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

五月十五日,大江一郎終於在雨後初晴的海面上,看到了一支艦隊的到來。但是,這不是來自東瀛的戰艦,而是大明的戰艦,從船上下來了一支五百人的隊伍。

這些人跟東瀛武士一樣剃去了頭髮,但是不論從面相,還是服飾,都能看出他們並不是倭人。

見多識廣的大江一郎認出了這些是北方的蝦夷人和女真人。

他們很快就接管了島上的管理,並且讓所有人停止了挖礦,進行重新編組。任何不服從命令的倭人都被這些粗暴兇狠的女真人直接殺掉,並且吊在了旗杆上,還用倭人的頭蓋骨做成了酒器。

島上原本就有簡易的窩棚,但是這些地方顯然不夠住了,所以第一時間,所有人開始伐木搭建房子。

但是搭建的房子數量似乎又有些太多了一點……

最上等的房子是原木搭建的,牆壁厚實,冬天可以抵抗風雪。

中等的房子數量衆多,跟原本島上的房子差不多,都是用木板和蓑草搭建,也能擋風遮雨。

而最簡易的房子就是一個個地窩子,只是在地窩子的上面有一層房頂,可以擋雨。

到了五月下旬,房子都修建好的時候,一支更大的艦隊開了過來,從船上下來了更多的倭人,而這些人帶來了京都將軍府已經被大明佔領,凡是反抗的大名和將軍都被殺掉,現在沒有逃進山的全部都是服從大明的貴族和武士。

足利義持的將軍府早已被燒燬,目前東瀛的將軍變成了他的弟弟足利義嗣。而足利義持與天皇現在拘束逃進了山裡在跟大明做最後的鬥爭。

問題這個消息,大江一郎怎麼也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但是眼前這些以前熟悉的武士們,是不會欺騙他的。

當天晚上,他就面向京都,剖腹自殺。

艦隊不僅運來了超過五千勞力,同時還運來了五百幾女,加上五百女真人和一千多人的大明艦隊,島上已經超過了一萬人。

原本所有的武士的武器早在五月初就被收繳,每個人被髮的是鐵鎬和籮筐。

原本的石磨又被運來了幾個,足夠島上這些人篩選金子。

島上的大明人不多,全部住在港口區新建的小區,還有全副武裝的女真人守衛。

這些大明人負責每天的生產統計,還負責每天從船上領取炸藥,然後用炸藥開礦。

開礦的人增加了兩倍,現在又有了炸藥,生產效率增加了五倍以上。

原本每天黃金產量不足五十兩,剩下的都是銅礦石和銀礦石,現在就連所有的銅礦石也被大明人就地煉製了。

幾乎每一天,都有倭人因爲不聽話被女真人處死,這樣一個月下來,所有的人都老實了。

大明人一直表現的很文明,除了最開始挑選了一百個貌美的幾女在港口區住下,剩下的四百幾女全部安排在了島上。

雖然管理更嚴格了,但是大明人對東瀛人的待遇卻提高了。除了吃的,島上還開始賣衣服和酒水,用五天的工錢,也能享受年輕貌美的幾女的服侍。

三年,這是島上原本礦工的服役時間,只要老老實實幹滿三年,就能獲得自由。

而那些武士們卻要幹滿五年,才能獲得自由。最後送過來的這批武士和民夫,他們都是戰敗的一方,需要幹滿十年才能重新獲得自由。

按照不同的貢獻量,每個人可以獲得不同的待遇,制度由大明確定,管理和鎮壓卻由五百女真人負責。

一個月的時間,這裡就變成了一個秩序井然的工地。

整個佐度島變成了一個天然的大監獄,天然的礦場。沒有船,沒有武器,哪怕他們的人數比大明人和女真人加起來還多五倍,但是他們也只能老老實實地幹活。

而這一千多名大明士兵,他們的主要任務其實不是監管這座金銀島,而是保證從大明到奴兒干都司之間的運輸安全。

當視線從六月的佐度島回到五月的大明,這個月,最轟動的莫過於太孫殿下從東瀛運回來的戰利品。

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人能想的到,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太孫就從東瀛運回瞭如此之多的金銀和物資,還有那一滿船的古董。

就連朱棣也從來沒有一次性見過這麼多的金銀,他讓人將這些金銀擺在承天門外的廣場上,派了重兵保護,卻又允許所有的大明百姓近距離觀看。

這其實是朱瞻基的主意,他就是要用這些金銀作爲誘餌,將大明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大明以外的地區。

不管是貿易,開始開礦,還是侵略,只要能激發大明百姓的探索之心,這樣做就是值得的。

朱棣一開始不算支持這個計劃,但是當這麼多的金銀擺在自己的面前的時候,他自己都忍不住心動了。

所有人都以爲大明是天朝上國,所有人都以爲大明物產豐富。但是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朱瞻基就從東瀛搜刮瞭如此多的財富,也讓所有人都在反思,自己是不是井底之蛙呢?

