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

“殿下,先朝的古六歷,即黃帝歷、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除黃帝歷外,其他五歷因各自計法缺陷,已逐漸摒棄。根據皇帝天干地支紀年,今年是黃帝歷4115年。”

欽天監屬官湯宇難得有在朱瞻基面前露臉的機會,今日艦隊上下官員匯聚一堂,讓他忍不住激動,將黃帝紀年詳細分解了一遍。

朱瞻基跟他點了點頭,收回了視線,望着面前衆人說道:“我大明年曆計法,因一直隨着帝位更迭,顯得有些混亂。連我這個太孫經常都搞不清年份,更何況普通百姓,蠻夷邊民。故此,爲我大明大一統之聲望,爲確定我大明天朝上國之地位,孤欲從今後開始,將黃帝天干地支紀年與帝位紀年共同應用,讓蠻夷之國,也能沐浴我大明榮耀。”

那些武將倒不在乎什麼紀年,他們也不理解朱瞻基爲何召集衆人,卻首先拿出這樣一個議題。

但是金純與解縉卻很清楚這樣做的意義,如今不管大明也好,東瀛,南洋蕞爾小國也罷,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紀年標準,往往都是根據在位國君的年號來計算。

這樣的計法,對他們來說容易計算,因爲每個儒生從學儒開始,首先要學的就是記住從三皇五帝開始的各位皇帝。

但是老百姓不會算啊,不要說這蠻夷之地了,就算在大明的鄉村,大部分人也不懂這天干地支紀年,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金純有些擔心地長揖說道:“殿下,這天干地支紀年之確定,需要陛下欽點。我大明如今實行大統歷,這可是太祖親自確定,貿然更改,實爲不妥。”

朱瞻基當然知道曆法乃是國之重器,每一任皇帝的登基,去位,那都是國家最重要的事。

確定紀年,是需要滿朝文武與皇帝多番切磋,才能確定下來的。

自己一個太孫,突然提出要按黃帝曆紀年來通告蠻夷諸國,這可是殺頭的大罪。

但是朱瞻基一開始是真的疏忽了這個事情,一直到最近跟西域商人問起歐洲發生的大事,才突然想起了這個問題。

中國古代在明朝以前,幾乎每隔幾個皇帝,就要重新計算曆法一次,根據湯宇粗略統計,三皇五帝到秦朝統一之前,大多實行古六歷,從秦皇到朱元璋建立大明,歷朝歷代供更改了曆法近五十次。特別是唐宋時期,幾乎每個皇帝登基,都要更改曆法。

朱元璋建立大明,洪武十七年設觀象臺於南京雞鳴山﹐令博士元統修歷﹐仍以《大統》爲名﹐而積分全襲元代《授時》法數﹐惟去其歲實消長而已。其後因推算日食不準確﹐治歷者紛進新曆﹐要求改制﹐但明朝一直沿用《大統歷》。

朱瞻基現在提出用黃帝曆紀年來對外宣傳,實乃大逆不道。

但是朱瞻基並不是要修改曆法,只是在對外宣傳的時候,以黃帝曆紀年來告訴世人,今年是哪一年。

他可不想把那個耶穌誕生的年份當做公元紀年,而且西曆紀年雖然每年的長短相差不大,實際上除了算法簡單,毫無作用。

農曆卻完全不一樣,根據天干地支的計法,通過閏月來調整年份,不僅可以算出來每年的二十四節氣,讓農民知道何時種田,更能算出每年的日食月食,哈雷彗星抵達的準確時間等。

朱瞻基開始也不相信這些,但是瞭解越多,對老祖宗留下的財富才越覺得寶貴。

當然,公曆並不是一無是處。公曆是陽曆,是根據太陽公轉計算。

農曆是陰曆,是根據月亮變化計算,兩種方法各有千秋,能形成有效互補。

但是因爲那位大炮在1912年提出了全面西化,向西方看齊,與世界接軌。

導致了在清朝結束之後,全面採用西方紀年。

一個宗教份子的出生年份,成爲了一個東方古國的紀年計法,想想還真是滑稽。

而實際上,公曆其實原本是從儒略曆更改過來的,紀年的起始時間也不是現在這個時間,而是從公元前45年就開始計算了。

當儒略凱撒第三次任執政官時,指定以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爲首的一批天文學家制定新曆,這就是儒略曆。

