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勢

明朝的官員有府官和國官之分,兩個官員體系雖然互有交叉,但是到了上層之後,就變的涇渭分明起來。

在這些官員之外,大明有一羣特殊的官員,兼具了府官和國官的職能,那就是王府長史司。

他們掌王府政令、輔相規諷,總管王府事務。凡請名、請封、請婚、請恩澤及陳謝、進獻表啓書疏等,皆由王府長史奏上,如藩王有過失即問長史。

但是,他們雖然兼具了府官和國官的功能,因爲負責的權力範圍比較狹窄,所以這些人不論在府官還是國官中,都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

而他們大多也是一些不得志的官員組成,屬於官員層次的邊緣人物。

特別是如今的大明分封,所有王府都封建海外,在王府任職,也就意味着他們遠離權力中樞。

而他們這些人的上升空間有限,很多人一旦進入王府,這一輩子就很難再出這個系統。

所以他們很快就與王府形成了利益團體,把自己的利益跟王府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韓琮就是這樣的一個官員,他從被分配到王府長史司,就已經絕了在仕途能繼續發展的念頭。

闔家從中洲來到了西洲,從一個正九品的典薄,能一直做到五品的左長史,除了時刻謹守官員本分,他也把自己的利益跟漢王府綁在了一起。

但是,身爲一個聰明人,他很清楚以漢王府如今的行動,在很多地方已經犯了朝廷的忌諱。

眼看漢王府要倒黴,他不想跟漢王府一起沉淪下去,也是人之常情。

正月初一,在絕大多數人沉浸在慶祝新年的快樂中的時候,韓琮來到了通政司漢州城衙門。

漢王朱見注還忙着接見家族成員,今日也疏忽了對韓琮的監督,以至於一直到第二天,還沒有見到韓琮,纔想起找他。

但是這個時候,不僅韓琮,就連他的家人也都被通政司的人員安排進了衙門內避難。

這個時候,朱見注才知道大事不妙,因爲韓琮對漢王府的底細瞭解太深。

朱見注不顧影響,親自帶領了五百親衛,包圍了通政司衙門,想要讓對方交出韓琮。

但是在這裡的蔡康頂住了漢王的壓力,堅持不肯交人。

與此同時,黃金城那邊的朱見深和解雲得到消息,立即發來了電報,要求朱見注立即撤兵。

朱見注很想魚死網破,但是那些親衛包圍通政司衙門已經是冒了極大風險,絕不肯直接對通政司衙門動手。

看到連自己的親衛都不肯動手,朱見注這個時候明白了過來,自己想要自立,根本就是一場夢。

大夢初醒的他不敢再有任何僥倖心理,當機立斷,主動摘掉王冠,自縛雙手,走進了漢州城布政司衙門。

在黃金城那裡,還在等待消息的朱見深與解雲很快就知道了這一切。他們沒有想到,在他們眼中原本很難處理的漢王府一事,只是因爲長史的倒戈相向,如此輕易就化解了。

當天下午,他們顧不上在黃金城的其他安排,乘坐專列從黃金城抵達了清江口海軍大營,隨後乘坐快船前往漢州城。

正月初五一大早,以朱見深,彭時,解云爲首,總督蘇南爲輔的朝廷大軍抵達了漢州城。

除了漢王府以及與漢王府關係密切的少數人顯得憂心忡忡,整個漢州城依舊還處於過年的歡慶之中。

漢王府剩下的其他人未嘗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但是他們無一不在現實面前低頭。

這幾天來,每天的廣播裡面都在宣揚朝廷穩定西洲的政策,對漢王府心懷不滿,有心自立給予了強烈的批判,並且對所有與漢王府親密的士兵給予了嚴厲警告和寬容對待政策。

漢王府的人那些郡王就是心懷不滿,他們也驚訝地發現,根本沒有人願意再跟在他們身後。

就連隸屬於漢王府的奴隸和下人,這個時候也不敢再給漢王府服務。

對這樣的結果,不僅給漢王府的人潑了一盆冷水,就連其他幾家王府,也是感同身受。

如果是以前,他們可能還有可能收買民心,但是在有了廣播和無線電報之後,沒有任何老百姓會被他們收買。

而且,就在正月初三,在應天府的陛下就已經讓人發來了電報,並且在廣播裡面表示只查首惡,其餘人等除非有違法亂紀之舉,否則既往不咎。

這種輿論的宣傳控制根本就不會讓社會起太大的風浪,因爲人人都知道朝廷的政策,不會被任何人矇蔽。

在朱見深他們抵達以後,實際上就只有一些收尾的工作,安撫民心這兩件事等着他們來做了。

雖然看似解雲在這場風波中並沒有發揮多少作用,但是其實,他來到西洲之後,通過各方面的運作施壓,讓所有人不敢妄動,就已經是最大的功勞。

他們來到漢州城之後,朱見深在彭時的叮囑下,並沒有過多插手漢州城的事務,他主要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安撫其他王府上。

