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抓捕

bookmark

“楊大人,目標自別院返回,就與孔氏族人共進晚餐,後進書房密議。因他一開始級別不高,錦衣衛在他們家並無內線,故此不知他們議論何事。”

“一個小角色,要不是仗着孔家,誰會注意他。”楊章德干了杯中酒,說道:“時辰不早了,我也該回家了,有什麼事直接到家中告知於我。”

楊章德站起身,其他幾個錦衣衛的鎮撫使,千總也都連忙跟着站起身來。

衆人剛下酒樓,就見到一個錦衣衛總旗騎馬飛奔了過來,隔着老遠就喊道:“楊大人,情況有變!”

楊章德楞了一下,一邊讓人過去牽馬,一邊來到了酒樓旁邊的僻靜處。其他幾人分散四周,不讓人聽了他們的話。

“發生什麼事?明知道都城不讓馳馬,竟然還敢違例。”

“大人,太子殿下又吐血了,情況危急。”

楊章德不驚反喜,問道:“發生何事?不是說太子殿下已經好了嗎?”

待聽到下屬將下午之事說了清楚,楊章德立即說道:“加派人手去孔府盯着,今日之人,一個都不要讓他們跑了。文三,你去我府中跟玄寂師兄說一聲,我要晚點回府。趙路,你跟我一起去東安門,想必殿下很快就會有吩咐下來。”

朱瞻基比楊章德還要早一些知道別院發生的事情,聽到朱高熾吐血的消息,他的心裡閃過了一絲不忍。

這種不忍不是兒子對父親的不忍,而是對他命運的不忍。

論感情,在這個父不抱子的年代裡,他跟朱高熾並沒有太多感情。

他前世就是一個無情之人,這輩子雖然佔據了朱瞻基的身體,但是一直都在爲改變大明的命運,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努力。

他會因爲朱棣對他毫無保留的信任而產生感情,會因爲徐皇后和張氏對他的寵愛產生感情,但是對朱高熾這個身體的父親,他一直有一種隔閡。

父子之情,或許朱高熾有一些,但是他沒有。

所以他爲了權力,可以沒有顧慮地對他進行幽禁。

在原本的歷史中,朱高熾雖然在年輕的時候受到兩個弟弟的威脅,自己的一幫文臣全部被抓進大牢,直到他登基才被放出來。

但是,因爲有朱瞻基的關係,他的地位從來沒有真正動搖過。

可是在這一世,朱瞻基雖然一開始替他擋住了不少攻擊,卻直接抽掉了他的根基,讓他失去了登上皇位的可能。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吐血了,哪怕朱瞻基對他沒有什麼感情,也有些不忍。

沉默了半晌,他下令說道:“召集羽林衛兩衛,準備出城。另,命錦衣衛將孔樂南拿下,罪名是勾結內侍,陷害太子。王彥……”

“內臣在。”

“待我出城,封鎖宮門,我不回城,不開宮門。”

“是!”

朱瞻基站起身來,又說道:“通知太子妃,太孫妃,更衣,出城。”

不管怎麼說,那是自己這個身體的父親,他知道了父親病重,是必須要去服侍的。太子妃是正牌妻子,當然也不能不管。

皇宮建在應天府的東南角,東南都沒有民居,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當皇室出宮的時候,不會影響百姓的生活,大部分百姓根本不知道朱瞻基要出宮。