但是後來羅馬帝國衰落,神權興起,所以紀年變成了耶穌誕生年開始。

對一個農業大國來說,拋棄了農曆紀年,讓老百姓根本無所適從。所以最後把農曆的這一套又撿了起來,用了雙紀年法。

現在這個時代,除了少數幾個國家實行陽曆,大部分國家都還是各自按照自己國家和民族的紀年計算。

但是朱瞻基並不願意讓耶穌歷興起,所以在看到歐洲如今混亂的紀年之後,纔想起了把黃帝歷推行到歐洲來。

朱瞻基笑道:“尚書過慮了,孤並不修改曆法,只遵循紀年。我大明雖然如今實行大統歷,但是黃帝曆紀年也一直沒變。如今我們對外宣傳,以黃帝歷加上帝位年昭告,讓西域人也知道我大明的歷史。”

解縉很清楚朱瞻基的爲人,做事從來都帶着很重的目的性,但是這件事,他卻看不到朱瞻基的目的。

如果沒有好處,朱瞻基爲什麼要犯這樣的機會呢?他忍不住問道:“殿下明知此事犯忌,爲何執意如此?”

朱瞻基笑道:“孤也是最近才考慮到這個問題,如今西域大食人採用穆罕默德曆,這是一種陰曆,與我大明計法相差不大,但是他們的紀年才八百年,而極西之地,採用公曆,與我大明曆相差甚遠,至今也不過一千四百年。

如果只以大統歷向他們展示,豈不是說我大明歷史還不如他們悠久?而實際上呢?我華夏紀年從黃帝開始,至今已經四千多年。”

這一下,衆人都明白了過來,朱瞻基不是要修改曆法,只是不想在西域人面前丟了面子。

只要不改曆法,僅僅只是以黃帝歷宣傳紀年,這雖然有些不妥,卻也不會讓朱棣忌諱。

所以衆人只是猶豫了一番,接受了朱瞻基的意見,在今後對西域各國的國書中,以黃帝曆紀年爲準。

當然,他們也不敢丟掉如今的大明年份,肯定還要綴上永樂十五年這樣的時間。

這個時候,李亮說道:“既然此事已定,下面進行下一個議題,我大明的對外宣傳國名……”

外面突然傳來了一陣戰鼓聲,聲音三長兩短,這是有什麼新的發現了。

一時之間,沒有誰開口說話,衆人都等着傳令兵的最新消息。

不一會兒,一個響亮的聲音在門口響起:“殿下,前軍緊急回稟,發現了一座大型城市,還是大食人的城市!”

所有人都一陣興奮,能在萬里之外還發現大食人的城市,這是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有城市就代表有文明,有文明,就代表有大型貿易。

鄭和看了一眼朱瞻基,輕聲說道:“殿下,莫不是那些商人上次說的馬林王國到了?”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應該是的,這也代表,我們的目的地快到了。”

馬林王國,就是指後世的摩洛哥。阿拉伯人八世紀的時候,從埃及一路向西,並且佔領北非,將黑人全部驅逐到了非洲中部。

在此後,阿拉伯人從遊牧民族逐漸定居下來,建立了幾個王朝,如今統治這片土地的就是馬林王國。

幾萬裡的行程眼看終於要抵達了,所有人的精神都振奮了起來。

朱瞻基也同樣興奮,後世只需要十個小時的時間,他就能坐自己的專機從新加坡到西班牙,但在這個時代,十個小時的旅程變成了七個月。

雖然遠渡重洋聽起來似乎很浪漫,很勇敢,但是真的在船上煎熬七個月,才知道有多受罪。

他扭頭問道:“如今維度是多少?”

一個羽林衛學的執勤士兵說道:“回稟殿下,是北緯三十度左右。”

朱瞻基一時之間也想不到這個維度有哪個城市,興趣大起,說道:“那我們就出去看看,二十多裡的行程,現在順風,半個時辰就到了。”

他們剛到了甲板上,前面的船隻又在傳遞消息,朱瞻基接過了一個望遠鏡,望着前面船隻傳回來的旗語。

大明艦隊的旗語,都是他改的後世旗語,所以很快就明白了海邊只是一個小鎮,人口大約有兩萬人。

不一會兒,一艘傳令船就帶着詳細的信息來到了旗艦上。

前軍已經登陸與小鎮上的人進行了初步接觸,這裡叫阿加迪爾,是馬林王國在南方的一個小城。

這裡因爲人口不算多,並不是一個合適的貿易點,向北四百里,纔是他們的都城安法。

現在前軍詢問,是在這裡暫留,還是直接前往都城與他們接觸。

朱瞻基想了想說道:“前軍繼續探索,留下幾艘商船交易,派出前鋒營儘快抵達安法,與對方初步接觸,中軍直接前往他們的都城。”