固然,這些金銀對大明來說並不算什麼,整個大明每年的稅賦按照金銀來計算就超過了兩千萬兩白銀。

這些金銀加在一起,也只有大明一年稅賦的五分之一多。

可是,這是太孫僅僅一個月的收穫啊!

如今的大明,一畝地的收成,一年不超過五錢銀子,家有千畝良田,也落不到三百兩銀子。

可是如果開工坊,打造一口鐵鍋,僅僅幾日的功夫,就能跟內監換回四錢銀子,旱澇保收。

一年打造兩千口鐵鍋,賺的錢就遠遠多於種地收成,這筆賬隨便一個人都能算的出來。

資本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不管是在什麼時代。

哪怕如今大明對戶籍管理嚴格,人員流通不便,但是內監和錦衣衛遍佈全國的網點,卻成爲了最好的宣傳渠道。

不需要出縣,不需要出州,只要你能紡出布來,只要你能做出絲綢,只要你能打造鐵器,所有的東西拿到內監的網點,就能換成銀元。

經過一個月的發酵與宣傳,哪怕是偏遠州府的鄉民,也知道海外有數不清的金山銀山,知道只要閒暇時候紡布,就能跟內監換取銀子。

當然,這種宣傳也遭到了無數商家的抵制和文官們的反對,因爲內監現在等於是搶了無數商家的飯碗,而文臣們反對,主要是怕趨利思想毀了穩定的社會風氣。

不過在幾百萬兩現銀面前,武將,勳貴,包括本就與內監有着穩定業務的商家們,也極力宣揚對外貿易的好處。

這些銀子,劫掠來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還是通過貿易,讓倭人主動將埋在地裡的金銀拿出來。

這種爭論永遠不可能消失,無非是隨着時間的變化,支持者和贊成者的立場會一直變化。

但是有一點幾乎沒有人再反對了,那就是對外徵略。

只是對東瀛的戰爭,短短時間就獲利幾百萬兩,哪怕是最有操守的文臣,這個時候也看到了戰爭的紅利是多麼驚人。

除了少數的清流認爲這樣對外征戰會有損天朝上國的國體,絕大多數人都成爲了戰爭的支持者。

還有一部分利益既得者也在呼籲開放海禁,對外貿易不能全部由內監控制。

但是這樣的反對是跟朱棣爭利,他斥責了一批人,打壓了一批人,這股聲浪自然就沒有了。

現在文官與商人的聯絡還不是太深,而武將與勳貴緊隨皇家的腳步,皇家賺大頭,他們賺小頭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在短時間之內,所有人的胃口都已經滿足了。

