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

她不僅事事都跟郭昂商議,而且非常重視國防部派來的參謀團隊。

在關於汽車的使用上,她更是尊重朱瞻基派來的汽車軍團總兵官柳景的意見。

她威望甚高,又知人善用,從不一意孤行,也讓整個指揮團隊得以迅速地磨合完畢。

這幾個月大明工匠從國內運來了幾百臺柴油機,裝在了臨時製作的平板船上,形成了水軍。

數十架飛機通過火車運到了唐林城,然後進行組裝,在每個城市的公路上,這些小型飛機就能起降。

再加上騎兵,汽車兵,炮兵,整個大明的軍隊,形成了一個立體式的攻擊方陣。

南方的鄭英,率領的軍隊已經進軍到頓河之南,他們的目標是防守嚴密的頓涅茨克礦區。

這裡是西征最重要的一個據點,因爲這裡的鐵礦已經被聯軍分配完畢,每個國家都不願失去這裡的鐵礦。

莫斯科,立陶宛,波蘭,羅馬,還有地主基輔公國,這五個國家在頓河之畔建立了裡三層,外三層的防禦體系。

不僅如此,在每個礦區,他們都儲備了豐富的食物,挖掘了長達數百里的戰壕,想要依靠人數和地勢,來抵消大明軍隊的火力優勢。

而在北方,莫斯科公國已經放棄了所有的野外據點,進入了城市防禦。

他們將大批的牲畜向西驅趕,對大明軍隊實行了堅壁清野戰術。

可惜的是,爲了這次戰爭,大明從國內源源不斷地運來糧食,糧食抵達唐林城之後,又通過水路運到前線。

奧卡河,伏爾加河,這些爲極西之地帶來豐富水源的河道,都變成了大明的運糧渠道。

聯軍不是沒有想過破壞大明的運糧通道,但是領先幾個世紀的立體式攻擊方陣,讓他們根本無法偷襲。

只要天氣良好,大明的飛機就一直在天上巡邏。

白人少數人可能還能瞞過飛機的耳目,人數少了卻無法對大明人造成大型損失,人數一多,他們就又隱藏不了身影,被大明軍隊發現。

一開始,莫斯科公國那邊還會派出一些細作搞破壞,但是最後,他們發覺這完全是送菜。

這裡可不像大明,到處都是荒蕪的森林和草原,經常性幾十裡不見人煙。他們就是排除細作,也難以獲得補給。

而且,更嚴重的是,他們發現大明人根本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他們唯一的目的似乎只是殺人。

從南方的頓河畔,到莫斯科的東北方的雅羅斯拉夫爾城,這綿延幾千公里的戰線,從四月中旬,開始了有史以來最狂野的戰鬥。

這一次,大明的戰略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儘量殺傷有生力量,減少白人人口,同化族羣。

除了年輕女人,所有人都在殺傷範圍之內。

如今這個時代可沒有多少“和平”人士,所有人都信奉的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所以,對於朝廷的指令,就連唐賽兒也沒有任何不忍。她雖然沒有親自動手,但是,被她下令斬殺的俘虜遠超任何人。

滾滾鐵流一路向西,但是卻有兩條非常明確的線路。

南線的鄭英負責攻克頓涅茨克鐵礦一帶,這個如今全世界最大的鐵礦,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儲備,一定要被大明徹底佔據。

而後,他將領軍圍攻基輔,在參謀部的計劃裡,將會用半年的時間攻佔烏克蘭大平原。

北線的唐賽兒主要目標就是八百里之外的莫斯科,並且要將戰線一直推進到波羅的海。

在那裡,從海上過來的楊致和將會爲大軍提供各種補給。

如今的聖彼得堡還是一個小漁村,在沒有任何海上力量能夠給大明造成威脅的年代,那裡將會是大明在東歐的重要戰略要地。

征服歐洲,朱瞻基並沒有想過能一蹴而就,這不是力量的問題,而是人手的問題。

將幾十萬人轉運到歐洲,衍伸幾千公里的戰線,需要耗費的各種物資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大明絕對不會因爲戰爭而拖慢自己的發展步伐,更不能拖累到自己的經濟發展。

所以,除非戰事膠着,僵持不下,大明不會再派更多的軍隊過來。

靠幾十萬人,想要一年就征服歐洲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朱瞻基的計劃裡,用三年的時間平推整個歐洲,將歐洲殺的血流成河,就已經是比較快的了。

參謀部戰略目標明確,元帥唐賽兒經驗豐富,大軍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嚴格地遵守戰術要求,進行緩慢的全方位推進。

