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

“爲什麼會有鬥爭,爲什麼要有戰爭?鬥爭總是不可避免,戰爭也是不會停息啊!”看着渾身屎尿的哈三,鄭和的心裡也沸騰不已。

他渴望世界大同,希望世間沒有戰爭,但是這個世界並不是以他的意志爲轉移。

他雖然貴爲滇國公,但是也不過是一個被皇上重視的家臣。衆多的文武大臣,沒有幾個真正把他看做國家大臣。

聽到哈三的話,他輕聲說道:“永樂三年,我第一次前往西域,在榜葛刺等國見識到了那些小國在艱難的生存。因爲爭地盤,爭信仰,人們無時無刻不在鬥爭,在南方大陸,數百個小國不停地毀滅與新生。

永樂八年,我第一次到了忽魯謨斯,那裡是帖木兒國的屬國,我還跟着使節一同到了巴格達,可是當時的巴格達在帖木兒國的野蠻統治下已經破碎不堪。

永樂十二年,我到了更西的聖城天方,見識到了更多與我同樣信仰的人。可是他們卻讓我很失望,因爲他們已經完全被奴役。被異族奴役,被他們的信仰奴役。”

哈三癡呆地看着鄭和,一方面他的身體並沒有恢復,另一方面,他根本不明白鄭和想要說什麼。

鄭和也根本沒有在乎他的態度,自顧自地彷彿傾訴心聲一般繼續說道:“我自小在燕王府長大,當時的陛下還是燕王,他告訴我們,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雙手來爭取。

我們種下種子,到了秋天就能收穫更多的糧食。如果你是一個懶漢,不去種地,就沒有收穫,不去除草,糧食就會欠產。

燕王想要得到王位,靠的是一刀一槍地搶來,我們想要過上好的生活,就要靠自己的雙手來爭取。

我認識了道衍大師,我一開始只是因爲他是燕王重臣,才拜他爲師。但是當我接觸到了佛家經義,我才明白,人之所以爲人,不是畜生,就是因爲我們都有區別於他人的思想,都有禮儀道德,還有對生活的美好追求。

佛教,儒教,道教,綠教,這些宗教的教義都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能給人內心的安慰的希望。所有宗教都會通過宗教物象、宗教禮儀、宗教音樂等等,以營造其各自宗教的獨特氛圍。

通過這種誘導的方式讓人在內心形成至上、淨化、神聖、神秘、皈依、懺悔、新生等感覺。這種交叉,滲透在一起的感覺,也是人區別於畜生的自我感覺。

而且通過宗教信仰,宗教的約束,讓人內心時刻都能記得棄惡揚善,還能學會關愛弱者。所以我選擇了信仰宗教,因爲這種信仰讓我心裡更滿足。

但是,我信的是道理,不是神!”

鄭和的臉上呈現出了一種虔誠的光芒,可是他的話卻與他的表情完全不符合。

哈三看着他的臉,覺得他比自己更像瘋子!

這個世界當然有神,沒有神,人是從哪裡來的?

鄭和繼續說道:“這個世界沒有神。如果真的有神,皇上口含天憲,冊立鬼神,也說明了大明的皇上比神更大。但是我知道,皇上也只是一個人,他也有喜怒哀樂,也要吃喝拉撒睡。

這個世界沒有神,所謂的神,不過是人們按照自己的想象和需要創造的。我熟讀古蘭精,佛教經書,道教經書,雖然不能說是絕世之才,但是我自認,沒有多少人能比我對各大宗教的瞭解更多。

所有的宗教都是爲了滿足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纔出現的。我信仰宗教,是信仰其道理,而不是信仰其神,與其信神,不如信我們自己。

如果有神,爲什麼還會有各種戰爭,如果有神,爲什麼神從來不會滿足世人的任何一點希望?爲什麼所有的一切都能靠自己?

哈三,如果有神,你的神爲什麼不來救你?”

“神在我的心中,我能感覺到他,我能感覺到他……”

“一切只是你的幻覺……。看看你渾身屎尿的樣子,如果這就是神的代理人,即使有神,那神也不過是個廢物。無論什麼宗教,都沒有我大明皇帝可以賜予的權力更大,地位更高,不是嗎?”

