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目標

在二十一世紀,一個普通人一天接收的信息,就相當於這個時代老百姓一年接收的信息還要多。

應天府,寧波這樣的窗口城市還好一點,在許多鄉村,老百姓們日出而勞,日落而休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他們的活動範圍就侷限在一個縣裡面,沒有官府的文書,想要出門都出不去。

這還是男人,如果是女人們,她們從出生到死亡,很少會出方圓五十里。

正是這種落後的生態環境,養育了一代又一代普通的老百姓,組成了華夏這個古老的國家。

他們單純,他們勤勞,他們樸實,甚至卑微到怯懦。

即便是這個時代的統治階層,生活也豐富不到哪裡去,接收到的信息,也都是在整個單純的生態環境中。

所以這個時代,一篇好的文章就能讓人名垂千古,一首好詩就能源遠流長。

朱瞻基的這一篇《少年中國說》在隨後的幾天,以一種超越這個時代的速度流傳了出去。

朝廷的邸報一字不改地在頭版頭條刊登了這篇文章,迅速地一級一級傳下去。

與此同時,邸報上面也刊登了朱瞻基的其他講話。

除了朱瞻基的講話,從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元吉,禮部尚書呂震等人都針對朱瞻基的演講進行了點評。

這種點評當然不是批判性的,任何時候,統治者的講話,只會被推崇。

但是,他們的點評,也就代表了他們的態度。

蹇義的點評還比較保守,他只是高度評價了朱瞻基《少年中國說》的立意,認爲太孫殿下將年輕人的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大明之幸。

但是,對朱瞻基想要進行的教育改革,官員選拔改革,持保守態度。

這不是他想反對朱瞻基的改革,只是身爲百官之首,身爲國家選拔官員最重要的吏部,他不能激進。

如果連他這個吏部尚書都激進了起來,官員選拔這件影響到大明穩定的政策,就容易失控。

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啊!

