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 重擔

bookmark

八月初一的大朝會上,朱棣與朱瞻基並肩坐在了議會大廳那高高在上的龍椅上面,接受來自東洲各個部落的首領朝拜。

他們大部分人所處的環境,跟原始部落差不多,沒有布匹,沒有絲綢,只有麻布和獸皮。

他們沒有鐵鍋,沒有炒菜,沒有調料,只有陶罐煮湯,燒烤。

他們沒有酒,沒有茶,只有原生的果汁飲料。

他們沒有鐵器,沒有車輪,打仗還依靠石頭,木棒,金器。就連最發達的阿茲特克,庫斯科王國,國王的出行指南依靠步行。

他們沒有工業,只有原生態的農業,來到大明,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竟然還能從大自然裡面煉製出各種東西。

在他們的眼裡,大明就是天堂,是他們從來沒有夢想到過的天堂。

着巨大的城市,優秀的文明,是任何人都爲之陶醉的。

所有人心悅誠服地跪倒了主席臺上,向朱棣和朱瞻基表示臣服。

巨大多數的部落首領,都懇請大明,希望大明能夠向他們派出工匠和農師,官員,帶領他們也過上好日子。

朱棣對東洲土著也是非常好奇的,他完全沒有想到,在遙遠的東洲,竟然還有跟大明人如此相像的土著,許多土著,現在換上了大明的服飾,看起來跟大明人幾乎沒有兩樣。

當然,也有一些土著跟大明人差異頗大,對他們,朱棣就冷淡的多了。在他的眼裡,只有跟自己像的人才是值得信賴的,那些不像的,就是一個死人。

這幾天,他一直將候顯帶在身邊,即使出去遊玩的時候也是這樣,不停向他詢問東洲的一切。

那個富饒的大陸,真的吸引住了他,他不止一次地向朱瞻基表示,想要親自帶着艦隊前往東洲。

但是朱瞻基想到了他的老寒腿,勸住了他,想讓他往南邊跑。

因爲南洲移民在即,如果有朱棣親自前往壓陣,哪怕他什麼也不敢,也能震住所有人。

而東洲,朱瞻基根本不會派勳貴們過去,能去那邊的,只有指揮使以下的將領。

而且,朱瞻基暫時也不會派官員過去。最快也要等兩三年後,軍隊將那邊控制住以後,再委派官員。

當然,儒生和工匠,農師這些人,明年開始就要派一批過去了。教那些土著們製作簡單的工具,教他們耕地,挖礦,學說大明話,學寫大明字。

如今朱棣西征歸來,京衛各部也都回京,應天府周邊的軍隊就太多了。

他的幼軍多達四萬多人,這麼多人吃閒飯,不如直接派到東洲那邊去。

更主要的是海軍,他們將士第一批移民。以自願爲主,每個自願前往的將士,都會按照級別,給予大小不一的土地,還有僕役。

是的,那些東洲土著,已經變成他們的僕役。而這個安排,並沒有遭到那些土著的反對,甚至還認爲是榮幸。

這個計劃,朱瞻基已經做了好幾年。

所有海軍將士的分到的土地,都是沿海地區,並且以東部平原爲主。

指揮使將會是最高級的官員,他們每人可以分到千里土地,五千僕役。

這千里土地,擱在後世,差不多相當於是兩百五十平方公里。

而指揮僉事一級減半,守備,千總再減半。到了普通士兵,每人可以分到十里土地,五十僕役。

南北美大陸總面積四千多萬平方公里,按照大明目前的計算方式,乘以四倍,有一億多裡。

即使派十萬士兵過去,也不過只能佔據百分之五的沿海土地。

朱瞻基現在當然沒有這麼多士兵派過去,所以只能徐徐圖之,先佔據住那些天然港口,以這些港口向外輻射,慢慢佔領。

至於那些僕役,當然需要這些將士過去了之後自己找,跟那些部落來談。

現在劃分一個標準,是給那些士兵一個限制,今後不管什麼時候,不能超過這個標準。