安法就是後世的卡薩布蘭卡,既然那裡還是馬林的都城,那就說明葡萄牙人還沒有展開他們的大航海時代。

因爲朱瞻基知道摩洛哥的首都一直是拉巴特,但是拉巴特成爲首都,是因爲葡萄牙人在最開始的殖民戰爭時期,將安法夷爲平地,才讓拉巴特成爲了首都。

如今安法還在,那麼朱瞻基就要斬斷葡萄牙人伸向馬林王國的手,這不是爲了幫助馬林,而是要限制葡萄牙人的向外征伐之心。

大航海時代,可是從葡萄牙開始的啊。

艦隊繼續一路北行,船借風勢,四百里的行程不過一日夜的時間,就已經走完。

岸上的城市已經映入了朱瞻基的視野,無數人影呆立岸邊,從望遠鏡裡,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人的臉上露出着震驚的神色。

是的,大明這遮天蔽日的艦隊,能夠讓所有人爲之恐懼。

昨日,當五艘與西洋軍艦完全不同的艦船抵達安法水域,就已經讓馬林人爲之震驚,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除了那些歐洲人,竟然還有另外一個文明。

而且這個文明看起來是那麼的強大,有着如今雄壯的軍艦,紀律嚴明的士兵,還有着規整的儀容。

他們的官員溫文爾雅,望向他們的神色自矜卻又從容。馬林的國主阿布·賽義德·奧斯曼三世感覺,對方似乎完全沒有把他放在眼裡,看他的眼神就像看一個野蠻人。

他們是從哪裡過來?這個大明究竟是從哪裡蹦出來的?

但是,沒有想到這五艘艦船竟然還不是他們的全部,僅僅只是一支前鋒營。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他們拒絕透露任何信息,只是告訴他,他們帶着誠意與和平而來,並且願意跟他們貿易。

他們也送上了禮物,奧斯曼三世原本並沒有在意,可是當他看到那柔軟如肌膚的絲綢,清香撲鼻的茶葉,精美的可以當藝術品的瓷器,還有那鬼比黃金的香料,他第一次失態了。

他記起小時候聽說過的一個傳說,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富裕的流油的國家,那是一個強大無比的文明,曾經的大食人就是依靠他們才發展起來的。

