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老人

“孩兒世臣拜見父親……”

“孫兒拜見祖父大人……”

“好,好,好,都快起身。”楊章德伸手扶起了頭髮同樣已經花白的長子楊世臣,又向面前的一羣孫子孫女,女兒外孫,甚至曾孫們一一點頭。

待他們起身,楊章德這纔跟大兒子說道:“又是十二年不見,這一輩子,有多少個十二年啊……這次回來,我已經決定向陛下請辭,今後,楊家就要靠你了。”

楊世臣生於永樂十五年,今年已經五十二歲。而楊章德結婚晚,今年已經八十五歲。

不過作爲武當俗家弟子,常年練功,他的身體一直保持的很好。

八十五歲依舊在任上,他是如今大明年紀最大的武將。

坐上了家族開來的公爵汽車,楊章德靠在車窗邊,望着外面幾乎已經不認識的城市,心裡也是感嘆萬千。

從一個武當棄徒,到如今位極人臣,這一輩子他也算是此生無憾。

“陛下那邊有什麼消息嗎?”

“昨日李源還給孩兒打了電話,問清楚了父親的抵達時間,想必一會兒回府,就會有消息過來。”

楊章德點了點頭,嘆道:“十二年不曾見過陛下,算起來,陛下今年也整七十歲了。想當初我第一次見到陛下,他還不滿十六歲,真是滄海桑田啊!”

楊世臣笑道:“如今朝中,這武將方面,也就父親依舊深得陛下厚愛。”

楊章德卻搖了搖頭說道:“論親近,你父我一輩子忠心耿耿,無人能及。但是吃虧就在於讀書太少,這輩子總是被其他小輩壓在頭上。”

楊章德雖然獲封章德公,不過這個公爵卻跟楊道的東海公相比,要遜色兩分。身爲東洲北大陸提督,也算是位高權重,一輩子沒有做到總督,是楊章德最大的遺憾。

這時候,他的視線被窗外的一座新房子吸引住了視線。“喲,這房子要比真理塔更高了吧?”

原本的應天府,所有建築都不能超過奉天殿大殿的三十米高度。只有真理塔,也就是原本的報恩寺塔突破了這一高度,達到了近八十米。

幾十年來,真理塔作爲真理教的象徵,一直是應天府最高的建築,沒有任何建築敢超越。

楊世臣順着父親的視線望了過去,笑道:“那是商業銀行在新街口新建的總部大樓,是陛下御批的,三十三丈高。”

楊章德問道:“那麼高,衝茅房的水上的去嗎?”

楊世臣點了點頭說道:“工部研發出來了新式的增壓機,據說能把水送上兩百米的高處。也是爲了試驗新技術,陛下才讓商業銀行先試着興建百米高樓,爲以後積累技術。”

楊章德收回了視線,忍不住嘆道:“真理的力量真是巨大,想當年,應天府連超過三層的房子都很少,現在,都能建三十層的房子了。”

車子很快來到了皇宮北側琵琶湖與紫金山之間的夾角處,這裡駐紮了好幾支京衛,一方面是爲了保護皇宮御園,琵琶湖,前湖,加上紫金山山腳處的這一大片,都是后妃們的私人天地。

另一方面,則是爲了保護全世界最大的金庫。

在紫金山的某處山腳,被開挖出了一個巨大的地窖,這個地窖沒有其他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儲存大明從世界各地運回來的黃金。

