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備戰

bookmark

六月初六一大早,三米高的土城城牆之上,朱棣手撐着精心打造的望遠鏡,向北望去。

良久,他才放下了望遠鏡,問道:“基兒對此情此景可有體會?”

全副武裝的朱瞻基大聲說道:“孫兒以爲此戰大明必勝!”

同樣穿着戎裝的朱棣揮了一下手說道:“我不是要你說這些好聽的話來哄我,我只問你,瓦剌明知我大明軍隊士氣正盛,爲何不逃了,只能跟我軍對陣?”

“大勢所迫而已!忽蘭忽失溫一直到和林,這裡位於斡難河及鄂嫩河之間,水草茂盛,是瓦剌人最重視的牧場。如果他們一直逃竄,不顧牧民死活,那麼剛投靠他們的韃靼牧民就會轉而投向阿魯臺。他們必須要跟我們打一場,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真正的戰爭,從去冬瓦剌侵佔韃靼人的牧場就已經開始,我大明軍隊雖然只與對方一場遭遇戰,傷亡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其實,瓦剌人已經受到了最嚴重的傷害。我們佔據了他們的牧場,他們的牧民不能在水草茂盛時放牧,到了秋冬,他們的日子就過不下去了。所以,我們此次北征,不在於殺死他們多少人,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無路可走。”

朱瞻基看了看四周,低聲說道:“可是孫兒認爲,這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如果不能給對方致命的打擊,我們的戰略目的就達不到,得不償失。”

朱棣搖了搖頭說道:“吾何嘗不知。不過元人逐水草而生,人人都善騎善射,如果他們真的轉身就跑,我大明軍隊根本追不上。”

“孫兒以爲,可以做出攻擊和林的架勢,逼着瓦剌人跟我們決鬥。”

“大軍糧草不濟啊!”

近百萬軍隊的數千裡挺進,在這個靠馬拉人推,用木板車運輸的年代,後勤供應的確捉襟見肘。

大明軍隊不敢分兵,那就追不上瓦剌人,分兵,就有可能被各個擊破。

這一刻,朱瞻基恨不得大明軍隊人人手裡抱着一杆火槍,那個時候,瓦剌人的騎術再厲害,彎刀再鋒利,也不足爲懼。

他不知道,這場戰爭將會是大明軍隊與北元各族之間,少有的一場陣地戰戰。也不知道,這是大明針對北元最輝煌的一場勝利。

因爲這場戰爭,北元各族再也不敢跟大明正面對陣,朱棣後幾次的北征,不管是韃靼,還是瓦剌,都是一直跟大明玩游擊戰了。

朱瞻基單膝跪拜道:“孫兒不才,也願意爲皇爺爺分憂解難,望皇爺爺准許孫兒出戰!”

朱棣哈哈笑道:“不怯於戰是好事,但是此時大軍數百將領,哪裡用得着你親自出戰!”

朱瞻基又說:“若皇爺爺親自上陣,孫兒願爲皇爺爺左膀右臂。”

他記得在哪裡看到過,說朱棣這個戰爭狂最喜歡的就是親自上陣,北征的時候親自上陣砍殺。

上一次北征他沒有親自上陣就贏了,把本雅失裡追到了北海,也沒有抓住對方。

這一次,說不定朱棣就會親自上陣,所以他要先請戰。要不然,他這個皇孫根本不可能有上戰場的機會。

朱棣哈哈笑道:“準了!”

