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

謹身殿,朱棣看着面前猶如恢復了年輕活力的姚廣孝,也忍不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半個時辰之前發生的事情,朱棣已經瞭解的清清楚楚。看到姚廣孝如此模樣,忍不住笑道:“少師現在相信有生而知之者了吧!”

姚廣孝嘆道:“太孫之才,實乃我輩可揣測。生而知之者上也,孔夫子誠不我欺。”

朱棣笑道:“去歲開始,太孫進學,就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才華。我開始還以爲有人在背後教他,但是有些東西是別人教的來,有些東西是別人教不來的。”

他招了招手,王彥立刻拿過來了一疊寫滿字的白紙,放在了矮几上。

朱棣攤開說道:“太孫初學字,雖然筆畫有些生疏,但是卻擁有常人難及的間構感。如今纔不足兩歲,筆跡已有大家風範。試問,誰人能教?解縉雖然大才,但是屢屢向太孫灌輸儒家那一套,卻被太孫以胸懷天下,儒家一言不足爲憑反駁了回來,誰人能教?太子生下庶子,張王妃不愉,太孫卻哄得王妃前嫌盡釋,如今也已懷胎,誰人能教?皇后宮中寂寞,他小小年紀,綵衣娛親,哄得皇后戀戀不捨,誰人能教?”

姚廣孝稽首嘆道:“恭喜陛下,江山承繼有人。”

朱棣哈哈大笑說道:“是我的福氣,也是大明的福氣。少師既然願意附驥千里,朕當然不會阻攔。不過太孫畢竟年幼,人情世故還有生疏,所以還請少師多多指點。”

“這是臣的榮幸。”

朱棣扭頭問道:“太孫最近在忙些什麼?”

王彥當然知道他是在問正常學習之外的活動,俯身稟道:“回皇上①,太孫一如既往,只是讓餘先他們盯着馬和的行蹤,想必是對馬和下西洋一事好奇。”

朱棣笑道:“朕已賜馬和鄭姓,視爲華夏後裔,馬和這個名字以後就不要叫了。傳口諭,命鄭和明日午後覲見太孫。”

第二日午後,朱瞻基回後宮陪徐皇后吃過了午餐,在她身邊睡了大約半個時辰,然後才起身前往文淵閣。

他的年紀還小,每日練功雖然強身健體,但是睡眠必不可少。

他不是小孩子了,不會有小孩子的貪玩,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只有這樣,纔能有一個健壯的體魄。

剛進文淵閣側殿,他就見到許久沒見的鄭和和一衆手下等在迴廊下,見到朱瞻基,衆人紛紛起身行禮。

“免禮。”朱瞻基上前扶着鄭和的手臂,說道:“聽聞鄭太監欲揚威西洋諸國,不勝好奇,故遣人打探太監行蹤,不想今日得見。”

鄭和借勢直起身來,笑道:“陛下知道殿下欲尋和,故讓和親自來給太孫解惑。”

朱瞻基看了看他身邊兩個貼身太監,他們跟鄭和的年齡相仿,身穿少監服。這是隻比太監低一等級的職位,比他身邊的金闊和餘先還要高兩個等級,顯然是鄭和的得力助手。

他心中一動,問道:“這兩位少監英勇不凡,是何人?”

兩人立即行禮拜道:“臣候顯,王景弘拜見太孫殿下。”

明朝的小太監自稱奴才,奴婢,但是官職高一點的,也可自稱臣。

朱瞻基笑道:“想必是常在外奔波,所以不曾得見。今日一見投緣,賞……”

成爲太孫以後,朱瞻基也偶爾會接觸一些外臣,有一些應酬。所以宮中也有定例,方便太孫打賞下人和外臣。

朱瞻基用這筆錢讓人打造了二十把橫刀,作爲禮物送給他人。

不過他比較挑剔,至今爲止,二十把橫刀,也只送出了九把。鄭和是春天的時候就得了一把,所以也不羨慕候顯和王景弘能得賞賜。

他能帶着他們來,也是存了提拔他們的心思,現在能讓太孫喜歡,自然皆大歡喜。

兩人接過了餘先遞過來的橫刀,都忍不住抽出看了一眼。

“大膽……”餘先和金闊連忙擋在朱瞻基身前,連在一邊觀看的一清子和玄真都慌的躍了過來,將朱瞻基擋住。

兩人這才意識到自己逾規了,宮中豈可讓寶刀出鞘。他們連忙跪在地上,俯首叩道:“請殿下贖罪!”

朱瞻基擺了擺手,笑道:“無妨,無妨,寶刀贈英雄,見獵心喜,這是真性情。恕你們無罪。起身吧,進殿回話。”

候顯和王景弘都是鄭和下西洋的得力助手,也是在歷史上留名的英雄豪傑,朱瞻基當然不會吝於賞賜,更不會因此怪罪他們。

兩人再次拜謝,將橫刀連忙遞給了跟在身後的小太監,跟着朱瞻基的身後進入了大殿。

時值寒冬,這種進步深,房樑高的大殿夏涼冬更涼,進入大廳能感覺到沁骨的涼氣。

宮中有定例,像這種大殿,可以點兩盆炭。不過朱瞻基不喜浪費,也想鍛鍊自己的抗寒能力,增強體質。所以每日只讓上午點一盆炭,下午多數時間在活動,不讓點炭。

朱瞻基站在自己的座位旁邊,請了鄭和在左手第一個位置上座,自己才登上了椅子的一個特製臺階坐了下來。

沒辦法,年齡小,皇宮的椅子爲了襯托他這個皇太孫的地位,又比較高大,所以必須要做一層臺階。

衆人倒沒有笑話他,而是見他如此禮遇鄭和,都心有所思。

剛坐好,卻又有太監報:“少師大人到……”

