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第110章 見策

“呵呵,蔣卿可置信否?”

崇華後殿內,聽聞夏侯惠的謙言,滿臉倦色深深的天子曹叡不置可否,而是側頭對着蔣濟發問道,“昔日不過散騎侍郎的稚權,便膽敢上疏駁已故大司馬伐蜀、怒斥吳質重於廟堂之上,而今身居中堅將軍之職,竟謙遜不敢妄言矣!”

“回陛下,老臣不敢信。”

聞問的蔣濟,順着天子心意樂和和的作答。

且故作肅容對着夏侯惠細細打量了一番後,便又加了句調侃,“莫非,乃是今稚權迎了新婦,陰陽泰和,故而不復先前意氣風發邪?”

你個老不修!

御前作答,竟口出如此言辭!

當即,夏侯惠就忍不住在腹誹了句。

“蔣卿所言極是!極是!”

但天子曹叡聽了,卻是笑顏更甚,不住點頭附和,且還對夏侯惠如此作言道,“謙遜乃是美德。然而爲國計議,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稚權何故藏拙邪!我魏國良將無數,今稚權若無良策呈上,便莫作從徵幷州之念了。”

而聽聞他們二人的對答,夏侯惠就知道伐鮮卑軻比能之事已然有定論了。

就連主將人選都確定了。

更聽出了曹叡的言外之意——

曹叡是想讓他從徵的,但需要一個可服衆的理由。

因爲誰都知道以洛陽中軍的戰力,討伐鮮卑軻比能自是不在話下的;且又有久在邊疆的田豫參與其中,此戰勝算不敢說是十成,但也有八九分罷。

故而,這種差事是一個積累功勳的好機會。

而且因爲有了“代漢”的故事,所以在魏國的慣例中,洛陽中軍要麼隨天子出征,要麼被宗室或者譙沛元勳子弟統領。

僅有一次例外還是倉促之間無人可用之下,讓張郃督領了三萬去解陳倉之圍。但也就是在那一次,張郃得到了細思極恐的殊榮:天子曹叡遣武衛、虎賁護衛他的人身安危.咳咳!

如此,曹叡就需要考慮權衡的問題。

今將以中軍出征伐軻比能,諸如宗室子弟曹肇、秦朗、夏侯獻以及曹爽等久在中軍任職的人皆可爲督,不乏人選,爲何要捨近求遠、讓職責仍在淮南的夏侯惠也隨徵呢?

一碗水端不平啊!

但曹叡是真的意屬夏侯惠。

理由不必說。

他最近可是一直都在琢磨着,如何讓夏侯惠儘快積累功勳、晉身廟堂之高,好充當捍衛君權的馬前卒呢!

所以,他需要一個理由。

讓夏侯惠進策就是出於這層考量。

哪怕諸多事情他都與蔣濟以及其他社稷重臣敲定了,但只要夏侯惠進策了,就能讓曹肇、夏侯獻等人無法說他厚此薄彼了。

“回陛下,非惠不願爲國諫言,只是在蔣護軍當前,惠不敢班門弄斧耳。然今陛下有囑,惠亦不敢不從,權以淺薄之見,但求尺寸之得。”

參透天子曹叡心思的夏侯惠,小小捧了蔣濟一句,才說出了自己的見解,“陛下,惠竊以爲,此戰以洛陽中軍伐鮮卑,且有熟諳邊事的田太守在郡,其難非在軍爭奪勝,而在於誅賊子軻比能也。是故.”

“稚權且止。”

不料,天子曹叡此時擡手打斷了他的話語,“稚權所言,軍爭奪勝不難,然而胡虜者居無定所,且臨陣不羞遁走。我魏國以精銳討之,彼爲何不遠遁千里避而不戰,而與我軍鏖戰邪?”

以你我之智,就沒必要明知故問了吧~

退一步而言,就算你自己一時想不透,蔣濟還能思慮不周?

WWW ▲TтkΛ n ▲c ○

被打斷的夏侯惠心中有些無奈,但也不得不答,“回陛下,乃彼賊子軻比能者,欲求鮮卑單于之位也。”

“善!”

頓時,天子曹叡拊掌而笑,“蔣卿,如何?朕就說稚權必能知曉此中緣由吧?哈哈哈~”

難不成又是賭戲?

身爲天子,沉迷於此不好吧?