雖然擔心朱瞻基的安全,但是他也不認爲處於中軍,被數百衛兵保護着的的朱瞻基會受到傷害。

而自己的孫子跟自己一樣喜歡上戰場,這讓他非常開心。

他不需要朱瞻基成爲一員勇將,更想要朱瞻基具有充足的智慧,能夠看清楚戰爭背後的根源。

而這一點,朱瞻基做的比他想的還要好。

幾十萬大軍駐紮在十餘里寬的河灘邊,舉目望去,一眼望不到邊,視野裡全部都是大軍支起的帳篷。

天氣已經熱了起來,瓦剌人兩騎一組,用破布兜着一具具屍體,丟棄在大營的外圍。

這些屍體都是瓦剌人患天花死去的孩子,他們利用這些屍體,然後再將老弱病殘染上天花,專門用來對付明朝大軍。

天花在這個時代,是極爲普遍又致命的病源,無藥可救。這也是這個時代最殘酷的生化戰。

不過,這些屍體對漢人的威脅並沒有瓦剌人那麼危險,在人體基因和醫療措施上,漢人都要強於瓦剌人。

但是也沒有人敢疏忽大意,往往瓦剌人丟下了屍體,大明的士兵就會派出輔軍,就地挖坑將屍體埋下去。

外圍的軍衛嚴陣以待,但是在河邊的內環裡面,伙頭軍仍然一如既往,支起了數以萬計的大鍋,開始做飯。

如今兩軍已經接觸,大戰一觸即發,伙食也好了許多,最起碼人人管飽,不讓人當一個餓死鬼。

太陽完全升起來的時候,大明軍隊的早飯也做好了。

看到大明軍隊以逸待勞,瓦剌人右軍就進行了一次試探性進攻,雙方各丟下了幾十具屍體。

大明軍隊死去的士兵被搶救了回來,而瓦剌人的屍體則被大明給剝光了衣服,高高掛在了專門支起的木杆上。

瓦剌人眼見佔不到便宜,他們又繞到了大軍軍隊的上游,在河裡丟下了幾十具病死的屍體,想要破壞大明的水源。

不過大明軍隊也早有準備,安營紮寨的時候就已經在河灘上挖了數百了蓄水池。這個時候,軍隊做飯和飲用水都不是直接從河中取水,而是靠蓄水池過濾出來的水。

初六下午時分,已經殺到三河口的都督劉江得到了大本營的情報,知道了瓦剌人的大軍出現在了忽蘭忽失溫,就開始向東回軍。

這個時候,瓦剌人就必須要行動了,因爲如果讓大明軍隊兩面夾擊,他們這總共才三萬人的軍隊,根本不夠大明軍隊包餃子的。

而在大明這邊,通過斥候只查到了馬哈木率領自己的十幾個兒子和下屬,率領了大約三萬到五萬之間的騎兵,軍馬十五萬匹應戰。

因爲一人三馬甚至是四馬,所以瓦剌人具體的人數很難確定,不過可以肯定是不少於三萬人,卻也不會超過五萬人。

就這麼一點人數,若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裡硬碰硬,只夠給大明軍隊塞牙縫的。

但是他們的機動性更強,草原廣闊,他們佔了天時地利。大明軍隊想要大勝,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瓦剌不能不戰,這一點雙方都心知肚明。

何況如今的瓦剌對大明並沒有畏懼感,崇尚個人武力的他們,一致認爲漢人只能靠人多勢衆來欺負他們。

中軍營帳中,十幾只火把將近百平米的大帳照的燈火通明。

數十位將領圍着一個簡略的沙盤,各抒己見,用自己豐富的經驗爲即將到來的大戰完善着各種計劃。

這個時候,朱瞻基才真正明白,能在古代當上一個將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裡的所有人無不是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風土人情,每個人都還擁有着一套個性化的管理經驗。

沒有一點真材實料,根本不可能在這個時代冒出頭來。

而且,這種各抒己見可不是一個人一個意見,而是圍繞着對戰的計劃,每個人來完善。

這很有一點後世的總參謀部的作用。

這個時候,即使是朱棣也不會一言獨斷,因爲這一場大戰,出動的士兵都是幾萬幾十萬,想要發揮出每個戰鬥團體的最大戰鬥力,根本不是一個人能完全操控的。

這次大明出動了上百個軍衛,每一個軍衛出動的時間,擔負的任務,在戰場上出現任何意外的時候該如何協調,這都需要各個軍衛共同協調好。

要不然,等到戰爭一起,士兵們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那就是笑話了。

雖然現在的戰爭模式很落後,但是也有一套屬於這個時代的完整規則。

朱瞻基擁有的未來戰鬥經驗在這個時代根本不適用,他對這個時代的戰爭模式又不熟悉。所以他並沒有任何的自滿自得,而是一直細心觀察,從他們的安排之中來學習這個時代的戰術要領。

“報,幼軍,羽林左衛斥候營傳回消息。”

中軍統帥鄭亨擡起頭來,看了看朱棣,又看了看朱瞻基。“念!”

“瓦剌大軍後備隊約三萬人在杭愛山南麓和林集結,分成了兩軍,一南一北向東進軍。同時大批瓦剌牧民轉移地也被查明,如今約二十萬牧民隱藏在杭愛山中,約八十萬牧民轉移到了北海南側嶺北行省的色楞河流域放牧。另有約四十萬牧民分散在了北海西部,其餘人等則向西逃竄到了亦力把裡等地區。瓦剌南部只剩下不到十萬老弱病殘,在這裡等死。和林也只剩下了不到一萬騎兵,駐紮在鄂爾渾峽谷一帶。”

幼軍和羽林左衛的斥候營這次的主要任務就是摸清楚瓦剌國內的人員分佈情況,如果想要追擊,也要有明確的方向。

所以他們進入草原以後,就一路向北,向西進發,中間也只是通過大軍的通訊網絡傳回來了兩次信息。

大帳裡的人都有些驚訝地看向了朱瞻基,斥候營能夠傳回信息不難,但是想要摸清楚這些情況,等於他們的活動範圍已經遠遠超出了這次大軍的勢力範圍。

朱棣他們都沒有想到,朱瞻基竟然會把人派那麼遠!

(謝謝各位書友的祝福,也祝大家家庭幸福,身體健康。)

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三章 皇宮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五章 隔閡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三章 皇宮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八章 鄭家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三十章 選擇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十九章 變化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四十二章 刀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十章 林家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十九章 思想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二章 勳爵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十九章 思想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四章 悲與喜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三十一章 根第三章 新生活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十章 林家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九十七章 激動
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三章 皇宮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五章 隔閡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三章 皇宮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八章 鄭家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三十章 選擇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十九章 變化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四十二章 刀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十章 林家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十九章 思想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二章 勳爵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十九章 思想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四章 悲與喜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三十一章 根第三章 新生活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十章 林家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九十七章 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