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

bookmark

朱瞻基就是要用這樣的手段來打他們的臉,即使今天沒有這個刺客,他也會找機會挑一個冒犯他的人來這樣幹。

許多人以爲,在愚昧的中世紀,歐洲有刑罰是將人釘死在十字架上,其實是錯誤的認識。

就連聖彼得被釘死的時候,十字架也是倒過來的,不敢跟神一樣。

凡是信仰基督的國家,絕對不會選擇這種刑罰,倒是奧斯曼人經常喜歡這樣幹,用以對付基督徒。

除了他們,就只有海盜會這樣幹,但是也是偷偷地幹。

中世紀流行火刑,但是火刑柱只是一根圓柱,沒有上面的橫槓。

將刺客釘死在十字架上,是對神最大的冒犯,更別說現在是在梵蒂岡。

不一會兒,看起來像個老好人的馬丁五世就氣沖沖地直奔朱瞻基的面前,大聲厲呼:“大明皇太孫殿下,請立即讓你的屬下停止這種處罰犯人的行爲,否則的話,這將會被視爲對教皇國,對歐羅巴各國的嚴重挑釁,等待我們的只有戰爭!”

朱瞻基故意裝作沒有聽明白,聽了通事又翻譯了一遍,他才擡頭望向了大殿上方的一個耶穌雕塑,“納悶”地問道:“這不是你們歐洲最常用的刑罰嗎?我在抵達這裡以後,到處都能看到這樣的雕塑,我以爲這是你們的習俗。”

衆人一下子有點懵逼了,原本咄咄逼人的氣勢一下子就弱了下來。一個看起來苦大仇深,叫菲利普的紅衣主教問道:“閣下是說這只是無意爲之?”

朱瞻基點了點頭,裝作不解地問道:“有什麼問題嗎?這些人爲什麼如此激動?”

教廷的一幫人面面相覷,他們原本以爲這是最嚴重的挑釁,做除了責難的準備,甚至不惜發動戰爭。

但是現在看來,卻是這位殿下只是因爲好玩,所以才讓下屬學者他們的雕塑來懲治刺客。

現在看起來,只是一場誤會。

馬丁五世焦急地說道:“閣下,請命令你的下屬立即停止這種懲治方式,除此之外,任何方式都可以。因爲誤會,現在已經有無數的子民倒在了你的士兵的槍口下,不能讓悲劇繼續上演下去了。”

朱瞻基也知道戲已經演足了,他來是想示威,是想做生意的,可不是遠赴萬里來給自己找個難纏的仇人。

他的見面禮不是將人釘死在十字架上,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展現大明軍隊的火力,讓他們知道大明火槍的厲害。

只有讓所有人知道了火槍的厲害,以後大軍回去了,留下來的士兵,纔不會有人想要佔便宜。

他點了點頭,回頭看了一眼李亮。“你去跟馮小年說一聲,將人關進大牢審問。”

李亮看起來弱不禁風,他帶着一幫內侍和護衛去傳令,在這人潮如雲的廣場上顯得慢慢吞吞,一幫教廷的上層人物都忍不住咬牙切齒,恨不得一腳將他踹過去。

每多耽擱一秒,可能就是一條人命的消失啊!

偏偏朱瞻基這個時候還輕鬆地笑了起來,喧賓奪主地用拉丁語套近乎說道:“現在,事情已經解決了,就不要讓這無足輕重的小事耽擱我們的寶貴時間。請……”

一衆人等看着沒事兒人一樣的朱瞻基,內心翻滾不已。

套用後世的一句流行語:我有一句mmp不知道該不該講!

