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將伐

第19章 將伐

洛水畔,涼風習習。

斜陽漫入陳家別院的草堂中,落在猶立在臺階前的司馬師身上。

只見他立如松柏臨淵,面容平靜,若有所思,讓原本就很深邃的雙眸顯得格外幽沉。

“子元何所思?”

剛剛將其他賓客皆送離的陳泰,回來見了,不由出聲戲謔了聲,“莫非,方纔夏侯稚權不做迴應,令子元心有惱意乎?”

“玄伯莫說笑,我豈是如此小肚雞腸之人。”

被打斷思緒的司馬師,囅然而笑,“再者,方纔出聲作邀乃是我一時情急而思慮不周,夏侯稚權不置可否亦是當然。”

“哦?”

聽到截然相反的答覆,陳泰不由略微愣了下,待鎖眉作思了片刻,便拊掌而笑,“哈,子元之意,我知矣!乃稚權已然散騎侍郎,日常伴駕天子左右,難有休沐或閒暇之時,亦難迴應子元之邀也。”

的確,作爲天子近臣的夏侯惠,在時間之上是不敢與他人作約的。

畢竟如今世風仍崇尚並恪守着一諾千金。

不過,這個心有所悟與司馬師獨自發呆無關,故而陳泰說罷,復追問了句,“既然子元心中無惱意,何故在此傷神邪?”

“倒無傷神之說,我不過是有些感慨罷了。”

聞言,司馬師頷首而道,“嘗聞已故夏侯叔權,兒時便聚稚童戲行伍之事,年十六馳馬逐虎、一箭射殺,名動武帝;而夏侯幼權七歲屬文、有過目不忘之能,令文帝深奇之。然二者皆天不假年,時人皆謂再復夏侯一族榮光者,必乃我妻兄夏侯泰初也!今我與夏侯稚權坐宴,與之以雍涼戎事詳談,方知夏侯一族不乏賢也!我妻兄是否乃魁,亦尚未知也!蓋因我私以爲,稚權之才學,恐兼得叔權與幼權之長也。”

呃,兼得夏侯稱夏侯榮之長?

那豈不是天縱之才?!

當司馬師作別離去後,陳泰的思緒仍在因他斷言而起伏着。

不是對夏侯惠的才學有所懷疑,而是源於他乃潁川士人。

初,魏武曹操早期創業的時候,征伐之事賴宗室與譙沛故里勞之,權謀與政務委潁川士人勞之。

荀令君,便是曹魏麾下潁川士人的領袖。

而隨着荀令君故去與鍾繇老邁,娶了荀令君之女的、出自潁川名門的陳羣便成爲了潁川士人的魁首。

然而,如今的潁川士人在曹魏政權中,已然不復舊日的權勢。

表象的緣由是如今曹魏囊括天下十州之地,所聚攏的人才多不勝數,自然也要將權勢雨露均沾的分予其他州郡的士人。

但最主要的原因,則是當年荀令君對魏武曹操封公之事持有反對意見。

哪怕鍾繇、荀攸等人皆在曹操封王時領了魏國官職,但無改曹操心中隔閡,將潁川士人的權勢給分均了。這點,從現今執掌樞密機要、有資格參與廟堂決策的重臣人選中,便可一目瞭然。

尤其是當年由荀令君推舉入仕之人,已不復以潁川士人爲核心了!

且有自發抱團之勢,進一步將潁川士人的權勢蠶食了!

如同爲魏文曹丕遺留的顧命大臣,驃騎將軍司馬懿的權柄要比陳羣大得多,且更受其他州郡的士人傾慕。

此中的緣由,可不是司馬懿文韜武略更優之故。

或許,我當與夏侯稚權深交之?

嗯,此事還是且先稟過阿父,看阿父心意如何再做打算罷。

鮮有功利之心的陳泰,基於潁川士人的現狀,很罕見的綢繆起了仕途之路。

洛陽城外。

夏侯惠與夏侯和兩兄弟策馬緩緩而歸。

但不同的是,夏侯惠已然拋開雜念,優哉遊哉的欣賞着夕陽映水岸的旖旎了,而夏侯和則是垂頭怏怏沉默着。

似是,有心事?

只是才年十七的他,如今既不用操心家中事務,亦沒有踏上仕途勞神案牘,何來心事呢?

夏侯惠見了,心中很是不解。

不由關切的問了句,“義權,何故怏怏不樂?”

倒是不想,這句問話卻引起了夏侯和滿臉悲悽,曰,“六兄文思枯竭,難爲文事多年,而我與大兄竟是無察,猶汲汲催促六兄與他人交遊飲宴,令六兄在席間難堪,委實罔顧兄弟之親也。”

也讓夏侯惠一時啞然。

他是真的沒有想到,自己的謊言連夏侯和都騙過了,且還令夏侯和心生愧疚,引以爲咎。

而夏侯和見他愣神沉默,還以爲是自己的言辭引起了他的感傷,便又緊着加了一句,“六兄,今日歸去後,我一定勸說大兄,定不復讓六兄勉爲其難與他人交遊飲宴了!”