在這種推進速度下,水軍,騎兵,空軍,汽車軍,炮軍都能進行密切的配合,根本不會給敵人任何可乘之機。

弗拉基米爾,這座莫斯科城的門戶城市,在如今這個時代,被諾夫哥羅德人統治。

諾夫哥羅德是羅斯民族最大的勢力之一,他們擁有兩個諾夫哥羅德公國,佔據了莫斯科以北和莫斯科以南的地區。

可是如今的下諾夫哥羅德已經被大明士兵佔據,並且成爲了這次西征的指揮中樞。

這座城市成爲了諾夫哥羅德人在南方最後的堡壘,他們依託大金門爲中心,建立了四層防禦體系。

當五月初四,大明士兵們抵達了這座城市,沒有一擁而上地戰鬥。

用汽車和馬匹轉運過來的大炮被拆掉了橡膠的鐵輪,一門一門被安裝在諾夫哥羅德人炮火攻擊不到的區域。

大明士兵用了兩天的時間安排好了攻擊陣勢,五十門可以平射的加農炮第一輪齊射,就讓城裡的諾夫哥羅德人完全絕望。

因爲這些火炮發射的並不是他們熟悉的石彈,而是一種到了他們陣地纔會爆炸的炮彈。

不論是堅固的城牆,還是壕溝內的士兵,他們都無法抵擋這種新式火炮的攻擊。

被譽爲弗拉基米爾城最堅固堡壘的大金門,只捱了不到十發炮彈,就徹底倒塌。

而那些被諾夫哥羅德寄予厚望的城牆,在炮火前面直接崩潰。

他們不能理解大明人的火炮爲什麼會如此猛烈,城牆倒塌不說,僅僅是炮彈爆炸後的震動,就能讓士兵們失去作戰能力。

在他們眼中堅不可摧的防線,直接崩潰,崩潰的不僅僅只有城牆,還有人心。

大明士兵的進攻還沒有開始,無數的士兵已經殺死了他們的首領,開始向西逃亡。

而在莫斯科東南方四百里外的梁贊,當初拔都西征的時候,第一個征服的羅斯人城市就是這裡。

兩百年過去了,可是這裡的百姓依舊對那場幾乎滅族的戰爭記憶猶新。

在莫斯科公國逼壓下,梁贊人不得已在奧卡河沿岸的森林裡建立了嚴密的防禦體系,可是他們的內心,卻不想跟大明人作戰。

主攻這裡的郭昂剛一抵達奧卡河東岸,就遇到了大批的梁贊農奴主動投效。

如今的羅斯族還處於最野蠻的時期,不要說大明人,就連歐洲人也看不起他們。

而在以莫斯科公國爲中心的這些羅斯大公國內,除了貴族,就是奴隸,貴族對奴隸有着生殺大權。

而這些奴隸,他們對貴族的忠誠有限的很,更知道投靠了大明就能過上“好日子”後,一個個主動投靠了過來。

在他們的帶領下,大明人繞過了奧卡河沿岸嚴密的防線,在下游區域,二十六艘平板船停在兩處河面上,組成了兩個浮橋,越過了奧卡河。

梁贊這個城市,建在奧卡河畔的平原地帶,爲了防禦,他們的城市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中間纔是良田。

火炮對城市的威力巨大,但是在森林裡面,可以發揮的作用卻小了許多。

有了這些農奴的帶路,只是三天的時間,這座城市就已經易主。

梁贊和弗拉基米爾兩個大公國的失敗,也就意味着前方的莫斯科已經變成了一座孤城。

六月十六,北路軍的郭昂肅清了科洛姆納的頑固敵人,將這個城市炸成廢墟。

六月十八,他與唐賽兒與莫斯科河與亞烏扎河的三角地帶匯合,這也代表着,他們已經肅清了莫斯科東南兩方的大部分抵抗勢力。

從十二世紀建城,莫斯科一直都是整個羅斯城邦的中心。這座堅城也是整個羅斯人的心中聖地,他們雖然在兩百年前屈服於金帳汗國,但是如今,就連金帳汗國大權,都已經被白帳各族統治。

蒙元人的勢力衰退,讓突厥人和羅斯人佔據了主導位置。

但是白帳之間並不是毫無矛盾,實際上,在大明攻打過來之前,信奉綠教的突厥人和信奉東正教的羅斯人,纔是最大的敵人。

但是如今,南部的韃靼人,突厥人被鄭英打的潰不成軍,而北部的羅斯人,現如今也只剩下了四個城邦國。

在克里姆林宮,被稱爲一代大帝的伊凡三世,如今還只是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面對勢不可擋的大明軍隊,大部分羅斯貴族已經開始向西遷移。