“這是因爲權力的作用,神管內心思想,帝王掌管世俗權力。”

雖然精神恍惚,但是哈三依舊能跟憑本能與鄭和辯論着。

看着他的可憐樣子,鄭和嘆了口氣說道:“我尋找了一輩子,想要得到一個答案,但是到最後,依舊沒有人能給我一個答案。所以我只能相信自己。我相信,大明的皇上與太孫,能夠比神更能給世人更好的生活。”

哈三瘋狂地笑了起來,因爲沒有體力,喉嚨受傷,他只能臥在地上呵呵發出着低啞地笑聲。

笑的他淚水橫流,渾身顫抖。

“原來,你一直是個異端,枉我還將你視爲同族。”他用仇恨的眼睛盯着鄭和說道:“異端比異教徒更該死……”

鄭和感到有些難過,卻很快又調整了過來。輕聲說道:“自雲南被破,我幼小就進了燕王府。雖然大明朝廷讓我殘缺,但是燕王殿下卻對我恩重如山。是他養育我長大,訓練我一身武藝,教會我做人的道理。

宗族雖然讓我來到這個世界,給了我生命,但是這些年我一直竭力扶持宗族。至於民族……大明沒有像蒙元一樣將不同的人分爲幾等,不管是漢蒙回藏,都是大明人。在我心裡,我也是一個大明人。

至於你說認錯了我,但是與你交往我問心無愧,只有你對不起我,沒有我對不起你。這些年你處心積慮與我交往,不就是看重我的身份嗎?

今日見你,我就是想要問你一句。爲何非要反明?你是閃族人,如今西洋的閃族人還在突厥人,蒙元人的鐵蹄下當奴隸,而大明的閃族人卻能像人一樣生活。你還有什麼不滿?難道僅僅爲了讓人相信那根本沒有的神嗎?”

“信則有,不信則沒有。你一直研究古蘭精,難道就是爲了找出沒有神的證據嗎?”

鄭和搖了搖頭說道:“不,我只是想世人過的更好!”

他的貼身太監賈世文進了艙房,輕聲提醒道:“國公爺,船隊要出發了。”

“知道了……”鄭和擺了擺手,那位刑部的官員就立刻又退出了艙外。

鄭和端起自己面前案几上的一個餐盤,擺在了哈三的面前,又拿來了一壺酒,給兩個銀盃裡面斟滿了酒。

“你我相交一場,今日就用這杯酒了結。日後你要是能見到安拉,就替我問問他,爲何人們不能和平相處?”

“這是斷頭酒?”

“不,送行酒。你要被押往星城公審,我也要前往明古魯征討,今日一別,再無相見之日。”

哈三已經絲毫不在乎自己的生死,聽到鄭和的話,更是狂笑了起來。“這就是你要的和平?爲了和平,現在要去征討明古魯部落?”

“大明需要這樣的震懾,才能讓南洋各國屈服。這樣的戰爭,是爲了避免更大規模的戰爭。”

“但終究都是戰爭……虛僞,真是虛僞……”

哈三端起了面前的酒杯一飲而盡,然後扔掉了酒杯,望着鄭和堅定地說道:“安拉是永遠不會被打倒的……”

鄭和也飲盡杯中酒,招了招手,兩個刑部的小吏就進了船艙,又要將他五花大綁。

“就這樣押着走吧,好歹也算朋友一場。”

這個時候,恢復了一點神智的哈三這才注意到自己是在江上,一眼望去,皆是無窮的帆影。

這大明,實在太強大了啊!

