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

在應天府還是寒冷的冬季,但是在呂宋,卻能在海灘上享受溫暖的陽光。

椰子,香蕉,芒果,這些熱帶水果受到了大明士兵們的熱情追捧。

因爲士兵們的需求量太大,這裡儲存的香蕉和芒果都不夠,許柴佬還特意安排了幾艘船,回到大明街那裡將那裡準備的水果運過來。

自從知道這次有十萬大軍下西洋,許柴佬就讓人砍伐了無數的香蕉,捂熟之後等待着大軍的到來。

別的方面,呂宋都不能滿足十萬大軍的需求,但是水果方面,卻能管夠。

誰知道這次大軍竟然還分成了兩個艦隊,只有差不多六萬人到了呂宋,所以水果是綽綽有餘了。

他不明白,太孫殿下爲何抵達這裡就不走了,反而讓人將他的大帳安札在了沙灘上,享受這裡的陽光和海灘。

而以他看來,這裡的海灘並不漂亮,沙灘的灰色的,沙子還粗糙。

但是太孫似乎喜歡上了這裡,還讓人將海灘圈起來了一片,給他的妃子們玩水。

也許,這跟前幾天進入山區的一隊士兵有關,太孫似乎是在這裡等他們回來。

他很想跟那個看起來很溫和儒雅的黃守備打聽一下太孫的意思,卻又不敢。若是讓太孫殿下知道自己窺測聖意,自己這個知府恐怕還沒有坐上,就要被砍頭了。

太孫既然不走了,那自己也就只能在這裡候着。

朱瞻基在這裡不走了,最煩惱的不是別人,而是數十個宗室成員。

他們原本以爲到了呂宋,就能享受這裡的異域風情,但是現在卻停在這個鳥不拉屎的海灣裡,想玩都沒有地方去玩。

靖江王府分支出去的奉國將軍朱佐敏,原本還想帶着侍衛去遊覽一下異國風情,但是一過河,就遇到了一條五六米長的大蟒蛇。

雖然衆人齊心協力之下,將那條大蟒蛇打死,但是這麼大的蟒蛇,讓所有人嚇的再也不敢亂竄。

有些膽子小的,甚至直接又回到了船上去住,再不敢下船一步。

朱瞻基卻一點也不在意,讓人將大帳支在了沙灘邊,每日忙完了公務,就喜歡赤腳在沙灘上走來走去。

那些宗室大多也都帶了一個妻妾,兩個侍女,朱瞻基讓人將沙灘圍了一片,她們也能盡情享受在沙灘上游玩的樂趣。

這些女人的年紀都不大,都是不到二十歲的年紀,一開始還有些放不開,但是幾天下來,也都敢脫去鞋子,穿着單衣,在半人深的海里遊玩了。

在大明,她們是根本不敢想象這樣的場景。

朱瞻基除了第一天抵達海灘,接見了當地的土人首領們,後來便不再搭理他們。不過,他幾乎每日都會叫來許柴佬跟他暢談一番。

從教會這些土人種田,到教會他們說大明官話,包括如何利用貿易,將他們口袋裡的金子全部哄出來。

呂宋當地銀子幾乎沒有,只有金子。當然,還有數不盡的銅礦。

這一日,又談到了如何利用貿易,讓土人心甘情願拿出金子,並且引誘他們繼續派人去挖金礦的時候,許柴佬忍不住側面說道:“殿下,既然如此重視貿易,爲何不移駕到大明街,微臣已經讓人統治了各大部落,就等着船隊到了用金子來換貨物啊!”

朱瞻基笑了笑說道:“且再等兩天,我會給你一個大驚喜。”

不過,聽了許柴佬的話,朱瞻基也傳令了下去。讓與呂宋進行貿易的幾艘商船,在五艘軍艦的保護下,先前往大明街。

許柴佬想要回去主持大局,但是更想留在太孫殿下面前伺候,所以也只是讓自己的子侄們先歲船隊返回大明街。

朱瞻基在這裡一直待了七天,派出去的勘探隊終於回來了。

許柴佬也知道太孫殿下在這裡停留的目的是爲了這個勘探隊,一直密切關注着他們。

當他們返回的第一時間,他就迎了過去。充當嚮導的他的三兒子許向林見到他的第一時間,就激動地說道:“阿爹,金礦……有大金礦……”

是的,朱瞻基留在這裡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這裡的金礦,碧瑤金礦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內,都是菲律賓的最大產金地。這裡不僅僅是一座金礦,光是儲量達到十噸以上的金礦,就有七座。

而且,這裡不是沙金,而是巖金,更有利於開採和提煉。

只是這次勘探隊出面,暫時只發現了四處。即便是四處,也足以讓所有人感到驚喜了。

再次進入朱瞻基的大帳,朱瞻基笑問:“知道孤爲何留在此地了嗎?”