這幾十年來,世界各地運回的黃金大部分都被儲存在了這裡,目前據說已經儲存了近十萬噸黃金。

這主要是因爲,黃金雖然作爲大明的法定貨幣,流通量卻不大,因爲銀幣的購買力已經相當驚人。

朱瞻基很清楚,作爲世界上最穩定的金屬之一,黃金具有其不可替代性。不要說現在,即使幾百年以後,黃金的價值依舊受到所有人的認可。

大明想要維持在世界上的強勢地位,維持貨幣的穩定,黃金的儲量一定要穩定在一個理想的儲備線之上。

而流通,用白銀就好了,相比黃金的稀缺,白銀的儲量在全世界要大的多。

別的地方不說,光是東洲,每年就能冶煉十萬噸白銀以上。

即便以後白銀作爲貨幣流通不便了,還可以發行與黃金掛鉤的紙幣,滿足市場需要。

不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黃金的儲備都相當重要。

新的章德公府就建在太平坊的東側邊緣,臨近封鎖區域。

汽車直接開進了大門,就停了下來,數十位楊家的後代已經等在了院子裡,見了楊章德下車,一個個都跪了下來迎接。

楊章德看着自己的孫子,曾孫,一貫強硬的內心也柔軟了起來。抱着一個個孩子,哪個都捨不得鬆開。

跟隨他回來的後輩這個時候將一輛貨車也停了一邊,開始算着人頭髮禮物,滿院子的歡聲笑語。

一個哄朗的聲音突然響起。“師父萬里歸來,徒兒未能到碼頭迎接,還請恕罪。”

楊章德回過頭來,看見兩個魁梧的身影帶着幾個衛兵進來,臉上露出了喜意。“二狗子……駙馬都尉……”

“師父依舊叫我二狗子就好了,幾十年了,也就師父還記得我的小名。”

錦衣衛指揮使李子風帶着兒子李源走到了楊章德的面前,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師父這次回來,就到應天府頤養天年,也好讓我盡幾年孝道。”

楊章德連忙伸手去扶起李子風。“你如今可是錦衣衛指揮使,怎能跪我?”

“一日爲師,終身爲父。沒有師父,怎有我二狗子的今天。十二年沒見,師父當得一拜。”

藉着楊章德的攙扶,李子風直起身來,說道:“原本我已安排好了,今日去碼頭迎接師父,不過臨時被陛下叫去,又把李源安排了過來,專爲請師父進宮。”

李源代父磕了三個頭,長揖一圈,這才正容說道:“奉陛下口諭,傳東極城提督,章德公楊章德進宮見駕……”

楊章德躬身道:“遵旨……”

直起身來,他才問道:“陛下有沒有說什麼時候?”

李源又以徒孫的身份說道:“師公,陛下說了,若是不覺困頓,就現在進宮,陛下還想留你共進午膳。要是身體不妥,晚點進宮也可以。”

楊章德面向皇宮抱拳道:“陛下仁慈……”回過頭來,他看了看自己身上,說道:“子風與源兒稍坐,我進屋換身衣裳就動身。楚瑜……將我給陛下準備的白熊皮,給藍貴妃,馬貴妃準備的貂皮找出來,帶上進宮。”

距離楊府不遠處的極西候府內,唐賽兒脫去了一身戎裝,換上了一身與兒媳寧國公主一樣的超品夫人裝扮。

滿頭的首飾讓她格外不習慣,不停地跟兒媳抱怨。“這頭上戴的就有兩斤重,走路,說話都不敢動作大了。”

寧國公主抿嘴笑道:“母親這一身,可是無數女人一輩子夢寐以求的。”

唐賽兒搖了搖頭嘆道:“老身還是習慣了騎馬上戰場,沒有享福的命。”

唐賽兒與寧國這婆媳可是兩個極端,一個一輩子風裡來雨裡去,殺人無數。一個一輩子錦衣玉食,十指不沾陽春水。

爲了家族,唐賽兒拼了一輩子,如今終於掙下了世爵極西候,三代以後才逐代遞降。

她自己享不了福,卻很喜歡處處大家做派的大兒媳,哪怕她在唐林城只會花錢,但是給林家生了五個有皇家血統的後代,就是大功。

兩個截然不同的婆媳,因爲各自關注的重點不一樣,相互之間反而沒有多少矛盾,相處融洽。

寧國攙着婆婆出了房門,林喜帶着自己的夫人還有一幫孫輩也都迎了過來。除了依舊留在莫斯科鎮守大本營的極西候林楚,其他人都在院子裡。

他們看到打扮的與平時不一樣的唐賽兒,一個個都誇讚了起來。

雖然已經快七十歲了,但是唐賽兒依舊不習慣這種讚美,平日一貫嚴肅的臉上,溢出了一絲暈紅。

還是寧國看出來唐賽兒的不自在,向二兒子說道:“好了,好了,讓老祖清閒一會兒。漢文,你去把車開到門口,我們這就上車。”

