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迎敵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情報的真實性,因爲這裡麪包含的信息量實在有些太大了。

還是朱瞻基首先平靜了下來,問道:“幼軍斥候何在?幾人回報?”

傳令兵拿出一封信舉在頭頂回稟道:“此人來回奔波萬餘里,如今在前鋒營休養。卑職前來大營的之時,只見了他一人。此乃此人回信,吩咐要太孫殿下親收。”

前鋒營距離忽蘭忽失溫還有三百餘里,這個時候恐怕是見不到斥候本人的了。

朱棣忍不住問道:“左都督竟將斥候派的如此之遠,他們以何生存?如何傳信?”

在軍營大帳中,朱棣稱呼他爲左都督,朱瞻基上前接過了斥候遞上來的信,也以左都督的身份回稟說道:“幼軍平日訓練主要以野外生存和隱蔽爲主,他們一人雙馬,來去如風,不以戰鬥爲目的,遇大軍則避,遇敵則殺,隱匿行蹤,以戰養戰。”

柳升忍不住問道:“深入敵後數千裡,如何進行情報傳送?”

“直入敵後,有回無去。”

雖然朱瞻基說的簡單,但是大部分人一聽就明白了。也就是說,這些斥候得到了情報以後,只有回,不會再派回去。

柳升又問:“如何確保信息的準確,不爲敵軍篡改?”

“一次會分別派回三位斥候,三份信息一樣。首先保證信息不出意外,其次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

朱棣道:“此事稍後再論,先看看密信裡面說了什麼。”

朱瞻基來到了朱棣身邊,打開了蠟封,將捲成一卷的密信展開。

這是幾張地形圖,每一張上面,除了北元的人員分佈,重要的山峰和河流都還標註了經緯度。

這個經緯度當然不會以後世的本初子午線爲標準,而是是大明應天府的皇宮爲經線的起始點,緯線倒仍然是以赤道爲標準。

所以,縱然地圖的繪製不算精確,朱瞻基也能很輕易地判斷出合理的方位以及地形。

有了這些地圖,不僅知道了北元人目前的兵力分佈,還能知道向哪裡行動才能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傷害。 шωш●тt kдn●¢〇

將這些情報介紹了一遍,鄭亨有些狐疑地問道:“殿下……不,左都督。幼軍的斥候都有能繪製地圖的能力嗎?還都會牽星術!”

朱瞻基反問道:“如果不會這些,還是合格的斥候嗎?”

鄭亨無話可說了,但是他現在對朱瞻基的幼軍興趣立刻大增,回身向朱棣稟告道:“陛下,殿下此舉無疑是開創了軍中行伍的偵查能力,希望陛下能允諾將牽星術在軍中傳播。”

朱棣卻笑道:“此事以後再論。幼軍的牽星術我也略知一二,與司天監的牽星術並非一樣。只是知曉的人不多,所以現在還沒有推廣開。”

因爲“麥哲倫”的出現,朱棣知道了六分儀和依靠六分儀來定位的大致原理。不過這門技術朱棣並沒有想要推廣開,卻不防朱瞻基卻已經傳了出去。

不過現在看來,在軍中推廣這門技藝,能有非常大的作用。

他的心裡也有一些壓力,在大明固然可以繼續將牽星術和這種六分儀定位保密,但是這技術是從西夷流傳過來的,他們已經掌握了這門技藝,只是大明保密已經沒有意義了。

只是這個話題在兩軍對壘的時候,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所以,衆人的注意力很快就又回到了即將到來的大戰上。

今晚瓦剌大軍若不動,明日他們肯定就會動,絕不會拖到後日。因爲如果前鋒營從三河口返回,現在的三萬瓦剌騎兵就更被動了。

朱瞻基從大帳裡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子時了,不過最少有一大半的將士都沒有睡覺,一方面是防止瓦剌人劫營,更多的是面對大戰的壓力,讓無數人難以入睡。

特別是那些將領們,大部分都睡不着,反倒是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兵們,該執勤的執勤,該睡覺的睡覺。

從北平出發的時候,風花雪月四女就沒有隨行了,朱瞻基不得已讓那些太監們幫自己每天燒水,煮了草藥來泡澡。

躺在滾燙的浴桶裡面,炎熱的天氣,讓他滿頭大汗。但是草藥帶來的酥麻的滋養,讓他根本捨不得離開水裡。

對這場戰爭,他絲毫不擔心,因爲朱棣五次北伐都勝利了。

但是這種憋屈,卻也讓他鬱悶無比。

明明擁有平推的實力,但是卻因爲生產力的低下,發揮不出來自己的實力。

近百萬大軍不敢太分散,聚在一起卻行動緩慢,只能用無賴的方式逼着瓦剌人來跟自己打。

如果這個時候有方便好用的槍,這些瓦剌人,韃靼人,加上兀良哈人一共才三百萬。只要後勤供應跟得上,一支五萬人的騎兵,就能把這些北元人全部幹掉。

看來這次回去之後,自己該把槍械改進的計劃早點擺上檯面了。

工業升級可以晚一點,最少也要先造出一批好用一點的火銃出來。

不要說後世那種現代化的步槍,哪怕就是跟後世土銃一樣的火繩槍,也要比現在的火銃好用的多。

現在最大的難題就是,槍管的鑄造。

沒有電,沒有電機,沒有機牀。想要造出合格的槍管,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現在大明的槍管,就只能靠熟練的技師,先澆鑄成帶凹槽的環形鐵,然後用銼刀一點點打磨出來。