衆人又紛紛起身,還沒有迎出去,姚廣孝就已經跨過門檻走了進來,見大家行禮,他也稽首笑道:“我爲太孫師,不是客人,諸位不必多禮。”

給朱瞻基又行了一個稽首禮,衆人爲了座次又爭了一番。

這一次,鄭和怎麼也不敢坐左手第一把交椅了。他是內宮監大太監,卻也不過四品,而姚廣孝少師一職是正二品,中間隔了四級。

更何況,姚廣孝還是鄭和正兒八經的老師,學生如何敢坐老師上首。

讓姚廣孝坐了左側上首,鄭和作陪,其他人依次排下。右側這邊,一清子和玄真也知道高低,空出了首位,坐在下側。

至於金闊和餘先,他們負責伺候朱瞻基,沒有座位。

上了熱茶,朱瞻基自己端起煮沸加糖的牛奶喝了一口,這纔開口說道:“前段時間隨軍北平,也學了一些地理知識,才知在我大明之外,還有蕞爾小邦。返京後聞知鄭太監要於明春下西洋揚我國威,這才一時興起,想要找鄭太監閒聊一番。”

鄭和武將模樣抱拳道:“陛下將如此重任交於和,和不勝惶恐。年來對西洋各國也詳查了一番,殿下有求知之心,和盡力解惑。”

朱瞻基點了點頭問道:“未知我大明此番出海,船幾何,人馬幾何,耗資約幾何?”

“回殿下,此番出海福船五艘,兩千石大海船三十七,一千石以下戰船二十。抽調沿海衛所編足五衛,共兩萬五千人。加上內監隨員,錦衣衛,鴻臚寺隨員,總計兩萬七千人左右。距離出行還有半年,但是人數大致如此。造船耗資不計,僅俸祿與易貨籌備,預計耗銀百萬兩。”

朱瞻基點了點頭問道:“那太監如何賺回這筆耗費?”

鄭和楞了一下,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姚廣孝笑道:“殿下有所不知,此番下西洋乃是揚我國威,朝廷也不是商販,如何能以賺錢爲目的?”

朱瞻基就知道現在的人根本沒有一點經濟意識,鄭和下西洋,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航海,卻只圖一個揚名,完全不計較開銷,也難怪後來要停。

造船費用不算在內,一次航海就要花費百萬兩白銀。

現在的明初可不比明末,西方的白銀沒有流通進來,大明不僅缺金缺銀缺銅,什麼東西都缺。

官員發工資都是發實物,根本沒錢可發,不想着開發貿易,光玩一些虛的。

自己指着自己左前方紅木桌上一盆珊瑚說道:“此物在南洋乃是海里生長,一文不值,到了大明卻價值百兩白銀,一匹大明的絹帛三兩白銀,錦緞也不過五兩上下,到了南洋卻能換同等重量的黃金。爲何不以貨易貨,豈不是輕易將開銷成本就收了回來?”

所有人都傻眼了,還是姚廣孝說道:“我泱泱大國,何以能行商販之舉,何況能換同等重量黃金不過是以訛傳訛,不足爲信。暹羅,南掌等國,絲綢價值也不過五六番,何來等重黃金?”

朱瞻基也不爭辯,他本來就是隨口胡謅,說的太多就會露餡。所以讓餘先拿過來了比例失調的大半個亞洲地圖,指着印度的方向說道:“此番下西洋可有天竺?”

鄭和點了點頭說道:“欲往此國。”

朱瞻基裝作好奇地說道:“我聽皇祖母講故事,這裡是佛教的老家,還是黃金之國。”

“是!”

朱瞻基笑道:“鄭太監,孤交給你一個任務。”

聽到朱瞻基用孤自稱,鄭和立即跪下應道:“殿下請講。”

“我要知道大明周邊諸國,每個國家產什麼,什麼東西多,什麼東西少,哪些我大明有,哪些我大明沒有,還有要多打聽各國有那些礦產,無力開挖者,我們大明可以協助開挖。還有,各國除了特產,肯定也會缺許多物產,此番出海,多帶我大明富足之產,換回我大明稀缺之物。記住,不要無用之物……”

①明朝太監稱皇帝其實是皇上爺爺,不過這個稱呼在如今聽來太彆扭了,所以直接以皇上,陛下相稱。

(第二更求票票)

第一九八章 火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八十章 父子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七章 蒙特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三十二章 墳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三章 新生活第六章 分道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八十章 父子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二三三章 家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十九章 厚賞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十八章 驚喜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八十章 父子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五十章 老人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
第一九八章 火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一四章 計劃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八十章 父子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七章 蒙特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三十二章 墳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二十二章 殺雞駭猴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三章 新生活第六章 分道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八十章 父子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五十章 老人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二三三章 家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十九章 厚賞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十八章 驚喜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八十章 父子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三十二章 墳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五十章 老人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