所以那些呼籲開放海禁的力量非常小,並沒有成氣候。

這些金銀被展示了一週,然後與那些金屬一起,全部運到了夾江工業區,將會在這裡被鑄成金銀銅幣。

而那些鋼鐵,也成爲了原材料,打造各種工業產品。

一封給太孫封賞的聖旨也隨着第二批的輔助艦隊,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東瀛。

對朱瞻基來說,任何封賞其實已經沒有意義,他本身就是太孫,地位僅在兩人之下,再多的金錢,再多的護衛,在他本身就已經擁有無上權力的時候,無非就是錦上添花而已。

例如他的護衛有被增加了兩衛,達到了一萬兩千人,允許他的儀仗可以增加兩匹馬,多了幾個農莊,嚴格說起來,毫無意義。

隨着朱棣的嘉獎聖旨到來的還有一疊私信,這裡面有朱棣的,有朱高熾的,有太子妃的,也有他那些嬪妃的。

相比公事公辦的聖旨,朱瞻基更在乎這些私信,也更願意私下跟朱棣討論一些問題。

比如朱棣同意了暫時不動用這些金銀,等他回去了以後組建大明銀行,這些金銀作爲預備金的消息,就讓他開心無比。

胡良娣已經懷孕八個月了,再有兩個多月,自己的第二個孩子就會出生,朱瞻基也想早日解決了東瀛事務,返回大明瞭。

雖然懷着一顆征伐之心,但是他的身份太高了,這也限制住了他。

身爲一個帝國的繼承人,身爲一軍主帥,他不可能身先士卒地征戰,這也讓他對戰爭少了許多樂趣。

每天只能待在這艘巨大的巨舟上,就連天氣好的時候,想到小船上去釣魚,身邊的人都緊張無比,這樣的戰爭實在無趣的很。

不過,足利義持和東瀛皇室還沒有就擒,這場戰爭他能選擇什麼時候開始,卻不能選擇什麼時候結束。

在沒有抓到足利義持和後小松天皇之前,結束戰爭的話,真正的戰略目的並沒有達到。

在這個過程中,壓力最大的不是他,而是現在身爲神機營都督,陸軍總兵的柳升。

五月十三,大明軍隊勢如破竹……,不對,由於沿途的倭人不是逃跑就是投效大明。他們沒有面對任何阻力,猶如回家一般被迎進了京都平原。

大軍抵達京都之後,纔在鴨川河經歷了第一場阻擊。

雖然倭人準備了用桐油泡過的藤盾,但是,大明如今的黑火藥早已經脫離了最初級的階段,由粉末狀火藥發展到了顆粒狀態。

如今的黑火藥雖然依舊是這個名稱,但是效力超過了東瀛人的預測,他們的藤盾根本抵擋不了新式火槍的攻擊。

要不然,當初在神澀川,大明軍隊也不可能依靠原始的黑火藥,就炸燬門川家族的城牆。

戰爭在一開始就呈現一面倒的局勢,倭人只能依靠巷戰給大明軍隊造成一些麻煩。

僅僅三日的時間,足利義持的軍隊就被趕出了京都,勝利似乎指日可待。

可是,後面的發展超出了柳升的預料,逃進山裡的倭人雖然落在絕對下風,但是大明軍隊被迫拉長的戰鬥線,也讓火槍的威力大減。

柳升現在視整個神機營如同自己的性命,當然不肯爲了佔據全面的優勢,就分兵出擊,因爲這樣同樣能造成大明士兵的重大傷亡。

大明軍隊的人數還是太少了,兩萬多人甚至想要完全佔領京都都不可能。想要漫山遍野地跟數十萬被逼急的倭人鬥爭,風險同樣很大。

所以,大軍軍隊主要精力就放在了京都,放在了對皇室人員的清理和對反對派的清理上。

除非是獲得了關於足利義持和後小松天皇的確切信息,柳升怎麼也不肯出兵。

不過即使這樣,足利義嗣他們也滿足了,如今的京都完全落在了他們的手裡,大部分官員也都被他們控制,只要再給他們一段時間,就能控制住整個局勢。

在京都當太上皇的日子並不難熬,婉轉嬌吟的少女,黃燦燦的金子,白花花的銀子,都被對方主動送到了他的面前。

如果是個年輕將領,恐怕早就在這些糖衣炮彈面前墮落了。

不過柳升今年已經四十多歲,經歷了多次生死起伏,很清楚自己現在想要的是什麼。

朱瞻基在京都有超過一千人專門負責統計各方財富,他哪敢所有的東西他都私吞?

女人他照收,金銀他也照收,但是大部分都被他直接安排送到了大阪,孝敬太孫。

但是據他所知,太孫雖然也嚐鮮一般地佔有了幾個漂亮的倭皇的公主,但是並不貪戀女色。大部分漂亮女人都被他賞賜給了將士,或者是準備送回大明發賣。

這些倭女柔順,聽話,伺候人起來貼心無比。如今有點餘錢的大明百姓,都願意買上一個或爲童養媳,或爲奴僕。

壓力是從六月中旬開始有的,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這個中間經歷了倭人收割麥子,沒有糧食的足利義持他們冒險襲擊了著名的糧食產地清州藩,也就是後世的名古屋。

當然,這個時代還沒有名古屋,名古屋要到兩百年後纔會出現,但是那裡是東瀛除了關東以外最大的糧食產地。

爲了糧食,足利義持冒險出擊,在支持者的裡應外合之下,還真讓他成功了。

於此同時,從南部撤回來的大軍也抵達京都平原的南部山區,吸引了足利義嗣和大明軍隊的火力,讓柳升頗有一些顧此失彼的失算。

爲此,朱瞻基下達了第一封斥責信,認爲柳升消極應戰,沒有主動積極性才導致了這一結果。

否則的話,不論是往北,還是往南,都比待在目前已經沒有對手的京都要好。

柳升並不是一個智將,作戰也不是特別出色,他能成爲安遠侯,主要還是因爲他的勤懇,細緻。

特別是負責籌建火器營之後,這些年也就參與了第二次北征。

在京都一個月,除了趕跑了足利義持和天皇,甚至沒有取得像樣的戰果。原本他還並不在意,但是朱瞻基的斥責信一到,他也就必須要做出表現了。

跟隨斥責信一起到來的還有朱瞻基的作戰計劃,朱瞻基要求他撤離京都,把京都留給足利義嗣,同時應對南方的大軍,而柳升則一路向北,對北方進行一次大型梳理,消滅所有抵抗力量。