然後再用另一塊鐵,封住這個凹槽,外面再用鐵條封緊,等於是必須要有兩層,才能保證槍管的封閉性。

但是,這些槍管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槍的質量參差不齊,技師的技能作用被無限擴大。

可是想要統一標準,按照現在的科技,幾乎不可能。

朱瞻基從水裡出來,穿上了貼身的長袍,然後就趴在桌子上寫寫畫畫。

他不記得在哪裡看到過用水車當動力來鑽槍管,應天府靠近長江,有豐富的水力資源。

可是等他真的想要設計出這套裝置的時候,才發現此路不通。

因爲想要水車的動力達到要求,這個水車必須要龐大,堅固。而這樣的水車,傳動裝置先不提了,光是核心的軸承就不是現在能造的出來的。

甚至可以說,想要造出合格的軸承,比造槍更難。

而那些傳動裝置的齒輪,也必須用鋼鐵來製造,木製的傳動裝置,根本帶不動可以鑽槍管的鑽頭。

反倒是鑽頭,對朱瞻基來說沒有難度。

因爲鑽頭最佳的材料是鎢合金鋼,主要成分鎢,鎳,鈷,鈮,鈦,鉭在大明都不缺。在要求不高的時候,鎢鋼的製造,無非是多試驗一番而已。

何況,現在不需要太複雜的工藝,只需要將鎢和鋼進行配比,比一般鋼鐵更堅固就好了。

材料工藝靠記憶還能試驗,但是機械加工工藝,僅僅依靠回憶,完全不可能解決。

“殿下,該睡了。明日可能就會大戰,要養精蓄銳啊!”

朱瞻基看了看外面黑乎乎的天空,因爲烏雲密佈,連一點光線也沒有。

“什麼時辰了?”

“差一刻丑時。”

也就是十二點四十五了。朱瞻基想了想,將畫的水車圖收了起來。“孤去睡了,你將這些東西收到我的草稿箱裡。”

李亮應了下來,他不是第一天在朱瞻基身邊做事了,朱瞻基立下的規矩,他都遵守的很好,也不怕他會泄密。

朱瞻基進入了內賬,在平攤在地上的褥子上坐了下來,開始打坐。

氣息運轉,心無旁騖,按照道家的呼吸法,幾分鐘之內,朱瞻基就進入了人物兩忘的境界。

凌晨時分,瓦剌人又一次出現在了忽蘭忽失溫北部的山坡上,居高臨下進行了一次衝擊。

不過雖然是凌晨時分,大明軍隊也早有準備。鼓聲一響,值守的外圍軍士就以逸待勞,豎起了槍陣。

他們見佔不到便宜,在射程之外就又繞了一個弧線,回到了陣營。

天色漸亮,看到出現在山坡上的瓦剌大軍,所有人的情緒又有些壓抑,所有人都知道,大戰一觸即發。

不過,這數十萬將士都是百戰老兵,他們的人數又遠遠多於瓦剌人,所以此時此刻並不驚慌。

他們的穩定也讓那些民夫都放下了心來,那些伙頭軍也在有組織的安排下,準備着早飯。

土城牆上,柳升看着遠處扯成一條几里長的長龍的瓦剌騎兵,主動請戰。“陛下,瓦剌人的大軍已經全部出現,臣願爲先鋒,率部給他們來個犁庭掃閭。”

朱棣看着瓦剌人擺出的威懾陣勢笑道:“不急……這個時候,該急的是瓦剌人。他們若不現在就進攻,我們就等士兵用過早飯再動手。”

衆人都笑了起來,但是這個時候朱棣又笑容一凝。“陳懋,王通。”

兩人立即出列,躬身拜道:“臣在。”

“你二人領左哨,左掖,於西側整軍,等我號令。”

“遵旨!”

“李彬,譚青。”

“臣在。”

“你二人領右哨,右掖,替換五軍營接替前營據敵。”

“遵旨。”

“柳升。”

“臣在。”

“你率神機營,於東側整軍。記住,驅阿魯臺部擋在前面,如有不從,直接動手。”

“臣遵旨。”

朱瞻基看着朱棣調兵遣將,內心不僅沒有恐懼,反而有一種興奮的愉悅感。

終於等到開戰時刻了!

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三十章 選擇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二00章 分功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三十章 選擇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三章 新生活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十九章 思想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八章 習武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一章 穿越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三章 克太子第一九九章 錯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十一章 逆反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四章 悲與喜
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三十章 選擇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二00章 分功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三十章 選擇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六十九章 開始要債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三章 新生活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十九章 思想第二十七章 白左第八章 習武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一章 穿越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三章 克太子第一九九章 錯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十一章 逆反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二十七章 驚喜第四章 悲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