等到那邊的沿海區域逐漸開發起來,再委派官員。十幾年以後,他的兒子們一個個成年以後,就分封過去,每個人佔據一大塊地方。

而這些士兵,移民過去的時候,朝廷會提供武器,種子,一家一輛板車,各種工具和鐵鍋,其他就不管了。

第二年開始,朝廷連俸祿都不發了,只提供艦隊運行的經費,武器補給。

這些將士在那邊需要自力更生,但是依舊有守疆之責。

他們完全不必擔心,每個人能分那麼大的地盤,並且還是肥沃的土地,怎麼也不會餓着他們。

而幼軍的職責則是向內陸發展,並且控制那邊的礦產資源。

以這些礦產資源提供海軍經費,建設經費,由內監負責分配。

而內監的任務就比較繁重了,他們需要向東洲大陸運送各種物資,建立貿易通道,今後東洲的商品,礦產,都需要他們運回來,然後將那邊需要的物資運過去。

實際上,朱瞻基也知道,分配給他們這麼多的土地,他們自己根本不會全部耕種。

大部分士兵需要服軍役,那麼多土地,配上幾十個僕役,能耕種多少?

不過那些土地上除了礦產,所有出產都是他們的,隨隨便便都餓不到,甚至能通過出產進行貿易富得流油。

如此好的條件,當然吸引了不少士兵報名,特別是曾經去過東洲的將士,他們自然知道那裡是一片好地方。

能去當人上人,總比在大明當一個普通士兵更好吧。

由於朱瞻基只是在海軍和幼軍內部招收移民的人,這一舉措還引起不少人不滿。也有不少宗室,勳貴,想要將分封南洲改成分封東洲。

但是朱瞻基將這些奏摺都留中不發,讓人不知道他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

上萬東洲土著,有五百多個部落。但是隻有不到三十個大部落,剩下的都是小部落。

他們這些人只能派一兩個代表參加朝會,除了阿茲特克和庫斯科王國,其他的部落都是二十人一組向朱棣跟朱瞻基磕頭,速度進行的很快。

當兩個最大的部落向朱瞻基磕頭之後,所有人蔘拜完畢,朱瞻基才起身回了半禮,向他們頒發賞賜。

這些賞賜五花八門,但是主要是以鐵製工具,鐵鍋,布料,爲主。

至於茶葉和香料,還需要經過市場培育。他們可不像亞歐人,吃的都是原生態食品,生死由命。

想讓他們知道茶葉的健康,風氣還需要引導。

而鐵器,布料,這可是不用說他們就知道的好東西,他們最渴望的也就是這些東西。

將他們打發了出去,自然有鴻臚寺的官員們繼續帶着他們腐敗,讓他們在應天府玩上幾個月,腐蝕一下他們的心靈,然後等到東洲艦隊組建完畢,帶着他們一起回去。

而他們,將會是第一批接受大明文明薰陶,然後必須要歸心的首領。

如果他們不聽話,太醫院有的是辦法讓他們自然死亡。而實際上,從東洲啓程開始,就有一百多首領已經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病死了。

這些土人一走,所有人的精神都集中了起來,原本一些開小差的大臣們,這個時候也忍不住坐直了身體。

從七月二十一,朱棣的禪讓詔書被蹇義他們接受,朱瞻基這已經兩次在早朝上婉拒繼位。

大臣們沒有第三次拜請朱瞻基繼位,就是爲這一天。

主席臺上,蹇義站起了身子,面向朱瞻基和朱棣跪拜在地,在他的身邊,其他十幾個大小九卿也紛紛跪了下來。

而臺下的大臣們無法跪拜,卻都一個個站起身來,腰都彎了下來,頭都抵到桌面上了。

蹇義朗聲說道:“予聞皇天之命不於常,惟歸於德。故堯授舜,舜授禹,時其宜也。

自古明王聖帝,焦思勞神,惴若納隍,坐以待旦,莫不居之則兢畏,去之則逸安。且軒轅非不明,放勳非不聖,尚欲遊於姑射,休彼太庭。矧乎歷數尋終,期運久謝,屬於孤藐,統御萬方者哉!

