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

“草民林三,賓鴻,董彥皋,唐氏,拜見殿下。”

被內侍調教了一天的林三他們,哪怕心跳如雷,頭重腳輕。也還是按照內侍所教,一進門就跪拜了下去,根本不敢向上看一眼。

只有唐賽兒忍不住,偷偷擡頭看了朱瞻基一眼,又連忙低下頭去。

不知道是上面的人氣勢太盛,還是因爲太孫殿下的身份所懾,天不怕地不怕的唐賽兒,這個時候也有些手腳發軟。

這就是殿下?以後的皇上?就是他向山東運糧,救活了無數人?

在沒有父母被逼雙亡,丈夫也被打死的經歷之前,唐賽兒也不是那個已經豁出去一切的女反賊。

面對這個大明帝國的皇太孫,她深刻地體會到天與地的差距,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她忍不住收了收腳,讓布裙蓋住了已經破了一個洞的棉鞋。

朱瞻基看着面前低眉順眼的幾人,心中也是一陣感嘆。就是他們這幾個看起來平凡之極的鄉下百姓,卻在大明最顯赫的時候,在大明身上咬下了一大塊血肉。

而且他們的反叛不僅僅是一場反叛,更是給今後的幾百年民間叛亂都開了一個頭。

白蓮教的影響,就是從他們開始,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平身……”朱瞻基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仔細地打量着他們每個人,特別是自稱的唐氏的唐賽兒。

不過他的目光並無淫邪,哪怕就是林三擡頭看到他的眼神,也不會認爲朱瞻基對他的老婆有什麼企圖。

有的只是好奇,林三暗想,這是殿下沒有見過鄉下婆娘吧。這次五塊銀元還沒有花完,要是能省一點下來,回了山東,也給婆娘買一塊布,做件好衣裳。

“果然一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但是武藝再高,面對不公也只能卑躬屈膝。林三,你讀過書,說說這是爲什麼?”

林三擡頭看了朱瞻基一眼,抱拳說道:“殿下,朝廷勢大,我們草頭百姓只能順着。”

朱瞻基也沒有說他對還是錯,又問道:“據說你們在家鄉結黨成社,有數百健兒。那爲何尊嶽遭受不公,卻不揭竿而起?”

林三嚇的連忙又跪下叩首。“殿下明鑑,草民等人都曾與岳父處習武,這纔有了聯繫,並不曾敢結黨成社。即便岳父遭遇不公,草民也是想着到京城都轉運使司告狀,不敢有反意。”

“起身,坐下說話。”

林三還想說不敢坐,但是想到老太監教的。他不敢犟嘴,按照老太監的交代,四人坐在了右邊一排椅子的最後四個位置。

朱瞻基這個時候卻說道:“坐近一點,我可不願說個話要用喊的。”

坐在朱瞻基左手首位的楊章德也說道:“往上坐,殿下仁義,又不是吃人的老虎。”

等他們坐好,朱瞻基這才說道:“你們的事我已經瞭解了一些,今日前來,也是將有些話跟你們說清楚。”

幾人不敢接話,望着朱瞻基等他繼續說。朱瞻基勾了一下手指,他身後的金闊手拿賬本向前走了一步,翻開說道:“殿下自永樂十五年正月十六出海,去冬臘月十七回京,這三年並不在大明。但是殿下臨走之時,曾經交代,山東河北糧路不停。南洋各地稻米一年三熟,糧食充裕。

僅僅是呂宋一地,如今每歲餘糧就超二十萬石,這點運糧的耗費,對我大明不算什麼。我這裡有自永樂十五年到十七年的運糧記錄,每月都有運糧船抵達登州府,萊州府,也就是說,朝廷的糧食從來沒有停過。”

朱瞻基這才說道:“事情還沒有查出來,孤現在也不想跟你們說什麼懲治貪官污吏。只是讓你們知道,孤也被矇蔽了,這是孤的失職,愧對山東百姓。”

幸虧朱瞻基還沒有登上皇位,否則這種就屬於罪己詔了。

唐賽兒三人還有些不懂這裡面的彎彎道道,但是林三懂啊!他又跪了下來,額頭頂地喊道:“殿下是被奸人矇蔽,罪不在殿下。”

朱瞻基頭擺了一下,李亮上前扶起了林三,看他額頭已經磕腫,讚歎道:“倒是個忠心義膽的書生!殿下明察萬里,這次既然知道了這件事,自然要還你們一個公道,也還山東百姓一個公道。”

這一下,其他三人都聽懂了,也都起身跪了下來。“殿下明察秋毫,草民拜謝殿下。”

朱瞻基擺了擺手。“都坐下說話,不要跪來跪去。這跪拜是禮,你們敬我爲尊,我自然要爲你們主持公道。”

他話鋒一轉,又問道:“山東等地連年遭災,這黃河不靖,就難以過上好日子,但是朝廷如今鼓勵自由移民,爲何你等空有一身武藝,卻要留在山東受窮?”