唉,果然!

做人還是要實誠一點好,不然撒了一個謊之後,就要用無數個謊言來圓了。

“義權不必如此。”

心中帶着感動,夏侯惠略思緒,才做出滿臉懇切說道,“經今日之後,我即使再與人交遊飲宴,亦不復有人令我作詩賦了。再者,我自以爲,文思枯竭於我以及家中而言皆乃好事。”

喔.

天意薄於身,猶言好事?

聞言,夏侯和訝然,完全無法理解,亦催聲發問道,“六兄此言,我弗能解也。”

“嘿,有何不解邪?”

夏侯惠樂了聲,侃侃而道,“一者,自武帝創業伊始,家中便以武勳顯名,我雖不復以文墨爲能,然卻可專注戎服之事,此非繼家門之後乎?且今天下刀兵未熄,巴蜀與江東不臣,屢屢興兵犯境,服戎馬者不乏功勳也,亦可覓封侯也!若有朝一日我可率軍伐不臣,以功封侯,此非爲家門添譽乎?次者,於社稷而言,詩賦不過小道罷了。我不過是難爲詩賦,並非是目不識丁,且現今賴陛下隆恩忝爲散騎,不乏觀政裨益自身之時,日後若能外放牧守一方,未必不能勝任。如此,不負我輩出將入相之志,有何惜哉!”

說到這裡,他略作停頓,伸手在夏侯和肩膀上拍了拍,勉勵道,“丈夫生於世,當自強不息,志在青史留名。或以詩賦,或以功勳,或以忠直,或以施仁政,或以修德行,或以興文教.百般皆可!豈能因一事不能,而自艾自憐自棄之!”

“壯哉!”

正處於血氣方剛的夏侯和聽罷,頓時拊掌而贊,昂揚做聲,“丈夫生於世,當自強不息!六兄之言,令我如撥雲睹日、頓開茅塞也!今後,我亦不執迷於交遊與屬文邀名之事,當求博衆之長、略盡才學,不負父兄之志!”

“善!”

夏侯惠不吝讚譽。

是的,他一點都不反對夏侯和常與京都才俊交遊、飲宴坐談。

更沒有叮囑幼弟要時刻謹記,自家乃譙沛元勳的身份與立場,莫常年與士族混跡在一起而引發天子心中不快。

因爲這是他預想中的後路。

緣由無他。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並不敢確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而若是他失敗了,向士族靠攏的夏侯和還有保住夏侯氏門楣的機會。

不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嘛~

如在魏奪嫡的時候,司馬懿乃魏文曹丕的良友而司馬孚則是在曹植府中任職;如崔琰曾公開力挺曹丕爲世子,但他從女乃是曹植之妻。

類同之事比比皆是。

在權勢的路上,許多家族每每做出選擇的時候,都不忘預留後路。

“六兄心慕戎馬,志在軍功封侯,不知可有機會隨徵巴蜀否?”

就在二兄弟不復作言,繼續驅馬趕路,即將進入洛陽城的時候,夏侯和不知想到了什麼,竟是如此發問。

也讓夏侯惠猛然勒住馬繮繩,滿目匪夷所思。

隨徵巴蜀?!

難道大將軍曹真已然徵得天子與廟堂首肯,將要伐蜀了?

然而,爲何身爲天子近臣的我竟不知邪!

愣神片刻,他便壓低了聲音,發問道,“義權乃是從何得悉,廟堂將伐巴蜀邪?”

“啊?”

不想,夏侯和也很驚詫,“六兄竟不知此事?”

只是反問罷了,他又擡手拍了一下額頭,略帶恍然而道,“六兄此些時日皆在宮禁伴駕,而大兄近日神色恍惚,應是忘了知會六兄了。昨日仲兄家書歸至,在敘話家常時,還向大兄討要數位阿父先前的部曲。仲兄聲稱,近些年巴蜀屢屢犯境,雍涼將士皆憤慨,不乏將率羣起向大將軍請命伐蜀之事。而仲兄嘗有復漢中之志,且自忖大將軍若上表求得天子首肯伐蜀,必允他隨徵。故而,他便討要數名阿父之前的部曲,以備進軍時作嚮導。”

他們口中的仲兄,乃是夏侯霸。

在魏文曹丕執政時期便在雍涼任偏將軍之職了,且早就被賜爵關內侯。

賴夏侯淵早年虎步關右的功績,他在雍涼軍中頗爲從容,對軍中各種消息也都很靈通。

原來如此!

或許,大將軍曹真日後上表請兵伐蜀的考慮,多少也有爲了安撫雍涼各部的心思吧?