聞言,夏侯惠再次忍不住腹誹了句。

其實他是誤會了。

蓋因在昨夜,曹叡就已然與蔣濟等人定下伐鮮卑的籌畫了;而今日,在他來覲見之前,曹叡也在此殿內召來夏侯獻、秦朗、曹纂與曹爽問過伐鮮卑之事了,並讓蔣濟在側參詳。

緣由自然是決定孰人可爲督。

但衆人的作答,卻是讓曹叡很失望。

不以軍爭籌畫見長的曹肇與曹爽是最差勁的,只是謙遜的聲稱,此戰多請教田豫即可,因爲廟堂之中無人比田豫更深諳邊塞之事了。

道理是這個道理。

但督領三萬洛陽中軍出征的督將,怎麼能是一個毫無主見之人!

夏侯獻則是討了個巧。

幾乎照搬了昔日曹彰徵代北烏桓的作風:“賞必行,罰必信,爲士卒先。”

當然了,不能說這種答案不對,但也就是一句場面話。

放之四海而皆準!

而秦朗的作答,倒是讓曹叡能頷首捋胡作笑顏了。

或許是他乃雲中郡人、家中近些年也收攬了些許鄉里猛士,知曉塞外之地的狀況,因而他的作答頗爲切中實際。

曰:“胡虜兵械甲冑皆不如我魏國精良,士氣戰心亦不如我魏國兵將,但彼勝在可來去自如。臣竊以爲,此番出兵之前,陛下可先遣使致田太守,以彼在邊疆的威信購募一些小部落族衆,時刻監視賊子軻比能的行蹤,可令我軍尋得決戰之機。如此,大破軻比能而揚我國威,不難也。”

這種答案不是最好的。

但也是將敵我優劣分析明瞭、知道此戰的主要目的不在於誅殺軻比能而是揚國威,以及提出了一個可行的作戰部署。

身爲久在中樞的將率,能對邊塞之地的戰事規劃如此,就讓天子曹叡覺得很不錯了。

尤其是在畢軌的前車之鑑當前。

也是因爲如此,曹叡聽到夏侯惠的作答後,很開心的理由。

是啊,軻比能怎麼不迎戰呢?

除非他不想被鮮卑各部推選爲單于了。

但反過來一想,若是不想當單于,他何苦還誘早年相互攻伐的步度根出塞呢?

再者,汲汲營營想成爲第二位草原雄主的他,綢繆奮爭了一輩子,不就是等着這個機會嗎?

只要將前來討伐的洛陽中軍擊敗了,那魏國還從哪裡抽調兵力來征戰塞外?

在蜀吳兩國的壓力下,魏國不就是到了遣使來與他和親的時刻了嗎?

許多遊離在外的鮮卑各部,在見到他擊潰了洛陽中軍,還有什麼理由不來依附!不推舉他爲單于!

不戰則令各部觖望,脫離他而去。

就連剛剛被他誘出塞結盟的步度根,都會覺得他無法重現鮮卑的榮光,進而背棄盟約。

而戰,則是畢其功於一役!

勝了就是衆望所歸的鮮卑單于、名至實歸的草原雄主!

焉能不搏一次?

尤其是,軻比能的年紀也不小了。

錯過了這次機會,恐怕此生都不會有成爲單于的際遇了。

“陛下明識善斷,此番言中,何有奇哉!”

在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上,蔣濟的作答總能讓天子曹叡綻放笑顏。

且可能是夏侯惠方纔的言辭中,對他很是恭敬,故而他作答罷了,還添了一句,“再者,稚權素有軍爭籌畫之能,如此顯而易見之事,難不到他。”

“蔣卿之言,深得朕心。”

天子曹叡喜笑盈腮,連連頷首,然後對夏侯惠擡手示意,“稚權,續言之。”

“唯。”

恭敬應了聲,夏侯惠先給蔣濟拱手以示謙遜後,才朗聲而道,“陛下,惠竊以爲,彼鮮卑賊子軻比能在塞外已然一家獨大,身若不死,我魏國邊塞之患不絕也。依惠之見,此番兵出討伐之前,不若遣使募購內間,待我軍破彼之際,或能趁亂取此獠首級!”