但是後來突厥人出現了,蒙元人出現了,那個國家卻從來沒有過。

他以爲這些只是傳說,因爲不管是突厥人還是蒙元人,都帶來了瓷器和茶葉,還有精美的絲綢。

許多跟他一樣的人都以爲那個國家並不存在,那些東西是突厥人,或者是蒙元人生產出來的。

他們雖然帶來了精美的瓷器,柔軟的絲綢,但是同時帶來了戰爭與死亡。

沒有人再去奢望那些東西,反而害怕會成爲蒙元人征伐的目標。

雖然奧斯曼三世並沒有經歷過蒙元人的威脅,因爲馬林距離蒙元太遙遠了。但是他不止一次聽說過蒙元人的暴虐,當時的聖城都差點落入蒙元人和突厥人的魔掌。

但是現在,他知道了,傳說並不是虛構的,而是真實的。

奧斯曼三世熱情款待了這個叫大明的國家的使者,還拿出重金賄賂了擔任翻譯的通事。

但是這些通事都是大明在忽魯謨斯招收的,他們只知道大明來自遙遠的東方,對這個大明卻一無所知。

他們還告訴了奧斯曼三世一個恐慌的消息,對方的艦隊可不僅僅是幾條船,幾十條船而是上千條船。

雖然這次只有六百多艘船來到這裡,但是六百多條船也是讓奧斯曼三世無法想象的存在。

他們馬林,雖然也有六百條船,不過大多隻是在海邊打漁的小船。真正的軍艦和兩百噸以上的貨船,只有不到一百艘。

但是這些通事又告訴他,大明人性格溫和,只要不跟大明敵對,他們就不會視之爲敵。

但是隻要敢跟大明作對,他們大軍就會將敵人碾碎。他們告訴他,就在半年前,曾經搶奪了巴格達的帖木兒國,兩百多條船組成的艦隊,不到半天的時間就被消滅了。

所以第二天,奧斯曼三世膽戰心驚地率領着國內的文武大臣來到了海邊,親自來迎接來自大明的皇帝陛下的孫子。

據說,他們喜歡看到所有人要跪在他們的面前。

幸虧來自大明的使者也寬容地允許他們不需要跪,因爲他們不是敵人,也不是自己人。

奧斯曼三世還託通事轉告,他們馬林願意當大明的朋友。

可是沒有想到的是,對方只是嗤笑了一下,並沒有回答他。但是態度之間已經表現的很明顯了,想當大明的朋友,他似乎還有些不夠格。

他的心裡還氣惱無比,一個小小的使者,竟然敢輕視他一個國王。

但是,當他在海上看到一艘又一艘的巨大戰艦出現在自己的視野裡,他真的恐懼了。

如此強大的實力,他這個小小的馬林國主,似乎真的不夠資格啊!

有了通事的承諾,他纔敢膽戰心驚地等候在岸邊,但是已經忍不住雙腿顫抖。

而他的國民們,看到一眼看不到邊的艦隊,遮天蔽日地逼近的時候,一個個就更恐懼了。

還是因爲他這個國王在這裡,那些國民纔沒有逃跑。

那些北方的野蠻人,他們每次一直有一兩艘船來,都要在沿海騷擾一番,搶劫一些財貨才肯離開。

這個大明如此強大,他們真的是帶着和平而來嗎?

從一大早,他們就看到了艦隊出現在視野裡,很快就有船隻開始靠岸。

那些人抵達了碼頭,就將那裡封鎖了起來,有幾個看熱鬧的百姓不想離開,卻被他們用皮鞭抽了一頓。

但是對方並沒有肆意殺人,也讓所有人知道,這些人並不殘虐。

奧斯曼三世的心也安穩了一點,派出了自己的衛隊隊長,幫那些大明人將碼頭那裡清理了出來。

然後,那些大明人的小船就開始在港口周邊測量水深。

但是馬林人的注意力全部被碼頭上的動靜吸引住了,那些預先登陸的大明人從船上卸下來一架像一個宮殿一樣大的房子,拼裝起來他們才知道,原來那是一輛馬車。

如此大的馬車,就連奧斯曼三世都想靠近去一觀究竟,但是卻被使者攔住了。他們讓國君稍等,要等到他們尊貴的殿下抵達了,自然會安排他去近前。

然後,他們在碼頭上鋪上了來自波斯的純羊毛地毯,這可不是平民使用的毛氈,而是連他都捨不得用的羊毛地毯啊,現在就這樣撲在港口的土地上!

他還以爲自己看錯了,向使者詢問道:“閣下,爲什麼要把珍貴的地毯鋪在泥地上?”

擔任使者的是禮部員外郎曹軼,擔任他副手的則是解禎期。曹軼不願意跟渾身臭烘烘的通事說話,一直自命清高地站在一邊。

但是解禎期倒沒有這種顧慮,與幾個通事都相處的非常融洽。以至於奧斯曼三世還以爲解禎期這個年輕人是正牌使者。

解禎期自矜地微笑道:“我們的皇太孫殿下是天底下最尊重的人,任何珍貴的東西,都不能襯托他的偉大。地毯雖然珍貴,但是這種規格才符合殿下的身份。”

幾個通事將解禎期的話翻譯了過去,奧斯曼三世對這個太孫殿下更好奇了。

快到午時的時候,以安法港口的碼頭爲中心,密密麻麻的艦隊終於集結了起來。他們排成了一個扇形,中間留出了一個巨大通道。

然後,朱瞻基的旗艦沿着通道緩緩地靠近了碼頭,但是因爲港口的水深有限,旗艦六米多的吃水並不能靠岸。

朱瞻基的巨大的旗艦靠近了,讓無數人發出了陣陣驚歎聲。只是他們從來都沒有見到過的鉅艦,比他們最大的艦船還要大十倍以上。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們根本不能相信人類能夠造出如此大的鉅艦。