伊凡三世也已經準備好了退路,但是,有莫斯科這座堅城,他依舊還要抵抗一番,要不然,他將會失去所有人的支持。

如今的他非常後悔,不該爲了下諾夫哥羅德那邊的農場就跟大明人作對。

可是想要逃跑的他不會知道,整個羅斯城邦,就是在他的統治期間統一起來,形成了羅斯民族。

他在位期間,將雅羅斯拉夫爾和羅斯托夫公國、維亞特卡、大彼爾姆、特維爾、諾夫哥羅德等公國最終合併爲統一國家。

伊凡三世後來停止對金帳汗國的納貢,他拉攏和收買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諾蓋汗國、昔班尼國、克里米亞汗國,從而結束了兩個半世紀的金帳汗國統治,並在十六世紀初滅掉了金帳汗國。

因此他在歷史上是第一位被冠以全俄君主稱號的大公,甚至被譽爲伊凡大帝。

可是如今,他還是一個年輕人,雖然有着諸多的雄心壯志,但是面對大明這個不能戰勝的敵人,他也畏懼了。

大明的武器先進,可是莫斯科人多勢衆。依託莫斯科的石頭城牆,莫斯科人還能頑強地抵抗。

限制大明進攻的不是別的,而是昂貴的炮彈,每一發炮彈都要從大明運輸過來,運送旅程超過一萬公里。

可以這樣說,雖然有了火車,但是也只通到烏拉爾山脈的唐林城,其後要通過伏爾加河,奧卡河運輸。

而運送一發炮彈到莫斯科,成本幾乎是三發炮彈的造價。

從六月到九月,在炮彈不足的情況下,戰爭僵持了下來。

不過這段時間,唐賽兒率領一支三萬人的大軍,進攻屬於漢薩同盟的諾夫哥羅德。

這個時候,漢薩同盟派出了一位議員來跟大軍進行談判。他們拿出了一份漢薩同盟與蒙特簽訂的協議,向唐賽兒祈求在保留財富的條件下投降。

與此同時,楊致和的代表也從波羅的海登陸,他們不僅帶來了大批補給,也就漢薩同盟與大明的關係,進行了秘密磋商。

唐賽兒在會見了漢薩同盟的代表後同意了他們的投降條件,自此,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兩個公國向大明臣服。

在他們的影響下,莫斯科到波羅的海區域,除了小股屬於立陶宛公國的勢力仍然在進行遊擊戰,大部分勢力都放下了武器。

漢薩同盟的運輸隊伍成爲了大明的運輸兵,將大批的補給運送到了莫斯科。

但是,炮彈依舊短缺。

九月中旬,大批的炮彈終於艱難地運抵了莫斯科,而這個時候,唐賽兒也已經回到了莫斯科,準備在冬季來臨之前,徹底解決掉莫斯科。

當大明軍隊有了足夠的炮彈,莫斯科的堅城也在炮火中被摧毀。

即便再多的士兵用泥土和拆了城中的房屋來修補破壞的城牆,但是建設的速度永遠比不上破壞的速度。

在人數上有劣勢,大明人更願意用炮彈來換取士兵的生命安全。

炮火覆蓋,在前面變成廢墟之後,士兵才緩慢推進,一點點蠶食莫斯科人的地盤。

一片片的街區變成廢墟,而敵人的防禦圈也逐漸縮小。

十月六日,伊凡終於下令撤退,城中的五十多萬青壯攜帶着糧食,金銀,向西部的斯摩棱斯克方向撤退。

在過去的歲月裡,立陶宛和莫斯科爲了這座城市鬥爭了幾百年,這裡盛產的煤礦成爲了雙方爭奪的資源。

一直到了二十年前,他們雙方纔放下了武器,共同開發煤礦,進行鍊鋼。

不僅莫斯科公國不肯放棄最後的這片土地,就是立陶宛人爲了這些煤礦,也不會再退讓。

如果失去了這裡,立陶宛公國也將會同莫斯科公國一樣,失去抵抗的能力。

伊凡在撤退的途中一直憂心忡忡,因爲武器的差距,他們已經被大明人給打怕了。

可是讓所有人意外的是,大明大軍並沒有追逐,只有一支不超過五萬人的騎兵部隊,銜尾追擊。

雖然又有上萬戰士失去了生命,但是這種損失對羅斯人來說,並非不能承受。

唐賽兒在克里姆林宮升起了大明龍旗,而大批的士兵也住進了溫暖的房子裡面。

按照大明律,每當攻佔一座新城,首先要清除的就是城市裡面的教堂。只要不是儒釋道的教堂,就永遠不能出現在屬於大明的城市中。

這項舉動遭到了留守教士的反對,但是唐賽兒沒有絲毫仁慈之心,一聲令下,所有的教士被全部擊斃,幾十座稱得上奢華的教堂,全部被安裝了炸藥炸燬。

而後,大明士兵們安穩了下來,他們甚至還拿出了銀幣,徵召那些農奴去田地裡面割草。

他們沒有追擊的想法,已經開始準備過冬了。

而在南方,鄭英面對的戰爭難度要遠遠大於唐賽兒,半年的時間,他依舊沒有能夠徹底肅清頓涅茨克一帶的聯軍。

這不是因爲鄭英無能,而是南北不同的戰略地位決定的。

北方的羅斯公國,根本沒有轉圜的餘地,他們的國家,國都,都直接暴露在大明的槍口之下。

但是在南方,頓涅茨克鐵礦的發現,讓聯軍各國都將重兵屯與一線,與大明軍隊死磕。

這個時代,在東歐,最強大的不是莫斯科,而是立陶宛大公國。

這個國家在後世不過是一個區域性小國,許多人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但是這個時代,他們強大無比。