鄭和率領着船隊已經離去,舊港的華人們經歷了最初的恐慌,現在知道是有人想要反抗大明,一個個都恨不得將那些想要造反的人碎屍萬段。

而街面上也又平靜了下來,甚至因爲大批的將士的抵達,反而更熱鬧了一些。

不過這種熱鬧終將落幕,因爲朱瞻基也要離開了。

競技大賽要在星城舉行,在大賽之前,還會公審這次參與造反的上千人。

南洋各國都要派代表參加這次的大賽,也讓許多優點家資的富戶,都趕緊帶着家人,自己駕船前往星城去看熱鬧。

這樣熱鬧的大事,一輩子也是難得一見。

這樣的風頭,把鄭和出兵的衝擊都掩蓋了下去。

只有南洋各國的首領們現在憂心忡忡,他們已經感覺到了朱瞻基要比朱棣更加強勢。

雖然他看似給了萬茂一個選擇,但是沒有等到萬茂的迴應,就派出了大軍,這說明他根本不想給萬茂任何機會。

只是爲死了一個小兵,就如此大動干戈,這顛覆了所有人對大明的感覺。

現在就看大明對明古魯部落的戰事順不順利,要是一直解決不了明古魯部落,說明大明只是外強中乾。

但是若大明乾淨利落地解決了明古魯部落,那麼以後,他們就要乖乖聽話。

朱瞻基坐在有些混亂的皇家別院的大殿中,四周都是忙着收拾行李的宮女和太監們。

朱瞻基出行,移駕可不是屁股一擡這麼簡單的事。要住在某個地方,提前半個月都會派人打理好,所用的器具,房子裡面的擺設,裝飾,全部都要符合禮制。

如今要走了,每一樣東西都又要重新收進箱子,然後搬走。少一樣東西,負責的太監或者是宮女就要受掛落,嚴重的甚至小命都要丟了。

負責代替朱瞻基送行的李亮進了大殿。“殿下,總監大人已經起航了。”

朱瞻基的腿動了一下,負責幫他捶腿的青梅就會意地收了手。“殿下,我先回去收拾行李了。”

“不着急,我們明天才動身。說說看,他跟哈三見面都說了些什麼?”

李亮記性不錯,將鄭和與哈三的對話,複述了差不多九分。並且抑揚頓挫,繪聲繪色,比看寫的滿紙的鉛筆字要有趣多了。

將兩人的對話複述完,李亮忍不住說道:“殿下,總監大人還是可靠的。”

“要你多嘴……”朱瞻基瞪了他一眼,李亮嚇的連忙閉嘴不言了。

朱瞻基也能理解,鄭和如今已經成爲了大明所有太監的榜樣和偶像。

從一個小太監,靖難之役時率兵出征,三十二歲就成爲下西洋的艦隊總兵官。

特別是被朱瞻基看中之後,又成爲東征東瀛的副帥,更是靠軍功成爲海軍總監,被封滇國公。

從內臣變成朝廷大臣,這一步可不是隨便哪個太監能做到的,整個大明也就是獨一份。就是扯到整個歷史裡,在他之前,也就只有三個太監做到了這一步。

所以他也不僅僅是他,已經成爲了太監中間的一個符號。只要他不犯大錯,朱瞻基最多不用他,也不能隨便拿他怎麼樣。

畢竟朱瞻基不想當孤家寡人,身邊也離不開太監們的伺候和服務,不能冷了這些太監的心。

聽了李亮的情景轉述,又仔細看了一遍諮情司記錄下來的對話記錄,朱瞻基明白,這是鄭和在間接地表忠心。

因爲他說的這些話,與其是說給哈三聽的,更不如說是說給自己聽的。

有些話他當着自己不好說,但是現在通過其他人的轉述,也能向他表忠心了。

不過這些話也算是開誠佈公了,朱瞻基很滿意。但是他更願意再看看,看看鄭和是否言行一致。

“犯人們都裝船了嗎?”

“已經裝船了,從大牢押出來的時候,無數的百姓拿臭雞蛋在砸他們,百姓們也都是心向我大明啊!”

“那可不見得,也就是舊港這裡華人多,其他地方,恐怕早就恨我入骨了。”朱瞻基哈哈一笑:“不過我不怕,我不需要他們喜歡我,我只需要那些異族敬我,怕我,懼我!”

李亮陪笑着說道:“奴婢這就退下了,今日移駕,奴婢雜務纏身,一刻也不得閒。”

“去吧,我也去瞧瞧施進卿送過來的兩個小美人。”

一路上,從呂宋開始,到蘇祿國,到渤泥國,除了麻喇迦因爲朱瞻基一聲令下,要漢化,導致了拜裡米蘇拉心神大亂,沒有送美人,現在他已經收了六個各國美女。

這裡面有南洋的黑美人,也有西域的波斯美女,還有阿拉伯美女和一個來自希臘的美女。

不過朱瞻基也不是急色之人,還在讓劉承徽調教。等調教好了再享用,那纔有情趣。

(晚上牙又疼的睡不着,寫了四千字。今天還要去醫院打針,看看下午狀態,儘量努力再來一更。)

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九章 旅途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章 迎接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七章 呂宋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九九章 錯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十章 學與道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四十二章 刀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七十章 工匠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一六四章 凱旋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十八章 驚喜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一五章 戰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二十六章 矛盾
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二零四章 船(兩章合一大章節)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一二四章 迎接(第十更求訂閱)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九章 旅途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章 迎接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七七章 躲藏第七章 呂宋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九九章 錯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十章 學與道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四十二章 刀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十三章 渤泥國第七十章 工匠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一六四章 凱旋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十八章 驚喜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一一四章 選定第一一五章 戰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二十六章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