所以他身爲吏部尚書,只能穩住局面,牢牢把控住上到皇上,下到百官的銜接平衡。

而戶部尚書夏元吉就激進的多了,除了將《少年中國說》大大地誇獎了一番,更認真分析了朱瞻基教育改革和官員選拔改革的積極意義。

他認爲官員的專業化,將會是推動大明發展的重要一步,讓那些尸祿素飡的無能官員再無立足之地。

他是戶部尚書,也是朝廷裡面最忙碌的堂官,而且戶部是務實的部門,遇到那些只會務虛的官員經常誤事,他是最反感的。

相反,禮部尚書呂震這個人雖然是個心胸狹窄的能幹之輩,但是他坐的位置就不允許他隨意開口。

他個人贊同改革,但是他卻不能直接支持朱瞻基,反而要給改革潑冷水。

他在點評中表示了對改革的期盼,但是同時希望不要操之過急。

因爲大明的教育系統,官員選拔機制,都事關重大,不能貿然改革,只能循序漸進,看一步走一步。

如今兵部是黃福在主持,他是鐵桿的太孫黨,當然是積極迴應了朱瞻基的講話。

他認爲用文臣主持兵部不能變,但是所有的文臣,都應該下放到軍隊去鍛鍊幾年,瞭解了下層的運作,然後再到兵部任職才合理。

而且,他立刻做出決定,將兵部五品以下的官員,輪流分派全國各地的軍隊去鍛鍊三年。

刑部的顧佐將更多的筆墨放在了讚揚朱瞻基的《少年中國說》上面來,他不遺餘力地鼓吹朱瞻基的這篇文章寫的大氣磅礴,立意深刻,將會成爲指導大明發展的明燈。

對於官員改革,他只是寥寥幾句,認爲官員專業化的培訓和選拔,能極大的加快官員的工作效率,刑部將會全力支持殿下的改革之想。

還有工部,他們一直是朱瞻基最親信的部門,因爲朱瞻基的扶持,他們的名分雖然依舊在六部之末,但是他們的規模已經是六部之首。

如今的朝廷,除了軍隊和內監,工部已經是第三大部門。

他們對官員專業化是最支持的,因爲一個不懂技術的官員如果到了工部,恐怕沒有一點貢獻,只會拖累本職工作。

大理寺,都察院,通政司等部門的主官,也都在邸報上面進行了發言,雖然對教育改革有些疑慮,但是他們都是大力支持官員專業化的。

像吳中這個建築專家被任命爲刑部尚書,十個月的時間,連一個死刑都沒有判。說好聽點是心善,說難聽點是糊塗。

把一個外行人放在一個不合適的位置,對朝廷的影響,比一個貪官還要嚴重。

任何人都能看出官員專業化的好處,但是以前爲什麼沒有人做?一個是成本問題,還有一個就是百官學的都只有儒學。

學的都是一樣的知識,然後當官就是根據以前的經驗來照章辦事,所以根本不在乎這個官員懂不懂。

因爲真正的事情都不是官員在做,而是小吏在做。

大明的官員沒有專業化,但是小吏都是父子相傳,專業的不能再專業了。

朱瞻基想要官員專業化,就必須進行教育改革。而教育是百年大計,即便從現在開始,二十年內能普及,推廣開這項政策,難度也很大。

所以這一批官員都看的很清楚,這件事對他們的影響不會很大,因爲到了那個時候,他們恐怕都已經告老還鄉了。

這也是沒有官員直接反對的主要原因,要是直接觸及他們的權益和利益,哪怕朱瞻基是監國太孫,也會又無數的官員來反對這項政策。

就在朱瞻基的《少年中國說》在大明掀起一陣沸騰的時候,全國數十萬學子都被這篇文章激發的豪情百丈。

然後,整個大明很快就被各地的揭榜給吸引了注意力。

從洪武年間到永樂年間,因爲國泰民安,學子的數量增加了十倍有餘。

洪武元年,全國參加會試的學子只有兩千人,這些人幾乎每個人都被授官。

到了永樂二年,參加會試的學子就超過了一萬人,而且因爲靖難之役的耽擱,那一年的會試人數達到了一萬四千九百三十八人,差六十二人就達到了一萬五千人。

隨後每年的會試人選屢屢上升,應天府的大明貢院,一共修建了兩萬個號房,供全國的學子考試。

而且,大明的科考並不僅僅是一科,仔細分來,總計有五十一場分類考試。

只不過,除了科考,其他學科的考試,考上的大部分只能爲吏,不能爲官。

像太醫院的醫生,戶部的會計,刑部的捕頭,兵部的武狀元,工部的工匠,他們都是通過這種考試晉升爲吏的。

也就是說,大明其實不缺少專業人才,只是將儒家的地位擡的太高,壓制了其他學科的爲官之路。

明朝第一次會試,錄取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但是到了永樂年間,錄取率就直接跌到了百分之十左右。如今每一屆的會試,總人數大約一萬六七,選出的三甲進士人數都在一千三百人左右。

而且,這還是經過了縣試,府試,鄉試之後淘汰出來的學子。

按照鄉試的錄取率大約在百分之五左右,可以算的出來,大明的秀才人數已經達到了三十萬人,舉人的總人數也超過了兩萬人。

八月下旬的揭榜,有人歡喜有人愁。而大多數中舉,並且決定參加會試的舉人們,一個個就開始收拾行囊,準備到京城備考了。

明年春天的會試,太孫殿下加了海外時務和算學,雖然比例不大,但是這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學子們來說,多學一點東西,也就更有把握一些。

而所有關於海外時務,還有算學的書,當然是應天府最全。

雖然到了京城的開銷會大一些,但是能夠與全國的學子一同探討學問,共同學習,進步也會更大。

揭榜了之後,從八月初就被隔離的禮部官員們,不管是外簾官,內簾官,還是主考官,都如同打了一場艱難的戰役。

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所有人都被圈禁了起來,除了主考官還稍微有一點自由,能在院子裡活動一下,內簾官和外簾官王不見王,跟坐牢沒有區別。