作爲次子,林漢文本應在畢業之後就回歸唐林城,爲家族效力。

不過如今的大明已經打到了波羅的海,極西候的封地也從唐林城變成了莫斯科。西線無戰事,林漢文畢業之後就被寧國找了朱瞻基將他安排在了宮中當差。

大兒子留在封地爲家族效力,二兒子留在京城中樞與皇外祖親近,同樣能給家族效力。

林漢文又看了一眼奶奶,才歡聲應下。“我們要快一點,方纔我出宮的時候,就看到張廷冕帶着張銳就進了宮。”

看到林漢文要去開車,寧國叫住了他。“你先站住,張廷冕乃當世英國公,年歲雖然小,卻比你還要高了輩分,你怎能如此輕狂?縱使這京城以你皇外祖爲尊,他也不能照應我們生生世世,這各方關係,都要我們自己好好維護。你身在中樞之地,行事要處處小心纔是,明白嗎?”

被自己母親教訓了幾句,林漢文不敢反駁,應聲道:“孩兒記得了。”

謹身殿內,朱瞻基的下首坐着張懋,太孫朱見深,三人正低聲說着話,在靠門口處,朱佑樘與張懋的長子張銳,兩個人此時正下着五子棋。

張懋是張輔次子,正統十八年纔出生,因爲長子早夭,他也是張輔唯一的兒子。

張輔在正統三十年,以八十八歲高齡去世,十二歲的張懋襲爵英國公。

自此以後,張懋大部分時間都在宮中生活,與一幫同年歲的皇子館子都不錯。

正統三十五年,他娶了四十二公主宣城公主爲妻,次年就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張銳。

張銳與朱佑樘同歲,兩個人自小關係親近,經常在一起玩耍。

英國公如今封地在南亞,但是主系這一支幾乎沒有去過英州府,那裡都是張輔的鏈各個弟弟在主持。

不過因爲大明嚴格的嫡長繼承製,他們也絲毫不擔心大權旁落。

“按照陛下的安排,如今英州府的華南虎養殖基地已經有了超過千隻老虎。不過,這華南虎不僅體型比不上東北虎,虎骨藥效似乎也比不上東北虎,這應該是氣候的緣故。”

“這也可能是家養與野生的不同,就如同那草藥,野生的藥效就好,種植的藥性就差。野生的人蔘能當救命良藥,種植的人蔘藥效連三成都比不上。不過,這老虎養殖,應該從現在就重視起來,不要讓人都殺光了,今後的孩子們,連老虎是什麼樣都不知道了。”

“陛下說的是……還有茶葉,如今英州府的紅茶,烏龍茶種植,規模越來越大。那些印度人,突厥人,大食人,包括歐羅巴人,如今都是大量購買,簡直供不應求啊。”

朱瞻基正準備說話,聽到門口傳來了女官的高聲傳喚……

“東海公楊道陛見……”

“章德公楊章德陛見……”

“極西候太夫人,一級英雄唐賽兒陛見……”

“樑國公張武陛見……”

“鄴城侯蘇南陛見……”

“廣寧侯劉安陛見……”

聽到這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朱瞻基的心裡忍不住有些恍惚,不過只是一瞬間,他就清醒了過來。

“都是老臣子了啊,廷冕,這裡面的大部分人,你恐怕都沒有見過吧!”

