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

“社會即天下,中學爲本,格物爲用,專利爲規,此乃我心中所思,願與諸大臣共商大業。”

這不是晚清,那個時候,西方已經超過了東方,所以提出了西學爲用。

不過因爲他們的執行力差的一塌糊塗,所以最後還是失敗了。

但是現在的大明,不管什麼地方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所以根本不需要西方那一套。

朱瞻基提出的學爲本,格物爲用,其實談不上離經叛道。

不過,朱瞻基隨後又說道:“一體一用,此乃人之兩腿,缺一不可。在孤看來,也無輕重之分。只是此乃孤一己所思,不對之處有望諸位以教。”

這話就純粹是以太孫的身份來壓制了,我反正是這樣認爲的,你如果覺得我說的不對,你來教教我。但是,你不是皇帝允許的太孫老師,你真的有資格教我嗎?

當然不行了!

所以你可以保留你的意見,先聽我的,按我說的做。

這話在其他地方不能說,因爲文人都需要維護學術的重要性。但是現在他面對的是工部大員,而這些人對於用這一塊,研究是最深的,這也是他們的工作。

雖然他們都是儒家門徒,這就好比的後世的那些國外黨派,即使他是個黨員,該貪污受賄也是照做不誤。黨的路線跟自己的利益相悖的時候,黨章黨紀,誰真正當回事?

那些宗教的信徒,天天口號喊的比誰都響,該犯法的時候,也沒見誰心慈手軟。

見下面的人都默默點頭,朱瞻基又說道:“所謂格物爲用,此乃推動整個天下向前的步伐,匆忙上路,一擁而上是不行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規則,所有的發展,所有的進步,全部都要在這個框架內進行。孤欲與皇祖父進言,首先確定的一條法規就是,個人合法財富受大明律保護,但強取豪奪,貪污受賄,違法亂紀獲得的財富,將不受此法保護,並且將會追究其家族共擔。”

不要說大明瞭,歷朝歷代以來,以皇權爲尊的東方社會,官本位的東方社會,所有人的私人財富都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上位者予奪予求,下位者只能被動承受。

即使不是高官,一個小小的地主,就能用各種手段脅迫底層民衆的財富。

土地兼併是歷朝歷代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最嚴重的社會問題,這一點想要改變,就必須要進行財產保護政策。

這一步走的似乎有點猛,很容易引起步子太大扯到蛋的後果。因爲一個上層人,會比下層人更容易學會規則,利用規則。

這條法律雖然好,但是也可能被上層人利用,保護自己的違法所得,所以朱瞻基提出了各種不法收入不受保護。

雖然這條政令可能有漏洞,但是想要發展經濟,想要保護經濟,在大明是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時候,實施起來還是利大於弊的。

最明顯的一條,那就是專利的實施,絕對能提高整個社會對技術的研究熱情。

比如一些醫生,工匠,也會積極地申請專利,保護自己的利益。

然後大明建立起一套技術推廣系統,將一些領先技術,優勢項目進行統一的推廣或者是保護,也能保持大明的經濟優勢一直領先。

那些大明的鄰國,也都會面臨技術的關卡和保護,他們若是再想學大明的技術,那就準備面臨大明的大軍壓境。

後世的發展中國家一直受到發達國家的制約,但是現在,大明會成爲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而這一點,不涉及學術之爭,不涉及道別之爭,也是一個最好的試探方式。

哪怕這條法律在朱棣時期會面臨巨大的困難,不能完全推廣開來,但是,朱瞻基以此來表明自己的執政方針,也能讓無數人願意追隨他。

而朱棣現在對大明的統治可謂是牢固無比,只要不涉及國本,這項計劃能夠被批准的可能性很大。

吳中不解又問:“個人財產受保護,與專利又有何關係?”

朱瞻基笑道:“因爲專利不僅僅指個人財產之利,不僅僅只有田地,糧食,店鋪,金銀是個人財產,個人的知識,技術,同樣也是財產。一個醫生,他的藥方就是財產,一個工匠,他的技術就是財產,一個文人,他的知識就是財產。大明要建立一套通行的法則,保護所有人的利益,在有條件的基礎上,還要推廣這些技術,把這些技術推行天下共用。”

吳中還是沒有想通,又問:“既要保護,如何又能推廣?”