今永樂皇帝陛下身登大寶二十載,勞心苦神,百病纏身,故此傳位於太孫瞻基殿下。

五運更始,三正迭代,司牧黎庶,是屬聖賢,用能經緯乾坤,彌綸區宇,大庇黔首,闡揚鴻烈。革晦以明,積代同軌,百王踵武,鹹由此則。

懇請殿下繼位!”

衆人紛紛應道:“懇請殿下繼位!”

他們連呼三聲,連拜三下。

朱瞻基站起身來,俯視着場內諸位大臣,心裡卻平靜無波。被朱棣從後面踢了屁股一腳,他才發覺自己竟然在這個時候走神了。

李亮他們看到朱棣的動作,差點忍不住一笑,連忙憋住。

這已經是第三次勸進,但是朱瞻基雖然不用拒絕,但是也不能一口答應。

他朗聲道:“永樂皇帝陛下奉天輔運,治化高於百王。文德武功聲教,被於四海。孤不如也,不敢繼位。”

蹇義又道:“帝王垂統,建永世之基圖,嫡長相傳嗣,萬年之歷數,國家彛典古今所同。永樂皇帝德合乾坤、明同日月,以武功定禍亂,以文教致太平,經國之謀存於宏遠。但其年壽已高,精力不濟。

殿下聖學日新,英資天錫,上足繼承於大統,下足撫安於生民,綸命渙頒與情愜。伏維殿下正位以來,問安視膳,孝行配於前,王贊政,施仁令,譽達於天下,合天心,而郊廟社稷之俱享得人望而謳歌。殿下繼位,天下同慶。”

朱棣這個時候站起身來,有些不耐煩地推了朱瞻基一把,讓他讓開了位置大聲道:“老子說你行,你就行。嘰嘰歪歪,翻來覆去這一套,煩不煩。”

他望向文官們問道:“太孫繼位,文官們願否?”

文官們立即長揖躬身。“願!”

他又望向三樓的武將們問道:“太孫繼位,武將們願否?”

衆武將擊胸道:“願!”

再次望向四樓的宗室,勳貴們:“你們願否?”

“願!”

朱棣派了朱瞻基的肩膀一下,說道:“既然都願意,你就給我好好當這個皇帝,讓老子好好歇幾年。欽天監監正孫懋何在?”

孫懋連忙從自己的位置上出來,快步走向了主席臺,在擴音器前回道:“臣在。”

“朕讓你們算出傳位之期,可有結果?”

孫懋回道:“臣與監副,靈臺郎諸位經認真推算,選了三個日子,近爲九月初九,重陽節這一日。中爲……”

“好了。老子想要早點去遊山玩水,看戲作樂,就選最近的九九重陽了。”

雖然一口一個老子,但是今日朱棣並沒有罵娘,這種情況大臣們都已經習慣。

他跟朱元璋父子,可是皇帝史上的奇葩,在朝會上罵娘,說粗話,自稱俺,老子,是經常性的。

聽他這麼說,衆大臣紛紛行禮道:“遵旨……”

朱棣點了點頭又道:“禮部,光祿寺,鴻臚寺,行人司,內監各部,即可操辦一應程序,到了九月初九這一日,朕要一場盛大的繼位大典。”

負責組織,禮儀,器具,程序的幾個部門主管紛紛應是。

朱棣快刀斬亂麻,將本來要一個時辰才能進行完的工作,幾句話的時間就給確定下來了。

這讓朱瞻基只覺得一陣荒謬,不過,很對胃口。

朱棣又望向朱瞻基問道:“瞻基還有何吩咐?”

朱瞻基只能說:“皇祖安排甚好,孫兒無異議。只有一點補充,這幹什麼事都要花錢的啊。陳彥純愛卿何在?”

