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習武

事情還沒有完,當天下午,跟在朱瞻基身邊的人就挨個被問詢了一遍。

一直到晚間,朱棣確認了朱瞻基今天到文淵閣的確是意外,他在進文淵閣之前也的確不知道遷都這件事,朱瞻基的話也根本沒有一個人教。

這個時候朱棣才放下心來。

既然沒人教朱瞻基,那朱瞻基能說出反對遷都的話,朱棣就開始深思了。

連一個六歲小兒都能明白的道理,朱棣會不明白嗎?

他遷都北平,爲的是戰爭方便,不是爲了讓子孫日日夜夜防賊的。

既然遷都都反對,將北平設爲陪都卻沒人反對,那麼遷都這件事就暫且不提了。

反正將北平設爲行在,也能滿足戰爭的需要了。

朱瞻基知道這件事還是晚上起夜醒來,聽到了付典衣和薛掌闈小聲嘀咕這件事,才知道原來自己身邊的人全部被查了一遍。

當了皇帝,這個疑心還真是大啊!

不過這也警示了朱瞻基,以後凡事還是不要太冒頭的好,還是先老老實實增強自己的實力吧。

從五月開始,紀綱派到各地蒐集道家典籍的人馬陸陸續續回到了應天,爲了滿足朱瞻基的需要,他們不僅帶回來了各種典籍,甚至還請回來了不少聲名遠揚的道士。

這些道士大多都號稱練氣有成,也想趁着這個機會來博個前程。

禮部祠祭清吏司的官員難得忙碌了起來,爲這些道士安排住處,等待皇上召見。

與此同時,那些已經被整理好的道家煉氣術,導引術,凡是能夠強身健體的秘籍,也被一一抄錄,送進了宮中。

得到這個消息,朱瞻基楞了半晌,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己之慾,竟然會惹出這麼大陣仗。

不過再細想想,也能理解了。

學會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自己這是穿越到歷史世界,不是仙俠世界。

自古以來,真正的高手,有才華的人,無一不是抱着投靠帝王的想法。

老子那麼牛,也不過是一個圖書館管理員。

孔子號稱聖人,奔波大半生,最高才做到大法官職位。

這個大法官還不過是魯國的大法官,當時的魯國,也就兩個縣大小,實際上這個官職不值一提。

這麼大的牛人都抱着賣與帝王家的想法,那些山野道觀,又有哪家不想在皇帝面前掛個號,然後得一筆賞金,或者乾脆就被皇帝看中,直接榮華富貴呢!

五月二十日,朱瞻基在來到這個時代三個多月以後,第一次走出了午門,出了宮城。

出了宮城還有皇城,沿着御道向南,東邊是太廟,右邊是社稷壇,經過端門,再出了承天門,纔算是出了皇城。

承天門外,沿着御道,東側是宗人府,六部,依次排開。在六部外圍,還有翰林院,詹世府,太醫院等文職部門。

而靠西側,則是五軍都督府的五座衙門依次排開,最後是太常寺。在他們的外圍,還有通政司,錦衣衛,等軍事行動部門的總部。

應天府也有一條長安街,不過這條街不是直的,而是由東北向西南方向延伸。

陪着朱棣坐在馬車上的朱瞻基一邊看着外面的環境,一邊聽王彥介紹着各衙門的總部。

御駕經過了府軍前衛的軍營,來到了儀禮司駐地。

如今的大明經過了朱元璋三十多年的治理,國力蒸蒸日上。雖然不能說萬國來朝,但是大明周邊的數十個小國家無不是趨之若鶩。

儀禮司駐地長期擔任教授外國使節中文和儀仗的任務,所以佔地面積也不小,也有一個皇帝駕臨的閱兵臺。

所以這次從全國召集來的道士們,就被安排在了這裡見駕。

今天皇室的這一大家子來的挺齊,即使是對習武毫無興趣的朱高熾,也願意來見見這些高人們。

要知道,道家可一直是中醫和數學的發明者和傳承者。

因爲朱棣會親自測試這些道士們的能耐,所以徐皇后他們一幫女眷,也都過來湊熱鬧。

在這個時代,娛樂節目少的可憐,即使的皇后,大部分時間也都閒的無聊。

徐皇后一家獨大,另外寥寥幾個妃子,哪裡敢跟她來一場宮鬥。沒有了宮鬥,這皇宮就更顯得無聊了。

朱瞻基來到這個時代幾個月,早就憋的有些受不了。

但是即使來到皇宮外面,他也沒有自由,被徐皇后摟在懷裡。前後都是宮女,外面是太監,再外面是護衛,裡三層外三層,跟籠子裡的小鳥沒有區別。

“祖母,熱。”

徐皇后聽他說熱,卻也沒有鬆開他的意思,遞了一個眼神,自然就有宮女過來給他們扇風。

朱瞻基也有些無奈了,只能任由她摟着自己。

進入校場,所有大臣,衛兵,包括場地裡那些道士,全都口呼萬歲,大禮參拜。

數千人集體跪拜,這個場面還是比較震撼人了。就連徐皇后,當時也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不過朱瞻基在現代的時候,在非洲有能容納兩萬人的僱傭軍訓練營,長期有數千軍人訓練,對這種場面毫不畏懼,甚至還有一種興奮感。

看到朱瞻基絲毫不怕,朱棣覺得他能受得住這種大場面,笑道:“基兒願與我一起下車嗎?”