畢竟這兩年的時間內,蜀國已然出兵寇雍涼三次了!

且還奪了武都與陰平兩郡。

對於佔據天下十州之地的魏國而言,若不反攻一次,未免也太傷國威了。

唉,若如此,伐漢中,應是事不可阻矣……

夏侯惠聽罷,心中有所悟。

“我受職時日尚短,應是無有機會了。”

淡淡的回了句,他沒有提及自身對伐蜀持有反對意見,而是出聲催促道,“義權,速入城吧。若再晚些,大兄應會擔憂了。”

“好。”

(本章完)

第161章 分營56.第56章 猶可否第4章 休沐73.第73章 篤定87.第87章 質問48.第48章 無畏127.第127章 衝突第134章 罷歸96.第96章 小婢女第252章 有兒子了95.第95章 左伯紙117.第117章 來見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134章 罷歸75.第75章 取輕64.第64章 後事第143章 晚矣97.第97章 自擇之第231章 細語88.第88章 發衝冠第168章 安下第137章 禍伏125.第125章 負氣48.第48章 無畏第9章 殊榮第248章 勘察114.第114章 雁北62.第62章 厚顏66.第66章 有變89.第89章 詐關125.第125章 負氣第2章 入闕第31章 收桑榆第9章 殊榮第177章 百騎第152章 莫求財78.第78章 直率第137章 禍伏54.第54章 匹夫80.第80章 臨風132.第132章 破襲127.第127章 衝突第241章 誠意第15章 如卿言67.第67章 在我47.第47章 威逼第4章 休沐第36章 社稷計第214章 觸類旁通第244章 觀滄海第170章 失計否第192章 邙山宴2第225章 御駕來58.第58章 恨遲也114.第114章 雁北97.第97章 自擇之第156章 何惑哉第218章 先以廟算第250章 還年輕82.第82章 士載80.第80章 臨風第153章 乃我67.第67章 在我80.第80章 臨風第163章 部將第210章 分權第19章 將伐112.第112章 潛鋒芒103.第103章 迎親第140章 蹙眉88.第88章 發衝冠第200章 利令智昏264.第64章 後事第18章 恨晚122.第122章 義從77.第77章 視爲人第144章 戰捷第202章 賊兵退70.第70章 詔來第33章 逐出第162章 饗將士94.第94章 閒歸家54.第54章 匹夫125.第125章 負氣第182章 入甕第143章 晚矣80.第80章 臨風110.第110章 見策第161章 分營第176章 不武第235章 謫貶130.第130章 當百71.第71章 扈從第189章 逞口舌第237章 變幻112.第112章 潛鋒芒第202章 賊兵退第35章 門戶計272.第72章 誘惑第218章 先以廟算
第161章 分營56.第56章 猶可否第4章 休沐73.第73章 篤定87.第87章 質問48.第48章 無畏127.第127章 衝突第134章 罷歸96.第96章 小婢女第252章 有兒子了95.第95章 左伯紙117.第117章 來見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134章 罷歸75.第75章 取輕64.第64章 後事第143章 晚矣97.第97章 自擇之第231章 細語88.第88章 發衝冠第168章 安下第137章 禍伏125.第125章 負氣48.第48章 無畏第9章 殊榮第248章 勘察114.第114章 雁北62.第62章 厚顏66.第66章 有變89.第89章 詐關125.第125章 負氣第2章 入闕第31章 收桑榆第9章 殊榮第177章 百騎第152章 莫求財78.第78章 直率第137章 禍伏54.第54章 匹夫80.第80章 臨風132.第132章 破襲127.第127章 衝突第241章 誠意第15章 如卿言67.第67章 在我47.第47章 威逼第4章 休沐第36章 社稷計第214章 觸類旁通第244章 觀滄海第170章 失計否第192章 邙山宴2第225章 御駕來58.第58章 恨遲也114.第114章 雁北97.第97章 自擇之第156章 何惑哉第218章 先以廟算第250章 還年輕82.第82章 士載80.第80章 臨風第153章 乃我67.第67章 在我80.第80章 臨風第163章 部將第210章 分權第19章 將伐112.第112章 潛鋒芒103.第103章 迎親第140章 蹙眉88.第88章 發衝冠第200章 利令智昏264.第64章 後事第18章 恨晚122.第122章 義從77.第77章 視爲人第144章 戰捷第202章 賊兵退70.第70章 詔來第33章 逐出第162章 饗將士94.第94章 閒歸家54.第54章 匹夫125.第125章 負氣第182章 入甕第143章 晚矣80.第80章 臨風110.第110章 見策第161章 分營第176章 不武第235章 謫貶130.第130章 當百71.第71章 扈從第189章 逞口舌第237章 變幻112.第112章 潛鋒芒第202章 賊兵退第35章 門戶計272.第72章 誘惑第218章 先以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