陳瑄本就在主席臺上,他湊近了擴音器回道:“臣在。”

“禮部,司禮監做出預算,銀行從內庫賬戶出銀,從寬操辦。”

陳瑄應道:“遵旨。”

朱棣奇道:“這皇帝繼位乃是國事,爲何要內庫出銀。”

朱瞻基回道:“我皇家通過內監掌控天下礦產,物產,貿易。以往聚財尚少,可如今規模漸大,如此類耗費自當不應再用民脂民膏。天下財富,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今後孫兒還欲下令,凡是皇室耗費,不可動用國庫。”

朱棣又問:“那若是我要修廟呢?”

“自當是內庫。”

朱棣搖了搖頭嘆道:“老子不管了,反正以後是你操心了。”

一千多大臣紛紛拜道:“殿下仁慈!”

朱棣壓低了聲音說道:“凡是不要操之過急,即便是要退,也要慢慢退,不要讓大臣們以爲你好欺負了。”

朱瞻基點了點頭,表面恭敬,卻沒有把這話放在心上。

他的心裡有一個標杆,今後定要將國庫與內庫分清楚,不能頭髮鬍子一把抓。

如今朝廷已經在執行預算制度,今後成了定例之後,不怕沒有銀子週轉。也就天災人禍的時候,內庫補貼一些就夠了。

如果不進行自我限制,不形成定例分清楚。要是遇到一個敗家子後代,今天要修長城,明天要修阿房宮,好好的江山都要折騰散架了。

朱棣卻知道朱瞻基是個聰明人,以爲他聽明白了。

他又面向羣臣說道:“今日之後,朕也卸下了一個重擔。今後,吃喝玩樂來找朕,其他的管他大事,小事,都不必來煩擾朕了。”

一揮手,他就像一個黑澀會大佬一般,帶着自己的幾個內侍,轉身就走。

慌得滿堂大臣又都是行禮。“恭送陛下。”

朱瞻基知道,朱棣現在看起來灑脫,其實內心肯定苦澀。

一場西征,他給大明打下了大片江山,也杜絕了以後的後患。

遠征萬里,他可成了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可是回來之後卻發現,自己被架空了。

要不是年紀大了,朱瞻基肯定沒有好果子吃。但是他畢竟已經六十二歲了,腿腳又不方便,本就萌生了退意,也就只好就坡下驢。

但是對他來說,這樣的結果真的不是他要的。

他想的是主動退位,現在變成了半被動退位。

朱瞻基一直將朱棣送過三樓與皇宮城牆之上的天橋,站到了城牆上,朱棣手撐城牆,望着南方的各大衙門久久不語。

他花白的頭髮在風中輕抖,讓人有一種英雄遲暮的悲涼。

“皇爺爺……”

朱棣一擡手,止住了朱瞻基的話。“什麼都不用說,什麼都不必說。你的心意我知道,我的心意你卻不知道。從帖木兒回來之前,我就有了退位之意。回來之後,看到你將這江山管的頭頭是道,我也是心懷大慰。

只是一時之間,這心裡空蕩蕩的……。操勞了一輩子,也該我好好休養幾年了。等永樂號造好,我就乘着永樂號,去南洲看看,看看那片到處都是黃金的土地,那裡以後也是我大明的疆域。

要是身體還受得住,我還想去東洲看看,地圖上看到的,總是沒有親眼所見的深刻啊!

想我大明原本不過是一隅之地,在我們爺孫的手裡,如今疆域卻擴大了十倍有餘,我此生無憾!”

朱瞻基躬身道:“孫兒定會讓史官將這些寫的清清楚楚,這萬里河山都是在皇爺爺的手裡拿下的,孫兒只是守成之君。”

朱棣哈哈笑了起來,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道:“回去吧,我讓人擡着在宮裡到處走走,看看,你的事情還多着呢!”