從南洲來到西洲的七家王府代表,都得到了他的承諾,以往談定的合作,將在內務府的牽頭下繼續履行,不會損害到任何一家的合法利益。

實際上,這些王府出人,出錢,開發礦產,對朝廷有利,因爲大頭都是朝廷賺走了。

而漢州府的清查和安撫,依舊由解雲負責。

有了韓琮的協助,他這幾十年一直是漢王的心腹,對漢王府的大小事務,包括暗地裡一些見不得人的事務都知之甚清。

一件件違法亂紀的事務被清查了出來,所有參與其中的漢王府中偉大小王爺,不論是郡王還是鎮國將軍,一律被責令幽禁起來。

清查工作持續了一個月,漢王府的案例都寫了幾大本,總算將他們這幾十年的是是非非都盤算了一遍。

實際上,按照大明的宗室管理,漢王府這些年雖然有許多違規的地方,但是除非造反,否則也不至於削爵,砍頭。

他們大錯也沒有多少,主要是在私軍數量,違法佔地,還有利用朝廷勞役爲漢王府效力方面,侵佔了一些不屬於他們的利益。

這些事情不算什麼大事,如果不是朱瞻基要對付漢王府,甚至根本不能當做違法的證據。

但是現在朱瞻基想要對付他們,又有韓琮這個人證,小問題也就變成大問題了。

朱見注最聰明的地方是他當機立斷,見事不可爲,就立即認輸。

他如此光棍地臣服,也讓朱瞻基找不到嚴懲漢王府的機會了。

二月十五,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所有的事情調查的清清楚楚,由朱見深帶着朱見注等一行,離開漢州府,前往京城面聖,等待聖裁。

三月二十,已經出行兩年多的太孫朱見深,終於又返回了應天府。

而這個時候的應天府,卻進入了大搬遷的熱鬧氛圍之中。

正統四十一年,朱瞻基眼見應天府的城市越變越大,人員越來越多,在進行工業轉移之後,頒佈了教育轉移法令。

原本在應天府,已經建立了數十所大學,每所大學的學生,少則數千人,多則數萬人。

所以,光是在應天府,與大學相關的學子與教師數量,就有幾十萬人。

在夾江工業區進行大搬遷之後,現在大學也要遷出應天府,整個應天府,將只留下一所化工大學不作改變,其他各種專業的院校,都遷出應天府。

比如國子監,這所大明原本的官員儲備中心,就將轉移到應天府,北平和長安,川中,以及武昌,廣州這六大府城。

今後,凡是儒家學子,都只需就近進學,而不需要到應天府等待授官。

而其他院校,也將按照其主要職能,轉移到全國各地。

而且,所有大學都不建設在城市之中,而是在距離城市五十公里左右的水源方便之處建校,減輕城市負擔,形成獨立的教育基地。

除非與城市職能相關的專業,一律不允許建設在大城市之中。

而化工專業,這是大明目前最具優勢,而且還是其他人看着也學不會的專業,所以這門專業依舊需要保密,並且不對外宣傳。

一個化學專業,一個材料專業,沒有系統的研究和積累,即便是將化學原料賣給你,也不知道其中的成分。

這不像其他機械專業,大明即使保密,賣出了產品,其他人也能仿製。

所以對這兩門學科,保密程度也是最高的。

遷出繁華的應天府,轉移到偏遠地方的小鎮,對許多學子來說,是不樂意的。

但是,所有的大學都要遷出城市,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在朝廷的強力壓制下,所有人都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