許柴佬更是覺得這個殿下高深莫測了,但是發現了四座金礦,他更多的也是驚喜。“殿下早知此地有金礦?”

朱瞻基卻沒有回答他的話,保留了上位者的神秘。“這幾處金礦雖然誘人,但是有我給你的五百支火槍,有信心保住吧?”

“當然,殿下!”

“不僅僅要保住,我還要你像北明山銅礦一樣,利用當地的土人來開發金礦,哪怕爲此要給他們一大筆費用。”

雖然身在南洋,但是許柴佬對大明在北方漠北的草原腹地發現了一座超級銅礦也有所耳聞。

據說那座銅礦的礦工,大部分都是朵顏三衛和韃靼人,他們現在充當了大明的苦力,幫着大明挖出了無數的黃金和銅。

然後通過八百里的水泥路,這些金子和銅礦石又被運到了開平前屯衛。在那裡,草原上原來的勇士也都變成了煤礦工,幫大明挖煤,然後熔鍊出無數的黃銅。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大明將一部分利益讓給了當地的土人,但是用這種手段,大明卻把原來的敵人,變成了苦力。

許柴佬雖然聽說過這些,卻不知道這裡面的具體操作手段,他抱拳說道:“殿下,微臣雖是經商出身,但是卻沒有進行過如此運作,並不知內部環節。”

朱瞻基笑道:“不用擔心,這一切都由黃守備告知你,我這次帶了好幾本北明山銅礦的內部方略手本,你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不過,這本手冊你只能在船上閱覽,並且由黃守備爲你講解。切記,所有方略嚴禁外傳,不僅僅是針對外族,就連你自己的子女,也不得讓他們知曉。”

許柴佬連忙跪下說道:“微臣一定將它帶進棺材去!”

朱瞻基笑道:“那倒不用,你的子侄們股也會替你考察,若是有得用之人,孤也不吝嘉賞。”

北明山的工作方略,雖然並不是什麼高深的陰謀,只瞭解一部分,是不能窺清全貌的。

因爲這不是陰謀,而是陽謀,這種事情看起來無害,可是造成的影響卻遠遠大於一個陰謀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影響。

現在大明的佈局還沒有全部完成,朱瞻基也沒有登上帝位。所以即便是他的大部分下屬,都還不能完全瞭解北明山銅礦的開發,有多麼大的威力。

大部分人只看到了開發銅礦給大明,給朵顏三衛,給韃靼人都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卻根本沒有考慮到,通過利益的誘惑,大明已經改變了他們這些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性。

更主要的是,這種相互之間的交流,也影響到了他們的思想和文化,更會慢慢讓他們離不開對大明的依靠。

包括目前駐守在北明山的鄭亨,他都不知道整個計劃的全貌。因爲在漠北,還有許多人,同樣在爲這個計劃服務。

但是許柴佬不一樣,因爲他實際上已經融入了呂宋的整個生態環境。大明要做任何事,都離不開他的支持和佈置,而其他人可以提供的幫助有限。

所以除了朱棣,朱瞻基,負責整個計劃彙總的孫林,還有負責將這些計劃通過各種方式套用在其他方面的黃淵,許柴佬是第五個看到完整計劃的人。

這種後世的政治侵略,經濟侵略,文化侵略,加在一起的手段,在這個時代的威力一點也不遜色於後世。

不看到全部計劃,這個時代的人就猶如盲人摸象,只會認知到自己摸到的部位。

會有人說大象像柱子,有人說像門板,有人說像繩子。但是看到了全貌,會登時明白,願挨大象是這個樣子啊!

