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父子

文華殿的偏殿裡,四周沒有一絲聲音,氣氛彷彿整個凝固了住。所有的太監們都低垂着頭,不敢發出一絲聲音,這也讓朱高熾粗重的呼吸聲,顯得十分刺耳。

剛服了藥的朱高熾陰沉着臉,雙臂撐在在面前的矮几上,始終低垂着頭。

張氏有些不理解,爲什麼自己的兒子得到了皇祖父的信賴,讓他接管水師,這是一件大好事啊,可是自己的丈夫卻如此激動,甚至是憤怒!

她也想不通爲什麼自己的兒子會來認錯,男人的事情,真的不是她一個婦道人家能理解的。

不管是張氏的太監,還是朱高熾的太監,以及朱瞻基的太監,一個個都假裝自己不存在,屏住呼吸,躲在燈光的陰影中。

只有太醫院的張世賢太醫感覺最無辜,爲什麼偏偏是他今天晚上值夜,爲什麼之前麗妃有恙的時候,他不去給麗妃診治。

爲了一時的偷懶,卻把自己陷入這種危險的境地,實在不是他想的啊。

雖然他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一貫溫和的朱高熾能被氣的舊疾復發,這肯定不是一件小事。

而爲宮裡服務,最怕的就是與各種大事聯繫起來,每一年,宮裡不知道要拉出多少屍骨掩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卻偏偏撞上了事兒。

朱瞻基一直面無表情地低垂着眼瞼坐在那裡,從朱高熾被太醫救了過來,能自己喘氣了,他就一直那樣坐着,半天都沒有動一下。

張氏一會兒看看自己的丈夫,一會兒看看自己的兒子,擔憂不已。

其實朱高熾的內心裡,氣憤只有三成,更多的卻是羞愧。

連自己才十七歲的兒子都親政了,手握大權,而自己這個太子還只能觀政,不要說大事,連一件小事都做不了主。

自己的詹世府一大幫文臣,哪個不是老成謀國的優秀人才,只能在詹世府白白度日。他們無數次督促自己向父皇請權,哪怕不管大事,就是給點能做主的小事也可以啊!

可是父皇呢?哪怕一丁點的權力也不肯漏給他,只要敢跟自己走的近的文臣,無一不被貶諦,流放。

如果不是這樣,憑什麼漢王敢一直留在京師,不肯就藩呢!

他已經三十七歲了,上面有父皇壓着,中間有兄弟頂着,現在就連自己的兒子也越過了自己,執掌軍權了。

這一刻他很想哭,父皇,爲何待我如此苛刻啊?

但是,他不能哭,即使不提那些太監,在自己的兒子面前,他也不能哭!

他終於開口了。“張太醫,孤已好的多了,你且去休息吧!”

張世賢如蒙大赦,立刻躬身說道:“微臣告退……”後退着退出了偏殿,他立即轉身,手捂着藥箱,一路快步小跑,差點讓跟着他的兩個小太監都跟不上了。

朱高熾又嘆了口氣,問道:“何爲司令?”

“此乃兒臣建議,有別於水師提督,都督,取意司出有命,令行禁止。”

“司令寓意不錯,可曾定級?”

“孩兒身爲太孫,此職只是兼任,所以並無定級。”

朱高熾長嘆了一聲說道:“既然獨立於五軍都督府,並且爲與五軍都督府並立,特賜名海軍,豈不是又一個正一品之職……”

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都是官居一品,不過這個職位都屬於是顯爵清職,除了打仗的時候,都督的手裡並無實權。

因爲都督的手裡沒有調兵權,只有領兵權,所以不打仗的時候,一點實權也沒有。

而且,這個職位大部分都是一些勳貴兼任,比如朱瞻基的舅舅彭城伯張昶,就是中軍都督府的左都督,級別雖然高,但是手裡的權力還沒有一個五城兵馬使,京衛指揮使的權力大,好歹對方的手下還有一些兵。

但是,這個海軍既然獨立於五軍都督府,又是由朱瞻基擔任司令部司令。依方賓那巧言令色的尿性,怎麼可能會制約朱瞻基,這個司令,恐怕將會比英國公張輔的權力還要大。

朱瞻基畢竟是他的兒子,他就是再不甘,也不會因此就惡了自己的兒子。

可是他也不是一個大度的人,自己處境艱難,與兒子的春風得意相比,他這個父親情何以堪?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一點怨念也不能表現出來,如果他敢有怨念,這個太子之位哪怕就是因爲兒子的關係能保住,他以後也別想再以太子身份出席任何場合。

在父子親情這一塊,他的父親從來沒有在乎過啊!

想通了這些環節,他最後還不得不反過來告慰朱瞻基。“你能擔此重任,是你皇爺爺對你的期待,你要用心做事。我對軍事一無所知,也不能給你太多教導,盼你能多聽少言,三思而後行,切莫辜負了你皇爺爺對你的期盼。”

“是,孩兒遵命!”

“回去吧,我也累了。”朱高熾再也撐不下去了,回首對龔慶凡說道:“扶我去書房安歇,今日孤要一個人靜靜。”

龔慶凡扶起了朱高熾,朱瞻基也連忙上前扶住了他另一邊的手臂。朱高熾這才擡頭看了朱瞻基一眼,卻什麼話也沒有說。

朱瞻基在他的臉上看到消沉和失落,還有深深的陰鬱,這件事對他的打擊實在有些大啊!