只有那些時刻關注着皇宮動靜的大臣們,能知道一些。

天黑了出宮,在大明極爲少見,因爲這個時代的人大部分都還是夜盲症,如果沒有光線,簡直是什麼都看不見。

這個時候出行,動靜太大,光是火把,都不知道要點多少根。

而且面對危險,也來不及反應。所以到了晚上,皇宮就會緊閉城門,即便是有再大的事件,也只是通過吊籃來傳信,不會開門。

但是現在朱瞻基是因爲探望病重的父親,沒有人敢阻攔他。

何況溫泉距離皇宮也就六十里地,修了水泥路,一個時辰就能抵達。

等朱瞻基安排好了所有環節,張氏和孫嫺兩人,包括朱瞻基的弟弟,妹妹們也已經準備妥當。

他們三人上了一輛馬車,而十幾個弟弟妹妹坐上了四輛馬車。

張氏對朱高熾的身體並不擔心,或者說,她已經做好了準備,不管什麼樣的結果都能接受。

這個丈夫本來現在就等若於無,她的希望,已經完全放在了兒子身上。

但是弟弟妹妹們一個個都驚慌失措,陷入了要是去父親的惶恐之中,幾個妹妹都忍不住哭了起來。

朱瞻基坐上了馬車,掀開窗簾,沉穩說道:“出發。”

三山門內秦淮河畔的孔府,孔樂南從別院回來之後,就一直有些心神不定。

原本他的指望都在朱高熾的身上,但是現在朱高熾形同被軟禁,讓他清楚認識到了自己的靠山現在是自顧不暇。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就必須另闢蹊徑,尋找另外的依靠。

但是,不論是過去的皇上,還是現在的監國太孫,對他們孔家都們缺少尊重。

皇上,前年剛削了他們孔家的衍聖公爵位,至今沒有寬宥的意思。

而太孫這次針對山東的貪腐,更是緊盯着孔家不放。

爲了一個把總的祖墳,孔家現在的名聲被朝廷敗壞殆盡,這哈不算,孔家這些年的一些陰私,也都被朝廷宣揚的人盡皆知。

上個月的暴亂,亂民衝撞孔府,差點一把火將孔府燒完了。

但是朝廷至今不痛不癢地抓了幾個主犯,並沒有懲治的意思,似乎只是準備把他們流徙漠北。

而這些亂民,本來就是想到漠北去尋個出路的啊!這種懲罰等於是獎勵。

只是從這件事上,孔家就能感受到如今的太孫跟以前的皇上並沒有區別。

更可恨的是,因爲孔謀爲了拯救孔家,以身殉死。朝廷更是抓住這一點,大力宣傳孔謀,落實了孔家的罪責。

孔家有良心的後背都自殺謝罪了,你還敢說孔家沒錯!

面對這一環接一環的打擊,孔家根本應接不暇,如今名譽掃地。

但是,孔家人還不能說孔謀做錯了,因爲當時生死存亡之際,沒有孔謀的自我犧牲,孔府恐怕要被燒光了。

這一切,都源自於當初下注下錯在了朱高熾的身上,後悔也來不及了。

不過,身爲神州的唯一千年世家,孔家遠比任何人認爲的更能忍辱負重。

大不了逆來順受,低調做人,只要人還活着,有祖宗的招牌在,孔家就滅不了。

再過幾十年,一百年,換了皇帝,想要治理國家,統一人心,還是要用他們孔家這扇招牌。

雖然憂慮,但是孔樂南的心裡並不是很擔心。身爲聖人後裔,不管面對誰,他都有足夠的優越感。

哪怕如今的皇族,往前推三代,也不過是一個放牛郎而已。

“快宵禁了,今日就散了吧。明日我再去一趟大理寺,看看能不能爲兩家族人謀一個好去處。”

孔樂南的話音剛落,就聽見前院那邊傳來一陣吵雜聲,只是離的遠了,有些聽不真切。

京城的孔府就在夫子廟的西北,是在太祖時期賞賜給孔家的。這座庭院原本是蒙元將軍府,後改爲衍聖公府,佔地廣闊。

孔氏族人凡是在京城的,基本都是住在這裡。

朱棣當初雖然削爵,但是並沒有收回這些賞賜,衍聖公的招牌,依舊掛在大門口。

從山東過來的孔公權捋須說道:“這京城孔府也該好好清理一下,何至於大呼小叫,吵吵鬧鬧。”

話音未落,只見一個孔府分支的年輕人驚慌失措地推開了書房的大門。“不好了,錦衣衛來抄家了!”