朱瞻基立刻興奮地點了點頭。“孫兒願意。”

徐皇后卻有些捨不得,抱着朱瞻基不丟。“軍士煞氣大,基兒年紀還小,別衝撞了基兒。”

“祖母,孫兒不怕。皇爺爺天下最大,有真龍之氣,會護着孫兒。”

朱棣哈哈笑道:“不愧是我的好孫兒,走,爺爺帶着你。”

朱棣龍行虎步,牽着朱瞻基率先登上了大約一米五高的閱兵臺。

他擡了擡手,王彥大聲喊道:“平身……”

這個聲音可不是一聲,跟隨皇帝出行,他一般都會帶着最少七八個大嗓門的太監。他喊一聲,幾個分開站立的太監就會跟着他的聲音繼續喊下去,保證現場的每一個人都能聽見。

他們的喊話都是經過特別訓練,壓着聲調和節奏,也不會影響後面的話。

朱瞻基第一次見到這種人聲擴音器,覺得非常好玩,忍不住在人羣周圍尋找這幾個太監。

輪到朱棣講話的時候,就沒有什麼新奇的了。既然是邀請的道家,當然說了一番道家的好話,然後根據每一家捐出的典籍的珍貴程度,予以物資獎勵。

要不然,讓人家幾百裡,幾千裡過來,不發點獎金,怎麼過意的去。

得到獎勵的衆人,都紛紛上前拜謝,然後纔是一幫道士紛紛獻藝。

能混到皇帝面前的道士,都是有幾把刷子的。

朱瞻基對那些做化學試驗的,即使看破也不直接揭破,讓自己的奶奶,媽媽他們看一場熱鬧。

不過,私下裡,他還是揭破了幾起純粹的騙術,以免朱棣看的高興了,給他們這些騙子賞賜太多。

他關注的重點在那些習武的道士身上,遇到有真功夫的,他都讓餘先給記了下來。

不過讓他失望的是,這些人並不具有超越他前世的實力,雖然有兩個道士看起來比他前世更強。

但是他前世融合了太多的技巧於一身,並且最後形成了自己的能力體系。

真要無限制打鬥起來,他們都不是前世的自己的對手。

不過這一切就足夠了,因爲他需要的只是這樣一個藉口,然後就可以開始練習自己的功法。

他也想找到張三丰,或者是創造出大鵬順氣功的張松溪,但是張三丰生於十三世紀,現在都十五世紀了,他不可能現在還活着。

至於張松溪,現在恐怕還沒有出生。因爲大鵬順氣功,周遊曾經查過張松溪的資料,他活躍的年代是嘉靖年間,那是十六世紀了。

所以說倚天屠龍記裡面,說張松溪是張三丰的弟子沒錯,但是不是親傳弟子,兩個人相差了三百年,整整七代。

根據前世周遊的調查,張松溪與張三丰之間差了七代,師承孫十三。

在孫十三之前,還有王宗,陳州同等武學大家。

在張松溪之後,還有一位三傳弟子非常出名,那就是武學大家王徵南。

王徵南是四明內家拳的集大成者,他們這一支,也是公認的正宗內家拳傳人。

在清代雍正年間,才首次將天下拳術分爲外家拳與內家拳,外家以少林爲代表,而內家則以張三峰所傳張松溪爲正宗。

他的大鵬順氣功,實際上就是張三丰傳下來的呼吸吐納術或者說是導引術。只是這個名字的由來,周遊也沒有查出來。

不過他現在有了現成的道家師父,又集中了道家的內家拳拳譜,整理出來一套適合他的導引術,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基兒,選好師父了嗎?”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皇爺爺,既然道家呼吸法可以強身健體,爲何不廣爲流傳,讓軍中將士也都長期練習,豈不是能增強軍力?”

一邊朱高煦不屑說道:“窮習文富習武,平民大多僅夠溫飽,哪裡能有精力習武?”

朱瞻基反問道:“二叔說的是外家拳吧?道家呼吸法即使孩童也可練習,不需要太多補品也能練習吧!”

朱棣呵呵笑道:“好主意,回頭我就問問看,有沒有願意去軍中教授的道長們。”

(弱弱求推薦票……)

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十三章 震撼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九章 拜師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一九八章 火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一百章 生日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三十章 選擇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六十章 新生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十章 學與道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三十一章 根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六章 分道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章 蒲家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九十章 工部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百章 生日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十二章 藉機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八十章 糾紛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七十四章 商議
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十三章 震撼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九章 拜師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一九八章 火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一百章 生日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三十章 選擇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六十章 新生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十章 學與道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三十一章 根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六章 分道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四章 蒲家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九十章 工部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百章 生日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十二章 藉機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八十章 糾紛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七十四章 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