繆先奪洛陽。”

“據你所言,自洛陽往金陵,走水路更比陸路迅捷,何故韋太后棄此捷徑,反而出武關繞遠路?”奇桑百思不得其解。

“因爲韋太后有暈船之症,不得已方棄水路,彼時又聞汗王已經進逼京畿,走潼關至洛陽,大有風險與突厥軍隊正面相遇,方決定經武關撤逃。”這話倒也是實情,宇文盛就算保秘,奇桑一問柴取,也便能夠掌握。

“潼關將領,可會聽河南尹李辰翁號令?”奇桑又問。

“河南尹並無權限號令重隘守軍。”

“那就算能夠爭取河南尹投效,又有何意義?要想拿下潼關,只能硬攻。”

“河南尹雖然不握軍權,然潼關二十萬守軍,卻需靠河南尹支持糧草。”宇文盛一語道明厲害。

“李辰翁真能爭取,甘願臣服突厥?”

“眼下只怕不能。”宇文盛道:“畢竟賀周社稷未亡,叛臣逆子會受臣民唾棄,李辰翁乃世望出身,當然不甘聲名狼籍,揹負投敵之罪,然而,其仕宦多年,當然能夠看出,賀姓之治危在旦夕,這位河南尹,並非韋后黨徒,必定不肯爲韋后出生入死,只要汗王先以甘州、長安等百姓生計,曉以大義,促成李辰翁允准商船經漕渠駛入長安,即能緩解長安城軍民飢飽之危,於今後宏圖,大有益處。”

自從共治議和之前,蠻狄之軍進逼甘州,戰亂其實就沒有真正平息過,造成關中等地農桑失於耕種,收成銳減,更不說奇桑一路殺進長安,未曾約束部屬,沿途殺燒劫掠,想要恢復農桑可不是短期內便能促成之事,但這時莫說長安城中尚有這多人口,更增加了百萬軍勇,長安哪裡經得住坐吃山空,河南尹李辰翁當然不可能支援突厥人所需軍糧,不過爲了長安城以及京畿百姓,通融商船進出,還尚在他職權範圍之內。

“臣,可使洛陽,遊說河南尹開通商運。”宇文盛乾脆請令。

奇桑並沒有一口應允,他先詔賀湛,詢問見解。

“突厥騎兵雖勇,未知是否擅長水戰?”賀湛問。

奇桑無語,他連船都沒有坐過,哪會擅長水戰。

“既不諳水戰,奪取洛陽何用?”賀湛笑道:“在下也想請令遊說河南尹,如此,便能與妻子兒女一家團聚了。”

這就是暗示,一入洛陽,便有若飛鳥投林,既重得自由,當然去不復返。

但阿史那奇桑當然信不過賀湛的話。

柴取一語道破天機:“汗王固然不擅長行船水戰,無論北攻抑或南伐,軍行陸上,奪取關運,大可利用漕運輜重、糧草,多少便捷?洛陽當然至關重要。”

粟田馬養也落井下石:“賀澄臺當然不希望汗王攻潼關,因爲潼關一旦拿下,洛陽固然如手到擒來,突厥軍隊甚至能直逼晉朔!相比賀澄臺,宇文盛雖一度爲韋后黨徒,卻因賀珝事件,被太后遷怒貶黜,心中豈能沒有抱怨?投效汗王,方有可能東山再起,比賀澄臺這晉王黨徒更加可信。”

粟田馬養當然知道賀珝事件與志能便不無干聯,但事至如今,他竟仍然沒有察明到底是誰在威脅志能便營救賀珝,再說正如賀湛斷言,這個遣周使可不願意突厥真能平定天下,他的盤算正是趁火打劫,所以爲防節外生枝,壓根便沒有提志能便也許已經暴露的事。

謝瑩也認爲宇文盛更加可信:“此人並非世望出身,而是寒門取科舉入仕,靠攀附韋元平晉升,雖說曾與薛陸離有些來往,相比賀澄臺,不大可能投效晉王,若是隻圖潛逃洛陽,便爲徹底斷絕仕進,既識時務,哪能不知追隨汗王方乃大勢所趨,再者,他若真一去不回,於汗王而言並無損失。”

在謝瑩看來,宇文盛既不能用來威脅晉王,更不能用來威脅韋太后,便是被他潛逃去洛陽,無非便是受了一回愚弄而已,但要是宇文盛真能遊說李辰翁開通漕渠之禁放行商船,那可就大有益處了,利大於弊,便值得一試。

於是長安非但解禁,宇文盛甚至做爲突厥“使臣”大剌剌乘船通水禁,不僅李辰翁,晉王妃當然也立即獲知了長安城內的情形。

當見晉王妃與陸離,宇文盛雙眼含淚長揖禮見,先是咬牙切齒告知柴取獻城之事,衆人聽聞長安城百姓果然慘遭屠戮,皆沉默不語,李辰翁良久方纔嘆道:“幸得賀澄臺足智多謀,阻止更多無辜遇害。”

這時他們當然沒有想到,長安城的劫難並沒有真正過去,意識到阿史那奇桑並不容易愚弄的粟田馬養,仍然沒有放棄挑生混亂,他希望的是長安城大受損創,不僅平民,連諸貴最好也慘死鍘刀之下,這樣一來中原臣民必須奮死抵禦,阻礙阿史那奇桑征伐圖霸的腳步,與大周韋后系、晉王系混戰,這樣才能爲東瀛爭取大敗新羅的時機!

