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

跟在內侍的後面,許柴佬輕一腳重一腳地登上了三層的甲板,剛一站穩腳步,就看到一個高大的身影走了過來。

連人都沒有看清,他再次跪了下去,顫着聲音喊道:“泉州許柴佬,拜見太孫殿下。”

“不必多禮,許總督身爲大明子民,於海外傳揚我大明威名,乃有功我大明。且起來說話。”朱瞻基來到了他的面前,使了一個眼色,李亮就會意地上前扶着許柴佬。

因爲連續磕了兩次頭,又都是大力跪叩,他的額頭有着青紫,但是這點傷對他來說似乎一點也不放在心上,眼睛裡滿是興奮的神情,老淚縱橫。

這種激動與興奮也是大部分老百姓見到他的神情,在如今這個時代,能夠親眼見到皇上,哪怕是他這個皇孫,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無上的榮耀。

許柴佬這才直起身來,看清了朱瞻基的相貌。

太孫年紀雖幼,但成熟穩重,眉骨高聳,不怒自威。一臉短髭修整的整整齊齊,雖然與大多數文臣期待的文士長鬚有些偏差,卻更能讓人感受到他逼人的氣勢。

如此好男兒,真不愧是我大明帝國的皇孫,以後的帝國繼承人啊!

朱瞻基對許柴佬倒是有些失望,身爲皇孫,他天天見的都是這個時代最拔尖的一撥人,不管是儒雅的文官,還是雄壯的武將,他都見的多了。

這個許柴佬雖然也算一方大豪,但是畢竟是商戶出身,處於社會的中下階層,在外形上就要遜色一大截。

不過他能組織起一大船隊,雄霸一方,自然也不是簡單地從外表上就能判斷的。

朱瞻基雙手一背,輕聲說道:“隨孤來……”

跟在朱瞻基的身後來到船頭,暮色之中,呂宋的山河變成了一個深色的輪廓,展現在他們的面前。

朱瞻基盯着呂宋島的山巒看了一會兒,才輕聲問道:“自北明街到大明街,一去兩百里全是溝壑縱橫的平原?”

許柴佬連忙低頭稟道:“稟殿下,南北兩百里,東西一百里,有泉州府加上福州府大小,全都能開墾成肥沃的水田。若精耕細作,一年可三熟,即便當地土人隨意種植,也能一年兩熟。”

朱瞻基前世也是農村出身,自然知道所謂的精耕細作就是多了育秧這道程序。若是單獨育秧,三個多月就能收一季水稻。

但是土人大多懶惰,大部分時候就是將種子撒在田裡,靠天吃飯。

即便是這樣,呂宋平原這火山灰沉積的肥沃農田也能長出讓他們吃不完的糧食。

朱瞻基點了點頭問道:“如今呂宋島上有多少人可有統計?”

“這……”許柴佬回道:“稟殿下,土人以部落聚居,除了大明街平原地帶,山裡也有不少部落,根本無法統計。就在離此不遠之處,還有數千南宋時期遷移過來的百姓,他們住在山區,對小人也不搭理,只是偶爾跟小人換一些日用品。不過在大明街以北的平原地帶,如今各族民衆大約有二十萬人,其中半數都是勞力。”

朱瞻基又問:“這半數勞力是包括女人了吧?”

“是!”

“南方蘇祿國大約有多少人?”

這一次許柴佬沒有半點遲疑,直接回道:“超過百萬人!”

與後世不同,如今的菲律賓各地,不是呂宋島上人口衆多,而南部的各小島纔是主要的聚居地。

這裡的小島大多都是火山岩堆積,上面只要有平地,就是非常肥沃的土地,而且因爲山不大,所以沒有瘴氣,非常適宜居住。

越向南,距離赤道越近,進入赤道無風帶以後,也沒有颱風侵襲,所以那裡纔是土人的天堂。

而呂宋島上毒蟲甚多,颱風頻繁,加上瘴氣四溢,所以人口根本比不上南部的小島。

後世的西班牙入侵菲律賓,爲什麼以宿務爲據點,而不是以呂宋爲據點,主要也是因爲這個原因。

辛辛苦苦修建的房子,可能一陣風過來就倒塌了,誰願意住這樣的地方?

朱瞻基沉吟了一會兒又說道:“孤知道你這幾十年來在呂宋的所作所爲,你做的非常好。這些年,你從福建召集了數千漢人,在呂宋島篳路藍縷,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勢力,也拓寬了我們漢人的生存環境,這是有大功的。”

許柴佬跪下了身子,激動地說道:“殿下能體諒小人,就是死了也不虧了。”

朱瞻基迴轉過身,單手扶起他,他哪裡敢讓朱瞻基來扶,連忙站起了身子。

朱瞻基說道:“對於有功之人,孤怎捨得你去死。孤要你好好活着,爲你許家,爲我大明,繼續開創不朽功名。”

“小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以前朝廷對你的支持不夠,今後自當大力扶持。你可有什麼要求?”