呃~

天子曹叡聽罷,沒有作答。

而是側頭與蔣濟對視了一眼後,便耷拉下了眼簾作思慮。

因爲夏侯惠的建議,他昨夜與衆重臣計議時就思慮過了,且也排除在外了。

不是他與諸重臣不想有所作爲。

他們當然知道已然一統漠北的軻比能,只要不身死,魏國的邊塞之患就無法解除,但想取軻比能的首級這種事,成功率很低。

而且,廟堂定策當求穩妥爲上。

將此戰定爲討叛揚國威,督兵的將率很容易做到;但若是以誅殺軻比能以竟全功,或會讓督將冒進深入、失利而歸,就連初衷都無法做到了。

“稚權可知,此戰我魏國不可持久?”

沉默了好一會兒,天子曹叡才輕聲發問,眉目間盡是肅穆。

“回陛下,惠知曉。”

同樣也作肅容的夏侯惠回道,“惠知曉陛下與諸公所慮,乃是蜀兵已然兩歲未出兵矣!是故,此戰我魏國當求速戰速決,不可因塞外之事而誤國家之功。此便也是惠諫言,誅殺賊子軻比能或可一試、非汲汲而求之緣由。”

“善!”

夏侯惠的話語甫一落下,曹叡當即眉目舒展讚了聲。

他是真的可以安心了。

理由是夏侯惠提出的建議並非是出於貪功之心,仍保留着對全局的思慮。

先前年年興兵犯境的蜀國,如今連續蟄伏兩歲沒有出兵,其緣由並非是彼沒有一戰之力或者是不復有犯境之念了。

而是吸取了先前每每因爲糧秣補給不繼、無奈罷兵歸去的教訓,先廣積糧谷、做好能長期作戰的戰前儲備後再出兵。且屆時此些年將心思放在航海之上的吳國,也肯定會應邀同時出兵,令魏國陷入兩線作戰的危急之中。

如此,可馳援雍涼與淮南戰場的洛陽中軍,自是不能長留在幷州的。

畢竟對於魏國而言,鮮卑軻比能只是癬疥之患,晚一些解決也可以;但若在對陣蜀吳二國的戰事中失利了,那便是魏國不可承受之重了~

所以,當得悉夏侯惠是在着眼全局之上,提出或可誅殺賊子軻比能的思量,天子曹叡便覺得可以聽一聽。

成與弗成,再做他論。

不過,曹叡還沒有出聲發問,在座的蔣濟就率先做聲,“稚權所言可募購爲內間者,乃是指鮮卑泄歸泥乎?”

此話一出,當即讓曹叡恍然。

的確,泄歸泥是最適合、也是最容易被魏國拉攏爲內通者的人了。

其父扶羅韓被軻比能所殺,其叔步度根就是以這層理由招他背叛了軻比能,但如今步度根卻復與軻比能媾和,也將他擺在了很尷尬的位置上。

哪怕是草原之上時而仇殺、時而媾和乃是常態,但無改他擔憂,有朝一日軻比能會追究他先前的叛逃之罪。

沒辦法,誰都不會願意相信已然背叛過自己的人。

且尋個理由將他殺了、併吞他的部落族衆,不是更符合軻比能的利益嗎?

最重要的是,他也是檀石槐之後。

在雄心勃勃想成爲草原雄主、晉身鮮卑單于之位的軻比能眼中,他的血統就是原罪。

在弱肉強食的草原上,居安思危是每個部落首領必備的要素。

泄歸泥當然也不會例外。

這也是他能被魏國拉攏成爲內通的基礎。

當然了,讓他直接背叛軻比能與步度根是不可能的。

畢竟他纔剛剛隨着步度根叛出魏國,且是軻比能主動前來示好的情況下,在短時日內他是沒有殺身之禍的。

但魏國可以先給他許下承諾,給予他另一個選擇,讓他慢慢思量啊~

待軻比能被魏國擊敗了、讓他看到軻比能也無法像檀石槐那般重現鮮卑榮光了,他就會想起來魏國的好了。

先下手爲強嘛~

軻比能對他是有殺心的,他爲何不將軻比能的行蹤透露給魏國,來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呢?

再者,他的部落很弱小。

就算安定繁衍生息十數年,同樣是諸多部落中泛泛者的存在。

如此,他接受魏國的條件再次內附後,也無需擔憂會被田豫打壓的事情發生。

“然也!”