朱瞻基從來不會懷疑古人的智慧,他們比後人唯一差的地方只在於見識的積累。

在智慧和手段上,除非是後世驚才絕豔之人,大部分後人要比朱瞻基接觸到的人更愚蠢。

因爲他能接觸到的人,纔是這個時代拔尖的一撥人。

就以許柴佬爲例,他雖然在朱瞻基面前自稱小人,微臣,動不動就跪。

但是他能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裡,從一個外人,成爲呂宋島的首富。他的手底下有十二條兩千石以上的大海船,四五千人聽令,隨時能抽出三千人的武裝部隊。

他能在南洋的幾個國家,幾個民族之間趁勢而起,做到一方大豪,這樣的人,在後世又有幾個人能比得上?

這樣的人,真的就愚蠢嗎?卑微嗎?

所以,在大明沒有完成佈局之前,朱瞻基只敢把計劃拆開佈置給下屬,讓他們每個人都只知道自己掌握的那一部分。

如果有不能值得信任的人看到了完整的計劃,知道了所有佈置的前因後果,達到的目的。

他們就能瞭解到從政治到經濟,從思想到文化的對異族的征服手段。這種全面瞭解後的觸類旁通,以及思路的拓展,都會額外造就不必要的麻煩。

朱瞻基可不想培養出一個大明的敵人。

許柴佬最少在短期之內,是完全值得信任的。他也必須完全掌握所有手段的原因和目的,只有這樣,他在實施這個計劃的時候纔不會出現偏差。

比如開發金礦的目的不是爲了剝削土人,而是要讓他們成爲大明的苦力。即使他們從大明的手裡賺到了一些金子,但是爲了美食,爲了茶葉,爲了鐵鍋,爲了瓷器,他們又會把這些金子花到購買大明的商品上面。

真要是完全的剝削,他們一個個累的半死,也賺不到金子,就會產生不滿,就會跟大明作對,也沒錢來買大明的商品。

那大明的商品就缺少了一部分客戶,更會因爲戰爭耗費巨大的經費。

通過溝通和交流,大明還可以給這些心向大明的熟番一條看似光明的上升通道,讓他們自發地接受大明的文化。

如果許柴佬不能理解這些,爲了更多的金子剝削這些土人,造成的後果也不是朱瞻基願意看到的。

畢竟如今的南洋就是大明的後花園,絕大多數人都心向大明,而不是想要跟大明作對。

現在的人,對國家的概念還非常模糊,他們只知道想要過好日子,就要跟大明走的近。

就以蘇祿國爲例,他們已經數次上書,想要歸附大明。只是朱棣和那些文臣們嫌他們太遠,更是負累,不願意搭理他們。

朱瞻基也不想把他們納入大明,只想讓他們成爲自己的廉價勞動力,商品的傾銷地。

當天晚上,許柴佬就在黃淵的臥室,聽黃淵和孫林給他好好上了一堂政治課,經濟課,思想課,文化課。

他完全沒有想到,在一件看似簡單的計劃背後,隱藏了這麼多的謀劃和目的。

而且幾件看似毫不相關的事情,最後卻是爲了達到一個目的。

他也知道了,什麼是讀書人的力量,這比他手中的刀槍力量更加有力。

因爲刀槍只能消滅肉體,但是這種力量卻能改變思想。

雖然他還沒有完全接受這種新知識的衝擊,但是他已經知道,今後的自己將會跟以前的自己完全不一樣。

他也真正從一個草莽英雄,過渡到了一個廟堂之人。

難怪太孫要求他不能將這件事泄露給任何人知道,他懷疑自己的子侄們,根本達不到掌握這些能力的境界。

還是要多讀書啊!

對這個年輕的太孫,他完全沒有了一點看不起的心思,變的更加崇拜了起來!