爲了配合大軍的行動,朱瞻基派出了五萬大軍將會沿岸佈置補給點,配合陸軍的攻擊,同時命令兩千羽林衛炮手和神機營炮兵營增援大軍。

得到命令的柳升立刻集結大軍,開始了向北的掃蕩。

六月十九,大軍在滋賀與足利義教率領的一萬騷擾軍隊相遇,立功心切的柳升緊追不捨,在御在所山山區堵住了足利義教,打死敵人三千餘人,圍住了足利義教。

這位後世的室町幕府第六代將軍,在丟了兵器之後,用一根毛筆插入鼻孔,然後腦袋往石頭上一磕。

可是這樣的自殺方式並不保險,因爲插入不深,他足足疼了兩天兩夜,才徹底斷氣。

六月二十二,大軍抵達了清江藩西部的大垣。在這裡,足利義教親率大軍進行了狙擊。

但是大明的情報系統早已摸清楚了對方的佈置,武器的差距讓伏擊戰變成了送死戰,倭人完全是用人命堆積了山谷,才讓足利義教逃走。

從此之後,足利義教讓人燒燬了大部分糧食,攜帶了一小部分糧食又逃進了山區。

他想用堅壁清野也消耗大明的力量,但是這次的燒糧卻讓他丟掉了民心,這次燒糧,也成爲了他快速失敗的主因。

在燒糧之前,大明雖然有一部分支持者,但是大多保持中立,只要少部分死心塌地當了日奸。

但是在這之後,越來越多的將軍,大名,完全傾向了足利義嗣,或者乾脆就是大明。

東瀛因爲缺少良田,一直陷於糧食短缺的狀態。在過去的戰爭中,極少發生焚燒糧食的行爲,對東瀛人來說,浪費糧食就是可恥,何況一下子燒掉了幾十萬石糧食。

這將最少讓幾十萬人,陷入飢餓狀態,不可原諒。

而且,這對大明的影響也微乎其微,因爲大明本來就沒有預備從東瀛徵收糧食。

這不是陸戰,道路崎嶇,糧食轉運艱難。

從應天府到東瀛,大明的巨型寶船一次可以運送幾萬石糧食,只需要十艘船,運來的糧食就夠大明這不到二十萬人吃大半年了。

何況,除了糧食,海里還有無數的大魚補充營養,現在大明軍隊最缺的,只有蔬菜而已。

不過這個問題在大阪的局勢穩定下來,越來越多的倭人投靠大明後,也不是問題了。

現在是六月,各種蔬菜都不缺,每日就有無數的農戶拉着一車車的蔬菜送到港口。 wWW ▲TTκan ▲c o

所以,當足利義持逃進了山區以後,發現自己得到的支持越來越少了。

不過一直到了七月上旬,他才意識到,這次燒糧成爲了局勢急轉直下的開端,也是他自己敲響了失敗的鐘聲,自掘墳墓。

在長野,原本是他忠實追隨者的立田家族不僅拒絕了他借道北上的請求,還直接告知了大明軍隊對他們進行了圍堵。

倉皇向東跑到了武田氏統治的甲府,可是這個已經傳承了三百年的家族,卻早已與上杉禪秀一起投靠了足利義嗣。

他們放火燒了河上的四座木橋,徹底阻斷了足利義持的北上之路。

隨後,他們被迫在甲府西北的北杜河谷與追擊上來的柳升進行了決戰。

這一戰,因爲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密集山林的掩護,足利義持的人馬也給大明軍隊造成了超過千人的傷亡,但是巨大的武器差距讓他們根本沒有翻盤的機會。

將近四萬人的大軍在傷亡超過萬人之後,徹底崩潰,無數人逃進了山林,但是被活捉的武士近千人,民夫超過萬人。

足利義持最後剖腹身亡,但是後小松天皇一系的皇室成員,卻大多成爲了俘虜。

足利義嗣的投效,足利義持的死亡,後龜山天皇的被俘,後小松天皇的被俘,也正式宣告瞭如今的東瀛管理階層,頂層架構被大明掌握。

而足利義持的死亡,也宣告了東瀛抵抗階級的規模化失去了核心,現在大明有仇報仇,有怨報怨,可以一家一家清算了。

而在此之前,莊敬和龐瑛就與從應天府趕來的孫林他們,從京都一帶的大名手裡,又勒索了不少財富。

朱瞻基活動着自己的身體,望着遠處的大阪港問道:“什麼時候能夠準備好啊?我都等得有些不耐煩了。”

衆將忍不住笑道:“殿下幾個月都等了,到今天卻等不及了!”

“當然……”朱瞻基意味深長地說道:“以征服者的姿態登上東瀛的土地,我已經等了太久了。”

感謝額吐你哦,大隋章德公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六章 分道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一八六章 娶親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三章 克太子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六章 東洲第十章 囚禁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七章 遷都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三十章 心態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六章 分道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一章 迎接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
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六章 分道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一八六章 娶親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三章 克太子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六章 東洲第十章 囚禁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第七章 遷都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三十章 心態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六章 分道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一章 迎接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