聽聞蔣濟的發問,夏侯惠連忙謙虛作言道,“惠苦思一日所得,蔣護軍須臾便可道破,由此可見蔣護軍之智,惠屬實不及萬一也。”

他不是在阿諛奉承。

而是知道今蔣濟一言道破,肯定是早就有過用泄歸泥爲間的思慮。

但不知爲何他竟放棄了,且也沒有給天子曹叡提及。

故而,夏侯惠便想着提個話頭,看能不能讓蔣濟主動說出此中緣由,也好裨補自己的思慮不周之處。(本章完)

第33章 逐出128.第128章 拔刃127.第127章 衝突78.第78章 直率第173章 示警第166章 歸淮南第234章 噤聲57.第57章 以何戰第199章 利令智昏1第3章 無所事67.第67章 在我第7章 入東堂69.第69章 副職第196章 瞞天129.第129章 改道第148章 歸宅72.第72章 誘惑第13章 可恨第156章 何惑哉第220章 莫爭長短51.第51章 犯忌第43章 士家第138章 不語第197章 時不我與第166章 歸淮南第242章 有三敗112.第112章 潛鋒芒第44章 花明56.第56章 猶可否第182章 入甕第226章 臣惠斗膽111.第111章 首肯100.第100章 魏闕第178章 不識第157章 且試110.第110章 見策第3章 無所事第185章 死地第7章 入東堂81.第81章 不可伐79.第79章 主次第34章 門戶計第136章 離析第9章 殊榮第240章 猛士第184章 競速第171章 留下76.第76章 新軍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35章 招攬第187章 無裨第195章 不取第203章 好甜第11章 各有思124.第124章 惱意80.第80章 臨風第39章 弗改第143章 晚矣91.第91章 當歸84.第84章 臨發第194章 不歸94.第94章 閒歸家89.第89章 詐關47.第47章 威逼91.第91章 當歸第143章 晚矣128.第128章 拔刃114.第114章 雁北第244章 觀滄海74.第74章 廟算第223章 觀兵第149章 肺腑否122.第122章 義從第220章 莫爭長短99.第99章 蓋彌彰第28章 窮也第200章 利令智昏2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199章 利令智昏1第207章 大勢翻篇105.第105章 蜜餞第10章 狡詐乎55.第55章 詔來110.第110章 見策第168章 安下第203章 好甜第14章 臣無罪第232章 入營第232章 入營第41章 當黜之第24章 人事100.第100章 魏闕121.第121章 算計76.第76章 新軍第183章 或有詐第222章 就職80.第80章 臨風第218章 先以廟算第193章 邙山宴3
第33章 逐出128.第128章 拔刃127.第127章 衝突78.第78章 直率第173章 示警第166章 歸淮南第234章 噤聲57.第57章 以何戰第199章 利令智昏1第3章 無所事67.第67章 在我第7章 入東堂69.第69章 副職第196章 瞞天129.第129章 改道第148章 歸宅72.第72章 誘惑第13章 可恨第156章 何惑哉第220章 莫爭長短51.第51章 犯忌第43章 士家第138章 不語第197章 時不我與第166章 歸淮南第242章 有三敗112.第112章 潛鋒芒第44章 花明56.第56章 猶可否第182章 入甕第226章 臣惠斗膽111.第111章 首肯100.第100章 魏闕第178章 不識第157章 且試110.第110章 見策第3章 無所事第185章 死地第7章 入東堂81.第81章 不可伐79.第79章 主次第34章 門戶計第136章 離析第9章 殊榮第240章 猛士第184章 競速第171章 留下76.第76章 新軍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35章 招攬第187章 無裨第195章 不取第203章 好甜第11章 各有思124.第124章 惱意80.第80章 臨風第39章 弗改第143章 晚矣91.第91章 當歸84.第84章 臨發第194章 不歸94.第94章 閒歸家89.第89章 詐關47.第47章 威逼91.第91章 當歸第143章 晚矣128.第128章 拔刃114.第114章 雁北第244章 觀滄海74.第74章 廟算第223章 觀兵第149章 肺腑否122.第122章 義從第220章 莫爭長短99.第99章 蓋彌彰第28章 窮也第200章 利令智昏2第216章 位高權重第215章 稚權何如第199章 利令智昏1第207章 大勢翻篇105.第105章 蜜餞第10章 狡詐乎55.第55章 詔來110.第110章 見策第168章 安下第203章 好甜第14章 臣無罪第232章 入營第232章 入營第41章 當黜之第24章 人事100.第100章 魏闕121.第121章 算計76.第76章 新軍第183章 或有詐第222章 就職80.第80章 臨風第218章 先以廟算第193章 邙山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