端起茶碗,正準備喝茶的孔樂南心裡一驚,茶碗掉在了地上,摔的四分五裂。

幾人面面相覷,還沒有反應過來,只見一位三十多歲的壯漢闊步走了進來,看着屋內的幾人嘿嘿笑道:“還沒有散啊,剛好省事了,全部拿下。”

一陣震耳的腳步聲,從他身後出來了兩隊手握繡春刀的錦衣衛,很快就將鋼刀架在了他們的脖子上。

原本淡定的孔公權,方纔好整以暇,像個世外高人,但是這個時候身子一軟,一股尿漬順着紅木椅子就流了下來。

原本正準備去綁他的一個小旗被薰的捂住了鼻子,嫌棄地說道:“這才哪是哪兒呢,就嚇尿了。真是晦氣。”

孔樂南雖然只是一個五經博士,聲名不顯,但這是因爲朱棣不肯重用孔家人。仗着孔家的聲名,他在京城也算交遊廣闊,並不把錦衣衛放在眼裡。

他一拍茶几,站起身來怒道:“楊章德,這艘衍聖公府,不是你錦衣衛可以撒野的地方。”

楊章德嘿嘿一笑,不緊不慢地走到孔樂南的面前,居高臨下地盯着他的眼睛看了半晌。

孔樂南色厲內荏,內心惶恐不已,但是這個時候也只能強撐着跟他對視。

他還幻想這能讓楊章德知難而退,卻不防楊章德擡手就是一巴掌,重重地打在孔樂南的臉上。

孔樂南哪裡會想到楊章德會對他下手,只覺得腦中一震,眼冒金星,天旋地轉,身子被這一巴掌抽的一轉,重重摔倒在地上。

他的手恰好落在剛纔碎裂的茶碗瓷片上,又是一疼,完全失去了反應能力。

坐在孔樂南身邊的孔樂建也是在京城負責孔府聯絡的,他的手臂被扭在身後,但是這個時候犟着衝楊章德叫道:“楊大人,何至於此!做人留一線,以後好見面。”

楊章德手一伸,一個千戶立即將手中的明黃聖旨遞到他的手中。楊章德打開聖旨,念道:“茲有山東曲阜孔氏樂南,身居國子監五經博士,不思報國,卻勾結內侍,陷害太子。着錦衣衛將孔府上下拿下,清查緣由。若有反抗,格殺勿論!”

孔樂南原本覺得腦袋沉重,牙齒鬆動,還欲再去瞪那楊章德,但是聽到他口中念出的話,立即嚇的魂飛魄散。“這是誣衊,這是冤枉的啊!”

“冤枉不冤枉,先跟我到刑部大牢走一遭。別以爲你們在京城的行動就沒人知道,只不過你們這些小角色,老子懶得搭理罷了。全部給我綁起來,只有十歲以下,六十歲以上,可免捆縛。”

孔樂建大驚失色道:“楊大人明鑑,我孔府一門,數千年來俱爲華夏正宗,怎會陷害太子啊!”

楊章德不屑地一揮手道:“你一個小小的九品舍人,還能代表華夏正宗?真是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孔樂建再也受不了這種眼神,扯着嗓子喊道:“我乃聖人之後……”

楊章德本欲轉身出去,聞言又扭頭說道:“我楊姓源自周王,乃是周王之後,也不見賣弄。祖宗是祖宗,後代是後代,你連這點都分不清楚,枉爲人!”

他轉身走到門口,大聲呼道:“不要給老子走脫一人,若有反抗,格殺勿論!”

一衆孔姓族人聽了楊章德剛纔那句話,彷彿被抽了脊樑骨,再也沒有一點反抗的想法。

祖宗是祖宗,後代是後代,那他們這些天天沉醉在祖宗榮耀裡的後代算什麼?

離了祖宗,他們什麼都不是啊!