這一下,四人卻有些懵了。林三清醒一些,回答說道:“殿下,草民家鄉等地倒是有移民通告,不過卻只能移民西北。西北那裡家嶽去過幾次,那裡都是沙土,種不出來糧食,與其前往那裡,還不如留在山東。只要不發洪水,山東各地還是能吃飽飯的。”

朱瞻基登時明白了過來,這就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朝廷的旨意又被地方官員給故意歪曲了。

大明的移民只有一個限制,那就是普通百姓裡面,長江以南的移民,只能向南,長江以北的移民,只能向北。

這是因爲南方人受不了北方的寒冷。讓南方人移民到北方,在沒有暖氣,連足夠保暖衣物都不夠的年代,他們恐怕都要凍死。

而北方現在本來就人少,爲了防止所有人都向南跑,導致北方沒人,所以北方的人也就只能向北移民。

但是除了這個限制,其他再無限制。

並且根據不同區域的氣候特徵,物產特徵,移民到不同的地區,發放的土地大小,糧食多少,都是有區別的。

比如現在鼓勵漢人向北海,也就是貝加爾湖周邊移民,只要肯移民到那裡,大明土地都是幾百畝的給。

除了土地,糧食,種子,也都有區別,都是適宜當地種植的作物,決不讓人在哪裡難以生存。

但是蒲臺縣這樣故意圈定一個不如山東的地方讓百姓移民,百姓自然是不願意去了。

這種政策的歪曲,在後世都是屢禁不絕,更別說這個時代了。

有時候,一個字寫錯,整個政策的意思都變了,更何況有心違背上層的意思。

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爲如今這個時代,人口就是資源,人口就是稅賦。當地的人變少了,繳稅的時候不是也少了,而官員們都是要接受業績考覈的。

所以,哪怕讓百姓受窮,也不遠百姓離開,是大部分基層官員的想法。

除了像浙江,福建一帶,人口密集,山多地少,宗族矛盾比較大,所以移民推行的比較快。

但是到了江西,兩湖,乃至北方中原一帶,官員們都是不支持移民政策的。

現在不是明末,那時候人口是現在的幾倍,而大片土地被地主,被官員侵佔,普通百姓的土地越來越少。

現在是明初,朱元璋分產到戶,朱棣也是大力打擊土地侵佔。普通百姓再不濟,家裡也是有幾畝地的,家家都是地主。

現在變成佃戶的,大部分都是因爲患病,才被迫賣地的。

另外,因爲如今的大明大力發展工業和商業,做工比種地掙錢更多,所以一些會一點手藝的百姓,也會把地賣了,然後搬到城裡住。

男人只要有穩定的工作,女人再隨便做點事,來錢比種地還多。

當然,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也怪朱瞻基,因爲他從南洋大量運回糧食,導致了糧價一直很低,所以百姓種地的積極性也就不高了。

但是這也是必須面對的困難,總不能看着受災地區的人餓死,總不能看着因爲種地的收入高,官員,舉人們一個個就開始侵佔土地。

所以,打壓糧價,對目前的大明來說,讓百姓的日子不算好過,但是能維持更長時間的穩定。

當然,隨着社會的發展,各項政策都是需要隨時調整的。當低糧價影響穩定的時候,提高糧食價格更好的時候,朱瞻基也會毫不猶豫地採取糧食保護收購價。

現在,面對山東等地出現的問題,朱瞻基有了抑制不住的殺氣。

官員上下勾結侵佔應該發給百姓的糧食,這是會引發民亂的大事。

而官員們陽奉陰違,曲解朝廷的政策,也是會耽誤他的衆多計劃。

朱瞻基還想着讓漢人們一直向西,去佔領烏拉爾山,把未來的俄羅斯限制在歐洲。但是按照現在的速度,一百年恐怕都達不到朱瞻基的目的。

這些計劃他當然沒有必要跟林三他們說,但是不代表他現在就不能利用林三他們的力量。

他不知道唐賽兒這個時候有沒有得到白蓮教的傳承,這股力量對許多統治者來說,是禍亂根源,但是朱瞻基來說,卻敢放心利用。

因爲白蓮教源自於佛教,在幾百年的發展歷史中,又受到儒教和道教的影響,形成了一股特殊的泛信仰羣體。

這就好比一個面具,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往自己的臉上戴。

但是,這個教派的核心還是儒釋道的那一套,是維護漢人文化傳統的教派。

所以他們雖然在內陸地區能形成禍亂,但是如果用他們來開疆拓土,他們絕對不會把那裡變成化外之國。

他們在哪裡,哪裡就是中國,這一點是誰也改變不了他們的。

現在的白蓮教是太分散,而且濫竽充數的人踏跺了,要不然,朱瞻基還想把白蓮教扶持起來,到全世界去傳教,對抗基督和綠教。

別人他不能確定,但是唐賽兒這個女人還是很有本事的。

她一個女人,能在父母丈夫都死了,還拉攏幾千人跟她一起造反,並且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這種能力,大多數男人都比不上。