十三世紀,蒙元人西征,第一個反抗,驅趕走蒙元人的就是波蘭與立陶宛聯軍。

立陶宛大公國在驅趕蒙元的過程中,迅速發展了起來。他們向基輔羅斯故土與其他斯拉夫土地擴張,其國土涵蓋後世的立陶宛、拉脫維亞、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愛沙尼亞、波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

他們人口衆多,武力強盛,佔據了大片的糧食產區,即便是神聖羅馬帝國,也根本不敢跟他們對戰。

但是他們什麼都有,就是缺乏金屬礦。基輔公國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經被他們吞併,現在發現瞭如此巨大的鐵礦,成爲了立陶宛不可失去的國土。

而他們的首都維爾紐斯遠在後方,所以他們可以將大批兵力都佈置在這一線。

這裡曾經被大明佔領,已經建設了許多防禦體系,現在爲了對抗大明,沿着頓河,第聶伯河一帶,他們更是不惜人力物力,建設了一個迷宮一樣的防禦體系。

鄭家經歷了去年的風波,鄭宏被斬。鄭英雖然想要立功,卻更怕犯錯。在朱瞻基再三強調士兵的生命高於一切的時候,他根本不敢用士兵的生命來建立戰功。

所以在南方,他如今雖然也肅清了好幾座城市,但是對頓涅茨克一帶的防禦,沒有好的辦法攻破。

這一片幾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六個礦區,礦區之間有農田,水利,相互之間有聯絡,在其外有嚴密的防禦體系。

這裡不攻破,他也不敢大舉進攻基輔,若是讓軍隊陷入前後夾擊的被動局面,導致失利,鄭家恐怕要完了。

他的穩妥也是正確的,因爲這不僅僅是鄭英一個人的事,就連參謀部的諸位將領,面對這種局面,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大明士兵的人數本來就少了許多,十幾萬大軍,只有八萬是大明精銳,其他都是各族的輔軍,他們許多人甚至連燧發槍都沒有,戰鬥力可想而知。

眼看着敵人的礦區每天還在生產大量的鋼鐵,鄭英他們心急如焚。

如果在冬季來臨之前不能攻下頓涅茨克,那對明年的戰事就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也就在這個時候,郭昂從北方戰區派來了兩千羅斯人農奴。

這些農奴都是自願追隨大明的,爲了家人生活的更好,他們願意充當大明的前鋒。

當然,大明不是指望他們能攻下整個礦區,只是想要利用礦區需要大量礦工和農奴,讓他們混進去。

就在十月,克里木汗國國都巴赫奇薩賴被鄭英攻破,大批的農奴失去了土地,被驅趕出了克里米亞半島。

有超過五千人逃到了頓涅茨克礦區範圍之內,他們被立陶宛,波蘭,還有神聖羅馬帝國的軍人強制安排在了礦區各處幹活。

此後,關於礦區的戰線佈置,人員調動的情報,被源源不斷地送了出來。

在第一場大雪降下之時,大明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了位於礦區偏中心位置的葉納基耶沃礦區。

這個礦區歸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由於大明現在封鎖了礦區,他們即使煉出了鋼鐵也運不出去,所以最近一段時間,這裡的生產幾乎停頓了下來。

而且,大明軍隊勢如破竹的軍事進攻也徹底嚇到了他們的軍人,他們可不是基輔人,也不是立陶宛人,所以就有了撤退的心思。

不過,因爲有了軍事同盟,現在他們只能留在這裡,與其他士兵同進退。

但是,心態不一樣,抵抗的意志也就不同。所以,大明在摸清楚了這座礦區的歸屬和士兵防禦積極性之後,將目標選擇在了這裡。

而戰果,也理所當然地順利。

整個礦區猶如一套完善的機器,而葉納基耶沃還處於偏中心位置,當這座礦區被大明佔領,整個礦區的防禦體系就全部亂套。

這就猶如第一張被推到的多米諾骨牌……

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三十章 心態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一章 穿越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六章 東洲第四章 西北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五十章 老人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十六章 隕石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十二章 藉機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七章 遷都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一章 迎接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二二七章 家法
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三十章 心態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一章 穿越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二八章 西域使團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六章 東洲第四章 西北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五十章 老人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十六章 隕石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十二章 藉機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七章 遷都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一章 迎接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二二七章 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