他的士兵在屠殺市民,竟然還用無足輕重的小事來形容這場屠殺。

但是,正因爲朱瞻基這樣的態度,一幫教皇國的貴族大老爺們,根本摸不清朱瞻基的心態,這對他們從內心評估朱瞻基這個人,會造成極大的障礙。

大明軍隊的戰鬥力容易評估,經濟實力容易評估,但是如果摸不透朱瞻基這個主帥的心態,他們就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

人羣進入了大殿,朱瞻基先被帶着瞻仰了一番老聖彼得教堂,然後穿過一個迴廊,來到了一間金碧輝煌的大廳。

看到這個極盡奢華的大廳,朱瞻基的心動了。

如今的歐洲,拋開勢力最大的,金銀最多的奧斯曼暫且不提,有幾個國家非常值得關注。

首先是富得流油的威尼斯,他們控制了地中海的商業,人均財富遠遠高於其他國家。

其次是神聖羅馬帝國,這個國家雖然非常分散,但是耐不住他們大。如今的神聖羅馬帝國西線包括了法國東部到荷蘭,東部一直到匈牙利,羅馬尼亞。

南部屬於意大利半島的熱那亞,米蘭同樣是他們的地盤,北部一直到波羅的海。這是一個由將近兩百個公國,近千個騎士領地組成的龐大帝國。

可惜的是,這個國家只是名譽上的國家,現在的皇帝西吉斯蒙德,連自己國內匈牙利和克羅地亞的地盤都管不了。

他們雖然有錢,歐洲最大的金礦,銀礦都在他們境內,但是商業還是要靠威尼斯人。跟他們做生意一口吃不了胖子,只能細水長流。

葡萄牙,卡斯蒂利亞還是窮哈哈,阿拉貢窮兵黷武,法國差點滅國,英國倒是搶了不少財富,但是百年戰爭也打的他們口袋空空。

然後就是教皇國了,這個國家的疆域雖然不大,但是已經統治了歐洲近千年,從十字軍東征,收十一稅,他們手裡就聚集了大量的財富。

論流動資金,他們可能沒有威尼斯多,但是要論整體財富,恐怕威尼斯都比不上他們。

別的不說,光說他們幾十年後開始修建新的梵蒂岡,耗費的金銀最少都有幾百噸啊!

現在大明來了,他們的新城還沒有建設,手裡肯定有錢,朱瞻基當然心動了。

所以這個時候,朱瞻基看他們的眼神,就如同看到了一個個肥羊。

朱瞻基這邊又幾十個護衛,幾十個下屬,而教廷一方以教皇爲首,七個紅衣主教,幾十個大主教,還有幾十個大家族代表,人數比大明還要多。

衆人來到了這個扇形議事大廳,經過了一番安排,分成了兩幫,依次落座。

朱瞻基與一幫高級將領與大主教們都在前排就坐,方便他們起身講話,而其他人想要發言,必須先申請。

進入梵蒂岡,大明帶來的翻譯就是來自葡萄牙和阿拉貢,至於阿拉伯人,是不允許進入梵蒂岡的。

梵蒂岡也安排了幾個翻譯,都是會說阿拉伯話的,今天他們都坐在最前面,一個個有些坐立不安。

人還全部坐下,就又引起了一陣風波,因爲一個大主教,因爲尿急,他卻又不願意離開,就讓一個僕人給他拿進來了一個尿壺,當着朱瞻基的面就掏出了小鳥。

這在大明衆人的眼裡可謂是有傷風化,一清子的長劍唰地一下就架在了他的脖子上,讓他嚇的尿壺掉在了地上,尿了自己一身。

朱瞻基卻早有準備,下車的時候就已經方便了,這個時候就當笑話在看。

好不容易平靜下來,又有侍衛來通報外面的戰果。

在不過一刻鐘的戰鬥中,大明士兵有超過兩百個士兵受傷,大多都是一開始被石頭砸的,死了兩個。

但是隻有長劍的羅馬人卻死傷衆多,超過一千人被打死打傷,依靠他們落後的治療手段,受傷也就意味着等死。

這場屠殺讓教廷的人看向大明衆人的眼神就變的不善起來,但是他們很明智地沒有選擇爆發出來。

朱瞻基有心淡化一下他們的情緒,向馬丁五世提議道:“教宗閣下,時間已經到了中午,不如我們等到午飯之後再來正式磋商。”

馬丁五世卻露出了驚訝的神情。“不是已經吃過早餐了嗎?現在還要吃飯?”