京城孔府,幾乎全部都是孔姓族人,一共六十七口。但是現在,所有人被反縛之後,又被一條粗繩連成五人一串。

只有那些老人和孩子沒有被綁,但是也被一起押解。

楊章德清點了一下人手,剛準備出發,只見門口傳來一陣喧鬧,解縉怒氣沖天地推開了兩個錦衣衛的阻攔,走了進來。

解家距離孔府不遠,都在夫子廟周邊。解縉聽見了動靜,其他人不敢阻攔,他這個二愣子卻沒有太多的顧忌。

“楊指揮,你這是做甚?”

楊章德自然知道解縉是太孫老師,不敢怠慢,抱拳道:“大學士在上,章德有禮了。”

解縉看着一衆哭天喊地的孔氏族人,心中不忍問道:“究竟發生何事,這闔府都被抓了起來?”

楊章德嘆了口氣說道:“若是一般罪責,章德也不敢如此。不過這孔家勾結內侍,明知太子殿下有疾在身,卻窺伺左右,害的太子殿下今日又吐血危急。”

解縉情商再低,這個時候也知道這件事自己摻和不得,萌生退意。“太子殿下病危!”

“是,監國太孫心憂太子殿下,已經出發前往別院。取消明日早朝的信使,恐怕現在已經登府。”

解縉連忙說道:“縉這就回府,不打擾楊指揮辦案了。”

孔樂南這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沒有想到今日竟然是因爲自己的冒失,害的太子殿下吐血。如果他沒事還好,要是有事,這京城孔府六十七口,可都要給太子陪葬了。

他根本沒有想到太子會病的這麼重,前些時日見到太子,看他似乎恢復健康了呢!

要是知道會有這個結果,他怎麼敢去驚擾太子!

這個時候,他後悔至極。

可是,後悔也來不及了啊!

回到解府,果然鴻臚寺已經派人來通知他,明日免了早朝。

解縉坐在堂屋裡,依舊五心不定,擔憂着幾十裡外的太子。

如今陛下恐怕還沒有到寧波,若是太子薨了,陛下還會御駕親征嗎?

他覺得自己不能置之不理,跟大哥解綸,還有兩個子侄說道:“禎期,你去呂尚書府,將事情跟他分說清楚,這事事關重大,禮部要及早準備,爲太子祈福。

楨亮,你去夏尚書府。如今戶部在清查孔家田地,設法替孔家掩飾一二……”

解楨亮不解地問道:“父親……你一直教導我們立身要正,爲何現在卻要反道而行?”

解縉嘆了口氣,望向瞭解禎期問道:“禎期,你可明白我的用意?”

解禎期笑道:“叔父乃大明數得上的宿儒,如今卻被殿下作爲改革的象徵。我解家如今協助殿下推廣字母,數字,幾何叢書,已經成爲了衆矢之的。”

解楨亮一臉正氣地說道:“引進數字和字母,幾何,將以往的複雜算法變的簡單,這是利民之舉。既然如此,吾輩當不畏險阻,奮勇向前。”

解縉笑着搖了搖頭,這個兒子就是隨他的脾氣,一點不知變通。自己走了那麼多的彎路,對他卻沒有一點啓發。

相比之下,侄兒解禎期就要更勝一籌,更加聰明和圓滑,懂得妥協和忍讓。

解禎期說道:“二弟,我們要做的是讓更多人接受我們的學問,而不是黨同伐異。大多數人不接受,不代表他們就應該被打倒……。如今殿下致力推廣各種學術,弱化儒家思想,但是儒家,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解縉點了點頭說道:“孔家好歹是聖人之後,哪怕殿下不喜,也不應趕盡殺絕,還是儘量留一份種子。”

解楨亮不贊同地說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孔家強佔良田,動用朝廷勞役爲自家服務,刨人祖墳,抵制南洋糧食賺黑心錢,不顧百姓死活,有哪一點像聖人之後?”