的確,經過百年以來的休養生息,東瀛人野心勃勃,他們從來沒有放棄對這片錦繡河山的覷覦,其狂妄自大甚至可以追溯到前朝,廣末帝執政時期,東瀛遣使訪華,就曾大放厥詞,國書上稱什麼“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後又聯同百濟共討新羅,意圖侵犯中華,直至白江村海戰失利,日本遭受重創,這纔不得不收起獠牙,向中原示好,然而因新羅拒絕其使船穿行海域,導致東瀛使船不得不冒險遠洋,也不知多少使者遭遇海難葬身魚腹,卻也從來不曾挫阻這個國家復興擴張的野心。

但顯然,就算日本如今得以休養生息,直接兵犯中原那是萬萬沒有可能,因爲海上風險莫測,無法避免軍艦沉沒,豈非出師未捷身先死?要想兵犯中原,就必須奪回近海行駛之權,那麼避不可免要與新羅開戰,而只有突厥大週一團混戰,強國無法支援新羅,日本人才有望獲得第一步勝利。

粟田馬養做爲日本貴族,完全不顧個人生死,就算奸計已被賀湛拆穿,阿史那奇桑對他心懷戒備,但他仍然沒有打消計劃。

他甚至還有一個暗中配合者,就是謝瑩。

奇桑忙於軍備政務,難免不能專注於盯防之事,而突厥部將驍勇有餘,論智計謹慎卻多有欠缺,於是盯防“奸邪”的任務便落在了謝瑩身上,謝瑩也不算失職,很快察覺粟田馬養在與吐蕃部將接觸,挑生是非。

但她沒有理會。

因爲她已經對央金公主忍無可忍,她是想利用這個機會,借刀殺人。

吐蕃王室推崇佛教,臣民不少虔誠的佛徒,但這並不代表吐蕃軍勇就有好生之德,事實上吐蕃與突厥結盟,盟約便有一條,當奪大周城池,金銀珠寶均分,奴役與女人也均分,然而當攻入長安,眼看這座繁華的城池,宮廷貴族宅邸高聳,多少奇珍異寶,突厥汗王卻不讓搶掠貴族,甚至連平民都禁止俘殺,這讓吐蕃軍勇大失所望,要知一路攻城奪地,吐蕃諸部將勇爲先鋒,傷亡遠比突厥更加慘重,如今大功告成,卻未得應有利益,這些部勇可不能領會阿史那奇桑的雄圖壯志,原本就憤憤不平,哪裡還經得住有人挑撥?

又因長安城解除禁嚴,突厥汗王宣告“一切如常、秋毫無犯”,終止了屠殺外郭/平民的暴行,民衆們雖然半信半疑,不過他們當然不可能閉門不出,他們不像大族富戶那樣積攢了足夠的口糧,他們需要謀生,而戰亂已經破壞了往日的井井有條,這也讓基本的生存問題變得更加艱辛,更多的人已經失業,而阿史那奇桑就算“寬仁大度”,也不可能將搶得的糧倉面對平民開放,只不過允許顯望高門,將各自私庫裡的口糧施捨出來,交坊官向平民發放救濟。

不過平民不知道救濟的來源,他們以爲是突厥汗王的善舉,如釋重負的同時,自然就放鬆了警惕,開始相信殺戮與動亂逐漸過去,長安會逐漸恢復往日的秩序。

不能要求這些樸素單純的百姓產生華夏子民向蠻狄屈膝的恥辱感,他們原本就是生活在被治的底層,儒家的“仁愛”“恤民”等政治思想,僅僅在於讓民衆感受到安定豐足的日常生活,帝國統治之下,尊卑貴賤的等級不能逾越,民衆們絕大多數都必需卑躬屈膝,他們不可能在君帝以及貴族面前耀武揚威,所以他們心目中的尊嚴,僅與自身的存亡密切相關,至於向誰屈膝,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正當大衆普遍認爲生活會回到從前的軌道時,一些人家,卻又遭遇飛來橫禍。

那些蠻狄兵勇,雖然不再對青壯男丁亮出屠刀,貪婪兇狠的眼睛卻開始緊盯坊道上的妙齡女子!