所以,朱瞻基就想讓他們一路向北,一路向西去發展。

用他們開疆拓土,只要能在那裡紮下腳跟,他就不怕那裡還會被俄羅斯佔領。

朱瞻基跟楊章德說道:“楊章德,你跟他們簡單說一下朝廷的移民政策,李亮,去拿一份北疆的地圖過來。”

李亮去拿地圖的時間裡,楊章德將朝廷去年頒佈的新移民法規跟他們簡單地說了一下。

當知道他們能夠自由選擇去哪裡,不管去哪裡,朝廷都會支持,他們一個個如夢初醒。要不是朱瞻基在座,他們恐怕會忍不住痛罵他們的父母官。

當李亮拿來了一張亞洲地圖之後,朱瞻基先給林三指了他們住的青州位置,然後將手指指向了貝加爾湖的位置。“這裡是蘇武牧羊的北海,如果你們願意去,按照人口來算,一個人分幾百畝的土地都沒有問題,只怕你們種不了。

而這裡雖然氣候寒冷,但是卻有無盡的森林,廣袤的草原,還有各種動物。不管是糧食,還是肉,都不會缺,而那些皮毛,應天府這裡有的達官貴人想要。”

但是朱瞻基的手指又一直向西移,最後落在了烏拉爾山脈東南部的一處地方。“但是,我想你們前往這個地方,如果你們願意去這裡,我不僅會派士兵們送你們過去,還願意將那裡的一座金礦交給你們開發,你們可以留下三成,只用上繳朝廷三成,另外三成充當軍費。”

林三一聽到金礦,精神一振,回頭看了看唐賽兒,兩個人都輕輕點了點頭。

朱瞻基當然也不是隻說好聽的,指了指地圖說道:“這地圖看的近,但是這裡已經距離我大明兩萬裡,哪怕我給你們足夠的馬,你們路上也要走幾個月。那裡比山東也要冷的多,到了冬天,能下半年的雪。”

林三沒有被朱瞻基的話誘惑,小心地問道:“殿下,爲什麼要對我們這麼好?”

朱瞻基哈哈笑道:“最近一段時間,孤一直在考慮開發北地。但是那裡可不好開發。冷就不說了,離我大明也太遠。而且那裡雖然沒有原住民,但是蒙元人西征的時候,在那裡留下的有他們的後代。

想要開發那裡,首先是需要人手,其次是需要能打的人。我見諸位身體強壯,加上你們在家鄉也有一幫鄉親,符合我對移民的需要,所以纔想起這件事。

我就跟你們說說朝廷對你們的支持吧。你們去多少人,我就支援你多少匹蒙古馬,這是其一。其二,我不僅會給你們每個人都發放兵器,還會支援你們五十支火銃。第三,當你們安頓下來以後,我會派兵士前往那裡,幫你們築城,給你們供應種子,讓你們在那裡沒有後顧之憂。

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人越多越好,少於五百人,就不要提了。一個蒙元的小部落可能就一下子把你們給滅了。”

林三還能沉得住氣,但是那個賓鴻已經迫不及待地問道:“殿下,我們能帶着家人同去,也給提供馬匹?”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但是第一年我不建議你們帶着家人去,因爲第一年是最難的,一切都要靠你們自己,最好全部是青壯。

你們在那裡安頓下來了,派人回來報訊,朝廷會安排一批軍戶遷移到那裡去,這個時候,再把家人全部安排過去,會安全一些。

而且朝廷已經派人準備前往西北,與那裡各國進行聯合,要是談判順利,以後你們也不會遭遇搶劫。”

林三問道:“殿下,草民有些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想讓我們先去把地方佔下來,然後軍隊纔會過去。那軍隊過去了,我們是不是還歸他們管?殿下承諾的金礦,又怎麼還算我們的?”

朱瞻基一揮手,指了指地圖說道:“你看看,這天下還有多少需要佔領的地方?我大明的人再多,這個時候也嫌少了。派去駐守的人馬,只會比你們的青壯數量少,不會比你們多。有朝廷的命令,他們的人數又更少,你還怕保不住金礦?”