張懋臉色一紅,笑道:“雖然不曾謀面,但是其人其事早就銘記在心。”

朱瞻基點了點頭,大手一揮:“傳……”

不一會兒,殿門口進來了一大羣人,朱瞻基沒有坐在龍椅上,而是直接走下了高臺,迎了過來。

衆人有些措手不及,連忙跪拜。朱瞻基大聲笑道:“免禮,免禮。今日不論君臣,只論舊誼。”

看到頭髮花白,身材也佝僂下來的楊章德,朱瞻基輕輕點了點頭說道:“由錦衣衛入軍伍,這些年,你在東洲乾的不錯。如今你我都老了,你也就留在京城,以後多來陪陪朕。”

楊章德趁着朱瞻基不注意,還是拜了下來。“臣也準備在京城好好逍遙幾年,哪裡都不去了。只是臣還想懇請陛下一件事……”

“有話直說。”

“臣出身草莽,得陛下賞識,從錦衣衛一總旗,如今做到章德公。平生最自傲的,還是在東洲的軍旅歲月。希望臣百年之後,骨灰能入南山堂。”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點頭說道:“朕允了。”

“萬謝陛下!”

南山堂是民間俗稱,因爲位於鐘山南麓而得名,它實際上的名字,應該是大明忠烈祠。

大明忠烈祠位於鐘山皇陵偏東位置,是大明唯一能夠配享皇陵的陵園,非大明英雄,功臣不能陪葬。

因爲前殿山下就是大明英雄紀念碑,而且忠烈祠不僅有專門的祭奠廣場,還能將自己的名字刻在紀念碑底座上。

這二十年來,無數文臣武將,都將自己骨灰葬於後殿,名字刻在前殿爲最後夢想。

在場的衆人,唐賽兒和鄴城侯蘇南是已經確定會被配享皇陵的代表,就連楊道,目前都還不能確定。

因爲想要配享皇陵,不是論官職高低,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武將獲得大明英雄稱號,文臣獲得大明文勳稱號。

望向楊道,朱瞻基說道:“東海公你這些年兢兢業業,如今也都了該享清福的時候了,朕等慶典之後,準備去西北大漠巡閱一圈,不知有沒有興趣陪朕去看看……”

楊道躬身道:“臣已經十餘年沒有給父祖墳前添一把土了,這次回來,就沒有想再走。”

朱瞻基點了點頭,望向了唐賽兒。“爲了大明,你操勞了一輩子。如今大明的西疆有林家,朕很放心。”

唐賽兒抱拳道:“陛下,臣在這應天府待的憋屈,要是出門,能否給臣留一個位置?”

朱瞻基哈哈笑道:“你是我大明女英雄,朕求之不得。”

面對張武這個表弟,朱瞻基就要隨意多了,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長子張海老成持重,次子張瀚文采飛揚,朕的兒子雖然多,能比得上他們的卻也不多,你是有福之人。”

張武答道:“都是蒙陛下恩澤……”

劉安是最先跟隨朱瞻基的劉榮的兒子,也是如今爲大明鎮守北域海疆的海軍重臣。

在朱瞻基第一次出海,他就作爲主將掃平了明古魯部落,當時他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壯漢,現在也變成了一個老朽。

朱瞻基笑着跟衆人說道:“你們恐怕還不知道,每日廣播裡面,播報新聞的那個主持人劉月,就是廣寧侯嫡孫女,不僅聲音大氣沉穩,人也長的花容月貌。應天府一些勳貴子弟,爲了贏得她的芳心,可是鬧出來了不少糾紛。”

劉安搖頭笑道:“都是陛下庇護,纔沒讓人擾了小月清淨。我原本是想讓她早日嫁人,一個女人家,還是要以家庭爲重,可惜啊,老頭子的話她不聽。”