還是大明招的葡萄牙翻譯替朱瞻基回答道:“雖然大明士兵基本上是一日兩餐,但是將領們都是一日三餐。”

就這一天吃三頓飯,又引起了他們的好奇,詢問大明的糧食產量,每頓飯都吃些什麼。

一頓飯不吃餓不死,何況朱瞻基也根本餓不到,他剛坐下,劉萬他們就給朱瞻基的面前擺上了十幾份宮中的點心,泡了一壺香濃的龍井。

其他人的面前雖然沒有小吃,但是也都泡上了一杯香茶。

大殿內不能生火,他們這些人爲了喝一杯茶,需要幾十個人從駐地那裡將水燒開,然後不能脫離監督的視線,快速運到這裡來,這種浪費讓一幫大主教目瞪口呆。

朱瞻基就是來顯擺的,他要從頭到尾,都給這些歐洲人一種你們很落後,我們很先進的觀念。

磋商終於在一地雞毛中正式展開,但是這個時代的歐洲禮儀雖然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套,但是國際議事規則卻還沒有一套標準。

面對朱瞻基拿出來的一整套完整議事規則,他們用了一個時辰的時間,才終於確定了下來,按照大明這一套規則議事。

其實這也不是大明的議事規則,在大明,一切都是皇帝說了算,或者說是誰掌權說了算。

這種相互磋商,相互妥協的議事規則,其實是照抄了後世的那一套。

當然,他不會拿出羅伯特議事規則那一套,大明不需要太公平,在任何時候都要佔據裁決權。

朱瞻基做的就是要求確定議事框架,議事內容,然後按照順序依次磋商,誰也不能隨意改變程序。

其次,在議事過程中,任何反對意見都必須要比之前的意見得到更多認可才能被接受,不能爲了反對而反對。

雖然一開始的交涉很多,但是第一天的會議並沒有進行太長的時間。

雙方確定了磋商的範圍和規則,建立磋商的框架,然後就是朱瞻基代表大明,對這趟歐洲之行的目的和意義進行了闡述。

朱瞻基當然不會說自己來歐洲就是爲了遏制他們的發展,而是將貿易擺在了最前面。

他帶來的所有貨物,都是歐洲需要的,甚至是渴望的。

他們冒着巨大的風險,發展航海,其目的就是爲了金銀和香料。

現在,大明將他們需要的貨物直接擺在了他們的面前,不需要他們再去冒險就能得到“廉價”的貨物,比之前他們跟奧斯曼人貿易,已經降低了許多成本。

朱瞻基甚至不需要明着說不許他們出海,當出海的成本還要大於他們能獲得的利益的時候,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冒險。

最起碼,不會全民冒險。

當然,因爲大明的出現,他們會對東方也充滿好奇感,這也可能成爲他們向東方的動力。

但是他們造出能在大西洋航行的船還要一百年,大明絕對不會幫他們發展技術。等他們能出海的時候,只需要專門安排一批海軍,消滅他們的艦隊就好了。

朱瞻基佔領休達,一方面是爲了佔領這個海上要道,另一方面,就是想要安排人監視着歐洲的發展。

所以在大明與歐洲貿易之外,朱瞻基透露出來的第二個目的,就是爲了與歐洲發展“友好”關係。

大明未來會在歐洲各國設立使館,同時也歡迎歐洲各國前往大明設立使館。

而這個未來的時間,也是由大明來確定的,最起碼不會是這一次。

朱瞻基的講話冠冕堂皇,在座的雖然都是老奸巨猾之輩,但是也沒有人能真正理解朱瞻基在話題背後的深層目的。

隨後,馬丁五世代表衆人也對朱瞻基的到來表示了歡迎。並且迫不及待地表示,教皇國對大明帶來的香料有着濃厚的興趣,希望交易的時候,能夠讓教皇國優先選擇香料。

朱瞻基當然不會直接給他們承諾,對此只是微微一笑。

雖然在香料上面沒有滿足他們的需要,但是朱瞻基也給出了自己的“誠意”,願意優先提供一船的銅錢給他們,緩解他們的錢幣荒。

數百年以來,歐洲就缺各種貴重金屬,隨着中世界的貿易發展,加上上層人物的存金,錢幣荒也越來越嚴重。

瞭解歷史的朱瞻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來的時候,他就帶來了滿滿五船的銅錢。

這些銅錢並不是銅子,而是他後來壓鑄的當五十的銅幣,跟如今歐洲粗製亂造的銅幣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