朱瞻基笑道:“這就是專利的作用了。”一人力短,即使珍藏家族藥方,又能救幾人?又能獲利多少?通過專利,授權他人共謀,製作成藥,每售藥一份,獲利就要分成與拿出藥方之人,這將比他三世獲利更多。一人著書,發行天下,每售賣一本,都要與此人潤筆之資,此也爲專利。”

下面立即轟然一陣吸氣聲。如今這個時代,已經有了專業的小說家和劇作家,但是這些人最多隻有一筆潤筆費,後續賣多賣少,都與此人無關。

像現在賣的最好的就是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這兩本書在這幾十年間,賣出了無數本,但是兩個作者呢,因此獲利甚少。

這個專利法一出,就能合法保護這些文人的利益,不至於讓錢都被商人賺走。

而通過專利,又能控制出版商和印刷商們,可謂一舉數得。

圍繞這個問題,衆人紛紛議論了起來。但是舉例最多的還是出書,而不是朱瞻基期望中的技術專利。

雖然他們是工部要員,但是還是認爲著書立傳,纔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以前印書還要自己花錢,如果以後印書不僅不需要自己花錢,還能賺錢,立刻許多人都心動了。

一時之間扭轉不過來衆人的傳統觀念,朱瞻基索性直接向宋尚書和吳尚書邀書。“宋尚書,汝一生致力水患治理,清疏河道,此經驗利國利民,吾將在幼軍開辦此科目,若汝著書,我願高價訂購數百冊。吳尚書,你乃建築大家,不管是城市建設,街坊規劃,房屋建築,都有豐富經驗。若得你經驗所傳,我同樣願意爲你出書。”

兩位尚書也有些激動了,跟朱瞻基熱烈地討論了起來。

站在教室後方的馬迪卻因此聯想到了自己家的琉璃作坊,甚至包括自己研發出來的望遠鏡,這些技術是不是都能申請專利?如果琉璃技術因此傳播全大明,每一家琉璃作坊用了自家的技術,是不是都要向我家繳納專利費?

專利之費,太孫真是龍子龍孫,學究天人,我怎麼想不到這些東西呢?

不過,我與太孫不同,我應該多想想發明創造,我的天賦就在這裡啊!

“鐺鐺鐺”的鐘聲響起,朱瞻基站起身子笑說:“幼軍午飯時刻已到,我們不如先移駕食堂,填飽了五臟廟,再談正事。”

宋禮看着比常人高出一頭的太孫,躬身說道:“臣願爲犬馬,任憑殿下吩咐。”

衆人紛紛應道:“但憑殿下吩咐。”

朱瞻基開心笑道:“那就先吃飯,稍後自有求教諸位之處。”

依靠今日的一番忽悠,朱瞻基不能說已經獲得所有人的認可,但是最起碼他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這些全部都是工部諸臣,他們的利益跟朱瞻基想要做的事,利益是一致的。

一頓營養卻不算豐盛的午餐之後,朱瞻基將工部諸臣又請進了課堂,不過這一次,沒有幼軍的人打擾了。

這個時候,朱瞻基纔跟宋禮和吳中說道:“推行格物,必先致力格物之需要。今日拜託兩位,是要爲我大明確定最適宜安裝水車之河灣,然後還要建設最適宜大量加工之場地。”

吳中有些不能理解地問道:“殿下,陛下言你要開發下馬橋農莊,爲何又要尋河灣?”

朱瞻基笑道:“吳尚書今日見到軸承,此物一出,水車再無規格限制,水流越大,水車動力越足。想要讓水車推動機牀加工鐵物,非溪流之力能及。”

宋禮對這方面的研究最深,笑道:“大江邊江心洲與石頭城一段,水流喘急,若是修建水車,此地正好。”

朱瞻基點點頭說道:“既要動力,又要持恆,此乃機牀運動之條件。吾願隨尚書一行,勘測此地環境。吳尚書,地址選好,尚需你能因地適宜,建設合適之場房。”

吳中笑着應道:“此乃臣之本分。”

大隊人馬隨着太孫一行繞過了應天府的內城,沿着外城牆內的內環路,一直奔向長江,挑選合適的工廠地址。

馬欣聽了哥哥轉述了太孫與諸大臣的對話,心裡也是久久不能平靜。“二哥,殿下真是天命所歸之人嗎?”

馬迪搖了搖頭說道:“我也不知道,但是殿下卻是天下衆望所歸之人,不會有假。若不是衆望所歸,今日工部諸大臣,又怎會輕易拜伏?”

馬欣又是期望,又是害羞,輕聲說道:“我卻望他只是只是尋常家兒郎……”

馬迪忍不住嘿嘿笑了起來,他跟這個妹妹關係親近,當然知道她現在的話有多麼的言不由衷。

(寫理論是最累的,大家卻不喜歡,我是吃力不討好了。後面不寫這些了,樹立了太孫在大臣面前的形象,已經足夠了。只要登上皇位,一切都是虛幻)

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八十章 糾紛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七章 蒙特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四十章 天道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十一章 各國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九十章 工部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四十章 天道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八章 鄭家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百章 北上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七章 呂宋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七章 呂宋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五章 碰撞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六十章 佈局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三十章 總攻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一零一章 藍煙
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八十章 糾紛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七章 蒙特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四十章 天道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十一章 各國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九十章 工部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四十章 天道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八章 鄭家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百章 北上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七章 呂宋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七章 呂宋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五章 碰撞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六十章 佈局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三十章 總攻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一零一章 藍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