那些批閱考卷的內簾官們,是足足坐了將近一個月的監獄。外簾官們雖然主持了監考,但是他們在監考之後受到的管制反而比內簾官們更嚴格。

這個時候,朱瞻基當然也要好好慰問一番,只要沒有舞弊行爲,該嘉獎的嘉獎,該放假的放假。

朱瞻基在八月底的時候,也接見了在應天府監考的考官,向他們表示了慰問。

解府這幾天一直在大肆宴客,因爲解家兩兄弟,解禎期不負衆望,拿下了應天府鄉試的頭名解元。

解楨亮雖然不如其兄,但是也榜上有名,並且位置靠前。

已經懷孕三個多月的解禎芳很是爲其兄高興,但是這個時候,她更想念遠在萬里之外的丈夫。

解家滿門書生,其父是大儒,其母是歐陽修之後,也是有名的才女,其叔是大明第一才子。

解禎期更是被譽爲大明後起之秀,不僅文采斐然,而且風流倜儻。

解禎芳自幼就耳濡目染,對書生反倒沒有什麼稀奇,所以那時候纔會看中了踏實沉穩,結實有力的楊道。

楊士奇如今在別院陪太子,京城這邊只有一幫女人當家。

解禎芳家教甚嚴,有大家風範,嫁到了楊家,深受楊道祖母和母親的器重。

楊家雖然沒有男人在,但是楊家和解家本就住一條街,相隔不遠,有解家人照顧。

解禎芳在楊家不僅沒有受一點委屈,原本連管家大權都接了過來。

只是因爲查出了身孕,楊家祖母和母親怕她勞累,才又接過了俗事,讓她安心養胎。

新婚燕爾,丈夫就遠赴海外,這一去數年,讓她怎麼能不懷念……

而在美洲大陸,楊道也深深地想念着遠在京城的家人。

艦隊抵達東洲大陸之後,接觸到了越來越多的土著。這些土著有些跟大明人還有些相似,但是更多的卻跟大明人完全不同,說話也完全聽不懂。

不過有了在南洲和南洋地區和土著人的接觸經驗,心懷善意的大明人還是很快跟這些土著人熟稔了起來。

只是這裡的土著很窮,他們只有動物的皮毛售賣,連黃金也沒有。

而且他們沒有文字,沒有貨幣,都是以貨易貨。他們手裡沒有大明想要的東西,但是大明手裡的鐵器,卻是他們夢寐以求的貨物。

這裡的土著沒有大明感興趣的東西,大軍也就不願意在這裡耽擱,只是派了一支三千人的隊伍登陸,其他人繼續南下。

這三千人由指揮使狄平夏帶隊,攜帶一百輛板車,從殿下標註的海灣(西雅圖)登陸,沿着山脈中的一條小道,將會一直沿着東洲大陸的中部,一路向東。

板車上只裝了少量的糧食,其他大部分是各種補給,還有一些跟土著交換的物資。

這條路線是朱瞻基圈定的,因爲從美國的西部前往東部,最難過的不僅有高山,還有河流。

美國的中部河流縱橫,沒有船的時候,一條小河就是極大的阻礙。

想要從西部前往東部,只有沿着美國北部,加拿大南部的區域,河流是最少的。

而從北達科他州開始,整個美洲大陸就是無垠的良田。

他們的目標是沿着五大湖向東,避開覆蓋了大半個美國的阿巴拉契亞山脈,一直走到東部的海邊。

朱瞻基預計他們用一年的時間穿越美洲大陸,然後在東部的紐約附近海域,與跨過東洲南大陸的艦隊匯合。

他們的任務是摸排東洲大陸中部的情況,因爲北方天氣寒冷,這裡如今並沒有帝國,只有一個個小部落。

哪怕是幾萬人的部落,面對大明軍隊的火槍,也不敢張狂。

西班牙入侵南美的時候,一百多個人都能直接消滅龐大的印加帝國,這些土著的戰鬥力根本不值一提。

狄平夏雖然只有三千士兵,但是隊伍裡面卻有十個羽林衛學畢業的將領。他們這些人沒有摸排情況的任務,主要就是繪製精密的地圖。

大軍繼續南下,在後世的舊金山,洛杉磯等地,都曾靠岸測量水深,與當地的部落進行交易。

也是在這裡,他們通過與當地的部落進行了艱難的溝通,知道了在南方有一個巨大的國家。

候顯很清楚,在這片土地上,能被稱得上大國的,就只有南方的阿茲特克人了。

雖然在沿岸他們也發現了一些零散的金礦,但是大明艦隊並沒有時間淘金,他們只是將地點記了下來,然後一直向南航行。

由於是逆風,他們花了一個月時間,才抵達了北大陸南部的預定地點,這裡是後世墨西哥的薩里納克魯斯。

之所以選擇在這裡登陸,是因爲朱瞻基一直抱着巨大的疑惑,想要揭開這個歷史的秘密。

美洲土著與亞洲的關係千絲萬縷,但是大多都已經被歷史掩蓋。

唯一留下確鑿證據的,就是被譽爲印第安文化之母的墨西哥的奧爾梅克文明瞭。

奧爾梅克文明分佈在墨西哥的韋拉克魯斯州和塔瓦斯科州。年代約公元前第1紀初到前3世紀,是已知的最早的印第安文明。

這個文明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密切,在二十世紀,美國考古學家在墨西哥奧爾梅克遺址的祭祀中心發現了16尊雕像和6片玉圭,玉圭上刻有文字,是殷人祖先的名字:蚩尤、少昊、帝嚳、簡狄、多婦、契、相土、王亥、上甲等。