大明以前也缺銅,但是從北明山銅礦開始開發,無數的黃銅就源源不斷地流進了大明。相比前幾年,大明的銅荒已經得到了緩解。

這些銅幣朱瞻基當然不會跟他們換什麼商品,只換黃金。

如果能通過貿易將歐洲本就不多的金銀全部換到大明去,讓歐洲人只有銅幣,到時候那纔好玩了。

如今的貨幣還不是信用貨幣,不可能因爲大量發行導致金融危機。但是世界上的銅礦爲數衆多,以後大明佔據了這些銅礦,隨時都可以讓歐洲陷入貨幣危機。

即使這樣很難操作,朱瞻基也可以通過控制銀幣與銅幣的交換,從歐洲人的身上再刮一層皮。

大明士兵來到歐洲,使用的就是大明壓鑄的銅幣,這種銅幣受到了幾女們的青睞,他們這些大人物的手裡或多或少都有樣品。

聽到朱瞻基這樣說,所有人興致大振,馬丁五世就迫不及待地問道:“不知道閣下希望用銅幣換回什麼貨物?”

朱瞻基肯定地說道:“其他貨物的交換,我們可以用羊毛,劍麻,馬匹,甚至奴隸來換取,但是銅幣作爲大明的貨幣,只會換取相應的金銀。”

“那麼……是什麼標準呢?”

朱瞻基笑了起來,說道:“這些並不是我們應該討論的話題,可以讓下面的人具體來談。”

第一天的談話並沒有涉及細節,在確定好第二天的議程之後,結束了今天的會議,而馬丁五世也擺下盛宴,款待朱瞻基一行。

不過,因爲大明士兵打死了上千羅馬市民,他們不敢圍堵大明的軍營,卻將怒火發泄到了梵蒂岡的身上。

在聖彼得廣場上,聚集了數萬市民,他們舉着抗議的標語,喊着口號,抗議大明的屠殺。

這也給今天的的歡迎晚宴蒙上了一層陰影,宴會顯得冷清無比。要不是這些大人物代表的家族都想跟大明進行貿易,恐怕他們連今天晚上的宴會都不想參加。

但是現在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他們也根本不會在乎死去的那些人,硬着頭皮參加了今天的晚宴。