話雖然如此說,但是語氣充滿了一種得意。

劉月可以說是大明新一代的女性,她們都是受到了藍貴妃的影響,自立,自強,不甘心當男人的附庸。

這樣的女人大多出身不錯,並且有一份好工作。社會地位也不算低。

不過在這個時代,她們遭受的非議也是極大的。

朱瞻基和藍煙當然對她們保護有加,不讓她們受到太多的干擾。朱瞻基也想看看,他們這些女人,以後能變成什麼樣子。

還有鄴城侯蘇南他們,蘇南可是大明第一代英雄,也是朱瞻基的老熟人了。

曾經一個被親族逼的在家鄉待不下去的草根,靠自己的努力,成爲替大明鎮守黃金城的侯爺,蘇南這一生也稱得上是不負此生。

請了衆人坐下,朱瞻基才說道:“今日叫你們過來,也是爲了正月初八舉行的慶典。大明立國百年,這是一件大喜事。大明的發展,不是哪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所有人的功勞。

到了慶典這一日,自然要與民同歡。那一日,你們都陪朕一起登上承天門城樓,巡檢大軍。”

大明百年慶典,各種程序都已經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安排了下去。

四十六年正月初八,朱瞻基將會在皇城南門的承天門城樓接受萬民叩拜,巡閱三軍。

除了皇族,宗室,還有文臣武將的代表也會選出一些代表登上承天門城樓,爲了這些名單,各家爭的不可開交。

只是簡單地跟衆人說了一番那一日的安排,朱瞻基就把話題岔開,與這些老人談起了過去。

這些老人,每一個陪伴他的時間都超過了五十年,是真正的老人,他們之間有着無數的話題可談。

朱見深看看皇祖,又看看這些老臣,內心也是感嘆不已。

君臣相和五十年,這真是一段佳話,他以後能遇到這樣的老臣嗎?

他看了看張懋,內心似乎有了答案。

而在謹身殿的門口處,朱佑樘和張銳兩個孩子也在低聲議論。“巡閱那日,皇曾祖準我與羽林衛預備學員兵一同參閱,爲了訓練,我的大腿都磨破了。”

“殿下,我也想騎馬,可是父親總說我太小,不讓我騎馬。”

“那不行,你看你的身體,都比我差太遠,不鍛鍊,哪能以後給我當將軍。”

“嗯,我以後也要當個能騎馬的大將軍,誰不聽殿下的,我就打誰。”

新年到了,應天府進入了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候。所有人在慶祝新年之餘,都在期待着開年之後的百年慶典。

承天門外,這裡的大街從正月初一開始就進行了管制,就連城際火車走到這裡的時候,也取消了停靠。

正月初三,已經十六歲的達芬奇就來到了承天門廣場,每日觀察着這裡的環境。

他已經準備要畫一幅大型油畫,要將慶典那日的熱鬧場景全部畫下來。四周的環境他已經銘記在心,現在,就只等初八那天,慶典開幕了。

從窮苦的歐洲,來到繁華的大明,他覺得差距最大的並不是經濟,而是文明。

歐洲的國家最多隻有上千年的歷史,可是大明已經有了五千年曆史。五千年的文明積累,才能讓大明展現出更深的底蘊,更燦爛的文化。

這一切,都是愚昧的歐洲比不上的。

他想用他的才智,爲大明的發展添磚加瓦,他想用他的畫板,記錄下這最文明的繁榮國度。

(推薦老朋友瞎半身的新書《最強抖音》,一個騷氣沖天的作者,騷氣的創意。)

(這應該是稍微留點遺憾的大結局了……後記我要想想怎麼寫)

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三十章 心態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八章 習武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六章 分道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十七章 備戰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三章 皇宮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十章 囚禁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十三章 震撼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二三三章 家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九八章 火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五十章 交戰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三十一章 根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五十章 老人
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三十章 心態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二一一章 意料之內的結果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八章 習武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六章 分道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十七章 備戰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三章 皇宮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十章 囚禁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十三章 震撼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二三三章 家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九八章 火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五十章 交戰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三十一章 根第五十一章 大明來了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五十章 老人