第1362章 決戰在即第547章 砸腳的開端第186章徹底攪亂的佈局第374章 國璽下落第254章 真病第1158章 大開殺戒第1173章 博弈第1144章 此生只能無情第643章 阮長史的用處第1147章 李公之餌第31章 反戈一擊第920章 一幅珍品第201章叔父柳仕宜第947章 故人舊事第393章 上巳春遊第661章 愚蠢的王妃第204章 璇璣有何玄機第306章 貼心的女兒第749章 毛維坑妻第1012章 真是個大隱患第403章 十一娘又要害人了第706章 這是情竇初生?第1054章 嫌隙第1268章 準才人、準女官第251章 危急時刻第1127章 舌戰粟田君第147章 故見第529章 號角第364章 突然的詔令第80章 可憐慈母心第680章 韓氏來訪第372章 末日第969章 伏屍禁苑第466章 缺席者第243章 從六娘到璇璣第707章 進步第876章 當時兩大門派第150章 挖牆角第1278章 傾心第448章 最合適的人第254章 真病第334章 一定要打你板子第756章 十四郎出手第223章 驚變第12章 主母施罰第970章 慌不擇路第1354章 弱女子的營救第715章 毫無默契第553章 玉郎名周季第1219章 帝王無情第886章 猜疑第1266章 弒君之計第283章 璇璣“暴露”第311章 晉王的美好願景第268章 圍擁萬年廨第355章 攀咬吧,妃嬪們!第1329章 噩耗又至第732章 原告陳辭第1034章 溫情第983章 論過錯第1102章 偏向虎山行第841章 力不能及,無奈自保第549章 決裂第362章 阮郎“癡”,事態急!第511章 晉王好無恥第733章 好個忠僕第427章 緗兒的“政敵”第1170章 關於扈娘第737章 又扳第425章 英雄救美第985章 喧賓差點奪主第194章十一娘“訓奴”第1359章 動手第683章 “不思進取”柳族長第1081章 成了?第175章 不是爲了解救天子第1115章 留守第474章 相當操心的晉王殿下第178章 常有作用的韋相耳目第1296章 寧死不從第1335章 迎戰第217章 杏園宴來了賽潘安第866章 “雙美”共浴第1090章 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第190章 師生第1098章 處處樹敵第1253章 未平息第917章 如惠風所願第588章 太后的仁慈第635章 風波之後第1306章 捉弄第1370章 一線第1272章 尹紳回京第489章 出現陣亡者第1052章 談判第243章 從六娘到璇璣第288章 可惜生於柳氏第997章 援兵!援兵?第250章 再突變第102章 自相殘殺
第1362章 決戰在即第547章 砸腳的開端第186章徹底攪亂的佈局第374章 國璽下落第254章 真病第1158章 大開殺戒第1173章 博弈第1144章 此生只能無情第643章 阮長史的用處第1147章 李公之餌第31章 反戈一擊第920章 一幅珍品第201章叔父柳仕宜第947章 故人舊事第393章 上巳春遊第661章 愚蠢的王妃第204章 璇璣有何玄機第306章 貼心的女兒第749章 毛維坑妻第1012章 真是個大隱患第403章 十一娘又要害人了第706章 這是情竇初生?第1054章 嫌隙第1268章 準才人、準女官第251章 危急時刻第1127章 舌戰粟田君第147章 故見第529章 號角第364章 突然的詔令第80章 可憐慈母心第680章 韓氏來訪第372章 末日第969章 伏屍禁苑第466章 缺席者第243章 從六娘到璇璣第707章 進步第876章 當時兩大門派第150章 挖牆角第1278章 傾心第448章 最合適的人第254章 真病第334章 一定要打你板子第756章 十四郎出手第223章 驚變第12章 主母施罰第970章 慌不擇路第1354章 弱女子的營救第715章 毫無默契第553章 玉郎名周季第1219章 帝王無情第886章 猜疑第1266章 弒君之計第283章 璇璣“暴露”第311章 晉王的美好願景第268章 圍擁萬年廨第355章 攀咬吧,妃嬪們!第1329章 噩耗又至第732章 原告陳辭第1034章 溫情第983章 論過錯第1102章 偏向虎山行第841章 力不能及,無奈自保第549章 決裂第362章 阮郎“癡”,事態急!第511章 晉王好無恥第733章 好個忠僕第427章 緗兒的“政敵”第1170章 關於扈娘第737章 又扳第425章 英雄救美第985章 喧賓差點奪主第194章十一娘“訓奴”第1359章 動手第683章 “不思進取”柳族長第1081章 成了?第175章 不是爲了解救天子第1115章 留守第474章 相當操心的晉王殿下第178章 常有作用的韋相耳目第1296章 寧死不從第1335章 迎戰第217章 杏園宴來了賽潘安第866章 “雙美”共浴第1090章 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第190章 師生第1098章 處處樹敵第1253章 未平息第917章 如惠風所願第588章 太后的仁慈第635章 風波之後第1306章 捉弄第1370章 一線第1272章 尹紳回京第489章 出現陣亡者第1052章 談判第243章 從六娘到璇璣第288章 可惜生於柳氏第997章 援兵!援兵?第250章 再突變第102章 自相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