朱瞻基根本不在乎他們,這次過來羅馬,除了一萬海軍需要照看船隻,跟他登陸的士兵就超過三萬。

其中羽林衛一萬兩千人,有八千支雙管火槍。幼軍將近兩萬,一萬兩千支單管火槍,還有三百門火炮。

除此之外,進入特韋雷河的數千海軍也能提供支持,所以朱瞻基毫不擔心自己會吃虧。

真要打起來,對方那一兩千支射程還沒有長弓遠的火門槍,根本形不成威脅。

當然,城市巷戰的話,大明肯定會損失不少人。

但是朱瞻基根本不會跟他們打巷戰,如果真要打起來了,朱瞻基絕對會一把火燒了羅馬,反正他又不會留在這裡,大明士兵也不會留在這裡。

夜色降臨之後,雪下的更大了。

朱瞻基出了梵蒂岡,他的龍輦停在了廣場的臺階下面,被數千全副武裝的大明士兵護衛在中間。

龍輦巨大無比,雖然外面掛着四個燈籠,但是朱瞻基進入了龍輦,從外面根本看不清他在什麼位置。

不管是長弓,還是火槍,朱瞻基都不害怕。

在羅馬人仇恨的視線裡,龍輦緩緩而行。他們雖然仇視大明人,但是中午時候的屠殺也讓他們膽寒。

沒有人敢衝撞他的龍輦,甚至不敢衝撞大明將士的軍陣,眼睜睜地看着朱瞻基的龍輦離開了廣場,抵達聖天使堡。

他們的仇恨朱瞻基並不怕,等到各種豐富的商品進入了羅馬,除了死者的家屬,大部分人會忘記今天發生的慘劇。

歷史告訴他,人們都是健忘的,何況今天的慘劇只是因爲一場“誤會”。

聖天使堡周邊的空地,已經全部變成了大明的軍營,到處都是支起的鍋竈。

進入了古堡,留守在外面的將士們就迎了上來。朱瞻基望向了一臉得意的馮小年問道:“可否問出來了刺客的來歷?”

馮小年搖了搖頭說道:“從十字架上放下來,他就已經快不行了,現在不過是還有一口氣。也不能動刑。”

他回頭跟金純說道:“今天的場合不適合追究責任,明天開始,就給教宗施加壓力。”

金純點頭應是,他又跟馮小年問道:“今天刺客待的那個房子是哪個家族的,他們有沒有什麼話說?”

“那是博爾吉主教的房子,他是殿下來羅馬的總接待,可以肯定的是,絕不是博爾吉家族所爲,刺客要麼是偷溜進去,要麼是收買了傭人。因爲不知道殿下的心意,我們還沒有往下查。”

“難怪博爾吉今天下午一直魂不守舍,他如果今天晚上過來賠罪,明日就放過他,要是不來……,明日就……”

外面傳來了小黃門的聲音。“殿下,教宗和博爾吉主教求見……”

朱瞻基笑了起來,擺了擺手。“累了一天,都散了吧。我們剛回來,他們就過來了,看看他們有什麼話說。召……”

馬丁五世與博爾吉兩個人來到了聖天使堡的大門口,看到那一排排的大鍋,忍不住讚歎道:“一個伯爵怕都沒有如此大的鐵鍋,但是大明人卻用來給士兵做飯……”

博爾吉心神不寧地說道:“陛下,誰也沒有想到,今天刺客竟然會藏在我的家中。爲了這位殿下的到來,我忙碌了將近半個月,沒有顧得上家裡,希望陛下能代爲斡旋。”

馬丁五世笑道:“放心,以我的觀察,這位皇太孫也是一個利益至上的人,不會因爲個人喜怒做出錯誤的選擇。與其擔憂他問責於你,不如多考慮一下這次跟他們做什麼貿易吧!”

“陛下,你要小心奧爾西尼家族,他們已經得到了三家銀行的支持,這次專門針對你們科隆那家族做出了多重佈置。”

馬丁五世嘆了口氣,灑脫地笑道:“我們兩個家族已經鬥了兩百多年,並且將會一直鬥爭下去,我想打垮他們很難,但是他們想要打垮我,也不可能……”

這個時候,一個通事輕步小跑了過來,壓低了聲音說道:“教皇陛下,大主教閣下,大明皇太孫殿下有請。不過你們的隨從除非經過檢查,否則不能進去。”

“只有我們兩人進去……”馬丁五世看了博爾吉一眼,剛好他也望了過來,兩人都忍不住吸了一口氣,壓抑住自己的情緒,才邁步走進了這座戒備森嚴的古堡。

感謝騎豬虎爺,竹籤子,大隋章德公,燈火見人家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八章 習武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八章 鄭家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十九章 厚賞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六十章 新生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十三章 渤泥國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八十章 父子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二零五章 戰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七章 遷都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二章 勳爵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十章 囚禁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八章 鄭家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一九九章 錯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十一章 各國第四十二章 刀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二00章 分功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十九章 思想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一四五章 安排
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八章 習武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八章 鄭家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十九章 厚賞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六十章 新生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十三章 渤泥國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八十章 父子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二零五章 戰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七章 遷都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二章 勳爵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六十九章 兄弟第十章 囚禁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八章 鄭家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一九九章 錯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十一章 各國第四十二章 刀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二00章 分功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十九章 思想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四一章 拉攏一批(求訂閱,求月票)第一四五章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