“小人並無所求,只要殿下吩咐,刀山火海小人也絕不皺眉頭。”

朱瞻基知道自己的身份太高,許柴佬心情激盪,恨不得以身報國,哪裡敢跟他提條件。他向站在一邊的黃淵和金闊招了招手,他們立即快步走了過來。

朱瞻基介紹說道:“這兩位一位是都知監大太監,負責整個艦隊的貿易,一位是海軍後勤守備,負責整個艦隊的物資調配。以往朝廷對你的支持不夠,讓你只能在呂宋各族之間盡力轉圜,牽扯了大部分精力。今後當由朝廷來爲你解決後顧之憂,而你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要盡力收服各部落,讓他們成爲我大明的心腹,爲我大明發展貢獻力量。”

許柴佬的臉上露出了一絲茫然,有些不明白朱瞻基的話。但是他又不敢開口問,所以只能望向了黃淵二人。

黃淵身份最低,所以他開口解釋道:“殿下準備將呂宋改爲呂宋府,在呂宋設立官衙,衛所,水寨。而許總督對呂宋情況最爲了解,自然是呂宋知府的不二人選!”

許柴佬又驚又喜,跪下說道:“可小人並非進士出身,只是粗通文墨……”

朱瞻基笑道:“無妨,一應副手,文書自然有孤安排。在呂宋設府,將呂宋納入我大明疆域,乃是一項長期國策。讓你當知府,並非是讓你享福,要將島上百萬民衆納入我大明子民,這條路並不容易。黃守備,你與許總督,不,以後該稱許知府了,你與他細細分說一番,待會兒由我設宴款待衆人。”

黃淵笑着說道:“許知府請隨我來……”

看着許柴佬有些魂不守舍地隨着黃淵離去,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來。

鄭和封他的總督,並不是大明的官職序列,也就是說,這個總督是不被大明內部承認的。

哪怕他是個總督,回到了福建,見到一個縣令,他依舊要參拜。

但是如果將呂宋納入大明,設置呂宋府,那呂宋知府可就是響噹噹的四品官員。因爲呂宋面積龐大,比大明一個布政司都大,所以這個府哪怕現在稅收很低,也肯定是上府。

這個上府的知府,是名正言順的四品官員。從一介白身到四品知府,如果是在大明境內,肯定會遭到百官反對,吏部肯定不定不會用印。

但是現在是在海外蠻夷之地,那些官員把到交趾任官都視爲流放,更別說這跟大明並無陸地相連的孤島了。

朱瞻基這次帶出來了這麼多的文人,目的就是想要讓他們躲在海外進行一番歷練,所以不怕沒有地方安置他們。

等他下西洋回來,這些文人也都歷練一年多了,是不是人才,已經能夠看出來了。

跟着黃淵來到了他的公房,許柴佬看到他的房裡那幾十個文書,還有堆積如山的公文,就知道這個守備雖然官職不顯,但是絕對是殿下重用之人。

黃淵將他請到了自己的桌前坐下,然後拿出了一疊文稿問道:“許總督,我這裡有一些呂宋的調查,想先與你交流一下,看看數據是否有偏差……”

面對黃淵,許柴佬就自在的多了,不像在朱瞻基面前進退失措,有了一方大豪的氣勢。

“黃守備請說,鄙人知無不言。”

“自永樂五年,許總督第一次返回福建,這十年來共從福建遷移過來民衆約四千五百人,過半都是青年民壯。”

許柴佬點了點頭說道:“海禁之後,東番民衆遷移回了泉州,漳州等地,人多地少,總要給鄉民找一條活路。”

黃淵笑着說道:“我不是要跟你清算舊賬,殿下對許總督的所作所爲是支持的,所以不必憂慮。”

許柴佬點了點頭說道:“數量差不多,不過這些年鄉民成家立業,繁衍後代,又多了數百孩子。”

黃淵問道:“是否大多都是與土人婦女成婚?”

“是!”

黃淵嘆了口氣說道:“背井離鄉,都不容易啊。”感嘆了一番之後,黃淵又問道:“許總督現在名下有十二艘兩千石以上大船,如今具有戰鬥力的民壯,加上從土人僱傭的民壯,押運,自保的民壯大約是三千人,可對?”