解縉怒道:“那些婦孺何罪?那些孩子不過幾歲,懂得什麼?難道你就沒有一點憐憫之心?”

見父親動怒,解楨亮才連忙告罪。“父親,切勿生氣,是孩兒思慮不周。”

解綸笑道:“夏尚書那裡還是我去吧,讓楨亮在家守着。”

解楨亮這樣的態度,解縉還真不放心讓他去跟夏元吉溝通,要是哪裡讓夏元吉誤會,豈不更糟。

解綸肯出面,那解縉也就更放心了。

他要去蹇府見蹇義,這位朝中第一人,也必須他親自登門,才能代表誠意。

亥時時分,帶着六千侍衛的朱瞻基才抵達了溫泉別院。而這個時候,朱高熾已經在太醫的救治下,暫時脫離了危險,只是還在昏睡之中。

看着手臂上被打了夾板,一副虛弱模樣的朱高熾,朱瞻基心裡卻有些好笑。這朱高熾還真是打不死的小強啊,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三次吐血,卻依舊能堅持了下來。

這裡面,幾個太醫是有大功勞的。

朱瞻基當然不希望他現在死,即便他現在監國,要是朱高熾薨了,他也要最少守孝49天。

他更擔心會因爲朱高熾的去世,導致朱棣改變計劃,畢竟現在朱棣還沒有離開大明。

見朱高熾在昏睡,朱瞻基留下了母親和孫嫺照顧,來到了別院大殿。

溫泉別院這裡,這座大殿和衆多衙門都是朱元璋時期就開始修的,很有大明的風格。

但是在朱瞻基根據溫泉的出水,修建多棟舒適的木屋之後,這裡就有些荒廢了下來。

這裡規制森嚴,遠不如木屋住的舒服。就連朱高熾搬到這裡來住,也選了一棟大一點的木屋居住,而沒有選擇這裡的大殿。

不過如今朱高熾身體不好,朱瞻基不管是爲了作戲,還是因爲真心,都要伺候他一些時日。

所以來大殿這裡的時候,朱瞻基就交代劉萬,讓他派人將這裡收拾一番,以後就要在這裡處理一段時間國事了。

進了大殿,朱瞻基看了一眼有些心虛的何純,主動安撫說道:“孤已經瞭解清楚了,今日之事只是意外,怪不了你。去將李春押來,孤要親自審問於他。”

何純如蒙大赦,立刻低頭出去押人。

朱瞻基這才又跟李彬說道:“豐城侯做的不錯,今後再接再厲,不要讓人驚擾了父王。”

李彬因爲朱高熾吐血,原本也有些惴惴不安,聽到朱瞻基並沒有怪他才放下心來。“此乃臣之本分,當不得殿下誇。”

“府軍前衛做的不錯,但是這些內侍卻要好好管管了。宮中內侍派系衆多,人員複雜,如今這別院這裡的內侍,也應嚴格監管起來。從今往後,這裡的內侍不得外出,需要的物資,自有宮中內侍送來。不過兩方內侍不得交接,全部由府軍前衛負責轉交。”

李彬有些擔心地說道:“臣怕殿下一片好心,卻會引得衆說紛紜。”

的確,如果把別院這裡變成一座大監獄,身爲人子,卻圈禁父親,會讓朱瞻基名聲不好聽了。

朱瞻基曬然笑道:“本來孤也有些顧慮,可是現在,機會不就是現成的嘛!孤並沒有限制父王和那些文臣,限制的只是內侍啊!”

何純帶着幾人押着李春來到了大殿門口。“殿下,李春押到。”

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十八章 驚喜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八十章 父子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十七章 師弟第十九章 厚賞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九章 旅途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八十三章 滅口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六十章 佈局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四十五章 孔家
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十八章 驚喜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八十章 父子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十七章 師弟第十九章 厚賞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九章 旅途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八十三章 滅口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六十章 佈局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四十五章 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