第二日,艦隊緩緩起航,向着南方行進。

金礦暫時還管不上,即使有其他人知道也沒關係,就連許柴佬也不相信有誰敢跟他爭奪這些金礦。

朱瞻基看到許柴佬如癡如醉地跟孫林和黃淵學習這些理論,跟他介紹每個計劃實施的原因,條件,想要達到的結果,他也很爲滿意。

如此看來,暫時不用想着更換這裡的領導人了。

他也不怕許柴佬泄露秘密,既然將這種核心戰略手段都教給了他,自然也會派人監管着他。

一日夜之後,船隊進入了後世的馬尼拉海灣的海岬,這個時候當然沒有馬尼拉這個城市,只有靈牙淵,岷倫洛和蘇洛等幾個小鎮。

岷倫洛就是大明街,只不過,漢人稱之爲大明街,當地的土人稱之爲岷倫洛。洛在當地的土語裡面就是街市的意思,岷倫則是明人的音譯。

快要到岸了,許柴佬也停下了學習,充當了朱瞻基的嚮導。

當鉅艦停在了後世巴石河入海口處專門搭建的一個木製棧橋旁邊,在碼頭上,已經跪滿了當地的民衆。

不過,朱瞻基對眼前的一切有些失望,他原本以爲能夠看到一個城市,但是這裡除了一片碼頭區,整個大明街跟一個小鎮一般大小。

不過因爲這裡是整個呂宋島的貿易中心,所以碼頭區這裡的小船倒是有不少,在高高的旗艦上,也能看到這裡的人口不少。

“請殿下爲此地賜名……”

朱瞻基沒有什麼起名的天賦,他擺了擺手說道:“大明街與國號相沖,連明州都改名叫寧波了,這裡就叫呂宋府吧!”

“謝殿下正名!”

當朱瞻基踏上這裡的土地,上萬各種膚色的民衆,口呼萬歲,齊身跪拜了下去。

對於這種場景,朱瞻基已經習慣了。但是不習慣的是,這裡面竟然還有不少人,竟然光着身子,跪拜下去,一個個黑不溜秋的屁股就翹了起來。

朱瞻基倒還好,知道這裡的人窮,天氣熱,許多土人都不習慣穿衣服。

不要說現在,就是五百年後的二十世紀初期,這裡的士兵們都還一個個光屁股,只用椰子殼擋住前面,還被拍照留了下來。

美國人從西班牙人手裡奪取這裡之後,強令所有人必須要穿衣服才改變了這一狀態。

這倒也不是他們不喜歡穿衣服,實在是窮啊!

房子他們不喜歡蓋,反正颱風來了就吹倒了。

土地他們不喜歡種,反正每年隨便撒點種子就餓不死了。

衣服只給女人穿,老婆不能給別人看,自己就無所謂了。

這就是大部分南洋土人的生活習慣。

要不然,華人怎麼能以少數民族,成爲當地的經濟霸主,控制了他們的經濟。

不管是呂宋,爪哇,暹羅,大馬,那個國家的經濟不是控制在勤勞的華人手裡!

但是禮部的人就不依了,讓士兵們將這一個個瘦小如候的土人趕出去。他們倒還無所謂,但是後面還有那些女眷啊!

朱瞻基看了看許柴佬有些尷尬的臉,笑着說道:“既然這些土人連衣服都沒得穿,就把賞賜裡面加上給每個來的土人三尺棉布,擋住不雅之物。”

衆人轟然大笑了起來。

朱瞻基這個太孫到了這裡,當然也要對這裡的華裔表示一下。原本備下的是給每個華裔兩斤鹽,一斤糖,半斤茶。

現在加上給這幾千土人每人三尺布,也沒多少東西。

朱瞻基的命令通過傳令太監的話傳了下去,一個個又都跪拜了下去。

(五千字加更,寫的頭昏腦漲,懶得爲一千字湊字數了。這章補欠的月票加更,還有幾章打賞加更,我慢慢還……)

感謝隨豬奔跑,燈火見人家,山青盈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八十八章 發現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五十章 交戰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二零五章 戰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十章 學與道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十七章 師弟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九章 拜師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章 北上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三三章 家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二章 家天下第九十章 工部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六十章 新生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十章 囚禁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三章 新生活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四章 西北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十四章 爵位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二二七章 家法
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八十八章 發現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五十一章 不能聲張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五十章 交戰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二零五章 戰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十章 學與道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十七章 師弟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九章 拜師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百章 北上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二三三章 家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二章 家天下第九十章 工部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六十章 新生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十章 囚禁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三章 新生活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四章 西北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十四章 爵位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十二章 代理人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二二七章 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