就連朱見深也不理解,爲何要把帝國的未來棟樑之才,一個個安排到小鎮上接受教育,而不是放在城市中。

朱瞻基的解釋是,在小鎮接受教育,可以防止學生腐化,還能降低城市的負擔。

這樣的解釋也讓大部分人能夠接受,要知道現在青樓雞寨都還是合法產業,應天府的秦淮河,可都是這樣的學子最喜歡去的場所,引發的爭風吃醋現象層出不窮。

而,應天府也做出了一個例子,遷出了幾十所大學,就減少了數十萬人,應天府城市規模已經大的驚人,現在騰出來的位置,也讓城市的負擔減輕了不少。

這一舉動卻受到了三教的推崇,特別是儒教,以往的儒家傳承,可都是在山明水秀的地方,而不是在城市中。

在小地方教學,能讓學生專心就讀,免受各種誘惑。

漢王朱見注與漢王府另四個有實證犯錯的郡王被押解到京,就被朱瞻基責令幽禁在應天府王府,其職司皆由其子繼承。

其他人都還好說,但是朱見注比朱見深還要年輕幾歲,今年才二十六歲,他的兒子今年才七歲。

讓一個七歲的孩子掌管偌大的漢王府,根本就是一個笑話,其大權都被朱瞻基新任命的王府長史於克定控制。

於克定是于謙幼子,其人作風與于謙一樣,油鹽不進,強硬無比,有他在西洲,漢王府什麼事都會受到朝廷掣肘。

而解雲返回京城之後,面聖之際,就被朱瞻基擢升爲內務府廣儲司正四品左司長。

廣儲司由御用監改置,掌各種物資儲備,分配。而且左司長還有一重要職責,就是有監督銀行金銀調配之責。

這個位置雖然級別不算高,權力卻很大,並且負責事務繁瑣,很是能鍛鍊人。

而解雲一上任,就面臨一件重要事務,籌備大明百年慶典物資。

只要這次的慶典穩妥辦下來,負責這件事的解雲,肯定又會得到晉升。

而就在解雲履任之時,已經年過七旬的議長解禎期向朱瞻基提出了辭呈。

不過朱瞻基並沒有同意,反而誠懇挽留,讓他等慶典之後再辭職。

在百年慶典這樣一個重要的時候,解禎期這個議長在職,必定又能在歷史上留下一筆。

所以解禎期考慮再三,收回了辭呈。

五月,就在衆人都以爲漢王府的時間過去的時候,朱瞻基的最後一板子打了下來。

與漢王府合作開發西洲礦產的七家王府,被朱瞻基明令遷封西洲。

原本的南洲有十五家親王府,這裡還大部分都是荒漠地區,環境惡劣。

而面積大得多,物產更豐富的西洲,卻只有兩家王府。

如今藉着漢王府的這件事,朱瞻基一下子遷封七家王府到西洲,讓西洲的王府增加到了九家,而南洲只留下了八家。

除了漢王府以外,其他的王府都樂不可支。誰都知道,在西洲不僅物產豐富,還有衆多的崑崙奴,這可都是免費的勞力啊。

在大勢面前,漢王府就是有意見,也不敢提出來,只能吞下這顆苦果。

對大明百姓來說,這件事只是一件小事,遷封王府,還沒有大學遷移重要。

到了下半年,每天的廣播裡都在關注一件事,那就是爲了慶祝大明建國百年,各地的宗室,勳貴紛紛從各地回京,共慶大典。

除了他們,還有挑選出來的軍中英雄代表,普通百姓代表,優秀官員代表,每個能回京參加慶典的代表,都是在各自領域有卓越貢獻的。

他們的事蹟,也受到了許多百姓的關注。

而朱瞻基也有些期待,他期待的不是慶典,而是那些許多年不曾見面的老人們……

(明天大結局,許多很久沒有出現的人物,也會依次亮相,然後還有一個後記,想寫一個全世界大部分都是華人的未來架空現代小說……)

(推薦朋友的兩本書,一本是狗皇帝的《回到明朝當暴君》一萬均訂的大作,比我成績好了幾倍。另一本是老作者白色米飯的新書《首都是地球》,老作者,新作品,值得一看。)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九十章 工部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八十章 父子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十九章 厚賞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七章 遷都第六十章 佈局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二零五章 戰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八十章 糾紛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一百章 生日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二章 勳爵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六章 東洲第四十二章 刀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三章 克太子第四十章 遠行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二00章 分功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七章 呂宋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五章 天才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八十章 糾紛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九十章 工部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八十章 父子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十九章 厚賞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七章 遷都第六十章 佈局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二零五章 戰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八十章 糾紛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一百章 生日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二章 勳爵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六章 東洲第四十二章 刀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三章 克太子第四十章 遠行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二00章 分功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七章 呂宋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五章 天才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八十章 糾紛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