而且,他們的圖騰崇拜與中國古代殷商時期的東夷人完全一樣,有許多的證據都證明了他們是失敗被驅逐的殷商人後裔。

不過後世的印第安人文化被完全摧毀,再也找不到更確實的證據。如今西班牙人不可能再來,朱瞻基也想尋找到更多的證據,然後對統治這一地區的阿茲特克人進行“正義”的統治。

這一支探險隊的人數達到了六千人,除了五千人的士兵,還有一千老農,醫生,植物學家組成的科考隊。

這裡是如今美洲大陸的兩處最大的文明之一,大明將會在這裡投入更大的精力。

只要能夠讓阿茲特克人歸心,承認大明的統治,以後征服整個北美大陸,將會事半功倍。

當然,如果他們不服氣,五千士兵足以把他們整個國家滅亡。

所以,這支隊伍的首領是易信親自兼任,他將會先前往東海岸的拉本塔,在那裡尋找關於當地土著是大明同一族裔的證據。

不管能不能找到,他隨後都會一路北上,直接前往特諾奇提特蘭(後世的墨西哥城)。

當然,朱瞻基把一切又推給了“麥哲倫”。說麥哲倫曾經在這個地方發現了跟大明幾乎一樣的建築和人種,並且還有相同的文字。

沒有人敢質疑朱瞻基,不能說所有人都深信不疑,但是沒有一個人會違背朱瞻基的命令,自行其是。

聽朱瞻基的話,即使有過錯,也不會有事。

但是如果不聽朱瞻基的話,即使有功勞,也是過錯。

艦隊的人數少了三分之一,船隻也少了三分之一。不過,剩下的人依舊興致很高,因爲大部分人都知道,他們的最後目的地要到了。

只看地圖,從墨西哥的南部到秘魯並不遠,雖然需要經過赤道無風帶,但是目的地近在咫尺,再慢,有半個多月的時間也能抵達。

艦隊大軍的主要目的地只是秘魯,這裡的印加帝國不僅是美洲最富裕的國家,而且也是橡膠的原產地,對這支艦隊來說,橡膠是他們的首要目標,其次纔是黃金和玉米,土豆,紅薯,辣椒。

候顯將會率領大軍駐守在這裡與印加人接觸,只有裝備了蒸汽機的艦隊,纔會繞過南美的最南,然後繪製東海岸的詳細地圖。

楊道將會是遠征軍的一員,除了想念親人,他也在爲一件事發愁,那就是煤炭不多了。

這一路上,裝備了蒸汽機的蒸汽帆船相比其他船隻有着更靈活的操控,抵抗天氣的更大動力,所以這些蒸汽帆船也承擔了更多的職責。

但是,船上的運載量是有限的,如今他們船上的煤,只剩下五分之一了。

等到了印加帝國,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找到煤礦,否則的話,只靠燒木頭,需要士兵沿途上岸砍伐木頭,耗時耗力。

“千總大人,廖指揮使派來了傳令船,召集大人前往主艦議事。”

“知道了。”楊道將抽屜裡面的一疊行軍計劃拿了出來,然後揣進了懷裡。

廖智是第一艦隊唯一派出的指揮使,也曾經隨殿下一起前往歐羅巴。

作爲第一艦隊的指揮使,他掌管着如今還沒有普及開的蒸汽帆船船隊。而這一次,他也將會是東洲東海岸探尋的指揮官。

大明總共只試裝十二艘一級戰艦,四十八艘二級戰艦,這次出海,就派出了一半蒸汽帆船,另一半在近海進行試驗。

得到如此重用,廖智當然也知道責任重大。

他這個人的能力雖然一般,算不上名將,但是虛懷若谷,很尊重下屬的意見,善於整合下屬的關係。

對楊道他們這些從羽林衛學畢業的優等生,他更是不敢怠慢,因爲羽林衛學除了擁有如今最神秘的繪製地圖的技能,他們掌握的許多知識,都是朝廷封鎖的。

在前往歐羅巴的三年中,他見識到了楊道他們這些人的能力,遇事總會一起商議,從不獨斷專行。

如今的羽林衛學的士兵雖然還都是中低級將領,但是這是因爲他們都還年輕,再過十年,二十年,他們這些千總,守備都升職以後,恐怕會成爲大明最團結,最有勢力的團伙。

因爲他們將來可都是真正的天子門生啊……

因爲傳令船的靠近,船尾兩側的滾輪已經被吊裝了起來,留出了位置給傳令船靠舷。

楊道沿着放下的軟梯爬了下去,上到了小船上。

三個士兵就卸掉了小船上的掛鉤,讓傳令船與戰艦脫離。到了安全的位置,他們才又立即升帆,調整着帆向,然後讓傳令船向着主艦駛去。

楊道一直有些癡迷地看着遠處的海天一色,這個時候的他還不知道,自己的嬌妻已經懷了他的孩子,等他回去,孩子恐怕都會喊父親了。

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一百章 北上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三十章 選擇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十九章 厚賞第一章 穿越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十章 學與道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章 家天下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七十章 欽差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四十章 天道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十章 林家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三章 新生活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二零五章 戰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二十七章 開戰
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一百章 北上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三十章 選擇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六十七章 回京第十九章 厚賞第一章 穿越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十章 學與道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章 家天下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七十章 欽差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四十章 天道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一四五章 計劃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十章 林家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三章 新生活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二零五章 戰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二十七章 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