那些在馬油執勤的馬林衛士,看到如此大的鉅艦,膽小的都已經跪了下來禱告。在他們眼裡,這就是神蹟。

旗艦兩個重達三千斤的巨錨被絞盤放下,穩定住了艦體。隨後,十多艘平底沙船在指揮人員的安排下,一艘一艘插了進來,形成了一座浮橋。

所有的船隻經過了連接,固定,在船體的甲板上鋪出了一條通道。

僅僅爲了登陸,就耗費如此大的功夫,也讓馬林人們見識到了來人的尊貴。

就在這個時候,旗艦上面的皇家龍旗緩緩下降,響起了巨大鼓樂聲,隨着旗艦上的鼓樂響起,所有的船上面鑼鼓全部有節奏地響了起來。

當視野裡的幾百艘船上,所有的鑼鼓都響起來的時候,這有韻律的重低音讓不少人渾身發麻,小便失禁。

幾乎所有人的心裡都在問,這個大明究竟有多強大啊!

龍旗降下,太孫旗也降下,船上的鼓樂聲也停了下來。一隊盔甲鮮明的衛兵分列成四個隊列,在碼頭的道路兩邊延伸出來,碼頭上的鼓樂響了起來。

太孫儀仗終於擺了出來,而身穿龍袍,頭戴冠冕的朱瞻基也終於下船,出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這個時候,解禎期才讓通事告訴了奧斯曼三世,現在可以去碼頭迎接太孫殿下了。

奧斯曼三世已經完全麻木了,開始的時候對大明使者如此傲慢還有一些憤怒,但是現在,他完全不敢表現出一絲不滿。

這樣的氣派,是他這個國王都從來沒有想像過的。

相差的太遠,他已經不敢比較了。

他終於看到了那個被譽爲天下最尊貴之人的太孫殿下,即便在身材高大的閃族人裡面,這位太孫殿下也顯得非常高大,與普遍比他們矮小的東方人差距就更大了。

對方留着跟他們差不多的大鬍子,卻沒有任由鬍子亂長,而是修理的整整齊齊,形成了一個漂亮的圖案。

他的頭頂戴着一頂船型的帽子,前後還垂着九串寶石,光是這一頂帽子,就價值連城。

而他身上從內到外,都是用最精美的絲綢做成的衣裳,上面還繡着威武的動物。

他不明白這麼薄的絲綢,那些圖案是怎麼繡上去的。

他不是沒有見過世面的人,二十年前,他還步行八千里,前往聖城祭拜,不僅見到了勢力龐大的馬穆魯克王,還見到那些跟馬穆魯克王進行貿易的羅馬人。

但是沒有一個貴族,能夠有如此奢侈的打扮。如果對方願意,他願意用一座城池來換取對方的帽子。

那精美的寶石,是多麼的耀眼啊!

一個紅衣中年人跟在太孫的身後,他身上的服飾也讓奧斯曼三世讚歎不已,可以看得出來,紅衣男子只是太孫的隨從,但是一個隨從的服飾,就比他這個國王還要精美。

更讓他有些疑惑的是,對方爲什麼不長鬍子呢?

沒等他想明白,對方沿着精美的地毯已經走到了像一個宮殿一樣的馬車前面。這個時候,大明使者提醒了一句,他才清醒過來,連忙上前問好。

讓奧斯曼三世意外的是,跟在太孫身邊的那個隨從,竟然也懂他們的語言。雖然語調跟他們有些差別,但是同爲偉大先知確定的語言和文字,讓無論什麼地方的子民都能聽懂安拉的教誨。

朱瞻基原本還想表現出一種溫和的態度,但是奧斯曼三世一到跟前,差點把他薰了個大跟頭。

對方恐怕有一年都沒有洗過澡,現在是九月這裡的溫度有將近三十度,還是比較熱的。他的身上散發出一股燻人的味道,爲了掩飾這些味道,他的身上又抹了許多香油,這樣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讓人聞到就想嘔吐。

但是他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想拼命往朱瞻基的身邊湊。

還好跟在他身邊的鄭和知道朱瞻基愛潔,連自己都有些受不了這味道,更不能讓他薰到了殿下。

鄭和擋在了朱瞻基的身前,跟他長揖了一下說道:“偉大的大明皇帝陛下長孫,尊貴的大明帝國皇太孫殿下,奉皇帝陛下的命令,前往西洋尋求拓展商路。今日路過貴國,欲與貴國進行貿易。鄙人乃使團副帥,大明帝國滇國公鄭和,向國王陛下問好!”

奧斯曼三世楞了一下,才連忙問道:“滇國公是什麼職位?”