朱瞻基指的位置是後世的俄羅斯第三大城市葉卡捷琳堡的位置,那裡是亞歐分界線,也是俄羅斯中部的資源重鎮。

如今那裡還是一片森林,除了蒙元人徵略歐洲的時候,在那裡建設了一個補給點,現在那裡根本沒有人。

蒙元四分五裂之後,現在那裡是金帳汗國的位置。但是金帳汗國的核心區是在後世的莫斯科,在俄羅斯南部和哈薩克斯坦一帶區域。

大明想要在那裡駐軍,金帳汗國的態度未明,當然要預防他們進攻。

但是一個他們自己都不在乎的地方,加上大明要對帖木兒國用兵,如果他們真的要打,大名不介意也趁機教訓他們一番。

唯一的難題就是那裡距離大明太遠,難以管控,建設也非常困難。如果不靠有心在那裡發展的百姓,光靠朝廷,再多的資源也供應不到那裡去。

除了火藥和武器,其他任何東西從大明運過去都不划算,都要靠就地取材,所以蠱惑一批人過去當先鋒,是很有必要的。

林山很清楚自己並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面對朱瞻基這個太孫,他也有一種士爲知己者死的熱情。

這可是大明太孫,以後的皇上。不要說只是讓他們去建設新的家園,哪怕是讓他上刀山下火海,他也義不容辭。

所以他單膝跪地,抱拳說道:“殿下有心給林三安排一條飛黃騰達之路,林山要是再廢話,那就太不識擡舉了。爲了大明,爲了殿下,林三願意去那裡替我大明守國門。”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你姓林,你妻子姓唐,如果你們在那裡建一座城起來,孤就將那裡命名爲林唐……這個名字不吉利,就將那裡稱之爲唐林城,你林家子孫後代,都爲城主!”

林三有點懵了,他回頭看了看妻子,見唐賽兒屈身跪下,他才連忙拜謝道:“草民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朱瞻基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替我大明開城戍邊,待唐林城建城之日,我也不會吝嗇一個世襲伯爵……”

這又是一個大餅,林三根本沒有想到,朱瞻基會這麼大方,激動的雙眼紅潤,說不出話來。

反倒是唐賽兒一直比較冷靜,跪在地上盈盈問道:“殿下,這蒙古馬,兵器,草民該向誰索取,何時索取?草民一行又該何時啓程,由誰帶路?”

朱瞻基看了看楊章德,他立即會意說道:“今後當有我錦衣衛與諸位聯絡,當你們準備好之日,也由我錦衣衛爲你等帶路。”

朱瞻基又說:“兵器,軍馬在你們離開山東,抵達北明山銅礦的時候,向那裡的鎮守太監亦失哈索取,我會交待下去的。此外,錦衣衛將會護送你們返回山東,你們在山東遭遇的不平,孤一定會一查到底,還你們一個公道。”

讓人將他們送了出去,朱瞻基卻坐在那裡嘆了一口氣。錦衣衛當初被剝奪了審案的權力,如今想從刑部,都察院要回來可就難了。

刑部那裡昨日顧佐勉勉強強通過了廷議,接替吳中擔任了刑部尚書,吳中回到了工部繼續擔任尚書,管建房子。

顧佐能擔任刑部尚書,騰出來的應天府尹的職位卻被文官推出來的趙羾擔任。

朱瞻基對趙羾的印象還不錯,他曾經擔任過禮部尚書,卻因爲大漢主義思想,瞧不起外國人,在送朝鮮使臣回國離京的時候,無禮相待。

這讓朱棣大怒,認爲丟了大明的臉,把他降職,到兵部擔任侍郎。

趙羾擅長的也是兵事,但是因爲朱瞻基把黃福塞進了兵部當右尚書,還有一個資格也很老的方賓任左尚書,沒有了位置,所以趙羾一直擔任侍郎。

永樂十五年,其母去世,他回鄉丁憂,也算去年冬季纔回到京城。

這樣一個資格夠老。爲人方正的人擔任應天府尹,朱瞻基還可以接受。

但是不管是顧佐在刑部,還是趙羾在應天府尹的位置上,暫時都指望不上。

光靠錦衣衛想把山東的案子查清楚,難度不會小。

而且朱瞻基不想耽擱,想趁着朱棣還沒有離京,就把這件事給辦成鐵案。

朱棣要是走了,他想處理哪個大臣,可就不容易了。

這個案子其實很容易查清楚,那麼多的糧食總不會長腿跑了,不管是糧食交接,還是糧食的處理,都有跡可循。

而且,朱瞻基不打算走尋常路,他要把目標對準一個他早就看不過眼的人,那就是負責糧食調配的中官馬琪。

感謝燈火見人家,小石頭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百章 北上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一章 迎接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
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百章 北上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一章 迎接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