許柴佬最開始的勢力不敢擴張,但是從獲得鄭和的“封官”之後,以總督的名義,將暗處的力量擺上了檯面,也有威懾當地土人的意思。

所以他對朝廷知道他的實力並不驚慌,承認了下來。

黃淵又詢問一番他如今控制的區域大小等問題,遞給他一張紙說道:“這是殿下吩咐給你準備的物資,這些物資全部都不要銀子,但是你要儘快將呂宋島上的所有人進行登記,並且要給所有人起中文名字,還要讓他們學會說大明官話而不是閩南話。”

“這如何做的到,鄙人名下會說大明官話的也不到兩百人。”

黃淵笑着說道:“你先看看清單,其他問題我們稍後再談。”

許柴佬一看到清單的第一列,五百支火槍,就徹底震驚住了……

……

……

與此同時,鄭和與朱真率領右軍,沿着大明南海一路西行,向着交趾的方向行進。

雖然交趾與大明接壤,但是從泉州出發,距離呂宋的距離更近一些。加上此時正是正北的信風期間,南下的船隊速度更快,朱瞻基他們抵達呂宋的時候,右軍才行駛到儋州海域。

鄭和這些時日一直在後悔自己低估了朱瞻基的控制力,自己原本以爲微不足道的小事,現在卻導致了兩人之間有了巨大隔閡。

他的權力就來自於皇室的信任,當缺少了信任,他的權力自然就變小了許多。原本許多可以一言決斷的事情,現在都有些畏手畏腳了。

最明顯的例子,如今艦隊的海軍總兵,第三艦隊的總兵官朱真,就因爲朱瞻基對他的態度,娛樂一絲提防。

這段時間,他一直喜歡跟最近備受皇上和太孫重視的中和子閒聊,這個醫術出衆的道長,在爲人處世方面,也有着非常吸引人的魅力。

每次跟他聊天,總能讓鄭和覺得很舒心,一切煩惱在他這裡似乎都能找到答案。

鄭和知道,他是一個真正的高人,更是擁有讓人敬佩的濟世情懷。以七十三歲的年紀,遠赴萬里到交趾,就是爲了尋找解決瘴氣的方法。

鄭和也與他就宗教信仰,進行了一番探討,可是關於這方面,中和子也沒有答案。

鄭和對綠綠和佛教都有深入的研究,甚至因爲明朝將道教列爲國教,對道教也有一些研究。

他一直在思考宗教之間之間的差異,並且對各種宗教的教義進行研究,想要尋找出一條相同的出路。

不論什麼宗教,在正義、愛人、施捨、愛仇敵、禁食、禱告、光明、勿愛錢財、毋論斷人、真誠無欺、聽道行道等方面,都有相同之處。

在各種道德標準上,所有的宗教也都大同小異,可是爲什麼,這種普世,慈愛在面對不同的信仰的時候,卻會變的暴力,殘忍呢?

他去過很多小國家,在不同的信仰之間,似乎根本就沒有和平相處的道路。

部落與部落之間的廝殺,鬥爭,百年不絕。耶路撒冷幾千年來征戰不休,印度教派在南亞將佛教幾乎滅絕。

全世界唯有大明,在強權的統治下,讓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合一。

但是大明只有一個,在其他地區,沒有任何一個政權能夠統一各方勢力,甚至強權還成爲宗教的打手,而不是能控制宗教。

所以鄭和一直期望大明的勢力能夠統一世界,讓所有的地區人們都能和平相處,這是他認爲能夠得到和平的方法。

當然,這只是他個人的一點小期待,從來不敢與人說。他不知道,要是讓朱瞻基知道他是這樣想的,一定會更加重用他。

一個國家統一世界,這是朱瞻基都不敢幻想的事情。要是現在的大明擁有後世的科技,這件事還有可能。

但是在這個時代,落後的科技拉長了空間的距離,一個國家想要統一世界,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從應天府發佈一條命令到耶路撒冷,恐怕要一兩年的時間。派兵過去,要是走陸路,一年都走不到,試問這樣的情況,如何能有效管理。

統一世界,不過是一個夢想而已。

就像阿基米德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這句話從道理上來看,似乎是對的,但是實際上,根本不可能。

先不說地球在轉動,也不說宇宙間根本沒有支點,更不提沒有這麼大的槓桿。

就假如滿足所有的條件,假如世界上真的存在這樣長槓桿,並且找到了合適的支點,阿基米德就能舉起地球嗎?

假如阿基米德真能將地球舉起一毫米,他的手握槓桿的一端在宇宙空間裡就需移動一個大圓弧,這個弧的長度大約是1×10(17)km。

也就是說,阿基米德如果要把地球舉起一毫米,如果阿基米德舉起的速度是每秒一米,那麼根據方程式來計算,大約需要三億萬年!