等到出了偏殿大門,他才揮了一下手臂說道:“讓龔大伴他們來就好了,你也早點回去休息。”

朱瞻基鬆開了他的手臂,另一個太監立刻接過他的位置,扶着有氣無力的朱高熾遠離了去。其他太監們一個個有條不紊地打着燈籠,一點聲音也沒有發出來,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觸了黴頭。

等他的身影消失,朱瞻基纔回轉過頭,對上了張氏有些擔憂的眼神。

十年的恩情,朱瞻基現在對這個母親也是真心敬重。朱高熾妻妾衆多,張氏現在也根本不再爭寵,一心撫養幾個孩子。

朱瞻基攥住了她的手,輕輕笑了笑說道:“母親不必擔憂,孩兒沒事,父王也只是有些失落,過兩天就好了。”

張氏最重視的還是自己這個大兒子,因爲她也很清楚,朱高熾身體不好卻又貪色,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走了。

她能依靠的,也就只有這個大兒子。

她反抓住朱瞻基的手說道:“我兒能受父皇看重,我跟你父王只會開心。你切記保重身體,用心做事,我就別無所求。”

朱瞻基笑了笑,親自將她送到後殿,這才又迴轉,返回自己的興慶宮。

今天一過,這件事被宣傳出來,如果朱棣再不給朱高熾放點權,那朱高熾的日子怕是更不好過了。

今日在西華門處,人多嘴雜,他也沒有跟紀綱談漢王的事情。

現在這種情況,漢王肯定會將鬥爭的目標從朱高熾的身上轉移到他的身上。

這個一直看不清自己處境的糊塗蛋,早在丘福死掉以後,就失去了最大的支撐。

但是爲了讓他成爲太子的磨刀石,朱棣故意給他造勢,給太子朱高熾壓力。實際上,他現在手裡除了自己的三個護衛營,也就是一萬兵力,什麼都沒有。

他沒有錢,沒有軍中支持,沒有文官支持,因爲不肯就藩,就連地方支持都沒有。就憑他,還想當第二個朱棣,那簡直是笑話。

但是這個人不能再放任自流了,朱高熾現在心如死灰,如果讓漢王再刺激一下,說不定他還真的跟朱標一樣,英年早逝了。

這樣一來,朱瞻基也就名副其實成爲了第二個建文,那朱高煦更會堅定要當第二個朱棣了。

哪怕他就是成爲第二個建文,也絕對不會給朱高煦任何機會。

所以,最好的防禦就是攻擊,他還不如先下手爲強,趁着這段時間,先把朱高煦的事情解決了。

回到了興慶宮,他就把心思從朱高煦的身上轉移了出來,對他來說,朱高煦是小事,攻略東瀛原本是頭等大事,但是現在,整合水師變成了頭等大事。

攻略東瀛的計劃在他心裡已經構劃了好幾年,各方面已經成型了,但是當這個海軍司令,他還真的沒有做好準備。

看到朱瞻基又向東偏殿的書房走去,李亮低聲說道:“殿下,時辰不早了,該休息了。”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孤不困,讓秋月和冬雪給孤暖牀,忙完公務,孤再安歇。”

李亮立刻不敢再勸,當朱瞻基用孤自稱的時候,那就是令行禁止的時候,絕不能逆了他的意。

來到偏殿處,金闊帶着一幫太監等在屋檐下,見了朱瞻基,立刻都跪下祝賀:“恭祝殿下執掌天下水師。”

朱瞻基當權,興慶宮裡的這一幫太監們自然也能多了許多被重用的機會,不用一直守在這個宮裡了。

所以,他們這些人比朱瞻基還要開心。

而在後宮的望江樓,朱棣還大有興趣地跟昭懿貴妃欣賞了一出元曲的雜劇。宮中生活寂寞,后妃們大多是以這種方式來消閒度日。

都知監大太監李謙湊到了朱棣的身邊,其他后妃立即假裝看的入迷,不敢有絲毫窺探。

聽完了李謙的彙報,朱棣忍不住呵呵笑了起來。“他雖無能了一些,但是腦子還是不笨的啊!”

(感覺整個人都快廢了,原來我的極限竟然是四章,這是我第一次寫這麼多……囧)

第二00章 分功第九章 拜師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八章 習武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五十章 老人第三十章 總攻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一百章 生日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六十章 佈局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十五章 斬殺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八十章 父子第六章 東洲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二十章 曙光第四十二章 刀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章 迎接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一百章 生日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二章 處政第七十章 工匠第二十章 曙光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二十章 曙光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十三章 震撼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十七章 備戰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
第二00章 分功第九章 拜師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八章 習武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五十章 老人第三十章 總攻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一百章 生日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一零四章 英國公回京第六十章 佈局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十五章 斬殺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八十章 父子第六章 東洲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二十章 曙光第四十二章 刀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章 迎接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一百章 生日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二章 處政第七十章 工匠第二十章 曙光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二十章 曙光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十三章 震撼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十七章 備戰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四二章 大婚(搖搖搖頭盟主加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