朱瞻基回來以後,在蹇義的主持下,已經確定了以蹇義,司禮監太監王彥,禮部尚書呂震,三人爲大典主官的臨時衙門。

這個衙門由禮部和司禮監爲主,太常寺,光祿寺,行人司等衙門大小官員都一應聽令協辦,共同籌備繼位大典。

這可不是簡單地交接大印就可以了,江山社稷的禪讓雖然有先例,但是大多是亡國之君的無奈禪讓,真正的父子血脈傳位的禪讓並不多。

每一個程序該如何操辦,都是需要考古論今,不能出一點差池的。

而且,禪讓大典在哪裡舉辦,哪些人出席,穿什麼衣服,用什麼器具,包括大擺宴席在哪裡舉辦,都需要安排的妥妥當當。

然後還要昭告天下,行人司派人天下宣傳,各方各面都要考慮周全。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更改年號。

年號雖然明年才改,但是從朱瞻基登基,一切都要變了。

這一日,大朝會散了以後,當日的報紙就開始緊急加刊,將這個消息傳播天下。

應天府的百姓佔據了地利,第一時間就知道了這個消息。

朱棣又沒死,老百姓們不能張燈結綵,燃放鞭炮慶祝。如果這樣做的話,豈不是有嫌棄朱棣的嫌疑。

但是,依舊有許多老百姓拖家帶口,自發地來到承天門,向着皇宮磕頭。

一開始,人還不多,但是後面人越來越多,還形成了一道風景。

這裡面,還有一位年輕的風塵僕僕的女人,面向皇宮磕了頭之後,她才向身後的一個壯漢吩咐道:“賓大哥,去鴻臚寺遞摺子吧。”

“三姐,你一個女人,殿下會接見你嗎?不如……直接去五軍都督府辦事吧……”

被稱作三姐的女人就是三年前背井離鄉,遠赴萬里,在極西落腳的唐賽兒。

他們第一年去了五千青壯,只剩下了四千,在那個冬季,還差點被斯拉夫人給圍剿了。但是後來陳誠的到來緩和了那裡的危機,讓他們安定了下來。

第二年,大批的家眷遠赴萬里,在入冬之前抵達了唐林城。那個時候,大明已經消滅了帖木兒國,其他各族都人心惶惶,根本不敢再針對他們。

他們不吝金錢,與撒馬爾罕總督鄭亨拉上了關係,有了河中駐軍的協助,又休養生息了一年,本應勢力大增。

但是,如今卻因爲高羊兒和郝雲中的勢力分裂,讓他們如今還不如以前。

人前人數雖然少,卻都是青壯,人心也齊。

現在穩定了,高羊兒和郝雲中也就都開始自立門戶。

唐賽兒他們的勢力如今青壯不足三千,老弱婦孺卻有八千多。而河中軍胃口太大,他們如今辛辛苦苦,大半都落入了他們的口袋。

唐賽兒想着當初朱瞻基的承諾,藉着回來運送一批火槍的機會,想再問一問太孫殿下,當初的承諾還有效嗎?

他當初可是承諾過,即便朝廷派兵過去,也只會要他們三成收穫,加上三成稅,他們自己還能落下四成。

當初還以爲這個份額高,但是現在知道錯了。他們這麼多人,現在連兩成都落不到,只能勉強度日,也就是面子上看的光堂了一些。

而在皇宮內,朱瞻基的面前坐着的就是已經去了西域三年多的陳誠,他在圓滿完成了朱瞻基交給他的任務之後,回來覆命了。

(原本這幾天想要加更,可是接到通知,要出差兩天。這幾天只能儘量保證一天一更了。)

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十六章 隕石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十二章 藉機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六十章 新生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三十一章 根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四章 蒲家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十九章 思想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十九章 厚賞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十一章 各國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十一章 逆反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三十二章 墳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一章 迎接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六十章 佈局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三章 皇宮第五十章 老人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
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十六章 隕石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十二章 藉機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六十章 新生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三十一章 根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四章 蒲家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十九章 思想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十九章 厚賞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十一章 各國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十一章 逆反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三十二章 墳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一章 迎接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六十章 佈局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三章 皇宮第五十章 老人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