可見阿基米德即使是用一輩子的時間接着槓桿,也不能把地球舉起像極細頭髮絲那樣細的一段距離。

在當今的條件下想要統一世界,也只是這樣的一個美夢。

因爲不論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滿足不了管理的條件。

所以朱瞻基會想着要分封,然後只是佔領地盤,發展人口,而不是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

不過,中和子對鄭和的心思倒是非常讚賞,因爲他們都是懷着濟世之心的人。

他們重視的是道,而不是具體的措施或者說方法。

當他們來到了交趾,英國公張輔給了他們極大的面子,親自從升龍府來到了海邊鴻基煤礦這裡迎接他們。

這個綿延幾百裡的巨型煤礦依舊被叫做鴻基煤礦,並且是朱瞻基親自命名的。

在這個時代來說,不管是什麼地方,只要名字觸犯到帝王的名諱,都要改名。科考的時候,即使寫到君王名字的字,也必須要增加一筆或者是減少一筆。

但是朱瞻基纔不管這些,還故意表示願意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以便名垂千古。

朱棣對朱瞻基的這點小怪癖並沒有在意,只認爲他是在胡鬧。對他將這個煤礦起名叫鴻基煤礦,只是笑着搖了搖頭,順了他的意思。

這個煤礦雖然大,但是交趾地處南方,煤炭的用處並不多。

現在最多的是廣州府的船過來拉煤,因爲廣州府的小商販比較多,用煤爐來擺攤,比用木柴方便。

但是,如今工部根據太孫提供的情報,在儋州昌江發現了一座儲量豐富,品味絕高的鐵礦。

雖然目前還在道路平整時期,但是鴻基煤礦這裡已經開始建窯煉焦,儲存了大量的焦炭,準備運到儋州去。

這個鐵礦就是被譽爲亞洲最大富礦的石碌鐵礦。

華夏雖然地大物博,但是鐵礦的儲量卻不高,鐵礦的品位更是低的可憐。

以大冶鐵礦爲例,平均品位只有百分之四十多,而馬鞍山鐵礦,品位只有百分之三十六。

可是石碌鐵礦最低品位都有百分之四十幾,平均百分之五十五左右,最高達到了百分之六十九。

如此一座鐵礦,當然是讓朱棣喜不自抑,命令工部日夜開工,修建一條一直通到海邊的水泥路。

當這條路修好的時候,就是鴻基煤礦的煤大量運到儋州的時候。

也因爲石見銀礦,儋州鐵礦的連續發現,朱棣現在對“麥哲倫”的地圖再沒有一點懷疑。

這次朱瞻基下西洋,其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去尋找在南洲(澳大利亞)南端的兩座巨型金礦。

張輔對朱瞻基未能親自到交趾來並無遺憾,因爲朱瞻基去的時候不經過交趾,回來的時候也會經過。

而且他們之間時常通信,並沒有斷了聯繫。

他前來鴻基煤礦迎接衆人,其實主要是迎接中和子。對這個深受朱棣重視,並且一心想要解決瘴氣禍患的高人,張輔半絲不敢怠慢。

因爲交趾如今的反叛幾乎已經全部被撲滅,社會趨於穩定。如今阻礙交趾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山林裡防不勝防的瘴氣。

如果中和子能夠解決這個禍患,讓張輔將他供起來都願意。

而中和子抵達交趾以後也不願歇息,只是調整了兩天,就帶着張輔安排的四百士兵,進入了大山之中。

鄭和與張輔也是老朋友了,在靖難之時,比張輔只大四歲的鄭和與他雖然私交不多,但是相互之間都頗爲敬重對方。

如今船隊有不少物資要裝卸,鄭和也會在交趾待幾天,兩人趁着這個時間,又難免舉杯相慶,敘舊契闊。

鄭和知道張輔與朱瞻基的關係密切,想要讓張輔代爲轉圜一番,卻又不願意暴露自己惹惱了朱瞻基,難免有些患得患失。

可惜的是,張輔如今意氣風發,加上事務繁忙,一直到鄭和離開,都沒有看出鄭和的異樣。

從交趾離開之時,站在巨大的艦艏,吹拂着溫暖的海風,鄭和也終於想開了,拋卻了這份失意。

我一心爲大明,一心爲朱氏皇朝。哪怕現在殿下對我有些懊惱,但是隻要我用心辦事,終究能夠讓殿下明白我的這份忠誠。

現在,該是我好好表現的時候,何苦爲了這些許心結,如此自慚呢?

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二零五章 戰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十章 林家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五章 天才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五章 隔閡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十五章 斬殺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十三章 震撼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十章 林家第四十章 遠行第九十章 工部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八章 鄭家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七章 遷都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七十章 工匠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二零五章 戰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十章 林家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五章 天才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五章 隔閡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十五章 斬殺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十三章 震撼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十章 林家第四十章 遠行第九十章 工部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八章 鄭家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七章 遷都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七十章 工匠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