“滇國公是大明帝國的公爵,與西洋諸國的公國國主,大國公爵乃是同一等級。”

奧斯曼三世這一下明白了過來,知道對方跟自己的身份差不多持平,雖然對方只是公爵,自己是國君,但是一個如此強大的帝國的公爵,恐怕比自己這個國主還要尊貴。

他又連忙向鄭和行禮,兩人相互客套了一番,鄭和這才請了朱瞻基登上龍輦。

朱瞻基瞟了奧斯曼三世一眼,淡淡說道:“滇國公將他也喊上龍輦吧,再臭他好歹也是一個國主。”

鄭和笑了笑說道:“殿下忍一忍,這些蠻夷小國,哪裡有什麼講究。”

今日聞到對方身上的臭味,朱瞻基才突然想起來,這個時代的歐洲,人們可是都不洗澡的。而且城市裡面也沒有廁所,人們可是隨地大小便,想到這裡,他對這個時候的歐洲,登時興致大減。

古羅馬人是非常愛乾淨的,也喜歡洗澡。但是當歐洲的人口增加,疾病氾濫的時候,人們對洗澡就有了天然的恐懼。

這個時代的歐洲,並不是沒有醫生,但是他們的醫生大多都是神父,靠祈禱來治病。

Wωω ▪TTkan ▪¢ 〇

哪怕到了十八世紀,人們生病,醫生還主要是給病人放血。

中世紀以來,特別是七十年前的黑死病,讓歐洲人更是對洗澡產生了恐懼,他們雖然一開始不知道病菌是從老鼠身上傳出來的,但是也知道了離水源近的地方,患病的機率更大。

所以他們的城市開始往山上建,哪怕每天運水,也不敢住在水邊,更不敢洗澡。

在這裡面,教會也發揮了巨大的帶頭作用。

他們認爲骯髒的軀體被看作更能接近上帝,不洗澡則成了聖潔的象徵!那些有足夠勇氣長年不洗澡的人,甚至會被冊封爲聖人!

在這種巨大精神激勵下,許多虔誠的神職人員和基督徒開始了渾身污穢的艱苦修行——聖亞伯拉罕閣下堅持五十年不洗臉,不洗腳,最終成功封聖。

聖西蒙先生任憑蛆蟲在他潰爛的傷口上拱動,也從不清洗,一直到死爲止。

法蘭西國王亨利四世的母親堅持一輩子不洗澡,被冊封爲聖女阿涅絲。

想到這裡,朱瞻基甚至懷疑自己這個時候來歐洲,究竟是不是一場錯誤了。

現在只是到了北非,這裡的人比起歐洲人來更愛乾淨,現在就是這樣,到了歐洲,怕不是要常備香囊才行。

將奧斯曼三世帶上了龍輦,他被鄭和引到了朱瞻基對面的角落坐下,他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上臭味帶來的困擾,反而非常激動地欣賞着這個巨大的馬車。

坐在這樣的馬車裡,讓他自己也覺得更加高貴起來,他忍不住不停地跟道路兩邊的臣民們揮手示意。

朱瞻基看着他的動作,忍不住有些好笑,跟鄭和說道:“一會兒好好問問他他們跟馬穆魯克王朝王朝的關係,跟歐洲各國的關係。那份被標註了歐洲各大城市的地圖,讓他好好看看。希望能挑起他們跟葡萄牙,西班牙之間的矛盾。他們打的越厲害,對我大明就越有好處……”

鄭和並沒有把小小的葡萄牙放在眼裡,說道:“殿下,那葡萄牙按照通事所言,不過是一個蕞爾小國,敢跟馬林國打嗎?還有那西班牙,雖然這些年發展起來了,也奪回了大部分國土,但是格拉納達如今還在摩爾人的手裡,他們都沒有統一,又有何可懼?”

感謝額吐你哦,youlangzh,燈火見人家,阿偉仔,竹籤子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七章 蒙特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二零五章 戰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七章 遷都第一百章 北上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四章 蒲家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十八章 驚喜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三十章 選擇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二章 勳爵第十六章 隕石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三章 新生活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十七章 備戰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十一章 逆反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
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七章 蒙特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二零五章 戰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七章 遷都第一百章 北上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四章 蒲家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八十七章 改變(一萬二更新)第十八章 驚喜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三十章 選擇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二章 勳爵第十六章 隕石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三章 新生活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十七章 備戰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十一章 逆反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